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研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科研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发布时间:

科研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公式正确。稿件内容不得泄露国家机密。稿件内容尽量控制在8000字以内,并有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称或职务、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请用中、英文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用代码标识,且在文章引用处右上角顺序标注。将“中文参考文献”译成英文。著录格式为:作者姓名(中、英文)刊物名称(中、英文)出版年,卷(期):页码。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刊、网上下载[M]、[C]、[N]、[J]、[D]、[R]、[S]、[P]、[EB/OL]注名作者的真实姓名、通讯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若论文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请注名基金名称、项目编号及始终时间。本刊对拟登稿件保留删改、退作者补充、修改权。由于稿件太多,请恕不能一一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3个月后未收到录用通知的,请自行处理。稿件一经刊用,即酌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科研管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公式正确。稿件内容不得泄露国家机密。稿件内容尽量控制在8000字以内,并有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中、英文作者、单位名称;中、英文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称或职务、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请用中、英文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用代码标识,且在文章引用处右上角顺序标注。将“中文参考文献”译成英文。著录格式为:作者姓名(中、英文)刊物名称(中、英文)出版年,卷(期):页码。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刊、网上下载[M]、[C]、[N]、[J]、[D]、[R]、[S]、[P]、[EB/OL]注名作者的真实姓名、通讯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若论文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请注名基金名称、项目编号及始终时间。本刊对拟登稿件保留删改、退作者补充、修改权。由于稿件太多,请恕不能一一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3个月后未收到录用通知的,请自行处理。稿件一经刊用,即酌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

科技与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一、总结概论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一、总结有如下特点:1、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认识,获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2、强调科学性。总结经验不能就事论事,“跟着感觉走”。而要就事论理,辩证分析,力求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转化。3、表述上叙议结合,有评有论。工作总结除了叙述、说明外,还要议论,通过典型材料的介绍及分析评议,阐明作者的观点,使经验教训条理化、理论化,避免空洞无物和堆砌材料两种偏向。二、工作总结的种类: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总结等。二、总结撰写前的准备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但总结时却“喷香水”,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认真对待。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从客观事实出发,防止感情用事,以免总结流于形式。此外,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三、总结的写法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1、情况回顾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2、经验体会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3、今后打算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二、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1、要善于抓重点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2、要写得有特色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4、语言要准确、简明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不繁,切忌笼统、累赘,做到文字朴实,简洁明了。

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我们在组织稿件时会重点选择高水平、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撰写的稿件,同时也会对一些刚刚涉足科技管理工作的作者有一定质量的文章给予发表。为了把好质量关,杂志始终坚持文稿三级评审制度,有些文稿还要送请有关专家和编委评审。仅对部分稿件收取版面费。本刊既特别关注创新企业和人物的科研历程、奋斗经过等具人文色彩的描写,同时,也高度重视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发展战略、技术经济、创新方法、技术预见等浓郁科学的传播。本刊要求来稿具有原创性,思想新颖、观点鲜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凡采用他人的学说必须加注说明。来稿须做到清稿定稿,对决定录用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删改,如作者有特别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优先采用省部级以上以及一级学会、协会立项课题论文,或者是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论文;并请作者务必在文稿首页下端注明哪级(类)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办刊优先采用关注本刊理论动态,在他刊发文中积极引用本刊理论观点的作者的稿件;优先采用本刊重点建设的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发展战略、技术经济、创新方法、技术预见等栏目稿件。来稿字数一般要求在3000至5000字。论文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格式。必须具备中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学习)单位、职称、职务、学位、研究方向)等要素。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务必详细,准确填写(包括手机号、E-mail、邮政编码和地址),本刊将依此建立作者数据库,以便寄赠样刊和及时联系特约稿件。发稿周期为45天。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严禁剽窃、抄袭;一经发现本刊将于3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文章。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各类数据库,作者论文自发表之日起,该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本刊杂志社使用;如有异议,请在来稿中声明。

科学与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1 投稿文章请按照论文规范格式,必须具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要素。其论文如果是省级以上立项课题或成果内容,请在首页下端注明哪级(类)课题、立项者、名称、编号等。稿件涉及到反映作者信息的内容,请务必详细、准确。该刊将据此建立作者档案,以便长期合作与联系。2 在邮寄正式文本的同时,将其电子文档用邮件一并发送给我们邮箱地址。3 该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申明。刊发出版的文章,寄送作者样刊2册。4 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包括书面或者电子邮件),作者可另行处理。请自留底稿,该刊一律不予退稿。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凡向该刊投稿者,皆被认定遵守上述约定。

护理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求心得!别人的能叫心得吗?同学,注意要自己写,好坏没关系,关键是自己要思考!

《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你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用,请采纳。第1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发展背景1 医疗护理相关概念1 医疗护理的定义2 医疗护理的内容3 医疗护理的核心2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功能制护理模式(2)责任制护理模式(3)整体护理模式(4)过渡期护理模式(5)远程护理模式2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演变(1)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的转变(2)从责任制护理到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3 医疗护理行业风险管理1 医疗护理风险(1)诊疗风险(2)技术风险(3)诚信风险(4)经营风险(5)人才风险2 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4 报告研究单位及研究方法1 报告研究单位介绍2 报告研究方法概述(1)文献综述法(2)定量分析法(3)定性分析法(4)案例分析(5)多角度分析(6)政策法规资料(7)政府部门统计及数据资料第2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调查1 医疗护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医疗护理行业政策环境(1)医疗护理行业相关标准1)《护士条例》2)《母婴健康素养》3)《护理工作核心制度》4)《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5)《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6)《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7)《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2)医疗护理行业相关政策1)《卫生部关于专科医院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2)《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3)医疗护理行业相关规划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以来)》3)《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 医疗护理行业社会环境(1)医疗护理缺陷概念(2)医疗护理缺陷因素1)医生因素2)护士因素3)医院因素(3)医疗护理缺陷对策1)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护患关系2)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3)加强相关教育,消除纠纷隐患4)尊重病人权利,维护病人权益5)加强护理管理,深化护理改革3 医疗护理行业人力环境(1)我国注册护士数量(2)我国注册护士分布1)医疗机构注册护士2)综合医院注册护士3)专科医院注册护士4)中医医院注册护士(3)我国注册护士结构1)国有机构注册护士2)集体机构注册护士3)联营机构注册护士4)私营机构注册护士5)其他机构注册护士(4)我国注册护士比例1)医护比2)床护比2 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 医疗护理行业发展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 医疗护理行业管理现状(1)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热点1)护理安全管理2)护理人性化管理3)实施护理绩效考核(2)现代医院护理管理成就1)质量管理规范化2)管理人才专业化3)管理重点技术化3 医疗护理行业存在问题(1)护士整体素质偏低(2)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3)传统医护关系仍然存在(4)护士缺乏对新工作的深入了解4 医疗护理行业相应对策(1)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2)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3)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巧(4)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5)建立一套合理护理标准3 现代医院护理现状调查分析1 公立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公立医院护理服务内容(2)公立医院护理服务价格1)护理服务价格内涵2)护理服务定价原则(3)公立医院护理服务供给现状调查1)护理服务供应主体2)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公立医院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1)护理服务需求总量2)护理服务要求提高2 民营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民营医院护理特点调查1)医院市场竞争激烈2)护理专业发展缓慢3)护理人员流动频繁4)护理质量标准不统一5)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2)民营医院护理发展对策1)增强服务营销意识2)做好全方位护理服务3)规范护理操作流程4)采取形式多样的“三基”培训5)重视对骨干力量的引进与培养3 基层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基层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护理组织结构2)临床护理模式3)护理管理职能4)护理服务质量(2)基层医院护理发展对策1)建立护理资讯系统2)合理地配备人力资源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4)公示等级护理服务标准4 慢性病医疗护理模式研究1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1)居民两周患病情况(2)居民慢性病患病率1)按性别分慢性病患病率2)按年龄分慢性病患病率3)按疾病分慢性病患病率2 慢性病护理研究情况(1)慢性病研究的结构(2)慢性病研究的演变(3)家庭护理干预的研究3 慢性病护理服务形式(1)家庭护理(2)康复护理(3)网络化护理4 慢性病自我护理模式(1)自我护理概念(2)慢性病自我护理模式1)事先影响因素2)可行影响因素3)自我护理模式特点第3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深度研究1 责任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责任制护理发展概述(1)责任制护理发展定位(2)责任制护理基本理论(3)责任制护理基本特点2 国际责任制护理发展历程3 我国责任制护理发展历程4 我国责任制护理发展误区(1)生活护理定位偏低(2)扁平化排班方式出现盲区(3)责任制整体护理形式化(4)脱离病人需求的护理服务错位(5)文书记录缺位或缺乏逻辑连续性2 功能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功能制护理概念2 功能制护理优点3 功能制护理缺点4 功能制护理应用区域5 功能制护理发展历程6 功能制护理特点分析3 整体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整体护理发展必要性(1)客观条件成熟(2)主观意愿驱使(3)现实矛盾突显(4)社会发展需要2 整体护理的含义(1)整体护理概念(2)整体护理优点(3)整体护理缺点3 整体护理遵循原则(1)人本观原则(2)整体观原则(3)优质服务原则(4)连续护理原则(5)经济价值原则4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1)临床护理路径概念(2)临床护理路径优点5 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的深化(1)人性化护理模式(2)个体化护理模式(3)多元文化护理模式(4)“按职称上岗,三位一体”护理模式6 整体护理发展前景展望4 全程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全程护理模式的建立背景2 全程护理模式的运行分析(1)全程护理模式的基本模块1)门诊诊疗期间导医护士的服务2)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的护理服务3)出院时的指导及康复期的随访(2)全程护理发展的阻力因素1)管理难题2)成本控制问题3)人员素质问题3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再造(1)服务流程再造及运行(2)再造流程的关键衔接点4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管理(1)流程管理概念(2)流程管理做法5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再造效果5 过渡期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过渡期护理模式概述(1)过渡期护理模式定义(2)过渡期护理模式地点(3)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象2 过渡期护理模式要素分析(1)过渡期护理模式基本要素(2)过渡期护理模式工作内容(3)过渡期护理模式发展历程3 过渡期护理模式特征分析(1)实施有效的过渡期护理具有挑战性(2)过渡期护士是实施过渡期护理的主体(3)过渡期护理模式突出综合性和个体化4 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5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6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居家护理基本概述(1)居家护理概念(2)居家护理内容2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现状3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建议(1)采取多形式的居家护理(2)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3)完善居家护理操作常规(4)加强居家护理护士培训(5)协同社会各职能部门7 FCC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FCC模式的概念和内涵(1)FCC模式的概念(2)FCC模式的内涵2 FCC模式的特征与原则(1)FCC模式的特征(2)FCC模式的服务原则3 FCC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1)FCC模式在产科的应用(2)FCC模式在儿科的应用1)FCC模式在疼痛控制方面的应用2)FCC模式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3)FCC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4)FCC模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4 FCC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FCC模式存在的问题(2)FCC模式发展前景展望8 长期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长期护理模式的定义2 国际长期护理发展状况(1)国际长期护理的发展(2)国际长期护理的特点1)长期护理法规制度健全2)长期护理服务内容全面3)长期护理服务对象特色4)长期护理服务形式类别5)长期护理从业人员资格6)长期护理服务监督制度7)长期护理服务财政支持3 我国长期护理发展现状4 我国长期护理发展模式(1)家庭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2)机构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3)社区-居家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5 我国长期护理模式比较9 无陪护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无陪护护理模式概念2 无陪护护理模式实施现状3 无陪护护理模式SWOT分析(1)优势分析(2)劣势分析(3)机遇分析(4)威胁分析4 无陪护护理模式存在问题(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患者过度依赖家人陪护(3)家属心理愿望及思想顾虑(4)对家属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教育开展困难5 无陪护护理模式发展建议(1)完善医院护理支持系统建设(2)加强护工和家属的陪护管理(3)利用激励措施,发挥护士潜力(4)探索合理的无陪护护理收费机制(5)发展社区护理,减轻医院护理负担(6)补充总量,分层级配置护理人力资源10 远程医疗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远程医疗护理发展分析(1)远程医疗护理概念(2)远程医疗护理发展途径(3)远程医疗护理发展状况2 远程医疗系统的构建探讨(1)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构思(2)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设计1)远程急救系统2)医学数据库和投稿系统3)患者信息远程管理系统4)远程医疗护理会诊指导系统(3)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技术支持(4)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管理制度(5)远程医疗护理环境下社区护士劫色1)照护与指导者2)组织与管理者(6)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建立的困难1)建立远程医疗护理系统费用昂贵2)远程医疗护理诊断的准确性偏低3)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安全性偏低4)远程医疗护理的立法有待完善第4章:中国母婴护理模式与风险管理分析1 母婴护理市场需求分析1 妇女医疗护理需求分析(1)妇女疾病状况分析1)妇女疾病患病情况2)孕产妇死亡率3)孕产妇死亡疾病(2)妇女医疗需求特征(3)妇女医疗需求前景1)妇科疾病医疗需求前景2)孕产妇医疗需求前景2 儿童医疗护理需求分析(1)儿童人口数量统计(2)儿童患病及死亡率1)儿童疾病患病率2)儿童死亡率(3)儿童医疗需求特征(4)儿童医疗需求前景2 母婴护理模式及应用分析1 产时护理模式演变(1)丈夫陪伴分娩(2)助产士导乐陪伴分娩(3)三位一体家庭式分娩2 FCMC护理模式及应用(1)FCMC护理基本认识1)FCMC服务原则2)FCMC核心内容3)FCMC效果评价(2)FCMC模式VS传统模式1)基本理念2)服务态度3)服务方法4)治疗决定5)分娩教育6)房间设备7)服务环境8)医疗效果9)护理工作10)保护隐私11)分娩支持12)婴儿陪护13)探视陪伴14)顾客满意度(3)FCMC模式优劣势分析1)FCMC模式优势分析2)FCMC模式劣势分析(4)FCMC模式临床应用分析1)产科健康教育2)病房环境管理3)产时分娩支持4)产后护理工作5)出院指导及产后访视3 早产儿护理模式及应用(1)早产儿生理特点1)外观结构2)体温调节3)呼吸系统4)神经系统5)消化系统6)肝脏及造血功能(2)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FCC对早产儿父母的影响2)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模式(3)FCC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3 母婴护理风险与应对措施1 母婴护理中存在的风险(1)孕产妇及家属护理风险1)孕产妇及家属认知的冲突2)孕产妇本身疾病导致的风险3)孕产妇特殊需求导致的风险(2)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风险1)护理缺陷2)新生儿窒息3)新生儿烫伤、摔伤4)新生儿被掉包、被盗(3)医疗设施设备导致的风险1)医疗设施不安全因素2)医疗仪器不安全因素(4)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5)产科护士与患者沟通存在的问题2 母婴护理中的应对措施(1)加强产科护理人员自身建设(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3)加强新生儿的安全管理(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5)推行同理心沟通4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分析1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意义2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研究现状3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构想(1)实训中心装备建设(2)实训中心环境建设(3)实训中心功能建设(4)实训中心师资建设4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框架(1)产前检查室(2)待产、分娩室(3)婴儿沐浴间(4)母婴同室(5)配奶间第5章:中国老年护理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1 老年护理供需市场分析1 老年护理需求分析(1)人口构成情况(2)人口老龄化现状(3)失能老人现状分析1)城乡失能老人总量2)城乡失能老人特征(4)老年护理市场需求状况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2)老年护理人员缺乏3)老年护理学科发展滞后4)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 老年护理供给分析(1)老年护理机构分析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机构类型3)养老机构设施4)养老机构人员状况5)养老机构收住对象6)养老机构护理服务7)养老机构运营管理8)养老机构入驻状况(2)失能老人支持机构1)家庭的支持2)社区与非政府组织的支持2 老年护理模式与探讨1 老年护理模式分析(1)老年护理院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2)养老院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3)家庭病床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4)居家养老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5)社区照顾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2 长期老年护理模式探讨(1)社区-居家长期护理模式应成为首选(2)老年长期护理以全人护理模式为目标(3)建立独立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4)老年长期护理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进(5)社会养老不能取代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3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1 社区老年护理需求状况2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分析(1)国外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现状(2)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现状(3)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存在问题3 社区老年护理形式分析(1)老人院及老年公寓护理中心(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3)日渐老年护理服务中心(4)家庭探视社区护理中心(5)老年临终服务中心(6)社区福利及资源介绍中心4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形式(1)家庭病床(2)护理专家门诊(3)社区卫生服务5 社区老年护理主要内容(1)家庭访视(2)健康体检(3)康复护理(4)健康教育及咨询(5)临终关怀6 社区老年护理发展展望(1)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2)提高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发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4 老年护理存在问题与建议1 我国老年护理存在问题(1)老年护理机构运营不佳(2)老年护理供需矛盾突出(3)老年护理院功能定位不清(4)缺乏明确的保健评估标准(5)社区老年护理筹资渠道单一(6)老年护理队伍建设亟需加强2 我国老年护理对策与建议(1)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法规支持(2)充分调整老年护理机构布局(3)改善老年医疗护理保障体系(4)加大老年护理政府投入力度(5)建立合理的老年护理评估制度(6)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网络5 国际老年护理经验借鉴1 日本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日本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日本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2 瑞典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瑞典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瑞典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3 美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美国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美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4 德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德国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德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第6章:中国老年护理供需现状市场调研分析1 老年护理需求状况调查1 调查区域老人基本情况(1)一般情况1)性别2)年龄3)文化程度4)职业情况5)婚姻状况6)住房情况7)照料情况(2)经济收入1)经济来源2)收入金额(3)经济支出1)经济支出状况2)医疗费用支出3)雇佣护理支出4)最高意愿支出(4)医疗保险参保情况2 调查区域老人疾病和健康状况(1)疾病状况(2)健康状况1)行动2)自己照顾3)日常活动4)焦虑/忧郁5)疼痛/不舒服6)自我健康评分(3)护理需求3 调查区域老人养老方式意愿情况(1)养老方式意愿1)养老方式意愿2)居家养老理由3)住养老院理由4)选择护理院/医院理由(2)对政府护理补贴的看法1)是否愿意接受2)补贴金额3)补贴方式4)筹资来源4 调查区域服务提供第三方调查(1)持续接受如服务时间(2)主要服务需求(3)最适宜的服务方式(4)医院住院老人出院意向2 老年护理供给状况调查1 调查区域护理型医院服务情况(1)调查区域总体情况1)老年护理院2)社区医疗机构3)家庭病床(2)调查区域服务情况1)住院床位配置情况2)医护人员配置情况3)医疗护工配备情况2 养老机构服务情况(1)总体情况(2)抽样调查情况3 居家养老服务状况(1)总体情况(2)抽样调查情况3 老年护理供需关系比较1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依据2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方法3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结果…………略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简短【一】  转眼,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本人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的各项安排,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以病人为中心,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在用心的同时更能细心的帮助病人解决每一件事情。  工作当中,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对于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三查七对,对有疑问的,及时翻查病例或则问医生,避免差错事故发生,还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患者,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护理管理者1、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做好精神上的领路人良好的人格形象可激发他人钦佩、敬慕而产生模仿意识,一个人完美的形象,外在表现是语言、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在的表现是靠心理作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调整情绪,以适应管理者不同的角色转换。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影响护士,使护士产生模仿意识,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愿意和你沟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具有科学的管理艺术,做好护患的代言人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实践时,所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态度与行为方式。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应付自如,工作效率高等。面对为广大患者服务的护士,护理管理者不但要站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导位置,更应该尊重、关心和帮助护士,加强护士素质、专业理论、业务技术的培训。努力为护士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每天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为患者服务。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首先要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并积极主动的与护士沟通,引导、帮助护士解决问题,将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切忌训斥和埋怨。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地点,避免打击挫伤护士的积极性,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因此,护士长应该学会充分运用管理艺术包括决策艺术、指挥艺术、交谈艺术、激励艺术、协调艺术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3、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学科的带头人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现代化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领域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业务,这就迫使护理人员探索和寻求相应的护理技术和临床经验,来指导临床实践,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管理者大部分是从临床一线优秀护士中选拔出来的,她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较广泛的医学、预防保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善于捕捉工作中的点滴科研信息,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临床经验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做好身体的管理人在医院,护理管理者承担着病区护理质量的管理、病人的管理、物品的管理、以及科室经济收支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扮演着领导者、联络者、调配者、计划者等诸多角色,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家参加院方组织的各类活动,这样既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又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凝聚力,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在荣誉面前,要把功劳让给护士,对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工作学习走在自己前面的护士要心悦诚服,虚心学习,决不能嫉妒排挤,要敢于培养超越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者还要经常和护士沟通,与护士建立起相互信任、激励、鼓 舞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使护士愿意接受管理,使管理者和护士都能从工作中获得最佳的心理效应。简略的成为做到5心1、爱心(对工作)2、责任心(对病人)3、信心(对下属)4、细心、(对操作)5、核心、(对医护)。

  • 索引序列
  • 科研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科研管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科技与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科学与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护理管理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