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献学中的目录

文献学中的目录

发布时间:

文献学中的目录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全书由“九论”即文献论、载体论、目录论、版本论、校勘论、辨伪论、辑佚论、专题论等组成。在内容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本书注重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并尽可能地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古典文献学、文史哲有关学科、图书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参考。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总目录和分目录的区别侧重点的不同。目录专著始于刘向父子,到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按经、史、子、集四类编目,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类下分子目,大类前有总序,每一小类前有小序,子目后有案语,序及案语是用来简述著作源流以及分类理由的。而每小类的后面还附有“存目” ,这存目就是所谓的目次了 。总目录(general catalog)是2019年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

列一个提纲给读者看咯

文献学中的目录学

楼上的回复真详细,让偶又张了点见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全书由“九论”即文献论、载体论、目录论、版本论、校勘论、辨伪论、辑佚论、专题论等组成。在内容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本书注重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并尽可能地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古典文献学、文史哲有关学科、图书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参考。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叶德辉著1957,1987·北京『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中国图书史』陈力1996·台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孙钦善著1994·北京『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1984·兰州『版本目录学论丛』1/2昌彼得著1977·台北『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编1981·北京『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访书见闻录』路工著1985·上海『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1988·北京『肩朴集』李致忠著1998·北京『文字の文化史』藤枝晃著1971·东京『图书の历史と中国』刘国钧著松见弘道译1980·东京『图书馆と汉籍』松见弘道著1981·东京『书?学序说』山岸德平著1977·东京『汉籍整理法』长泽规矩也著1974·东京『近藤正斋全集』第三卷1906·东京『中国典籍之最』徐状华著1987·兰州『图书馆古籍编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北京 『书目丛编叙录』乔衍☆辑『东湖丛记』清蒋光煦撰用光绪九年刊云自在龛丛书本影印『古文旧书考』岛田翰撰用明治三十七年民友社排印本影印『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经籍访古志』森立之等撰覆昭和十年用稿本影刊本影印『艺风藏书记』缪☆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缪氏原刊本影印『艺风藏书续记』缪☆孙撰用民国二年缪氏原刊本影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用民国十三年陈氏慎初堂排印本影印『拾经楼 书录』叶启勋撰用民国二十六年叶氏拾经楼排印本影印『日本访书志』杨守敬撰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邻苏园刊本影印『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用民国三十一年文禄堂书籍铺排印本影印『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丁氏刊本影印『曝书杂记』清钱泰吉撰用同治七年杜文澜重刊本影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撰用光绪二十四年瞿氏重刊本影印『五十丌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二十年莫氏排印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补遗·刻书题识·补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八年刊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杂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傅增湘撰用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二年排印本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校证用民国十五年刊本影印 『书目续编叙录』乔衍☆辑『内阁藏书目录』明张☆等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适园藏书志』张钧衡撰用民国初年张氏家塾刊本影印『仪顾堂题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六年序刊本影印『仪顾堂续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九年序刊本影印『百宋一廛赋注』清顾广圻撰黄丕烈注用嘉庆十年刊黄氏士礼居丛书本影印『徵刻唐宋秘本书目』清黄虞稷·周在浚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澹生堂藏书约』明☆承☆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藏书纪要』清孙从添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宋楼藏书志·续志』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八年陆氏十丌卷楼刊本影印『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後编』清乾隆·嘉庆勒撰用光绪十年王氏刊本影印『史略』宋高似孙撰用古逸丛书本影印『子略』宋高似孙撰用四明丛书本影印『授经图』明朱睦☆撰用惜隐轩丛书本影印 『书目三编叙录』乔衍☆撰『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李慈铭校订用越缦堂抄本影印1969·台北『双鉴楼善本书目』傅增湘撰用民国十八年序刊本影印『双鉴楼藏书续记』傅增湘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续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开有益斋读书志』清朱绪曾撰用光绪六年翁氏☆古阁刊本影印『群碧楼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圃善本书目』张乃熊撰用抄本影印 『书目四编叙录』乔衍☆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同馆编用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排印本影印『☆山书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用民国十八年同馆石印本影印『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用同馆排印本影印『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瞿启甲辑用民国十一年常熟瞿氏石印本影印 『书目五编叙录』张寿平著『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清顾广圻撰用民国二十四年百拥楼刊本影印『方志商』甘鹏云撰用民国戊寅崇雅堂刊本影印『留真谱初编』杨守敬编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刊本影印『留真谱二编』杨守敬编用民国六年杨氏观海堂刊本影印『☆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序排印本影印『续校雠通义』清刘咸☆撰用民国十七年刘氏自刻本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辑用民国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影印『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宋绍兴改定叶德辉考证『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南☆志经籍考』二卷明梅☆撰『百川书志』二十卷明高儒撰『丌卷堂书目』四卷明朱睦☆撰『绛云楼书目补遗』一卷清钱谦益撰『静☆堂宋元人集书目』一卷清曹溶撰『徵刻唐宋人秘本书目』一卷清纪映锺等撰叶德辉考证『孝慈堂书目』四卷清王闻远撰『佳趣堂书目』一卷清陆漻撰『竹☆☆传钞书目』一卷清赵魏撰『结一庐书目』四卷付宋元本书目清朱学勤撰『别刻结一庐书目』一卷清朱学勤撰『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清黄丕烈撰『潜采堂宋元书目』一卷清朱彝尊撰

文献学中目录的含义

帮助人们更好的掌握此书的知识。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

一个具体一个简略

文献——指以文字,符号,形象,声响等方式,并通过写,印刻,录制待等技术手段"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古籍,报刊,图表,地图,教材,资料,文件,音像(视听)制品等,统称为文献文献目录--按照一定的的规则,根据文献内容和形态特征编制的一条条款目。

目录是有几章几节,分别是什么,索引是点击哪里就到达哪个位置

文献学中的目录是指

文献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如下:1、作为研究文献的一门学问,文献学的范畴大致涉及(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等四个学科的内容。2、文献:原始意义:典籍的书面记载、文字资料及贤人贤才的言论和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见闻、记录资料等。传统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活与某一学科有关且具有科学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即历代保存的各种典籍和文书档案。3、儒家的十三经是(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4、家刻本: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亡家人著作的。5、《贩书偶记》:孙殿起编撰,20卷,成书于1936年,分类特点与《四库全书总目》基本相同。

『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叶德辉著1957,1987·北京『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中国图书史』陈力1996·台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孙钦善著1994·北京『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1984·兰州『版本目录学论丛』1/2昌彼得著1977·台北『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编1981·北京『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访书见闻录』路工著1985·上海『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1988·北京『肩朴集』李致忠著1998·北京『文字の文化史』藤枝晃著1971·东京『图书の历史と中国』刘国钧著松见弘道译1980·东京『图书馆と汉籍』松见弘道著1981·东京『书?学序说』山岸德平著1977·东京『汉籍整理法』长泽规矩也著1974·东京『近藤正斋全集』第三卷1906·东京『中国典籍之最』徐状华著1987·兰州『图书馆古籍编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北京 『书目丛编叙录』乔衍☆辑『东湖丛记』清蒋光煦撰用光绪九年刊云自在龛丛书本影印『古文旧书考』岛田翰撰用明治三十七年民友社排印本影印『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经籍访古志』森立之等撰覆昭和十年用稿本影刊本影印『艺风藏书记』缪☆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缪氏原刊本影印『艺风藏书续记』缪☆孙撰用民国二年缪氏原刊本影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用民国十三年陈氏慎初堂排印本影印『拾经楼 书录』叶启勋撰用民国二十六年叶氏拾经楼排印本影印『日本访书志』杨守敬撰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邻苏园刊本影印『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用民国三十一年文禄堂书籍铺排印本影印『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丁氏刊本影印『曝书杂记』清钱泰吉撰用同治七年杜文澜重刊本影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撰用光绪二十四年瞿氏重刊本影印『五十丌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二十年莫氏排印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补遗·刻书题识·补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八年刊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杂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傅增湘撰用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二年排印本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校证用民国十五年刊本影印 『书目续编叙录』乔衍☆辑『内阁藏书目录』明张☆等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适园藏书志』张钧衡撰用民国初年张氏家塾刊本影印『仪顾堂题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六年序刊本影印『仪顾堂续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九年序刊本影印『百宋一廛赋注』清顾广圻撰黄丕烈注用嘉庆十年刊黄氏士礼居丛书本影印『徵刻唐宋秘本书目』清黄虞稷·周在浚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澹生堂藏书约』明☆承☆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藏书纪要』清孙从添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宋楼藏书志·续志』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八年陆氏十丌卷楼刊本影印『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後编』清乾隆·嘉庆勒撰用光绪十年王氏刊本影印『史略』宋高似孙撰用古逸丛书本影印『子略』宋高似孙撰用四明丛书本影印『授经图』明朱睦☆撰用惜隐轩丛书本影印 『书目三编叙录』乔衍☆撰『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李慈铭校订用越缦堂抄本影印1969·台北『双鉴楼善本书目』傅增湘撰用民国十八年序刊本影印『双鉴楼藏书续记』傅增湘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续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开有益斋读书志』清朱绪曾撰用光绪六年翁氏☆古阁刊本影印『群碧楼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圃善本书目』张乃熊撰用抄本影印 『书目四编叙录』乔衍☆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同馆编用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排印本影印『☆山书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用民国十八年同馆石印本影印『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用同馆排印本影印『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瞿启甲辑用民国十一年常熟瞿氏石印本影印 『书目五编叙录』张寿平著『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清顾广圻撰用民国二十四年百拥楼刊本影印『方志商』甘鹏云撰用民国戊寅崇雅堂刊本影印『留真谱初编』杨守敬编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刊本影印『留真谱二编』杨守敬编用民国六年杨氏观海堂刊本影印『☆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序排印本影印『续校雠通义』清刘咸☆撰用民国十七年刘氏自刻本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辑用民国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影印『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宋绍兴改定叶德辉考证『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南☆志经籍考』二卷明梅☆撰『百川书志』二十卷明高儒撰『丌卷堂书目』四卷明朱睦☆撰『绛云楼书目补遗』一卷清钱谦益撰『静☆堂宋元人集书目』一卷清曹溶撰『徵刻唐宋人秘本书目』一卷清纪映锺等撰叶德辉考证『孝慈堂书目』四卷清王闻远撰『佳趣堂书目』一卷清陆漻撰『竹☆☆传钞书目』一卷清赵魏撰『结一庐书目』四卷付宋元本书目清朱学勤撰『别刻结一庐书目』一卷清朱学勤撰『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清黄丕烈撰『潜采堂宋元书目』一卷清朱彝尊撰

王序自序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的含义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第二章:文献的载体一:甲骨二:金(一) 礼器(二) 乐器(三) 兵器(四) 农器(五) 度量衡(六) 钱币(七) 符玺(八) 日用器三:石(一) 碣(二) 摩崖(三) 碑四:竹木五:帛六:莎草纸七:羊皮纸八:贝叶九:纸(一) 造纸术的发明(二)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卷子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及流布一:文献的形成(一) 著(二) 述(三) 编(四) 译 佛经翻译 学术翻译 文学翻译二:文献的流布(一) 讲唱(二) 镌刻(三) 抄写(四) 印刷(五) 摄影(六) 扫描、微机输入。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一) 历代官府文献的收藏概况(二)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秦始皇焚书 西汉末年战乱 东汉末年战乱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隋末唐初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靖康之难 李自成起义 乾隆禁毁 嘉庆宫火 太平天国起义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庚子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 文化大革命二:历代藏书家之兴替(一) 周秦私家藏书概况(二) 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三) 唐宋私家藏书(四) 元明私家藏书(五) 清代著名藏书家(上)(六) 清代著名藏书家(下)(七) 近代著名藏书家第五章:文献的版本一:版本释义古代写作板本,指一种书籍的多种出版形式。二:版本类型(一) 写本 手稿本 清稿本 抄稿本 影钞本 抄本(二) 刻本(三) 套印本(四) 饾版本与拱花印本(五) 活字本(六) 石印本(七) 珂罗版印本(八) 批校本、题跋本三:善本的界义(一) 善本的两层含义(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四:版本的鉴定(一) 明确撰写年代(二) 细读前后序跋(三) 验牌记(四) 查避讳(五) 考刻工(六) 核校阅人时代(七) 看字体(八) 看版式(九) 看纸张(十) 看装潢(十一) 查藏印(十二) 类比法(十三) 查著录(十四) 求旁证(十五) 对书影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一) 文献错讹的类型 讹 脱 衍 倒文字颠倒。 错乱(二) 校勘的目的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一) 主观条件(二) 广求异本(三) 广求相关资料(四) 精研所校之书三:校书的主要方法(一) 对校法(二) 它校法(三) 本校法(四) 综合考证法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第七章 文献目录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二:古籍的分类三:目录的主要内容(一) 书名 古书的命名方式(1) 以通称为书名(2) 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3) 以性命为书名(4) 以朝代为书名(5) 以时间为书名(6) 以地点为书名(7) 以隐括内容为书名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1) 同书异名(2) 异书同名(二) 篇卷(三) 撰人及朝代 关于撰人的朝代 关于撰人(四) 版本(五) 提要(六) 大小序四:目录的类型(一) 公藏目录(二) 私藏目录(三) 史志目录(四) 专科目录 经学目录 小学目录 史部目录 子部目录 集部目录(五) 特种目录 举要目录 丛书目录 知见目录 眼经目录 禁毁目录 版本目录 辨伪目录 其他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一:辑佚(一) 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二) 前人辑佚的成绩(三) 辑佚的方法二:辨伪(一) 什么叫伪书(二) 作伪的动机 传道 射利 炫名 争胜 逃禁 避嫌(三) 作伪的主要手段 作者假托他人 后人改题著者 割去序跋 伪撰序跋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自著自注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以假掺真窜乱旧帙(四) 我国辨伪的历史我国辨伪历史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五) 辨识伪书的方法 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从文本上辨伪 从文章风格辨伪 从特殊词语的起源辨伪 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从因袭上辨伪 从称引上辨伪 从佚文上辨伪 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从称谓上辨伪 从制度上辨伪 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上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六) 伪书的价值 伪书的史料价值 位数的文学价值 伪书的语言价值 伪书的思想价值 伪书的其他价值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一:类书(一) 何谓类书(二) 类书的起源(三) 类书的功用 查找史料 查找辞藻 校勘、考订古书 辑佚(四) 类书举要二:丛书(一) 什么叫丛书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二) 丛书的起源与功用(三) 丛书举要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一:地方志(一) 地方志的产生(二) 历代地方志的数量(三) 地方志的种类 总志 省志 府志 州志 厅志 县志 乡镇志 都邑志 卫所志 边关志 土司志 盐井志 专志(四) 地方志的用途二:家谱(一)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二) 家谱的内容(三) 家谱的价值及存佚情况 家谱的价值 家谱的存佚情况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一:总集(一) 选集举要(二) 全集举要二:别集(一) 别集的起源(二) 别集的内容(三) 别集的文献价值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一:甲骨文文献(一) 甲骨文的发现(二) 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三) 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四)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二:金文文献(一) 金文的出土(二) 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三) 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三:简帛文献(一) 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二) 简帛文献的价值四:石刻文献(三) 石刻文献要籍(四) 石刻文献的价值五:其他出土文献(一) 盟书(二) 玺印(三) 砖瓦文字(四) 纸质出土文献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一) 敦煌(二) 敦煌石窟(三) 莫高窟(四) 藏经洞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一) 敦煌石室的发现(二) 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推测(三) 敦煌遗书的流散三:敦煌文献的目录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一) 宗教文献(二) 儒家经典(三) 语言资料(四) 史籍地志(五) 子部图书(六) 考古与艺术(七) 文学作品(八) 科技史料

文献学中的目录学的认识

列一个提纲给读者看咯

一般写论文检索文献是第一步,你学习文献学就可以让你很好的检索文献整理文献。我之前在汉斯出版社的公众号上看到了有关参考文献的文章,你也可以看看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全书由“九论”即文献论、载体论、目录论、版本论、校勘论、辨伪论、辑佚论、专题论等组成。在内容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本书注重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并尽可能地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古典文献学、文史哲有关学科、图书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参考。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楼上的回复真详细,让偶又张了点见识!!

  • 索引序列
  • 文献学中的目录
  • 文献学中的目录学
  • 文献学中目录的含义
  • 文献学中的目录是指
  • 文献学中的目录学的认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