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管理学参考文献大全最新

管理学参考文献大全最新

发布时间:

管理学参考文献大全最新

周三多《管理学》,《水煮三国》

《项目时间管理》李跃宇《项目风险管理》张欣莉《项目时间管理》杨坤《项目时间管理(南开项目管理系列教材)》《项目管理学》戚安邦

管理学参考文献最新

周三多《管理学》,《水煮三国》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傅建华,韩文亮,黄文灼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项润,高媛中小企业竞争与发展企业管理出版社 温池洪,毕新华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企业研究参考文献: 〔1〕朱文双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财会月刊(综合),2007年第1期 〔2〕易克等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8期

管理学基础内容摘要 ------------------------------------------------------------------1页正文 一、 管理学基础摘要------------------------2 页 二、 管理学基础内容----------------------------5页 三、 管理学基础的学习体会--------------------------7页 参考文献---------------------------------------------10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使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的知识性书籍工具。通过我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的收益同时使我们就融入在这管理的世界里,完成我们管理的思维修炼 一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的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职能有一把不知能和具体职能之分。管理的一般职能源于管理的性质---二重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管理的具体职能是指一般只能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有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和企业再创等等。他们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创等。 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 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 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20世纪中期以来,预测技术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研究出的预测方法有一百多种,常用的也有十几种。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这都需要坐车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 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他们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 要使组织作用发挥良好的效果,产生较大的组织效率,必须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工协作及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等。 第八章、组织结构,讲述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九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 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第十章、领导,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领导,领带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与组织具有同样的含义。领导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艺术。三、学习体会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代科学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命脉,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人们都说,管理是振兴国家之道,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基本保障。 通过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也是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的整合。也学会了在企业中的激励机制模式,,让我不仅在企业中得到运用和施展,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到有效地运用参考文献 1·徐国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3·孙建敏:《管理》,中信出版社1998年8月 4·徐国华:《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中国经营报2000年

方法和实践:科学的方法和艺术化实践。

管理会计参考文献最新

1]李玉环论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运行机构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4(2)   [2]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5(4)   [3]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5(11)   [4]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会计研究,2007(6)

[1] 宋庆恩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 经营与管理, 2010, (04) [2] 孙勇 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 (03) [3] 安艳荣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J] 现代商业, 2010, (06) [4] 金小青 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3) [5] 余昌群 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10, (05) [6] 励贺林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 现代会计, 2009, (01) [7] 王英琴,王玉峰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战略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 [8] 何现营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0, (06) [9] 姚天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9) [10] 杨海英 管理会计发展新趋势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8) 合适采纳

[1] 宋庆恩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 经营与管理, 2010, (04) [2] 孙勇 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 (03) [3] 安艳荣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J] 现代商业, 2010, (06) [4] 金小青 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3) [5] 余昌群 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10, (05) [6] 励贺林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 现代会计, 2009, (01) [7] 王英琴,王玉峰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战略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 [8] 何现营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0, (06) [9] 姚天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9) [10] 杨海英 管理会计发展新趋势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8) [1]管理会计学 孙茂竹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2] 管理会计学 黄惠琴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年[3] 全面预算管理 潘爱香 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4]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案例 财政部企业司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

班组管理参考文献最新

找本书,具体指导,当当或淘宝中找找,很便宜的SDCA是关键,关注标准的建立与完善TWI系列培训资料可了解,切实提升督导技能 (工作教导、 工作方法、工作安全等)

班组管理之我见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细胞,班组的管理工作如何,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当前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进一步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搞好班组管理,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企业高层决策者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最基层的管理者-----班组长必须认真探讨和摸索的问题班组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按照新出版的《班组长必读》这本书里的概括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工具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经济核算,管理基层工作,管理现代化,经济责任制,劳动管理,劳动竞赛,思想政治工作,民主管理,文化技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如果我们从纵向的角度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两个方面。在班组管理中,观人和管物两者不时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抓人的管理是最起点、最基础;抓物的管理是结果、是最终目的。班组管理的实质就是科学的组织生产力,是人、财、物有机结合,以达到投入少产出多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一个班组来讲,生产任务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来完成,产品质量靠每一个工位来控制,安全文明生产靠全体人员来保证。因此班组管理的内容虽然包括很多方面,但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管理。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班组长应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人的管理,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家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班组工作才有生气、有活力。怎样抓好班组人员的管理,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 强化成员素质成员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成员素质的高低体现一个班组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使我们抓人的管理得以个重要的方面。近几年来,一些班组成员的素质有所下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的下降,其主要表现是:思想堕落,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贪图享受,唯利是图,工作上自的散漫,缺乏责任心。不愿学技术,质量意识差。对企业的发展前途漠不关心,长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意识淡薄,造成职工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职工的马列主义教育,理想人生观教育以及文化技术教育;忽略了对大量加入到职工队伍的轮换工、农培工临时工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2近几年,下海经商热烈冲击职工队伍,影响了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3不良的社会风气如:“黄色旋风、赌麻将风”严重污染了职工队伍,造成思想素质的滑波。企业的班组承担着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职工素质的下降无疑给班组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常说,生产好比打仗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更要有精良的队伍,因此,强化全员素质是班组管理之基础。另外,班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强化员工素质在班组里培养一些生产能手、质量能手、技术革新能手等企业人才,这对班组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强化成员素质,班组可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组织成员学习政治资料,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宣讲企业形势和先进班组的事迹;2、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班组定期开质量会,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分析、研究。二、 协调人际关系所谓人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协调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班的整体素质,班组管理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管理,班长每天要与成员打交道,成员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流、探讨,如果一个班组内部互不团结,矛盾重重,相互拆台,其班组的工作将难做好。人际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友谊、信任、和睦相处,班组长不仅要协调自已与成员的关系,还要协调老师傅与青年工之间、男女职工之间、正式工与临时工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组有一种团结、友爱、活泼的气氛、大家相互关心、帮助、照顾,能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如某个同志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伸出友爱之手,使之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热情,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增强成员之间信任感和责任感。如我所在的前轮毂班,人员多,加工产品多,以前成员之间由于工序质量问题时有磨擦,相互指责,矛盾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措施,通过努力使大家的关系恢复了正常,现在上下工序之间协调配合,彼此信任负责,特别是粗加工的同志干活比以前认真了,因为他们担心自已干的活再被精加工的同志指出毛病,自已会感到不好意思。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组长在管理中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即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一线的班组长都有劳动考核指标,即要完成自已的任务,又要抓好全班组的工作,担子比较重。“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组协调好人际关系,使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亲密。大空拧成一股绳,做到个人的事认真干,别人的事帮忙干,班里的事大家干。这样,班组长才能发挥两方面的作用,要协调好班组里的人际关系,班组长可以组织一些职工相互串门拜年,有计划的进行谈心活动,掌握班组员工的思想动态以及对班组工作的建议、看法等。三、 灌输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已不是新鲜名词,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向成员灌输群体意识重要性已是为越来越多领导者所认识的,所谓群体意识就是成员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现代化的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更加显示了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小群体,成员之间是否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是否能把班组的规划和目标化为自身和动力,是否看重班里的荣誉,这些都影响一个班组作用发挥,影响班组的管理,给成员灌输群体意识就是为了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大家的我群感,集体荣誉和自豪感,培养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大局观,便每一个成员都关心班组,热爱班组,深刻理解自己和利益与班组的利益相连,个人的言行与班组的形象息息相关,这样,班组长把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到班组后,就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怎样向成员灌输群体意识,应从以下几点下手:1﹑树立良好的斑风,鼓舞大家为群体争光,2、开展各种形式和竞争活动,培养成员竞争意识。3、时常给大家宣讲班组的规划与目标。

对于很多的班组长来讲,从优秀的技术工人走向基层管理岗位,很多时候不得不面对:1、上级骂、下属怨,生产现场一天忙的脚朝天,现场管理依然乱糟糟2、生产任务完不成找我,员工有情绪找我,效率、质量搞不好也找我…3、手下一管就是几十号人,做事我行,管人、带人,让这群人顺顺畅畅完成工作可就…4、你说一套,他做另外一套,他觉得他的方法还比你好,怎么个教法?5、生产线变化频繁,会这个,不会那个,人一堆,岗位却常常缺人手,怎么办?6、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员工老是违反纪律,怎么让员工改正?7、表现不好,说他几句,表面应承,后面跟你对着干,怎么让员工接受主管的意见?8、发生问题,主管总是最后一个知道信息,怎么跟员工沟通,让员工有效配合工作?9、我们基层主管既决定不了员工薪水,也决定不了公司环境,怎么激励手下这些人?10、一天到晚都在处理问题,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怎么办? 以上,由老师亲身在现场管理多年总结的一些现场管理者面临的种种难题,此次课程,特别针对贵司班组长实际工作中的状况,进行针对性授课:重点解决班组长问题: 1、培养学习习惯,对为人处事、职业道德、角色认知有个新的认识2、学会如何沟通、管理3、加强质量意识,提高责任心4、学会如何激励下属?如何处理员工情绪?培训目标:1、提升班组长职业素养, 提高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2、掌握班组管理方法,增强执行力,提高质量意识3、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拥有责任感4、班组长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

采购管理参考文献最新

政府采购 Government PurchaseGovernment Procurement 政府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政府采购研究Stud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科技与管理 >>2005年01期杨光华 , 许康 , 何康平 供应链管理为政府采购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模式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政府采购注重信息化、主动化、全过程的采购思想用集成式信息运作模式来解决政府集中采购供应链的复杂性采购计划、准时采购、供应商管理、信息技术为其实施的基础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mmary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ypically accounts for 10-15% of GDP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up to as much as 20% of GDP for developing In an attempt to harness this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WTO members signed the plurilateral (only binding to WTO members who choose to sign)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PA) at the Uruguay Round in The agreement was based on the 1979 Tokyo Rou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urrently, there are 26 signatories, including Canada, the EU,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1] The rest of the signatories are predominantly developed [2]The intention of the GPA is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decisions regarding government purchas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do not depend upon where the good is produced or the service rendered, nor upon the supplier's foreign The GPA signatories' initial step in establishing this "non-discrimination" was to create a working group at the 1996 Ministerial Conference in Singapore to investigat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ll WTO members were represented in this working The Working Group on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xamines questions such as: does a particular government publish the criteria upon which it bases its procurement decisions? Does it publish the opportunities for procurement so that all suppliers know about them? Does it encourage competition among potential suppliers? After investigating these questions and others, the working group will try to create policies to open competition for government Many countries place restrictions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for a variety of Some will do so to encourage domestic industry, though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limited domestic service industries, and turn to foreign service providers as a Several developed countries would like to see the GPA become a multilateral Such a step would increase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own firms, allowing them to bid for foreign government purchases on a "level playing " The most vocal proponents of a multilateral GPA are the US and EU Proponents of a multilateral GPA also see it as part of a "good governance" agenda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 the more transparent procurement processes are, they argue, the less opportunity there will be for corruption and rent-seeking on the part of domestic governments and [3]While these countries hope for a multilateral GPA in the future, opposition to a multilateral agreement comes from several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dia, Pakistan and Egypt) and relief organizations, such as O[4] These parties see 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not as a way to gain a "level playing field," but rather as a situation in which developing and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lose ground to expanding industrial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lief organizations fear that the growing industries of developing nations will be at a disadvantage if large and established foreign companies are allowed to bid for government contracts alongside their own domestic firms, leading to balance of payments In addition, other opposing countries cit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s as a restraint on their ability to address certain non-trade issue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 ecolabelling, and human rights Currently, if a government has certain labor standards, for example, it may discourage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the workplace by only purchasing from firms that meet their Such countries argue that i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s would eliminate their discretion in deciding similar matters, and labor standar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mong other things, would ---------------------ProcurementPublic sector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across Scotland amounts to around £8 billion per Procurement guidelines govern the purchasing of these goods and services in areas such as IT and telecoms, health and education services and local The public procurement reform programme aims to drive up standards in the way the public sector procures goods and services to ensure that tax payers money is spent as wisely as

找了7篇,按论文的格式整理如下:如果楼主还需要它们的全文可以发邮件到我发给你[1]任胜钢 发达国家政府采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比较及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135-[2]刘小川 论政府采购国际化进程中的政策思路 [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3-[3]陈俊 我国的政府采购:战略应对及立法完善 [J] 国际经济合作 2008: 68-[4]王丛虎 论我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 [J] 科学学研究 2006, 24: 967-[5]姚文胜 政府采购供应商民事监督权初探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25: 100-[6]刘小川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研究 [J] 学海 2008: 126-[7]田晓萍《 政府采购协议》框架下我国政府采购立法之考量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25: 98-

我把你的问题放到政府采购网上论坛里,请行业专家给你解答吧

  • 索引序列
  • 管理学参考文献大全最新
  • 管理学参考文献最新
  • 管理会计参考文献最新
  • 班组管理参考文献最新
  • 采购管理参考文献最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