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光通信技术杂志社

光通信技术杂志社

发布时间:

光通信技术杂志社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本文讨论了非线性激光系统中的混沌同步现象以及利用混沌同步进行保密通讯 的方法。文中分析了利用两台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成功方案,  讨论了利用 两台多模激光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几种方式,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在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接收器激光的强度输出和信号的载体同步而不和 接收器激光的光输入(即信号+载体)同步,这样在信号接收端就可以利用接收器激 光的强度输入和输出的差值来进行解码,  这时接收器激光的作用就类似于一个信号过 滤器。 在多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 的总强度上,另外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从而实现两 台多模激光之间的多通道信号传输。  当把信号叠加在总强度上时,由于信号有延迟效 应,所以用原来在单模激光之间传输信号的成功办法就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 传输一个信号以后,等待一小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将信号的这种延迟效应消除掉,  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办法虽然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但是降低了信号传输的 速度。另外也可以在解码时考虑到信号的延迟效应,从而利用信号的延迟效应来改进 信号的解码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而且信号传输的速度也没有降低。  当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时,由于多模激光之间总强度的 混沌同步是建立在每个对应模式的强度的混沌同步的基础上,所以这就给利用每一个 模式的强度进行多通道信号传输带来可能。

可以看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或者(无线通信)

电脑爱好者

光通信技术杂志

光通信技术是核心的,快速发表肯定没办法,都是正规期刊,你论文质量高一次通过还差不多。之前也是让莫’文网帮忙写的,就一次通过了

你看看应用光学吧。

电脑爱好者

几乎没有好投中的

光通信技术杂志缩写

可以看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或者(无线通信)

电脑爱好者

光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光波和无线电波同属电磁波,但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因此,它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光波按其波长长短,依次可分为红外线光、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红外线光和紫外线光属不可见光,它们同可见光一样都可用来传输信息。光通信按光源特性可分为激光通信和非激光通信;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也叫大气光通信)。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中国新通信》都可以

光通信技术杂志官网

电脑爱好者

光通信技术是核心的,快速发表肯定没办法,都是正规期刊,你论文质量高一次通过还差不多。之前也是让莫’文网帮忙写的,就一次通过了

激光与红外、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中国激光、光电子技术等等都是中文核心期刊,也都收录综述性的文章。我当初发的都是在里面。激光与红外、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收录的概率很高,特别是10-4月份期间,这段时间投稿的人较少,文章写的差不多就可以投了。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光通信技术论文

本文讨论了非线性激光系统中的混沌同步现象以及利用混沌同步进行保密通讯 的方法。文中分析了利用两台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成功方案,  讨论了利用 两台多模激光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几种方式,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在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接收器激光的强度输出和信号的载体同步而不和 接收器激光的光输入(即信号+载体)同步,这样在信号接收端就可以利用接收器激 光的强度输入和输出的差值来进行解码,  这时接收器激光的作用就类似于一个信号过 滤器。 在多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 的总强度上,另外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从而实现两 台多模激光之间的多通道信号传输。  当把信号叠加在总强度上时,由于信号有延迟效 应,所以用原来在单模激光之间传输信号的成功办法就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 传输一个信号以后,等待一小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将信号的这种延迟效应消除掉,  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办法虽然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但是降低了信号传输的 速度。另外也可以在解码时考虑到信号的延迟效应,从而利用信号的延迟效应来改进 信号的解码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而且信号传输的速度也没有降低。  当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时,由于多模激光之间总强度的 混沌同步是建立在每个对应模式的强度的混沌同步的基础上,所以这就给利用每一个 模式的强度进行多通道信号传输带来可能。

光通信技术是核心的,快速发表肯定没办法,都是正规期刊,你论文质量高一次通过还差不多。之前也是让莫’文网帮忙写的,就一次通过了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对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主要有超高速传输系统,超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光联网技术,新一代的光纤,IP over SDH与IP overOptical以及光接入网关键词:光纤 超高速传输 超大容量波分复用 光联网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光纤通信的发展又一次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旨在对光纤通信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1 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从过去2O多年的电信发展史看,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对主要矛盾传统光纤通信的发展始终按照电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目前商用系统已从45Mbps增加到10Gbps,其速率在20年时间里增加了20O0倍,比同期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增加速度还快得多高速系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业务传输容量,而且也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提供了实现的可能目前10Gbps系统已开始大批量装备网络,全世界安装的终端和中继器已超过5000个,主要在北美,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已开始大量应用我国也将在近期开始现场试验需要注意的是,10Gbps系统对于光缆极化模色散比较敏感,而已经敷设的光缆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开通和使用10Gbps系统的要求,需要实际测试,验证合格后才能安装开通在理论上,上述基于时分复用的高速系统的速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实验室传输速率已能达到4OGbps,采用色度色散和极化模色散补偿以及伪三进制(即双二进制)编码后已能传输然而,采用电的时分复用来提高传输容量的作法已经接近硅和镓砷技术的极限,没有太多潜力可挖了,此外,电的40Gbps系统在性能价格比及在实用中是否能成功还是个未知因素,因而更现实的出路是转向光的复用方式光复用方式有很多种,但目前只有波分复用(WDM)方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而其它方式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2 向超大容量WDM系统的演进光纤接入|光纤传输如前所述,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了不到1%,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极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WDM)的基本思路采用波分复用系统的主要好处是:(1)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容量可以迅速扩大几倍至上百倍;(2)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和再生器,从而大大降低了传输成本;(3)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是引入宽带新业务的方便手段;(4)利用WDM网络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可望实现未来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联网鉴于上述应用的巨大好处及近几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波分复用系统发展十分迅速如果认为1995年是起飞年的话,其全球销售额仅仅为1亿美元,而2000年预计可超过40亿美元,2005年可达120亿美元,发展趋势之快令人惊讶目前全球实际敷设的WDM系统已超过3000个,而实用化系统的最大容量已达320Gbps(2*16*10Gbps),美国朗讯公司已宣布将推出80个波长的WDM系统,其总容量可达200Gbps(80*5Gbps)或400Gbps(40*10Gbps)实验室的最高水平则已达到6Tbps(13*20Gbps)预计不久实用化系统的容量即可达到1Tbps的水平可以认为近2年来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是光纤通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不仅彻底开发了无穷无尽的光传输键路的容量,而且也成为IP业务爆炸式发展的催化剂和下一代光传送网灵活光节点的基础3 实现光联网——战略大方向上述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技术尽管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但基本上是以点到点通信为基础的系统,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还不够理想如果在光路上也能实现类似SDH在电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的话,无疑将增加新一层的威力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光的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的交叉连接设备(OXC)均已在实验室研制成功,前者已投入商用实现光联网的基本目的是:(1)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2)实现网络扩展性,允许网络的节点数和业务量的不断增长;(3)实现网络可重构性,达到灵活重组网络的目的;(4)实现网络的透明性,允许互连任何系统和不同制式的信号;(5)实现快速网络恢复,恢复时间可达鉴于光联网具有上述潜在的巨大优势,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预研,特别是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资助了一系列光联网项目,如以Be11core为主开发的"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以朗讯公司为主开发的"全光通信网"预研计划","多波长光网络(MONET)"和"国家透明光网络(NTON)"等在欧洲和日本,也分别有类似的光联网项目在进行光纤接入|光纤传输综上所述光联网已经成为继SDH电联网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发展高潮其标准化工作将于2000年基本完成,其设备的商用化时间也大约在2000年左右建设一个最大透明的高度灵活的和超大容量的国家骨干光网络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奠定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且也对我国下一世纪的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腾飞以及国家的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4 新一代的光纤近几年来随着IP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电信网正开始向下一代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而构筑具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是下一代网络的物理基础传统的G652单模光纤在适应上述超高速长距离传送网络的发展需要方面已暴露出力不从心的态势,开发新型光纤已成为开发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了适应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不同发展需要,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纤(G655光纤)和无水吸收峰光纤(全波光纤)1 新一代的非零色散光纤 非零色散光纤(G655光纤)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1550窗口工作波长区具有合理的较低色散,足以支持10Gbps的长距离传输而无需色散补偿,从而节省了色散补偿器及其附加光放大器的成本;同时,其色散值又保持非零特性,具有一起码的最小数值(如2ps/(km)以上),足以压制四波混合和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影响,适宜开通具有足够多波长的DWDM系统,同时满足TDM和DWDM两种发展方向的需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将零色散点移向短波长侧(通常1510~1520nm范围)或长波长侧(157nm附近),使之在1550nm附近的工作波长区呈现一定大小的色散值以满足上述要求典型G655光纤在1550nm波长区的色散值为G652光纤的1/6~1/7,因此色散补偿距离也大致为G652光纤的6~7倍,色散补偿成本(包括光放大器,色散补偿器和安装调试)远低于G652光纤2 全波光纤 与长途网相比,城域网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要直接支持大用户,因而需要频繁的业务量疏导和带宽管理能力但其传输距离却很短,通常只有50~80km,因而很少应用光纤放大器,光纤色散也不是问题显然,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怎样才能最经济有效地使业务量上下光纤成为网络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采用具有数百个复用波长的高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将是一项很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此时,可以将各种不同速率的业务量分配给不同的波长,在光路上进行业务量的选路和分插在这类应用中,开发具有尽可能宽的可用波段的光纤成为关键目前影响可用波段的主要因素是1385nm附近的水吸收峰,因而若能设法消除这一水峰,则光纤的可用频谱可望大大扩展全波光纤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全波光纤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由水峰引起的衰减除了没有水峰以外,全波光纤与普通的标准G652匹配包层光纤一样然而,由于没有了水峰,光纤可以开放第5个低损窗口,从而带来一系列好处:(1)可用波长范围增加100nm,使光纤的全部可用波长范围从大约200nm增加到300nm,可复用的波长数大大增加;(2)由于上述波长范围内,光纤的色散仅为155Onm波长区的一半,因而,容易实现高比特率长距离传输;(3)可以分配不同的业务给最适合这种业务的波长传输,改进网络管理;(4)当可用波长范围大大扩展后,允许使用波长间隔较宽,波长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低的光源,合波器,分波器和其它元件,使元器件特别是无源器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就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5 IP over SDH与IP over Optical以I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前世界信息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而能否有效地支持IP业务已成为新技术能否有长远技术寿命的标志目前,ATM和SDH均能支持IP,分别称为IP over ATM和IP over SDH两者各有千秋IP over ATM利用ATM的速度快,颗粒细,多业务支持能力的优点以及IP的简单,灵活,易扩充和统一性的特点,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不足之处是网络体系结构复杂,传输效率低,开销损失大(达25%~30%)而SDH与IP的结合恰好能弥补上述IP overATM的弱点其基本思路是将IP数据包通过点到点协议(PPP)直接映射到SDH帧,省掉了中间复杂的ATM层具体作法是先把IP数据包封装进PPP分组,然后利用HDLC组帧,再将字节同步映射进SDH的VC包封中,最后再加上相应SDH开销置入STM-N帧中即可IP over SDH在本质上保留了因特网作为IP网的无连接特征,形成统一的平面网,简化了网络体系结构,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成本,易于IP组插和兼容的不同技术体系实现网间互联最主要优点是可以省掉ATM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信头开销和IP overATM封装和分段组装功能,使通透量增加25%~30%,这对于成本很高的广域网而言是十分珍贵的缺点是网络容量和拥塞控制能力差,大规模网络路由表太复杂,只有业务分级,尚无优先级业务质量,对高质量业务难以确保质量,尚不适于多业务平台,是以运载IP业务为主的网络理想方案随着千兆比高速路由器的商用化,其发展势头很强采用这种技术的关键是千兆比高速路由器,这方面近来已有突破性进展,如美国Cisco公司推出的12000系列千兆比特交换路由器(GSR),可在千兆比特速率上实现因特网业务选路,并具有5~60Gbps的多带宽交换能力,提供灵活的拥塞管理,组播和QOS功能,其骨干网速率可以高达5Gbps,将来能升级至10G这类新型高速路由器的端口密度和端口费用已可与ATM相比,转发分组延时也已降至几十微秒量级,不再是问题总之,随着千兆比特高速路由器的成熟和IP业务的大发展,IP overSDH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纤接入|光纤传输但从长远看,当IP业务量逐渐增加,需要高于4Gbps的链路容量时,则有可能最终会省掉中间的SDH层,IP直接在光路上跑,形成十分简单统一的IP网结构(IP overOptical)显然,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体系结构,省掉了中间ATM层与SDH层,减化了层次,减少了网络设备;减少了功能重叠,简化了设备,减轻了网管复杂性,特别是网络配置的复杂性;额外的开销最低,传输效率最高;通过业务量工程设计,可以与IP的不对称业务量特性相匹配;还可利用光纤环路的保护光纤吸收突发业务,尽量避免缓存,减少延时;由于省掉了昂贵的ATM交换机和大量普通SDH复用设备,简化了网管,又采用了波分复用技术,其总成本可望比传统电路交换网降低一至二个量级!综上所述,现实世界是多样性的,网络解决方案也不会是单一的,具体技术的选用还与具体电信运营者的背景有关三种IP传送技术都将在电信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网络的不同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历史作用但从面向未来的视角看,IP over Optical将是最具长远生命力的技术特别是随着IP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导业务后,这种对IP业务最理想的传送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特别是骨干网的主导传送技术在相当长的时期,IP over ATM,IP overSDH和IP over Optical将会共存互补,各有其最佳应用场合和领域6 解决全网瓶颈的手段——光接入网过去几年间,网络的核心部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交换,还是传输都已更新了好几代不久,网络的这一部分将成为全数字化的,软件主宰和控制的,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网络而另一方面,现存的接入网仍然是被双绞线铜线主宰的(90%以上),原始落后的模拟系统两者在技术上的巨大反差说明接入网已确实成为制约全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尽管出现了一系列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技术手段,如双绞线上的xDSL系统,同轴电缆上的HFC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但都只能算是一些过渡性解决方案,唯一能够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长远技术手段是光接入网接入网中采用光接入网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和故障率;开发新设备,增加新收入;配合本地网络结构的调整,减少节点,扩大覆盖;充分利用光纤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建设透明光网络,迎接多媒体时代 所谓光接入网从广义上可以包括光数字环路载波系统(ODLC)和无源光网络(PON)两类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不是一种新技术,但结合了开放接口VS1/V2,并在光纤上传输综合的DLC(IDLC),显示了很大的生命力,以美国为例,目前的3亿用户线中,DLC/IDLC已占据3600万线,其中IDLC占2700万线特别是新增用户线中50%为IDLC,每年约500万线至于无源光网络技术主要是在德国和日本受到重视德国在1996年底前共敷设了约230万线光接入网系统,其中PON约占100万线日本更是把PON作为其网络光纤化的主要技术,坚持不懈攻关十多年,采取一系列技术和工艺措施,将无源光网络成本降至与铜缆绞线成本相当的水平,并已在1998年全面启动光接入网建设,将于2010年达到6000万线,基本普及光纤通信网,以此作为振兴21世纪经济的对策近来又计划再争取提前到2005年实现光纤通信网光纤接入|光纤传输在无源光网络的发展进程中,近来又出现了一种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APON),这种技术将ATM和PON的优势相互结合,传输速率可达622/155Mbps,可以提供一个经济高效的多媒体业务传送平台并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代表了多媒体时代接入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目前国际电联已经基本完成了标准化工作,预计1999年就会有商用设备问世可以相信,在未来的无源光网络技术中,APON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成为面向21世纪的宽带投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7 结束语从上述涉及光纤通信的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完全有理由认为光纤通信进入了又一次蓬勃发展的新高潮而这一次发展高潮涉及的范围更广,技术更新更难,影响力和影响面也更宽,势必对整个电信网和信息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它的演变和发展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信网和信息业的未来大格局,也将对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索引序列
  • 光通信技术杂志社
  • 光通信技术杂志
  • 光通信技术杂志缩写
  • 光通信技术杂志官网
  • 光通信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