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怎么填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怎么填

发布时间: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怎么填

孟子关于心、气、言三者关系的论述见于《孟子·公孙丑上》一章。公孙丑请教孟子与告子不动心的差异。孟子作了如下回答:“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孟子·公孙丑上》)由此不难看出,心、气、言的逻辑关系既是孟子与告子的哲学分野所在,也是了解孟子生命哲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心、气、言的内涵 《孟子·公孙丑》此章向来难读。古今学者对这一部分内容既阐发不多,且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在于古今学者对心、气、言内涵理解的差异。对心、气、言内涵的理解,学者应该跳脱具体文字,在通观孟子全部思想中去把握和理解。 在《孟子》全书中,心字共出现119次,如“本心”“赤子心”“不忍人之心”“存心”“尽心”“求放心”等。孟子认为,心是不动的本体。在孟子看来,心之于人即为性,之于天即为道,心之内容即为道德良知。 孟子道“性善”是从“不忍人之心”开始论述的。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四心”代表了仁、义、礼、智的四种道德萌芽。这四种道德萌芽好比种子一样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这也是孟子所强调的人之为人的材质。人们因为禀赋这种先天良善的材质,所以人性才存有为善的可能。由上可知,孟子所言的“性善论”实为“心善论”。心是人身之主体,是人之为人的材质依据。心禀赋先天的道德良知,因此性有了本善和向善的可能。在孟子看来,心即为性,性即是心,二者虽名为二而实为一。 孟子将心、性、理视为一物。而理义缘何而来?孟子也给出了答案,即“天之所与我者”(《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道德良知的根本来源在于天。“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天地有好生之德,人也自然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性。齐宣王见将要牺牲的牛惊恐万状,不忍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而“以羊易牛”。在孟子看来,这就是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体现。这种刹那间生起的仁爱之心是不假思索也是无可辩驳的,而不假思索和无可辩驳便是“天之所与”的最好注解。 气 孟子对于气的描述相对比较模糊,开言即道:“难言也”。但他对气的特点、构成以及如何存养都作了说明。孟子认为,气的特点是“至大至刚”,即形容这种气浩然壮阔、不可阻挡。气的构成是“配义与道”,即言道德良知是气的纯然内容。行为一旦对道德良知有所亏欠,浩然之气就会变得饥乏无力。气的存养方法是“集义”,即日久积善的结果,而不是一曝十寒所能获取的。 从孟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道德良知对于气的决定作用。气是仅属于精神范畴的道德良知,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今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冯友兰认为,孟子所说的气属于精神范畴,而非客观实有。气的本质就是“义”,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精神状态。他说:“如孟子哲学中果有神秘主义,则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个人在最高境界中之精神状态。此所谓义,大概包括吾人性中所有善‘端’此诸善‘端’皆倾向于取消人我界限。即将此逐渐推扩,亦勿急躁求速,亦勿停止不进,‘集义’既久,则行无‘不慊于心’,而‘塞乎天地之间’之精神状态,可得到矣。”[1](P79) 持不同观点的人也比比皆是。如二程、朱熹在理气关系上坚持“理是形之本,气是形之具”。朱熹在注释《孟子》中直接引用了二程的话,“故程子曰:‘观此一言,则孟子之实有是气可知矣。’”[2](P225)孟子所言的“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和“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上》)等语句中体现了气对于身心的影响。由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气不仅仅是道德境界的体现,更是一种有来源、可感知、有功用的客观存在。它内生于心,又对心具有反作用;它支配身体运转,又反受身体之影响而有盈亏。气居于心身两端之中,成为人生可掌控之枢纽。 言 孟子善“知言”。他对于偏颇、过分、不合正道以及躲闪的言论都能知晓并指出其错误所在。他概括道:“_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上》)通过这句话来看,孟子所说的言当指言语。在《四书集注》《孟子译注》等译注本中也都将言译为言语。然而这种释义不能恰当地解释心与言的关系。如学者杨伯峻在朱熹注解的基础上,将“不得于言,无求于心”这句话翻译为“假若不能在言语上得到胜利,便不必求助于思想”[3](P59)。这样的解释似乎与孟子原意不符。孟子所说的言应泛指一切学说、言论、观点乃至书本之学。言既包括言辞论辩,也包括义理主张。 战国时代处士横议,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政治观点和价值主张。在孟子看来,以杨朱墨翟为代表的“邪说”,以“霸道”为代表的“暴行”,会扰乱人心,误导正行。因此他要与“邪说暴行”论辩。而“邪说暴行”等言辞背后正是各自坚持的义理所在。因此,明辨义理、端正人心、引导正行才是孟子争论的本来目的。与此同时,孟子所说的言还应包括书本之学,比如孟子用《尚书·武成》的例子来说明不能迷信书本之学的道理。总而言之,言不应局限于言辞而应当是一个外延极其广阔的概念。 来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场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产业构成服务化、知识资本化、发展可持续化、设施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教育终身化。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管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接着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和行政绩效管理,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  前言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 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 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 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 知识的研究、创新,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 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陈俊生 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 领导科学 , 2002,2:4-  [2] 邓泽宏,何煦,郑丹 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 对外经贸实务 , 2002,3:34-  [3] 周德民 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2,11: 160-  [4] 李洪仁 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 理论与改革 , 2002,1:40-  [5] 黄海霞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深化[J] 了望 , 2002,28:48-  [6] 张劲松 政府知识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2002,7:53-  [7] 吴瑞坚 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2000,3: 62-  [8] 欧日瑶 知识经济的来临与行政管理科学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2000,3:  [9] 吴端坚 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 党政论坛 , 2000,9:29-  仅供参考 需要原创找我说明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帮发表,提供论文指导,望采纳,谢谢是学报我们这里有很多省级国家级刊物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帮发表,提供论文指导,望采纳,谢谢是学报我们这里有很多省级国家级刊物

本科:劳动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8号硕士研究生:市场经济理论专题讲座、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理论、财政税收理论讲座博士研究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讲座、经济理论前沿综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劳动就业与工资收入分配 《西部大开发对吉林省的影响及对策》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2001年——2003年6月 8万元 参加《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研究》 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0年——2002年 7万元 主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教育部规划项目 1999年 :2万元 主持《我国城镇居民工资外收入膨胀问题研究》 中华青年基金项目 1996年 2万元 主持《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华电集团委托项目  2001年——2003年 3万元 主持《吉林省企业家队伍建设现状及生存环境研究》 吉林省社科重点项目 2003年——2005年 8万元 主持 论文目录:2003年:胡胜德、金喜在:《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辩证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胡胜德、金喜在:《论家庭经营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基础地位》,《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经济论坛》2003年第11期2002年: 金喜在*、王大超:《论现代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协同化趋向》,《唯物》2002年第1期金喜在*、王大超:《关于吉林省西部农村小城镇经济的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金喜在*、徐向龙:《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纵横》2002年第3期金喜在、徐向龙:《中外企业员工劳动就业安全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劳动与就业》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金喜在*、李晓娜:《关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5期金喜在*:《对剥削问题的再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金喜在*、徐向龙:《国有垄断性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2001年:金喜在*、王健:《农村增量人力资源非农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金喜在*、于尚艳:《关于保持国债适度规模的思考》,《吉林财专学报》2001年第1期金喜在*:《对学生的爱心应贯穿在学生工作的始终》,《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金喜在*:《现阶段我国税收政策的选择》,《吉林财税》2001年第4期金喜在*、刘鹏:《浅析南街村模式》,《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3月复印资料金喜在*、王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与对策》,《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金喜在*:《跨越式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吉林日报》2001年5月17日金喜在*、刘鹏:《中国结构性腐败的成因与对策》,《长春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金喜在*:《警鸣报响与贫富之间》,《关东周报》第186期金喜在*、于尚艳:《我国人力资本与回报机制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2000年:金喜在*、宾建成:《关于两极分化的理论探讨》,《吉首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金喜在*、徐向龙:《西部大开发的原则与思路探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3期金喜在*、李轩:《劳动力机构失衡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获2001年的第五次省优秀著作一等奖金喜在*、侯银霞:《我国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1999年: 金喜在*:《是谁“害了储时健”》,《东亚经贸新闻》1999年1月21日金喜在*、侯明:《透视我国财政风险》,《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3期金喜在、侯明:《强化财政调控运行机制,提高财政整体效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998年: 金喜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世纪评论》1998年第2期金喜在*:《论企业家的经营报酬政策》,《经济纵横》1998年第4期3金喜在*:《邓小平关于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思想》,《党员之友》1998年第6期孙启明*、金喜在:《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劳动》1998年第12期1997年:金喜在*:《一部分人先富裕共同富裕》,《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第1期金喜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吉林日报》1997年4月1日金喜在*:《吉林省与苏南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第6期金喜在*:《跨世纪的伟大纲领》,《经济纵横》1997年11期金喜在*:《所有制理论上的重点突破和发展》,《吉林日报》1997年12月23日1996年:金喜在*:《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5期金喜在*:《正确处理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吉林日报》1996年10月金喜在*:《城镇职工基本工资外收入膨胀研究》,《光明日报》1996年12月21日1995年:金喜在*:《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吉林日报》1995年1月10日金喜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几点认识》,《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金喜在*、宾建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96年5月全文转载金喜在*:《搞活国有经济是当前最大的新经济生长点》,《吉林日报》1995年5月5日金喜在*:《关于共同富裕》,《高效理论战线》1995年第5期金喜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经济纵横》1995年第6期金喜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几种偏差性认识》,《长白论丛》1995年第6期金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学习之友》1995年6-7期金喜在*:《社会服务的特点及应有的效应》,《东亚经贸新闻》1995年11月16日金喜在*:《论国家、企业、个人的收入分配关系》,《经济纵横》1995年第12期1994年:金喜在*:《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经济纵横》1994年第1期金喜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两大任务》,《长白论丛》1994年第1期金喜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科学探索》1994年第2期金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经济纵横》1994年第5期金喜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学习之友》1994年第1期金喜在*:《实现共同富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新长征》1994年第6期金喜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校理论参考》1994年第10期金喜在*:《中华民族走向富强道路的理论丰碑》,《吉林日报》1994年第9月6日金喜在*、宾建成:《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主体地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4年增刊 金喜在*:《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化》,《经济纵横》1994年增刊1993年:金喜在*:《韩国对华的投资态势及我省的对策》,《新长征》1993年第1期金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理论思考》,《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金喜在*、侯明:《强化财政调控运行机制,提高财政整体效率》,《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金喜在*:《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4月12日金喜在*:《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学习之友》1993年第6-7期金喜在*、汪继福:《关于第二职业的几点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93年第7期金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学习之友》1993年第11期金喜在*:《延吉市的发展现状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国研究》1993年第12期1992年: 金喜在*:《职工基本工资外收入膨胀探析》,《长白论丛》,1992年创刊号;《新华文摘》论点摘要1992年5月金喜在*:《论平均主义实质和运行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金喜在*:《不要给生产力标准附加限定性条件》,《长白论丛》1992年第4期金喜在*:《共同富裕论》,《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5期金喜在*:《“先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经济纵横》1992年第6期金喜在*:《“先富”和“共富”的几点理论思考》,《新长征》1992年第7期金喜在*:《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论》,《财贸经济》1992年第8期;《新华文摘》1992年11期转载金喜在*:《论几种偏差的共同富裕论》,《内部文稿》1992年第14期金喜在*:《分配不公的根本性原因究竟在哪里?》,《经济纵横》1992年第9期金喜在*:《中国的投资环境和韩国的对外投资战略》,在韩国工商会议所会议发表,《韩国日报》、《每日经济新闻》转载金喜在*:《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韩国内外经济新闻》1992年12月4日1991年:金喜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平均主义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金喜在*:《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工业技术经济》1991年第6期金喜在*:《对我国待业问题的理论思考》,《经济纵横》1991年第12期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主办,反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长春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党的建设、党校教育、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属于省级期刊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

1、独撰 《当代社会发展超越现代化的趋势》 长白学刊 2001年1期  CSSCI2、独撰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呈现融合性趋势》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5期3、独撰 《从现实生活的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现》 长白学刊 2003年3期  CSSCI4、独撰 《从现实生活的视角理解马克思的真理观》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3期5、独撰 《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 2003年3期  CSSCI 重点刊物  国家级6、独撰 《对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初步探索》 现代教育科学 2003年10期7、第一作者 《对中国农民失业及其社会保障的思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3期8、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4期9、第一作者 《关于吉林省国有企业养老保障体制的思考》 新长征 2004年7期10、第一作者 《国有企业在岗职工社会越轨行为分析――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为例》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1、第一作者 《吉林区域国企中农民工的社会行为特征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2、第一作者 《培育国企在岗职工的共同体意识——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为例》 东北师大 学报  2006年第4期   CSSCI 重点刊物13、第一作者 《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基本社会行为特征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4期CSSCI  重点刊物14、第一作者 《城镇失业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  新长征  2006年第6期15、第一作者 《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制度行为问题分析》 长白学刊  2006年第7期16、独撰 《转型期中国人经济社会行动的成因及其调整》 东北师大学报 2007年第4期CSSCI 重点刊物17、独撰 《涂尔干法人团体社会整合观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9期 CSSCI重点刊物18、第一作者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问题及调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9、第一作者 《探析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0、第一作者 《我国建筑行业影响劳资关系因素分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1、第一作者 《工业群体暴力突发性事件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22、第一作者 《企业群体权力状况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23、第一作者 《当前协调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对策建议》 东北师大学报 2010年24、独立作者《非公企业工会的社会化是劳资关系协调的关键》理论探讨,CSSCI,2011年第4期25、第一作者《对小型企业劳资关系规范问题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CSSCI,A级,2011年第4期第4期发表学术著作:《社会学现实社会观导论——西方社会学社会观演进研究》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帮发表,提供论文指导,望采纳,谢谢是学报我们这里有很多省级国家级刊物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投稿

有《火花》、《读者》、《萌芽》、《公主志》、《花样》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主办,反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长春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党的建设、党校教育、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属于省级期刊

要看看你是谢什么类型的杂志了~~~不过都可以试试的,起码能锻炼自己

已出版专著一部(《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因何坠地——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在《政治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并参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版)》、《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等10多部教材与专著的编写。科研成果总量近150万字。2005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2010年《资本主义宪政的实质、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尼泊尔共和国首任总理辞职探析》(第一作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1期;2009年《为什么说“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对“普世价值”的内涵及提出依据的分析与思考》,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0、11期,后全文转载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2009年11月30日第465期,并发表于李慎明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对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主要观点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0期;《波兰剧变的主要原因与历史教训》,《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吗?》,《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2期;《提出“普世价值”的依据不成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独树一帜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者)——从武装斗争到议会道路》,《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2008年《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与苏联剧变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8期;《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共(毛)胜选后的政策趋向》(第一作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第2期;《应如何看待瑞典社会民主党与瑞典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4期,后全文转载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2008年6月;2007年 《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韩国左翼政党——民主劳动党的政策主张与发展趋向》(第一作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1期;《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若干思考》,原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后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2期;2006年 《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与必然性》,原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后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2期;《朝鲜能否全面推行家庭承包制的因素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第1期;2008年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实践性》,原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后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6年第3期;《摩尔多瓦共产党连续执政及其治党治国纲领》,原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后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5年第6期;《从苏联演变的教训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贡献》,原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后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7期。

  • 索引序列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怎么填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邮箱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投稿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官网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