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3个,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步骤: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工程项目特点编制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有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完成编制、审批手续; 3、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与设计论文

浅议招投标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部于2002年1月10日以建标〔2002〕12号文发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目的在于全面总结15年来建筑企业借鉴国际先进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做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个工程在招投标中提供技术标,实际上是企业在该项目实施前向建设方表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参与该项目的活动,它应该体现企业的管理规律和企业利用制度来保证项目管理按规定程序运行。当然项目管理内容从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进行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决算,进行经济分析了后做出项目管理总结作考核、奖惩依据,直到项目回访、保修为这一全过程,本文就招投标中如何在标书中体现项目管理这一程序,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结合新规范谈谈自己看法:目前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中,往往以施工组织设计来代替项目管理规划,那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而且应当满足项目管理规划要求。   一、编制依据招标文件及发包人对招标文件的解释。   企业管理层对招标文件分析研究结果。   工程现场情况。   发包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有关市场信息。   企业法人代表人的投标决策意见。   施工组织设计它显示投标人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利于竞争取胜,因此要依靠企业管理层的智慧和经验,取得充分依据,发挥综合优势。   二、编制内容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应说明工程特点;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施工条件;项目管理特点及总体要求。   施工部署施工部署应标明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目标;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分包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施工程序;项目管理总体安排等。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安全施工设计;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表示。   资源需求计划资源需求由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机械设备需求;预制品订贷需求;大型工具、器具需求等计划,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技术准备及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现场准备计划;作业队伍和管理准备计划;物资准备计划;资金准备计划等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包括施工平面图说明、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管理规划。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应有针对性和重点,主要内容有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季节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预测其发生概率、后果很可能使项目产生损失的未来不确定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因素和素识别一览表、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及损失估计、风险管理是重点、风险防范对策、风险管理责任。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对于信息管理也包含与项目经理相适应的信息流通体系,信息中心的建立规划,项目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规划,信息管理实施规划等。   三、关于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1)项目质量控制应遵循GB/T19000族标准(2000版)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施。   2)质量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   3)应满足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要求。   4)质量控制应包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5)质量控制必须实行样板制。   施工过程均应按要求三检制(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对隐蔽工程、指定部件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但定为不合格,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6)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评办法。   7)检验批、分项工程一定要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8)承包人对发包人、分包人对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对分包人工程还应负连带责任,分包人应接受承包人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程序编制质量计划——实施计划(施工准备阶段、过程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是指项目应达到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施工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事后的质量检查得到的。质量管理从项目质量计划安排开始的,是通过对项目质量计划的实现的。

目前,在项目实施的各环节中,工程项目价格的确定一般经过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承包合同价的签订、工程结算价和工程决算价的确定等过程。而在上述价格形成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非常密切。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应注意下列两方面关系: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关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一般说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看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排。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项目业主应当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监督。 作为施工企业,在投标、竞标中,能否引起发包方的重视,除了自身的资质、实力等外,在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其报价是否合理,而恰如其分的报价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密切相关。面对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应根据拟建工程的现场条件,进行周密部署,认真研究各项技术经济组织措施,确定施工方案,使方案具有先进性、合理性、竞争性。既考虑业主方的经济利益,也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利益,真正使项目施工过程达到高质、低耗。 作为项目业主,首先应坚决杜绝无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开工;其次在工程开工前,要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大马拉小车等不正常情况发生,引起工程结算中的纠纷;最后,在项目的施工中,要对施工组织过程进行监督控制,保证项目的施工过程有序,防止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仅供参考

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3个,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步骤: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工程项目特点编制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有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完成编制、审批手续; 3、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组织施工设计论文

浅议招投标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部于2002年1月10日以建标〔2002〕12号文发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目的在于全面总结15年来建筑企业借鉴国际先进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做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个工程在招投标中提供技术标,实际上是企业在该项目实施前向建设方表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参与该项目的活动,它应该体现企业的管理规律和企业利用制度来保证项目管理按规定程序运行。当然项目管理内容从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进行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决算,进行经济分析了后做出项目管理总结作考核、奖惩依据,直到项目回访、保修为这一全过程,本文就招投标中如何在标书中体现项目管理这一程序,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结合新规范谈谈自己看法:目前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中,往往以施工组织设计来代替项目管理规划,那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而且应当满足项目管理规划要求。   一、编制依据招标文件及发包人对招标文件的解释。   企业管理层对招标文件分析研究结果。   工程现场情况。   发包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有关市场信息。   企业法人代表人的投标决策意见。   施工组织设计它显示投标人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利于竞争取胜,因此要依靠企业管理层的智慧和经验,取得充分依据,发挥综合优势。   二、编制内容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应说明工程特点;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施工条件;项目管理特点及总体要求。   施工部署施工部署应标明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目标;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分包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施工程序;项目管理总体安排等。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安全施工设计;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表示。   资源需求计划资源需求由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机械设备需求;预制品订贷需求;大型工具、器具需求等计划,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技术准备及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现场准备计划;作业队伍和管理准备计划;物资准备计划;资金准备计划等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包括施工平面图说明、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管理规划。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应有针对性和重点,主要内容有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季节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预测其发生概率、后果很可能使项目产生损失的未来不确定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因素和素识别一览表、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及损失估计、风险管理是重点、风险防范对策、风险管理责任。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对于信息管理也包含与项目经理相适应的信息流通体系,信息中心的建立规划,项目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规划,信息管理实施规划等。   三、关于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1)项目质量控制应遵循GB/T19000族标准(2000版)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施。   2)质量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   3)应满足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要求。   4)质量控制应包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5)质量控制必须实行样板制。   施工过程均应按要求三检制(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对隐蔽工程、指定部件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但定为不合格,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6)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评办法。   7)检验批、分项工程一定要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8)承包人对发包人、分包人对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对分包人工程还应负连带责任,分包人应接受承包人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程序编制质量计划——实施计划(施工准备阶段、过程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是指项目应达到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施工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事后的质量检查得到的。质量管理从项目质量计划安排开始的,是通过对项目质量计划的实现的。

做施工组织设计针对的就是施工蓝图,包括单项工程的各个单位工程和所有专业的图纸。以了解其工程作法,材料构成,技术指标。以及各单位工程的位置和体量。据此确定合理的平面控制,施工工艺,选择适用的施工机械。为了更好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以及地方性的建设工程法规和环保规定。以确定合适的施工保证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涉及到工艺流程图和施工总平图以及临时设施布置图。另外根据需要绘制各种大样详图。一点意见供参考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的提纲什么要求。。。。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对策研究  【摘 要】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全面性、实践性的战役方案,是取得优质、高效、低耗完成任务的有利保证。本文从九个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设计方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概述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满足科学性、先进性的要求,因此,往往会存在若干个方案,需要通过对比确定方案。它的每一项内容又都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企业达到预期经济效果。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就能正确指导正常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重点要求层次清楚,内容严谨全面;有指导性;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严肃性且符合规范要求。   2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对策   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主要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   1 突出概念、层次清楚、内容准确   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是战略部署,方案就是战役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方案一定要有指导性,有针对性,重视可操作性,严格符合规范要求,执行时还要有严肃性,不能随便执行不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主要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决策性的施工方法、技术质量保证措施等。   2 防止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的大抄与后补   有的建设项目到工程快到竣工时才开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的是照工艺标准抄,有的是照以前组织设计套、抄。问其原因,回答是竣工时必须要有这份资料归档。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起不到任何作用。   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符合规范   如某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为振动棒长度的25倍,但工地上振动有效长度究竟是多长,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竟没有量过,连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都不清楚,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就没有真正理解规范,执行规范。又比如某工地分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上写明40厘米一层,问技术员,交底是50厘米一层,问施工员说是60 cm~80 cm一层,而现场正以100 cm一层施工,严重违反规范。这样的方案和交底如同废纸,既不执行,也不检查执行与否。很不严肃,而且交底不符合规范要求。   4 设计方案要具有针对性   有些设计方案完全没有考虑工程实际,比如浇筑大底板的大体积混凝土,许多组织设计和普通砼一样对待,完全没有考虑大体积砼的特殊质量要求,这就是泛泛的交底而没有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方案时就要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质量保证措施,保证大体积砼不出温度裂缝。如选用什么水泥使早期水化热降低,是否要加粉煤灰,是否要加缓凝剂;如怎么保证商品混凝土出机温度尽量降低些;要不要加些冰块;要不要配温度筋。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较强的针对性。   5 方案应具备指导性   这是施工组织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工程组织设计要求作冬施测温,但不明确测温后如何分析,尽管技术资料中有测温记录,但施工人员只记录,不看结果,8小时后温度已降为零度,而且砼又未掺早强抗冻剂。却没有人发现,也就谈不上提出措施立即保温或加热了,测温记录就失去了其意义。   6 方案应可操作性   比如分层浇筑混凝土,为了控制分层厚度必须为工人准备分层厚度尺杆和照明,否则,工人没有工具无法达到你所要求的目标。再如刷大模板的脱模剂,光对工人讲要清理干净那是不够的,为工人除准备好刷子、脱模剂、小桶外,还要考虑到准备扁铲,干拖布,这样工人才能把上次沾的水泥铲掉,用干拖布拖净,最后刷好脱模剂。为工人想好这些细节,这就体现了一个可操作性问题。   7 内容应当全面、细致、准确   比如平面图作成示意图,缺乏细节;施工组织设计缺少季节、气候考虑;缺少地基降水细节考虑;缺少砼泵送方案的考虑(如泵管路线,如何固定,布料杆的布置能否浇到每一个部位等);缺少文明安全考虑;缺少特殊要求考虑;缺少进度总表(有的即使有也是示意表);缺少和监理、分包方如何配合管理的考虑;缺少节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问题的考虑等。这些都是应当考虑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而其对指导施工又有很大作用,务求考虑细致。   8 有目录、有编制、有审批、审批应认真   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也都在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施工组织设计无目录、无编制人、无审批也无图标,严重与ISO9000标准不符。有的已通过认证的单位更不应这样。还有的审批不认真,编制中有许多明显的、违反规范的错误居然发现不了,只简单批“同意”两个字,而且当天送上当天就批回来,厚厚一本不知审了没有。   9 方案应全面   比如超高层建筑,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由于受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同一点测量的垂直偏差可能达到4 cm~5cm,这就要求在制定测量方案时考虑定点测量。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考的方案有:降水、护坡(墙)锚杆、开挖、钢筋、模板、砼、(包括大体积砼、抗渗砼)吊装、砌筑、地下防水、回填、屋面、门窗、装饰、地面、季节性施工、现场预制、预应力、设备安装、设备试运转、各工种交叉作业等等。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全面考虑,全面安排各个方案,才能更好地对施工起指导作用。   3 结论   在建设项目施工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作,关系到施工的总体布置、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运用、劳力组织安排、现场平面布置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可以说施工组织设计既是施工准备和技术的中心环节,又是具体贯彻国家建设方针政策指导施工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全面性、实践性的战役方案,是取得优质、高效、低耗完成任务的有利保证。         参考文献:   [1]蒋红妍,黄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杜瑞利,徐蓉基于综合评标法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施工技术,2009,38(6):298-301.   [3]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40(2):124-127.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绪论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摘要应该这样写:  第一句话,论文的背景及其引出的问题  第二句话,采用哪些手段、方法来研究你的课题  第三句话,通过研究得出哪些结论与建议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等。  (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重要? 别人做了什么工作? 自己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其他部分是怎样组织的?)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1、 引言应含概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2、 前言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   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简短陈述,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写好摘要很重要。   摘要的的分类  论文摘要一般位于论文正文之前,起总结概述作用。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论文摘要怎么写  摘要是论文的概述性语言,虽说篇幅不大,可却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之处。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文研究调查的所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出论文的论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途径,例如: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数据,被确  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等,是结果的总结,体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体现。   撰写步骤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这些信息要能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语句要精炼。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写作技巧  技巧—:上网查阅一些或阅读一些论文摘要的写作资料,仔细研究一下别人的写作步骤、 方法和技巧。  技巧二:多向指导教师和同学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 平。  技巧三:叙述要完整,要有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在简短的篇幅下尽量是语言优美。  技巧四: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摘要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注意事项:   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  英文摘要略有不同,望大家注意。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   用第三人称,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这样会使摘要显得冗长。  语言要规范,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工程招标范围及内容 2一、工程招标范围、方式及说明 2二、工期要求及规定 2三、工程质量标准、保修要求 2第三节.场地情况及工程特点 2一、地质情况 2二、现场条件 4第四节.编制依据 4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5第一节.工程部署原则、方针 5一、部署原则 5二、工期目标的确定 5三、压缩工期方法 6第二节.工程目标 6第三节.施工部署 7第四节.工程特点、技术难点及对策 8第五节.施工总流程 10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及违约责任承诺 11第一节.施工总进度安排 11一、施工计划编制依据 11二、主要分部工程进度计划 11第二节.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11一、从施工方案上保证 11二、从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上保证 12三、从施工计划上保证 12四、从工序安排上保证 12五、从安全生产上保证 13六、从后勤供应上保证 13七、从工作机制上保证 13八、从分项工程施工工期上保证 13九、从外部环境上保证 13第三节.违约责任承诺 14第四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5第一节.劳动力用量计划表 15第二节.主要材料计划 16一、材料管理 16二、主要材料计划 16第三节.资源投入保证措施 18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19第一节.总体布置 19第二节.临时设施 19第三节.施工用水、用电容量 19一、施工用水量计算 19二、施工用电量计算 21第六章.主要施工机械及检测试验设备计划 22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24第一节.施工方法简述和要点 24第二节.测量控制 24第三节 关键施工分项——排水工程施工 25一、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6二、排水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 32三、管涵施工 33第四节.道路工程 36一、路基施工 36二、路面基层施工 44三、沥青砼路面施工 46四、铺砖路面施工 50第五节.附属工程 51一、侧平石施工工艺流程 51二、侧平石施工要点 51三、缘石的质量标准 51第六节.人行道基层施工 52一、工艺流程 52二、施工方法 52第八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3第一节.安全承诺 53第二节.文明施工承诺 53第三节.安全生产目标 53第四节.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53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54第六节.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55第七节.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55第八节.其他安全保证措施 56第九节.文明施工目标 57第十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57第十一节.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8一、管线、树木及房屋保护措施 58二、工地围蔽 59三、噪音控制 60四、空气污染(防尘) 61五、水质污染 61六、路面卫生 62七、工地卫生 62第十二节.消防措施 63一、组织管理 63二、消防用水与消防器材配置要求 63三、用电管理措施 63四、建立健全工地防火管理制度 63第九章质量保证和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65第一节.本工程质量目标 65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67第三节.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67第四节.本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0一、执行施工图会审制度 70二、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70三、执行技术检验制度 70第五节.质量体系主要过程控制 71第六节.施工质量管理与工程质量受控 72一、工程施工质量内部管理 72二、工程技术方案管理流程图 73三、施工方案三级技术交底程序图 73四、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 74五、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图 76第七节.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 76第八节.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76第十章.施工管理 78一、管理机构 78二、项目部各岗位的职责 78三、现场项目管理制度 79第十一章.雨季施工措施 81一、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81二、雨季施工保证安全措施 81第十二章.施工协调措施 83一、与业主关系的处理 83二、与监理具体工作程序 83三、与设计单位的合作关系处理 84四、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处理 84五、与当地社区之间关系处理 84六、与其它专业单位协调 85第十三章.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交收归档 87一、工程资料管理 87二、技术档案资料 87三、施工安全资料 88四、竣工资料按期移交的保证措施 88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设规模:设计单位: 一、道路工程1、沥青路面施工: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面层为9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I)上面层。设计弯沉值Ls=34mm。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屑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要求。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应大于98%,混合料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3Mpa。水泥稳定石屑的塑性指数应小于17,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25%。。第二节.工程招标范围及内容一、工程招标范围、方式及说明1、招标范围:。2、承包方式: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施工图、资料,中标单位按中标价格包施工、包质量、包材料、包工期、包安全、包验收。二、工期要求及规定招标工期按完成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内容要求不超过180天。三、工程质量标准、保修要求1、按国家颁发的《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评定。工程质量要求必须达到合格。2、工程所选用的材料、配件及其它原材料,须达到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产品应有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经监理工程师和甲方代表认可后方可使用。3、本工程的保修按建设部颁发第80号令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的保修期限进行;保修期自竣工验收签字之日起计。第三节.场地情况及工程特点一、地质情况本工程地质勘察揭露的地层有:人工填土(素填土、吹填土)、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砂层(中砂、中粗砂)、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及下古生界花岗片麻岩(全、强、中、微风化带)等,其中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经历了3个沉积旋,即有细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粗粒土的沉积韵律,同时,受原始地形地貌影响及海陆交互相地层常常易形成交错沉积的影响,造成局部地段某个地层的缺失,在成层稳定性方面受到某些制约。有关地层描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Qml)主要由素填土、吹填土组成,稍湿~饱和;松散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10~20m,平均00m。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Qmc)1淤泥: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30~00m,平均81m。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60~80m,平均70m。3中粗砂:(局部为粉细砂),褐灰黑色、少量黄褐色、浅灰黄,呈饱和,松散状态,局部稍密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70~70m,平均04m。4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55~60m,平均62m。5粉质粘土:浅灰黄、褐黄、浅灰白色、局部灰褐色,呈湿,软塑~可塑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70~30m,平均20m。6中砂:(局部为粉细砂),黄褐色、浅灰黄色、褐黄红色、褐灰黑色,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局部中密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60~00m,平均29m。7粉质粘土:灰绿色、浅灰黄色、浅灰白色、褐黄红色,呈湿,可塑状态,局部软塑或硬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60~20m,平均89m。8淤泥质粉质粘土:褐灰黑色、灰褐色,呈饱和,软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60~50m,平均72m。9中砂(局部为粉细砂或粗砂):灰绿色、浅灰黄色、褐灰黑色,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中密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40~20m,平均71m。3、第四系残积层(Qel)

  • 索引序列
  •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 施工组织与设计论文
  • 工程组织施工设计论文
  •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绪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