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投稿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投稿

《名人传记 ? 财富人物》杂志,邮发代码:36-276 杂志分类:综合经济管理类,定价:7元/期,月刊。二十多年办刊历史:《名人传记》创刊于1985年,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办刊历史,是目前国内传记类杂志中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期刊。《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是《名人传记》品牌的延伸,专注于财经领域,致力于各类财富人物的深度挖掘与报道。锁定国内500万高端读者,立志打造国内一流财经媒体。全国百强期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暨“双百期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暨“双百期刊”;2008年12月,被中国期刊协会和龙源期刊网评选为中国期刊网络阅读“管理财经类”第三名。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内容简介  《鲁迅传》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鲁迅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却不是终日“横眉冷对”的无情者,他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私人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个完整的人。《鲁迅传》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编辑推荐  《鲁迅传》代表着当代学人对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理解。由《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著作合辑而成。许寿裳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 许寿裳是当之无愧的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的理解者,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许广平当时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薷,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

人物传记杂志有:《传记文学》,《人物》,《名人传记》等。《传记文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物传记类大型月刊。《名人传记》杂志是目前国内传记类杂志中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期刊,专注于财经领域,致力于各类财富人物的深度挖掘与报道。《人物》杂志是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以刊载名人传记和当代高端人物报导为主的人物传记类期刊。1980年创刊,是国内创办最早的人物传记类刊物。其他的人物传记杂志:《山西青年》、《人物》、《时代人物》、《中华儿女》、《科学家》、《南方人物周刊》、《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关于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

其实说那么多没什么有,捡最重要的说就行了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人物传记杂志有:《传记文学》,《人物》,《名人传记》等。《传记文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物传记类大型月刊。《名人传记》杂志是目前国内传记类杂志中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期刊,专注于财经领域,致力于各类财富人物的深度挖掘与报道。《人物》杂志是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以刊载名人传记和当代高端人物报导为主的人物传记类期刊。1980年创刊,是国内创办最早的人物传记类刊物。其他的人物传记杂志:《山西青年》、《人物》、《时代人物》、《中华儿女》、《科学家》、《南方人物周刊》、《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关于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这个杂志停刊了。不想讲太多了,都停了讲了也是没啥意义了。

我也是大年夜学生起首杂志肯定是要的女生爱好娱乐男生爱好体育和电脑外语期刊和财经类也必弗成少书的种类可以有小说爱情科幻和芳华立志但应以大年夜学的教材和指导书为主教材恰当的打点扣头会很受迎接的8折

人物传记投稿平台官网

周瘦鹃(1895—196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他原名周祖福,字国贤,上海市人,一八九五年六月三十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八)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六岁时家中发生重大变故,父亲因病去世,家中惟一经济来源断绝。周瘦鹃的母亲是一个倔强的女人,她含辛茹苦,日夜为人缝补针绩,拼死拼活也要让儿子们读书。在母亲的“爸爸死得早,要争气,要用功”的教诲下,周瘦鹃发愤苦读,小小年纪就跟着外祖母、母亲和哥哥认字。七岁入私塾,读诗集经传,后转入储实两等小学和民立中学。鉴于他的格外优异的成绩和格外贫穷的家庭,教过他的老师们无不给予叹赏和看顾,他受到免交学杂费的特殊优待,使他得以读完中学。一九一O年,刚刚十六岁,还在中学读书的周瘦鹃,于暑假期间偶尔在城隍庙旧书摊上购得一本《浙江潮》杂志。其中一篇描写法国军官爱情故事的笔记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下决心要把这篇笔记改编成小说或剧本。由于自我感觉写剧本要比做小说容易,他用一个月时间,夜以继日地改编出了八幕话剧《爱之花》,并用“泣红”笔名投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获得成功。这便是周瘦鹃的处女作。后该剧被郑正秋等搬上舞台,在武汉演出,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电影,易名为《美人关》。但是,他的第一篇见诸报刊的作品,并不是《爱之花》,而是一九一一年五月发表在《妇女时报》上的小说《落花怨》。 一九一二年,周瘦鹃十八岁。这年秋天,他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苏校长留校任教。他所教的预科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富家子弟,有的年龄比他大,有的还是他过去的同学,他们常常合伙欺负他这个小先生。周瘦鹃一边忍气吞声地执教,一边勤奋地写作。不久,便以一个多产小说家的声誉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于是他辞职专事写作。就在周瘦鹃中学毕业的那年冬天,他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务本女校学生周吟萍,两人书信往还,迅速发展为恋爱关系。但由于女方父母早已把吟萍许配给了一个富家子弟,两人的好事终于未能如愿。这场悲剧在周瘦鹃身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周吟萍有一个英文名字violet(紫罗兰),周瘦鹃就异乎寻常地喜爱紫罗兰花,而且喜爱终生。在文学创作上,他为抒发内心苦闷写出了大量所谓哀情、惨情小说,这些作品是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的重要原因。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后,他开始尝试参加编辑文学刊物。一九一四年夏,他协助王钝根编辑《礼拜六》周刊,不久停刊。后又于一九二一年春独自将该刊复活。在前后二百期《礼拜六》周刊中,周瘦鹃的作品最多。在千方百计地迎合小市民、小知识分子口味,供人消闲的办刊思想指导下,《礼拜六》周刊曾受到众多消闲读者的狂热吹捧,成为当时鸳鸯蝴蝶派的主要阵地和代表刊物。一九一五年,周瘦鹃经人介绍参加南社,在《南社丛刻》第十九集发表古体叙事诗《新情歌》。在《新情歌》中,女主人公不惜一切要情人出征去杀敌卫国的行动,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一九一五至一九一九年的数年间,周瘦鹃先后应聘于中华书局、《新闻报》和《申报》。在中华书局,他先后编译出版了《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后于再版时易名《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系周瘦鹃与他人合译,是该书最早的中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则是周瘦鹃个人的翻译小说集,全书共分三册,比较客观地介绍了欧美十四国,包括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短篇小说作品。并且,该书还收进了高尔基的名篇《大义》(原题作《叛徒的母亲》)。这是高尔基作品中最早的中译。因此,《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特别受到鲁迅嘉奖,誉之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在《新闻报》和《申报》,周瘦鹃都是担任副刊特约撰述,尤其在《申报》,他几乎每天都要为《自由谈》副刊撰写一篇短文。一九一五年“五九”国耻事件发生之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为响应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周瘦鹃先后创作日记体小说《亡国奴之日记》和《卖国奴之日记》。在这被称作姐妹篇的爱国小说中,他寓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于嘻笑怒骂之间,痛斥了侵略者和卖国卖国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因而受到人民欢迎。《亡国奴之日记》由中华书局出单行本,《卖国奴之日记》则由于言辞过于激烈而使各书局望而却步,最终不得不自费出版。此后,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周瘦鹃不间断地写了不少爱国作品,如较著名的《风雨中的国旗》、《南京之围》、《祖国之微》、《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等,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著名的爱国作家。在担任大约一年的特约撰述后,一九二O年四月,《申报》正式录用周瘦鹃为该报副刊《自由谈》编辑。此后,直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申报》革新版面,《自由谈》编辑由黎烈文接任时止,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周瘦鹃一面负责《申报?自由谈》编务,一面先后创办、主编或与人合编了《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上海画报》、《紫葡萄画报》、《良友》画报等多种报刊。其中,《紫兰花片》月刊最具特色,内容全是周瘦鹃一人或创作或翻译的短篇杂作,被称作“周瘦鹃个人的小杂志”,月出一册,从无缺漏,维持达两年之久。此外,《半月》半月刊也很出名,它不仅寿命长,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较活泼。封面画用三色铜板精印,并首创三十开本版式,被当时杂志界称作创举,一时竞相仿效。《半月》半月刊曾两次易名:一九二五年改作《紫罗兰》半月刊,一九三O年改作《新家庭》月刊。“九一八”事变时,周瘦鹃曾在《新家庭》月刊上发表《为国难事吁求全国家庭一致抵制日货》的呼吁书,号召全国家庭团结一致,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日货。一九三一年,周瘦鹃买宅于苏州,稍后,即举家迁苏。一九三三年,《申报》又辟《春秋》副刊,由周瘦鹃任编辑。一九三六年,日寇积极准备大举侵华,时局日益紧张。十月,他与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等二十一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新旧一切文艺派别联合起来,为抗日救国、言论自由而斗争。不久,鲁迅病逝。周瘦鹃专程由苏州赶去上海参加葬礼,表达对鲁迅的敬爱与掉念。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八一三”事变爆发,《申报》被迫停刊。战火波及苏州,周瘦鹃携家眷避兵浙江南浔,继之转赴安徽黟县。在此期间,他时刻牵挂家园及祖国的安危存亡,作诗词二百余首,感时伤怀,排愁遣闷。次年春,《申报》在租界复刊,他也举家赴沪复职。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陷落,《申报》也随之被日寇接管,周瘦鹃为保持清白,辞去《申报》副刊编务。抗战期间,周瘦鹃在上海先后编辑出版了《乐观》月刊、《紫罗兰》月刊等刊物,创作、发表了唯一的一部白话中篇小说《新秋海棠》,并在《紫罗兰》月刊上发表了回忆早年那段恋爱史的回忆文章《爱的供状》。与此同时,沉湎于花草,潜心于盆景、盆栽的艺术研究。一九三八年冬,经人介绍,加入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国际性的上海中西莳花会,在莳花会展出比赛中,以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盆栽艺术两度夺魁,获得彼得葛兰奖杯,为祖国争了光。后因该会英籍评判人员有意贬低中国,裁判不公,愤而退出。一九四五年秋,日本无条件投降,伟大的八年抗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国民党接收《申报》,授予周瘦鹃以《申报》设计委员的虚衔,这使满怀希望的周瘦鹃极为不满。于是,次年春,举家返苏,过着陶渊明、林和靖式的隐居生活,在苏州,周瘦鹃将以前发表过的旧译作结集出版,名为《世界名家短篇小说全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册,收入以欧美为主的世界范围内著名、知名作家短篇小说计八十篇,其中包括高尔基的《换魂记》和《绿猫》。一九四九年,全国大陆解放。周瘦鹃欣喜之余,自感跟不上伟大的时代,仍旧深居简出,杜门谢客,自我陶醉于花木丛中。但他却未料到,一九五O年秋,当苏南区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一个过着隐居生活的人竟然收到大会的邀请。会上,苏南行政公署领导鼓励他为新中国写作。同样未料到的是,一九五三年三月,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突然慕名往访,在观赏盆景、盆栽之后,同他进行了亲切交谈,要他打消一切顾虑,为新中国歌唱。于是,在养花种草、研究盆景艺术之余,周瘦鹃又重新拿起了笔,为国内外报刊撰写小品文、散文、游记,并于一九六二到一九六六年期间,以“姑苏书简”形式,不定期为香港《文汇报》撰文,向港澳同胞介绍日新月异的祖国和他本人的幸福生活。截止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出版的小品文、散文、游记结集有《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行云集》等。他的文笔朴实自然,清灵秀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深得广大读者喜爱。一九六二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伟大祖国的欣欣向荣的发展,使周瘦鹃重又走出家门,越来越关心政治,尽力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有益的事。他的高超的盆景技艺,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慕名者前去拜访。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除前边提到的陈毅,还有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颖超等都先后前往参观,有的还不止一次。一九六二年四月,他作为政协委员,在出席全国政协第三届第三次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召见,畅谈达半小时之久。党和国家领导人并不因他曾是鸳鸯蝴蝶派作家而瞧不起他,相反地,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建国后,他历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主任、苏州市文物古迹保管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市政建设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江苏省文联委员等职,并被选为苏州市、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国政协第三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等。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周瘦鹃受到张春桥的点名攻击,不堪迫害,含冤去世。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一日,苏州市隆重举行周瘦鹃先生悼念会。十年沉冤,终获昭雪。(《周瘦鹃研究资料》王智毅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第一版)周瘦鹃南社的唯一园艺名家。他六岁丧父,家道贫困,依靠母亲针黹为活。肄业上海西门民立中学,为文冠其侪辈。校长苏颖杰非常喜爱他,教师孙警僧又极鼓励他。不料离毕业仅一学期,忽患大病,眉毛头发都脱光,后来瘦鹃以特制假发戴上,直至晚年,不事修饰,便去假发成为髡首,眉毛没有办法,常架墨晶眼镜,用以掩饰。苏校长认为他功课优良,虽没有读到终了,就破例发给毕业证书,留校教课。可是他不善管理学生,课堂上嘈嘈嚷嚷,没有秩序,他自己觉得教书非其所长,试行投稿。有一天,他在城隍庙旧书摊上购得《浙江潮》旧杂志,载一法国恋爱故事,他就把它改头换面译为五幕剧,标题《爱之花》,署名泣红,投寄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获得稿费十六元。从此就继续写作,投稿《时报》社发行的《小说时报》、《妇女时报》等,署名周国贤。后认识了编辑包天笑,出他提掖,才得成名。后来进中华书局,翻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得了一笔较大的稿费,由此始得和胡凤君结婚,年二十二岁。此后再接再厉,连续翻译了好多种。他是最早翻译高尔基的作品,这时一般人尚不知高尔基其人,一九一七年,鲁迅正在教育部当佥事科长,亲自审阅加批,大加奖励,他也引以为荣。不久他进《申报》,编附刊《自由谈》及《春秋》,又为中华图书馆编《礼拜六》,为大东书局编《半月》、《紫罗兰》、《紫兰花片》、《新家庭》等杂志,顿时蜚声说苑。他爱好紫罗兰花,那是有一段因缘的。这时他尚未结婚,有一次偶观务本女学所演的戏剧,演剧者周吟萍,活泼秀美,他很爱慕,不知怎样,就认识了她,往还既频,谈到嫁娶,吟萍家境很富裕,瘦鹃是个穷书生,对方的父母坚决反对,好事多磨,成为泡影。而吟萍是个弱女子,在封建家庭压迫之下,没有办法,只有饮泣。吟萍有一西名Violet,瘦鹃念念不忘其人,也就念念不忘紫兰其花。他所编的个人小杂志《紫兰花片》,每期汇集前人词中有“银屏”二字的,辟为一栏名《银屏词》,无非为吟萍的纪念,而事有凑巧,瘦鹃的儿子周铮娶郑于褒女为室,女名“玉带”,恰与“银屏”成一巧对。他富于审美观念,爱花成癖,不论盆栽盆景,经他设置,都成佳名。当时上海有一国际性的中西两花会,瘦鹃的同学蒋保厘,是莳花会的会员,介绍瘦鹃入会。一九三九年夏,瘦鹃参加大小盆栽二十二件,配着红木矮几及十景橱,又以百余年的爬山虎古桩作主体,附以松柏、菖蒲、黄杨、文竹、六月雪、金茉莉、细叶冬青,旁侧列古佛一尊及灵芝一盎,那几案有作秋海棠叶式的,有双连树根式的,引起无数西人的赞美。瘦鹃获得了荣誉奖状。翌年秋,又有秋季年会,瘦鹃以悬崖白菊,蟹爪黄菊,分种于紫砂旧盆和古瓷瓶盎间,加着水石盆景共二十九件,又附菖蒲、北瓜、小榆、稚柏、水棕竹、灵壁石、达摩像等点缀品,获得全会总锦标,及英国被得葛兰爵士的大银杯一座。瘦鹃很得意,有诗:“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又:“愿君休簿闲花草,万园衣冠拜下风。”次年秋季年会,瘦鹃煞费经营,罗致十八学士大菊花及粉霓裳、月下雪等名种盆景,或仿唐六如的蕉石图,或仿马远的古木及赏菊东篱、寒江独钓的画境,极活色生香、清华澹逸的能事。岂知主持的西人,不甘总锦标连落华人之手,瘦鹃被抑,仅得次奖,他中心忿懑,从此退出该会不再参加。他以善用古人名画制为盆景,题一诗云:“蕉石传神唐伯虎,竹技貌肖夏仲昭。生香活色盆中画,不用丹青着意描。”他本主编《申报》附刊《自由谈》及《春秋》的,这时他辞了《申报》辑务,在苏州王长河头辟紫兰小筑,大家称为周家花园,蓄着百年的大绿毛龟,五人墓畔移来的义士梅,白居易手植的槐树桔桩。又蓄着金鱼,以命名俚俗,乃用词牌名代之,如朝天龙改为喜朝天,银蛋改为瑶台月,五色绒球改为五采结同心等,上海市动物院金鱼部均采用。抗战时,他避难到上海,居愚园路的田庄,为维持生活,借海格路一小圃,售卖盆栽盆景,有“头衔新署卖花人”之句,邓散木撰一联为赠:“个中小寄闲情,待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此处已非故国,且分取南冠涕泪,洒向花枝。”解放后返苏,重整故园,芳菲满目,朱德委员长送他兰花,周恩来总理夫妇、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到他园中,在签名簿上签了名(这签名簿归公家保存了)。他得到杨彭年手制的竹根形紫砂花盆,甚为珍视,嘱家人:“将来逝世,骨灰装在这盆中,置于其家梅屋,插以灵芝,衬以灵璧石。”又一次和人闲谈,谈到死的问题,他说:“深愿满室花香,于氤氲气氛中熏醉不醒,允称善终。”讵意在四人帮威胁迫害之下,他投井而死,所愿成虚,能不痛惜。如今已为瘦鹃开了个隆重的追悼会,并由政协优待其家属。他一八九五年乙未闰五月初二日生,一九六八年戊申七月十八日卒,七十四,著作很多,所编刊的有《新小说丛编》、《小说选》、《曼殊余集》、《亚森罗苹全集》、《消闲集》、《信美集》、《碎琼集》、《霏玉集》、《忆语选》等都是。(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1981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在黟县周瘦鹃君在数年前,于吴门封溪购一宅,颇有园林之胜,彼常往来于苏沪之间,遥领申报副刊事,而居苏之时日为多。其园林虽不大,而花木繁多,以园丁之外,瘦鹃亦能躬自种植也。种花之外,所蓄金鱼,亦颇名贵。左顾孺人,右弄稚子,人谓瘦鹃真能享自然之乐者也。惟去岁其次公子落池身死,深滋悲痛,郁郁寡欢者数月。此次吴门沦陷,朋辈飘零,均不知周瘦鹃避居何处者。今由吴友道及,在苏城未陷前,渠与程小青君,同时挈具妻孥,由浙江而至安徽,现闻其踪迹,避居于皖之黟县,其将遁迹于万山之中,觅得一世外桃源,不复问治乱事欤?瘦鹃真世外人也。(微妙1938年3月24日上海《晶报》第3版)

你好 你看看吧 呵呵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缪尔·兰贺尔·克莱门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富翁,在小学5年级时会学到的。  “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萨缪尔(即“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1浔约1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他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1859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  四年后,当上记者的萨缪尔得悉塞勒斯船长谢世的噩耗,为自己当年的恶作剧追悔不已,决心弥补这一过失,于是他继承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以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但亦有一说,指其在西部流浪时,经常在酒店买酒两杯,并要求酒保在帐单上记“两个标记”。然而,孰真孰假,或两者皆虚,则无从稽考。他的真名叫“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编辑本段]生平  童年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小孩。他只有两个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过后幸存下来,他的那两个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奥利安·克列门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菲薄,家境拮据。小塞缪尔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素材,更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他的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在他四岁时死去,而他的哥哥本杰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后亦死去了。他的另一个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温出生前三个月。继这班年龄较马克·吐温大的兄弟姊妹之后,吐温又有一个弟弟--亨利·克列门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温4岁时,他们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这就成为了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灵感。 那时,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而年轻的吐温开始了解奴隶制,这成为了往后在他的历险小说中的主题。  马克·吐温是色盲的,而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诙谐玩笑。1847年3月,当吐温11岁时,他的父亲死于肺炎。接着的那一年,他成为一名印刷学徒。1851年,他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写草稿。在他18岁时,他离开汉尼拔并在纽约市、费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当过印刷工人。22岁时,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而这职业是当时全美国薪资第三高的职业,每月250美元(等于现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于那时的轮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间亦不可以开灯。领航员需要对不断改变的河流有丰富的认识,因而可以避开河岸成百的港口

人物传记投稿

回答 您好,我是可儿,努力解答小主疑惑的可儿很高兴为您服务,感谢茫茫人海中选择我为你解答 提问 publish biography 怎么写 回答 首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入手。画出你生命中的时间轴,标注出所有对你重要的时间点及发生的事件,这样可以防止重要事件遗漏。对照时间轴,写下一切你可以回忆起来的东西,即使最终版本不会采纳所有事件 自传不一定要从出生开始,在此之前可以介绍一点家族史,对祖父母以及父母的生活做一番描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和感受你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你的。关于童年,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你的母亲和父亲什么样?你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吗?你是受了传统教养还是非传统教养?你十几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上了大学吗?写你的职业生涯、 你的人际关系、 你的孩子和发生的任何大的改变生活的事件。 人们读传记,是想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他的遭遇、他的个性、他的情感、他的思想,简言之,是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你。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最吸引读者的方法,就是用真实的语言和情感,描绘出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切记用太正统太僵硬的语言,这样只会将读者推开。不妨想像一下,一个寒冷的雪夜,你和朋友围在火炉旁烤火,你谈兴渐起,于是给朋友娓娓讲起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对啦,就是用这种娓娓道来,平和又动人的语气,讲述一个有关你的故事。 请问您还有其他问题吗?很高兴继续为您解答 提问 英文投稿的时候要写的 你回答的我都能从网上下载到 回答 XXX(作者名字) received the BS degree in Automation(改成自己的本科专业名字) from XXX University, City, China,(改成自己的本科院校信息) in 20XX(改成自己的本科毕业年份) and the MS degree in Automation(改成自己的硕士专业名字)from XXX University, City, China,(改成自己的硕士院校信息) in 20XX(改成自己的硕士毕业年份) He/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toward the PD degree in Automation(改成自己的博士专业名字)with the Department/School of XXX, XXX University, City, C(改成自己的博士院校信息) 请问您还有其他问题吗?很高兴继续为您解答 答题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可儿为您解答完毕了,希望您能满意!亲~请给赞噢,祝您生活愉快哦! 更多10条 

这属于亲情类,可以投一些美文杂志和中学生杂志,很多栏目都要亲情类的文,具体约稿你可以去天使领域论坛的浮云殿版块,那里约稿全而且靠谱,以后也用不着来百度这里问了,仔细看约稿和回帖,就能找到适合的杂志,有爱的编辑。

找到一篇合适的范本,你把时间和地点改一下,该删的删,改成你需要的,就可以啦。我年轻的那些年,具体说应该是十来岁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孩子。  我想的不是别人那种远大目标。这可能跟我小学开始就看些闲书有关。我一直没有树立起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当英雄人物的理想,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长大以后我就感觉到了:一些名人的传记中总有自小便立志的记载,而我呢,自己起点太低,没有雄心壮志,所以今天依然一事无成不能出人头地。这实在是由自己造成,怨不得别人和这个大家一起生活着的天空。  我曾经可笑地想,我本该是有些天资聪明的。我爸十九岁就当上了受人称赞的乡村教师,我小学时候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从那时候开始我作文就在班上表现突出,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只不过我的聪明没有更远大更有魄力的理想去激发,所以就无法一飞冲天,就一直浪费下去,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如今也表现不出什么过人的地方。  我过早地让自己沉湎到一种胸无大志离奇梦幻的生活中,结果就有了自己今天的这个样子。  2  回忆起来,当我还坐在南方一个偏僻小镇的一间初中教室里,心不在焉地翻弄着那些初二课本的时候,心里就已藏着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自个儿认为是无比美好的去处——我正在用笔偷偷地描写着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家园。尽管我知道这种想入非非的念头对改变我祖祖辈辈耕田的命运没有丝毫好处,但是我还是那样痴心妄想地眷念着。一些具体的表现就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阅读起关于西域的书籍文章来,而且大多以文学类居多。在同学们大都热衷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时候我这样另类,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不解的,我的一向以对学生负责著称的班主任罗老师,就因为我在自习课上偷偷看这类书而敲过我的桌面,警告说再看就要收缴。那时我也知道看这类课外书对我的升学没有什么好处,但我就是忍不住偷偷地看,仿佛被人下了迷魂药一般。  当然,我的执迷不悟让我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出现了严重的学科短腿,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出奇的好,但是数理化经常考不及格。我初中毕业复习了一年才考上重点高中。到了高中,我又因为执迷不改,又复习了一年才考上学校,而且还是专科班。  现在想想,我越来越相信那时候有一种宿命主宰着我,一切的表现都是上天注定我今生要与西域结下一段不解的情缘的前奏,是南方的前半生注定我后半生要惦念一个处于遥远西域的美丽家园的铺垫,所以就从那时候开始,让我经历了一个南方孩子不应该经历的一切。  那时候,我阅读的东西是比较杂的,包括了古代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的诗句,也包括了当代边塞诗派杨牧、周涛、章德益的诗歌,还包括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武侠小说。到了大学时代,我又有目的地阅读了大量讲述新疆的书籍和文章,这时候阅读的有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张承志的《夏台之恋》,近些年读过张承志的《辉煌的波马》,周涛的《伊犁秋天的札记》,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还有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如厚达400多页的《新疆风物志》,薄得只有100多页的《新疆民俗》等。我与伊犁籍的妻子刚刚认识时,她是介绍伊犁风土人情的一张名片,恋爱时是一本印满了伊犁风光的色彩斑斓的连环画,结婚后则成了一本地地道道日日夜夜为我讲述伊犁的大书。亨利?梭罗说:“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阅读了一本书,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我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我已经没有理由不对新疆产生兴趣,而且是极大的兴趣,持续至今的兴趣——岂止兴趣,很快我就把伊犁当作了我梦想的圣地,我的精神赖以寄托和衍生的家园。有时我甚至觉得,那些作者所著的关于西域的书籍,好像它们本身就是专门等待我这个读者去阅读而存在的。  它们是我心中的伊犁情结的由头。  似乎可以归结为,因为这些阅读和创作,我开始向往和热爱伊犁这个神奇的地方。我再回忆起,我在初二刚开始喜欢上文学时,订阅和投稿的刊物是石河子市文联主办的《绿风》,后来我还凭着想象写过几篇新疆的散文和多首诗歌。如今,西部特别是新疆题材的创作已经成为我内心生活和工作理想的标志,成为我对多年以来期冀已久的精神境界的抵达。从此开始我便厌倦了南方,不再有更多的想念。我想,如果文艺思潮中也像武侠小说一样有“天山派”的话,兴许现在的我能沾上一点儿边。其实,这些都只能算是表层现象,根底里还是我早就热切地爱着这片地貌独特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的西土。换言说,即使我与新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我也会一样地为她陶醉为她着迷。及至我和伊犁籍的妻子结婚,六年后女儿又在伊犁出生,在辽远的西部中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质而著称的伊犁,又因为至爱亲人与她的特殊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内心深处一个理想愿望与人文特质的家园复合体。  从此也成为了凝聚在我心头的一个情结。  3  遥远的伊犁,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故乡。  首先是妻子的故乡。妻子是极爱她遥远的故乡的。三十多年前,融合了南方血统和北方精气的她出生在天山脚下,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伊犁草原上牧羊长达20年,这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永远不可能磨灭的也是宝贵的记忆。因此她对故乡,完全是从骨子里热爱、骄傲和崇拜。比如许多到过北方尤其是大西北的人都说那里空气干燥,不适宜保养肌肤,相反只有山青水秀的南方才能滋养出细皮嫩肉的女子,妻子却对这里的湿热天气十分厌烦,经常念叨起伊犁干爽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正因为她对故乡的极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处于非常内疚的境地,因为,在2003年春天我们第一次回伊犁之前,她已经阔别故乡阔别父母兄弟整整11年了,这11年之中又有5年属于我们的婚龄。也就是说,起码有5年我是有责任要陪妻子回故乡看看的。但是我无力做到。  我做到的时候已经是我们结婚的第六个年头,也是妻子离开故乡的第十一个年头了。  这十一年里,不但有妻子无限怀乡的忧伤,也有我为人之夫不能尽责的内疚。  积攒着十一年的情感,带着十一年的渴望,我们只想早日抵达。  然后,她又是我的故乡。这并不勉强。首先,我想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精神故乡的,她既是我们精神的策源地,也是我们精神的最后归宿。我还相信命,这么些年我向往她,我思念她,除了因为我讨了个伊犁老婆外,我把自己与她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命定的事情,打我懂得阅读文学书籍起,我就在冥冥之中觉察到自己可能具有一个西部人的血统,具有草原人血统的嫌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因为一次偶然也是必然,我偏离了一个众人都相同的方向,我的心走向了远方,离开了我的原来,也是回归了我的原来,从此我的大半生都在心灵的家园中流浪。  从此,我也可以清醒地说,在地理意义上,伊犁确实不是我的原乡,但确确实实在精神上被我认作了原乡。  最后,她又是我们宝贝女儿的故乡。女儿做梦都不会想到她会出生在伊犁,我们也做梦都不会想到女儿会产在伊犁,她是我们的血脉,更是伊犁的血脉。现在她可能还感觉不到这一点,若干年后她肯定会感激伊犁是她出生的故乡。  南方的许多朋友常常对我说,你与新疆真是有缘分,本来你就长年累月读新疆的书,关心新疆的事,后来娶个老婆是新疆人,你女儿也这么巧还是出生在新疆。是的,上天就是这样有眼,冥冥之中赐给我们这种命定。我常常对妻子说,这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缘分,也是一种逃不掉的前世修来的宿命。  我们一家三口对于伊犁的情感,最终汇集于我一个人的心中,我的心声由此化合储藏成西域一口不竭的油井。十多年来,这种情感一直在不停地滚集、凝聚、发酵、井喷,以致它挥发的能量终于像茫茫天山一样,凝重而博大,苍茫而浩漫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电话

一般来说一到两个礼拜之内就会有答复,可能更短。建议你找编辑电话礼貌地咨询下。《传媒》杂志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面向传媒产业的新闻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报业观察、广电聚焦、期刊透视、新兴传媒、传媒人物、传媒评论、海外传媒、广告论坛、理论探索、会议传真、传媒书评。  ◆征稿内容:  1.传媒业界最新动态的深度报道;  2.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新媒体等领域实践经验的探讨;  3.传媒业态、传媒创新、传媒理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以及媒介融合等专题的理论研究;  4.传媒业热点话题、热点现象的独到观点与媒介批评,或长期积累的关于传媒业发展规律的心得体会;  5.国内外媒体经营的个案分析;  6.知名传媒界领军人物的人物专访,人物传记;  7.当前媒体改革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以及一切与传媒产业相关的文章等。  ◆投稿邮箱: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说服力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  2.作者确保稿件的原创性,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说明。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3.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必须写清文章题目、作者、正文、工作单位、电话、地址、邮编;多位作者稿件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  4.文内计量单位、数字和年代的表示等请采用国际标准或按国家规定书写,如有图片请撰写图片说明并注明出处。  5.来稿以3500~5000字为宜,最低不少于2000字;“传媒评论”栏目投稿以1400~1800字为宜,并请附电子版个人亲笔签名。  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我的父母 已经十七岁了,可我还从没仔细端详过我的父母,我只知道他们像两只工蜂 ,不停地为子女和生活劳碌奔波,终日不息。 自幼,我家家境不好,近乎赤贫。父亲当了二十年的民工,随着我们兄妹的成长,家庭的开支逐渐增多,经济日趋拮据。但父亲仍在无怨无悔的工作着,耕耘着。多少个鸡鸣日升的早晨,当天空出现第一抹晨曦时,父亲一头挑着月亮,一头挑着太阳。每一个月上柳梢头的黄昏,父亲又忙着耕地、播种、收获……他用超负荷的劳动锁住自己的思绪,让我们健康成长,冲淡生活的辛酸。这是一个平庸低俗的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父亲的贫贱不移,与母亲的豁达开朗分不开。每当家里有难处时,母亲总是大着嗓门:“不能活了?傻愁啥?人家吃干的,我们喝稀的。和人家比什么?”这时,只有母亲才能驱赶家里的忧郁的空气,也只有母亲才能化解父亲心头的愧疚。父亲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在家的时间很短,家务更多地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有做不完的活儿。给她一把葵花籽,她都认为嗑的浪费时间 。他从来不穿没兜的衣裤,为的是把田埂地旁的果实兜回家。每次她从地里回家,手臂上不是抱着一篓猪草,就是搂着一捆柴火。无数个暮色四起的黄昏,当待哺的小牛哞哞的呼唤母牛的声音在小村上空响起的时候,母亲还万着腰在稻田里打药、施肥、拔草。那退了色的衬衣湿漉漉的贴着脊背……母亲是家中另一个用满身的泥水把收获和快乐带回家的人。 父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忍受磨难,笑对清贫,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虽然他们所拥有的只有庄稼和自己的儿女。父母在含辛茹苦的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勤劳和坚韧、执著和生气,还有她么的负重自强的精神,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心中永远珍藏的美丽细节。 我有一位普通而又与人不同的妈妈。她的身材偏胖,圆圆的脸庞,又黑又浓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偶尔架着一副眼镜。最让我敬佩的是那双又多又浓的眉毛看上去如男人般果断的而却又不失温柔的性格。 就拿最近的事来说吧!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的广告,最让我心动的就是跑步机。我多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漂亮跑步机啊!可又一想,那机器要一千多元呢,妈妈能同意帮我买吗?平日里,妈妈省吃俭用。记得快入冬时,还总是穿着那件袖口快破旧的衣服,但是,对我,在我身上花钱真是毫不含糊。于是,为了得到跑步机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我梦寐以求的心愿告诉了妈妈,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妈妈居然果断地答应了,我心里特别的感动,我激动地跑到房间里,摸着像小鹿般跳动的心想着:“妈妈,您可真了解儿子的心思啊!”如今跑步机已经买来了,我一定要认真锻炼,把我这“绿豆芽”般的身材锻炼得更加强壮,要以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魄去搀扶未来的二老直到永远…… 妈妈对我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对我的饮食方面也有特别的安排——做菜时总是想着我喜欢吃什么,专为我素荤搭配。比如,一个星期吃一只鸡,两次蒸肉汤,三次鱼等等。总之,爸爸在乡下上班的时候,妈妈不但要全身心地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还更加要督促我的学习。虽然妈妈白天还要去工地上工作,可是晚上一回到家,还要忙着做家务,照顾我!她虽然长得很一般,但在我的心里,却认为她是最好的,最精明能干的,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更为父亲有这样一位妻子而感到欣慰 我的奶奶是条网虫 今年春节,远在昆明的舅舅没有回来,奶奶让我给他打个电话,我说:“奶奶,您可真老土,都什么时代了,还打电话!现在,都是上网聊天,还用什么电话呀?”奶奶疑惑不解,于是,我打开电脑,给奶奶演示着:连接网络,上QQ,然后给舅舅留言。奶奶说:“这就行了?”我点点头,奶奶倒是对网产生了兴趣,说:“孙女,赶明儿也教教我?”我满口答应了。 首先,我教奶奶怎么上网,于是,一步步地给她说先按什么,再按什么;接着,教了她最简单的QQ聊天,奶奶学的挺快,一天就学会了,她自己乐的跟孩子似的。 自从学会了上网,奶奶天天都有事可做,乐此不疲。没事就上网,跟别人聊天,还天天改名字;有时玩玩小游戏,什么连连看、挖金子,玩的比我还好;而且这段时间,她又迷上了看网上的直播电视。“唉,我这奶奶,都快成网虫了!”我暗自在心中想。 一天,我放学回家,奶奶赶紧迎了上来,接过我的书包,说:“今天学校有虾米事吗?”我奇怪极了,“什么虾米呀?学校没食堂!”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奶奶说:“聊天时都这么说,我刚才就是问你,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事吗?”我这才明白,心中暗想:“奶奶现在比我还时尚了。”于是,就给奶奶讲学校的事,奶奶听着听着,嘴里不住地说:“9494。”我没办法,只好停下来,说:“奶奶,你别‘9494,就是就是’地说个不停。”奶奶连忙关住了嘴,哭丧着脸,我连忙说:“奶奶,别生气了!”奶奶说:“不是,我在做QQ表情!”唉,我这奶奶,真让我哭笑不得。 昨天,我回奶奶家,奶奶突然对我说:“咱奶孙俩结婚吧。”听了这话,我赶紧摸摸奶奶的额头,说:“你没发烧吧!”奶奶说:“我NO呀!”“那怎么了?疯了吧?”奶奶笑笑说:“我刚才说,咱俩的QQ宠物结婚吧。”唉呀,这奶奶,差点吓死我。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瞧我这“网虫”奶奶,真让我没话可说,这不,她又喊我了:“孙女,给我建个个人主页,”“噢,来了。” 乐观家 一提起我的叔叔,那可是颇负盛名。你随便拉一个我们院子里的人问一问,哪个人不知道他。上次他来我们家窜门的时候不但招来了一帮警察,还惹哭了一个小孩,又让一位老奶奶摔了一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叔叔。叔叔一看见我,高兴地说:“呦,长这么高了!”我刚要帮他拿行李,一群警察气势汹汹地来了,把我拉到他们的身后,小声对我说:“小朋友,以后要注意远离这些坏人!”我正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一群警察就把叔叔团团围住了。叔叔一愣,随后笑眯眯地对我说:“你们家是不是有钱了,请了这么多保镖?”我差点晕倒在地,要不是后来警察弄清了叔叔的身份,我们不知道还要在派出所呆多久呢! 我和叔叔拎着沉重的行李回到我住的院子,这时,一位老奶奶推着一个小婴儿来到我们身边,我问了一声奶奶好,又继续朝家走去,走了一段路,身后就传来一阵哭闹声,我回头一看,只见叔叔把小婴儿弄哭了,我急忙跑过去,叔叔还是站在那,满脸笑容,对我说:“瞧,这小家伙哭起来多可爱!”什么?!把人家弄哭了还说他可爱,真没见过这样的人,老奶奶也不满地白了他一眼,正要去安慰小宝宝,叔叔笑着推了老奶奶一把,说:“我来就行了!”谁知他劲太大,把老奶奶推倒了,我赶紧将她扶起来,生怕出什么事,老奶奶一起来就训斥我叔叔,我叔叔还是满脸堆笑,让人哭笑不得。 一到家,我就算计着怎么让叔叔走,他待在我家我们没好日子过,他也太乐观了,遇上什么事都笑,惹得全院人都怕他。“丁冬”,糟了,不会是叔叔来了吧,我得先“闪”一步了! 我的祖母 院子的中央立了一株老槐树。弯弯曲曲的枝丫相互交错着,偶尔漏出一两片淡淡的阳光。一层层苍老的树皮伏在树干上,静静地刻画着岁月的痕迹。一只大花猫在老槐树下蹒跚,搜寻,随后又安然地在一支旧竹椅旁躺下。大花猫偶尔会抬起头看看那些从槐树叶底漏下的阳光。然而,大多数的时候它只是很祥和地望着一些破碎的瓦砾,显得十分安静。如果,它的主人还在的话,它大概会显得更活泼些。只是,我的祖母在去年去世了。 ?祖母生前常常一个人抬着竹椅,捧着大花猫。蹒跚着来到这株老槐树下。祖母很喜欢把猫捧在身上,一边梳理着花猫的毛发,一边唤着花猫的乳名:“咪咪,咪咪……”猫儿也在祖母的怀中显得特别乖顺。它淘气地用它湿滑的舌头去舔祖母苍老的脸,粗糙的手指。每到这时,总能听见祖母在院中带着笑,骂:“咪咪,你这个小淘气,竟还知道疼人。”然而,大多数的时候,祖母总是默默地把猫捧在手里,倚靠着竹椅的背,静静地凝望着那扇不常被人开启的门。随风而落的槐树叶与槐树花无奈地点衬着祖母苍老而瘦弱的身影。记忆中,这是一幅美丽而忧伤的剪影,尽管显得孤独。 ?没事的时候,祖母常抚着“咪咪”,坐在槐树的余荫里,自言自语。那只花猫也好奇地倾着耳朵,眯着眼,仿佛它是在认真听。 只是,每当祖母讲到一个段落后,它便急不可奈地从祖母的怀里挣脱,然后迅速地跑出院子,跑到属于它的世界里去。随后,便会传来祖母那充斥着悲伤的叹息:“唉,连你也不理我。”说完之后,祖母便会坐在那里长久地沉默,不再说一句话,只任那浑浊的老泪渐渐爬满她的脸庞。槐树花又溶了。点点滴滴的,零星的花蕊不一会儿便爬满了祖母花白的头。 去年,祖母去世了。我记得祖母走的那天,我的父辈们,我的同辈们,全都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病房内,看着病床上面色苍白的祖母。所有的人都流着泪,只有祖母一人平静地望着我们。过了好久,祖母似乎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挤出了一个微笑,从齿缝里钻出了几个字:“你们都在,我放心了。”说完,祖母便永久地合上了眼,病房里顿时嚎啕一片。祖母的离开是圆满的。至少,不会像在槐树底下时,显得那样孤独。 ?后来,父辈们在整理祖母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被层层碎布包裹着的木匣子。当着众人的面,我大伯撬开了木匣上的锁。里面有一些祖母年轻时用过的首饰。另外,还有一张毛了边脚的发黄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白衣的年轻人。 ?我忽然想起在许多年前的某一天,在那棵年迈的槐树底下,祖母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深情而略带忧伤的故事。她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曾经住着一个女孩。故事发生在她十八岁的那年。” 讲到这儿时,祖母忽然停了下来,仰着头凝望远方的天空。过了一会儿,祖母又接着说:“那是夏天中的某一天,她从门缝里红着脸看到了那个穿着白衣的小伙子。后来,她才知道,他是来提亲的。晚上,他走后,她父亲问她答应不?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红着脸点了点头。”祖母停了下来,脸上僵硬的皱纹在倾刻间变得柔软起来,绽放出一种温静祥和的光辉。“后来,迎亲的日子到了? 她在母亲的告别与泪水中离开了原来的家。只是,到了男方的家,她才发现,她要嫁的不是那个穿着白衣的小伙子,而是他的大哥——一个驼背的庄稼汉……她绝望了,就连拜堂也是被人扶着的……”。 ?只是,后来,祖母还是跟那个驼背的庄稼汉生活在了一起,后来的后来,才有了我的父亲,才有了我。 ?…… ?院子中的老猫还是喜欢躺在旧椅旁,偶尔发出一两声哀鸣,在空空的院子中不住地回荡。那扇门还是不常被人开启,而且,连那旧锁也长满了青苔。 我的父亲 也许上帝在创造人类时,把温柔体贴给了母亲,把冷酷笨拙给了父亲吧!可是上帝在创造我的父母时,脑子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把母亲有的温柔给了父亲,把父亲有的严厉给了母亲。母爱、父爱凝聚在一块儿,就像太阳发出的光芒吧?不!比太阳的光芒柔和多了,它能使浑浊的心灵在一瞬间,变得晶莹透亮…… 一提到“父亲”,便觉得既生疏又亲切,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我此时内心的感受。真的,很难,很难!父亲长得是什么样儿的?我闭上疲乏的眼睛,脑子努力的转着……哦!父亲有高大的背影,方正的肩膀。去年暑假看见他的背已经微驼了,我知道是被这个家的负担给压驼的。我的眼睛流过许多的眼泪,但是此时的液体,是那么的真挚。我从来没为父亲流过泪,对父亲只有埋怨,我是一个不孝女呀!我在镜子里看到我那乌黑的秀发,想起了父亲蓬松的头发,父亲的头发太多了,就像一个马蜂窝,妈妈总是亲昵的叫着他这个“马蜂窝”的绰号!我常听老人家说,头发多的人命很苦。老人家说得对,父亲总是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地为这个家忙碌着、奔波着。 我的父亲淳朴、憨厚、慈祥,他很爱我,他也爱着这个家。 记忆里的童年,总有我和父亲那一大一小的身影。小时侯,父亲一下班就会抱起我,用他那黑黑的胡须扎着我那嫩嫩的小脸蛋,那时的我总会咯吱咯吱的笑。吃过父亲做的可口饭菜,他总会带着我散散步,给我讲一些他胡编乱造的故事。我呢?总是他最忠实的听众。父亲念过三年书,识字少。父亲不希望他的孩子也像他那样上不了学,他总是再苦再累也不让我们受一丁点的苦。 渐渐地,我长大了,有了更多的所谓的“重要的事”要去在乎。不知何时,“父亲”,被甩在了我脑海里一个孤零零的角落里,慢慢地将要模糊,如果不是那件事…… 那是一个暑假,我到父亲那里去了。才住了几天,父亲就带我到姑姑家玩。姑姑那里可好玩呢!两个表妹,一个表弟,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他们都是我的玩伴。姑姑家附近有一所儿童游乐场,那时的我简直对它着了魔。我向父亲吞吞吐吐的说:“爸爸,我—我想在—这--这里--玩。”我当时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父亲并没有回答我(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就没听见)。我很失望,却又管不住心里的欲望,就像是一只饥饿的小狗看见了肉骨头,你怎能让它控制自己不扑上去呢?那天下午,我央求表妹把我带到广场躲着,等父亲一走我们就出来。就在父亲要走时,表妹刚好回家“探情报”,父亲发现我没和表妹一起,就急忙问表妹:“怡怡(表妹的小名),看到你表姐了吗?”怡怡很想让我在这里玩,就撒谎:“没,没有,表姐一直没有和我们在一起!”父亲一听,顿时慌了,赶紧在姑姑家四周找我。后来,父亲认为我在外面走失了,就向别人借了一辆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走街窜巷疯了似的找寻我的踪影。他穿过车水马龙的公路,奔过熙熙攘攘的市场……不知走了多久,不知找了多少地方,他仍没有发现半点线索。他正准备放弃找寻,回家和姑姑商量报警,就在这时,他路过游乐场看到我正在玩跷跷板。父亲走近我,只一下就把我从高高跷起的跷跷板上揪了下来。我不敢正眼看他,偷偷地瞟了一眼,他的额头上布满汗珠,那双眼珠子像是快要从眼眶里跑出来了。父亲高高举起他那双布满青筋的大手,我害怕得闭上了双眼,以为他要打我。等了老半天,预期中的巴掌并未落下来,我眯缝着双眼,看到父亲举到头前的手竟无力的垂了下去。他一下子搂住了我,紧得差点让我喘不过气来,那么高大的一个人竟在微微发抖?!后来怎样,我的确不知道,也确实想不起来了,只是“父亲”在我心中竟清晰了起来。 也许冥冥中有一根无形的绳索,把父亲与我的心灵捆在了一起,割不断、砍不断,只有越来越紧,越来越紧,永远永远分不开……

  • 索引序列
  •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投稿
  •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
  • 人物传记投稿平台官网
  • 人物传记投稿
  • 人物传记期刊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