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发布时间: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文学(含艺术)、法律、教育、哲学、医学等多学科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重点大学,属中国著名大学之一。2005年昆明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昆明理工大学现设有18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2个教学部,有60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设有30个函授站,有56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 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学生毕业面向全国就业。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都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资格。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0个硕士点、2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ΜΒΑ授权点。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的重点学科。 现有各类学生4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千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2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700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508名国防生在读。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3316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及兼职两院院士16人;博士生导师73人,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10人;在169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7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44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2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人,后备人才10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 学校分为莲华、新迎、白龙校区,都坐落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内,共占地1800亩。图书馆藏书222万册,有中外文期刊3300多种,电子图书16万册,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文献中心。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检测站、2个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所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和1所甲级资质的环评所。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新增科研项目1754项,其中纵向688项,横向1066项,科研合同经费达26亿元;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戴永年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3项,已获授权专利100项;出版论著314部;发表论文6644篇,其中被SCIE收录104篇、EI收录121篇、ISTP收录98篇。主办有《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及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其中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5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希腊、瑞士、荷兰、日本、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发起并参加了由中国和5个东南亚国家的11所大学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研究联合体,是该联合体四个重点领域之一——《中小企业发展》领域的牵头院校; 为缅甸国家工业培训中心举办机电工程方向专业培训;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为中国和东南亚5国政府官员举办国家改革管理培训;是十年期“中日据点大学城市环境合作项目”13所中国大学之一;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和南昆士兰大学合作办学;与瑞典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开展教师交换和学生交流项目;与法国巴黎高等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等。同时,还与国内的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100多个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实质性的校地、校际、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我省和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用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咨询中心。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昆工人将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昆明理工大学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英文名称: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校长姓名:周荣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邮编:650093电话:0871-5147924 传真:0871-5192076

前身为昆明工学院,主要以矿冶为主,以前隶属于中国有色集团总公司,在有色冶金发面实力较强,尤其在重金属火法冶炼方面,有院士一名,有真空国家工程实验室一个。

专题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哲学法学民族文化教育研究名人名校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主编:孙书行ISSN:1671-1254CN:53-1160/C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邮政编码:650093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高吗

我来说说如何向SCI投稿:各国SCI论文平均IF:中国94,韩国24,日本99准备投稿选择SCI杂志(IF>5,一般1-2即可),必须找到该杂志,找出其风格仔细阅读投稿简则,包括文献格式等等(可以从网上down)先写出中文稿,再译成英文,免走弯路英文应用简单句已发表的论文中的句型尽量套用,特别是方法部分论文书写摘要:Ai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结构式,不分段。简洁明快,信息量大。引言:回顾全貌,提出特定问题,说明本工作的目的。必须充分引用别人的成果。知而不引,是不道德行为。方法:不能只引文献,应说明要点,使人能重复。结果:图表的设计非常重要(中国人多用表而少用图,应当纠正)。 不解自明self-explanatory 图表与文字不要过多重复 最后把事实明确(不能推翻)论文书写讨论:是全文的灵魂 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说明其意义,加深印象 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视角来提出问题(横/纵,纵/横),必要时可用一个diagram加以表述 每一段有一个意思,论点明确,先把有利因素摆够。在另一段中可以再说不利因素,使论点更全面 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对别人的工作少加针对性(刺刀见红式)批评,但须指出异同,突出自己的贡献论文书写结论:结果要点及意义,浓缩表达致谢:个人、单位、基金等文献:严格按格式要求书写,前后一致关键词:Index Medicus规范署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CA),有所分工 Han Jisheng(Han J),(Jisheng H),Ji-Sheng Han(Han JS),HAN Ji-Sheng计量单位:M=mol/L…应符合国际惯例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早去早回充分利用e-mail投稿,省时省钱投稿后应有收稿单,登记号(Ref# 1234),妥为保存如无回音,超过一个月即可去问,或网上查退修: 正确的意见:接受、修改,补实验(从中接受教益) 不太正确的:解释,不要轻易放弃 不正确的:说明理由,但做好退稿准备 肯定有不公平待遇问题,但要安下心来,找出可行对策出版费:可申请免交订复印本:可以不订

可以让你们导师把论文格式模板发给你

发稿简单的理解就是发某篇文章在某个地方,在近几年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我们公司以前也没注重这方面,只知道竞价,信息流等,但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有点伤不起啊,所以在去年开始我们也是不定时的发文,但市场上发稿的也比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让锦随推发的,目前首页还有相关信息。

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有些在1区或者2区的期刊,也有影响因子很低的,比如病毒学最牛的杂志是JournalofVirology(IF=402),但是在它上面发表期刊的难度并不亚于Nature(IF=28)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昆明理工大学主网站,自己看吧。最好就业的冶金、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动、材料(这个是镇校之宝)等,详细的你再详细问吧。

猜测你是动医相关,你的专业对绝大部分负责的期刊都需要提供原始数据。提不提供原始数据并不是影响因子决定的,而是看你的实验需不需要提供数据,比如写综述一般就不要原始数据,但对于原创性论文,对于动医相关专业,你的论文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论文数据是对文章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实验结果也应符合一定的理论,这个理论就需要我们我们用实验数据去佐证,所以你的专业绝大部期刊都需要原始数据,当审稿人或主编觉得实验设计有问题时,可能还会要求你补充实验以更多的数据完善论文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中没有该期刊的记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只是它的一种宣传而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涵盖学科快速原形技术反求工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89)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 主编:周荣ISSN:1007-855XCN:53-1123/T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53号邮政编码:650093

单位不同,分类就不同。昆明理工大学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列为中文核心期刊B类。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25年3月22日,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文学(含艺术)、法律、教育等多学科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1999年10月,经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昆明理工大学和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昆明理工大学,合并后的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重点大学,属中国著名大学之一。昆明理工大学现设有20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64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设有30个函授站,有56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招生,学生毕业面向全国就业。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都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资格。 学校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含11个一级学科的工程硕士领域)、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各类学生3531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311人,本专科学生18681人,成人教育学生15325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3700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0人。在150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9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院士1人及兼职两院院士16人;有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3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0人。 学校分为莲华、新迎、白龙校区,都坐落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内,共占地1800亩。学校已建成校舍73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67万册,有中外文期刊3300多种,有阅览室座位3500个,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文献中心。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检测站,2个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所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32个研究所,13个研究室,13个研究中心。2000年,学校新增科研经费达8300万元,约占云南省高校年度新增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二,达到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2001年新增科研经费9036万元。学校综合实力居云南省高校的前列。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希腊、瑞士、荷兰、日本、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还与国内的一些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100多个单位建立了广泛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实质性地实施了一批地校、校校、校企合作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昆明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理工特色突出的重点大学,成为云南省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用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咨询中心。

昆明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昆明学院》系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心理、社会学、文化、艺术、体育、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NO

截至2012年1月,学校共获批建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建立了校级高层次研究平台4个,以及校级研究所(中心)14个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都市型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昆明学院科研平台:昆明滇池(湖泊)污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办公室,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办公室,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办公室,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办公室校级研究所(中心):昆明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昆明学院西南跨境合作发展研究所,昆明教师教育研究所,昆明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昆明学院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昆明学院西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昆明学院历史研究所,昆明群体艺术研究所,昆明智能系统研究所,昆明分子医学研究中心,昆明学院滇菜研究中心,昆明旅游研究所,昆明学院非线性分析研究所,昆明学院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昆明学院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总经费1455万,省部级项目111项,总经费7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00余篇,SCI、EI、ISTP论文200余篇,专著、编著60余部 2008年至2012年1月份,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035项,三大检索成果58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78篇,发表在国内一级期刊论文10篇,获得专利15项 。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共有纸质图书17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12万册,各类数据库13个。现有中文期刊923种,外文期刊24种,报纸62种 。 学术期刊 《昆明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高校优秀学报,省级学术刊物;曾获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学报等奖项和称号。在最近两年中,《昆明学院学报》于2009年9月获得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优秀期刊奖,10月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10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同时学报专栏《儿童文学研究》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旅游研究》为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昆明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旅游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旅游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旅游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特别是与云南旅游发展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旅游学科论文。 《西南学刊》由云南省昆明学院主管,云南省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与云南省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期,于六、十二月出版。《西南学刊》以西南地区的文学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开设的栏目有:文化昆明、西南视角、西南文化研究、西南文学研究、西南艺术研究、西南历史研究、西南语言研究、昆明作家影响力研究等 。 截至2013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681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70人,正高级职称人员106人(二级教授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50人 。2014年左右,学校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2%,博士和硕士的比例达到56%。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级教学名师11名,以及一批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 省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校级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教师教育学,旅游管理,资源植物学,区域经济学,文艺学校级扶持学科:结构工程“十二五”省级立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截至2013年3月,学校主校区占地18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60多万平米,体育中心已建成,有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馆等等。观物山正在建设中。学校内的24栋学生公寓,设有4人间和6人间,均有独立卫生间、洗浴设施,网络、电视、电话信息端口,晚间自习室及电视收看活动室等。4人间每人每学年收费1200元,6人间每人每学年收费800元。学校学生公寓区有邮政中心、中国移动一卡通综合服务中心、美发店、复印店、甜品店、超市等,有多家银行的ATM机,生活方便。截至2013年6月,学校有4个汉族食堂、2个回族食堂及1个教工餐厅,主要是为全院师生提供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1个风味城和一个风味小吃,为师生提供特色鲜明的各式小吃;一个接待餐厅为师生提供接待用餐等中、高端服务。食堂、餐厅分布在:澄明苑有二个汉族食堂、一个回族食堂、一个风味城及一个接待餐厅;润泽苑有二个汉族食堂、一个回族食堂、一个教工餐厅和一个风味小吃。截至2012年底,昆明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0093平方米,主体建筑8层(地下2层、地上6层),坐落于新校园的中心位置。图书馆分为上下5层阅览大厅、1个学生自修室、2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总计41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98小时,并提供网络24小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 。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在2010年新增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中,学校申报的6个项目全部获得批准。2011年共有经济学院等10个学院(系、中心)的17个省级项目获得审批立项。2009年11月,学校出台了《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第一批“教学质量工程”校级项目建设申报工作,经过专家评审,33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建设项目。第二批“教学质量工程”校级项目建设申报工作中,经过专家评审,21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建设项目,6个项目被评为校级扶持建设项目 。 2005-2011年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类别部门项目名称层次级别时间特色专业(共5个)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国家级 2010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省级 2009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省级 2010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本科 省级 2011 经济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省级 2011 精品课程(共14门) 人文学院 写作 专科 国家级 2006 旅游学院 模拟导游 专科 国家级 2010 模拟导游 专科 省级 2005 人文学院 写作 专科 省级 2006 旅游学院 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 专科 省级 2007 人文学院 儿童文学 专科 省级 2007 旅游学院 前厅管理 专科 省级 2008 人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本科 省级 2008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学(公共课) 本科 省级 2009 经济学院 连锁物流 本科 省级 2010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工程测量 本科 省级 2010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科 省级 2011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原理 本科 省级 2011 教师教育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科 省级 2011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 本科 省级 2010 教学团队(共3个)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09 教师教育学院 师范类专业公共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10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 本科 省级 2011 名师工作室(共3个) 人文学院 尹相如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09 旅游学院 窦志萍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10 自机学院 孙学强名师工作室 \ 省级 201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共3个) 旅游学院 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09 教务处 新建本科院校“整合连贯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10 化学科与技术系 食品与药品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科 省级 201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4个) 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09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10 经济学院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 省级 2011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本科 省级 201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教务处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 省级 2010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3项) 教务处 新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经济学院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本科 省级 2010 小语种人才培养(共3人) 旅游学院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09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10 小语种教师培养 \ 省级 2010 云南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共3个)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 省级 2005 经济学院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专科 省级 2007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 专科 省级 2007 人才培养 截至2012年2月,共有专业实验室4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在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中,学校2008年—2010年共有4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50多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比赛优秀组织奖 。 昆明学院实验室名单所在院系实验室名称经济学院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ERP综合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保障综合实验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学实验室、学前技能实验室、0—3岁婴幼儿早教实验室、师范生教学技能微格实验室 体育学院 体育基础实验室 人文学院 语音听说训练实验室、新闻传媒实验室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网络化多功能教学中心、英语专业听说教学实验室 音乐学院 音乐实践中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实验室、现代艺术创新实验室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实验中心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自动化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机械基础工程实验室、现代汽车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室、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实验室 农学院 植物生产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室、环境资源与农业文化实验室 医学院 临床技能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病原学实验室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烹饪营养实验室 数学系 数学建模实验室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物理专业实验中心、教育技术学实验中心 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生物科学综合实验室、恢复生态学实验室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络技术运行维修实验室、多媒体技术运行维修实验室 交流合作 1996年到2013年,昆明学院与泰国吞府皇家大学、泰国普吉皇家大学,泰国武里喃皇家大学及泰国南邦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交流项目。泰方派出累计达450余人次的留学生到昆明学院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酒店管理知识;泰方教师200余人次陆续来我院交流、学习和访问。昆明学院派往泰国交流、学习和访问的留学生累计达 250余人次,教师达200余人次 。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院结合专业建设,一直聘请各种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外籍教教百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外语、旅游和经济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外教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

  • 索引序列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高吗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 昆明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