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外文文献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外文文献

兰州交通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又可简称为“兰州交大”,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由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的主干系科迁往兰州组建而成,学校在1961年被列为铁道部重点高等院校。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成立于1852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历史最久的国家专业工程师学会。现在,ASCE已是全球土木工程领域的领导者;所服务的会员来自159个国家超过13万的专业人员。为了鼓励在工程师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ASCE已和其他国家的65个土木工程学会达成了合作协议。    ASCE也是全球最大的土木工程信息知识的出版机构,每年有5万多页的出版物。2012年学会出版物包括33种专业期刊、会议录,以及各种图书、委员会报告、实践手册、标准和专论等。ASCE出版的期刊大部分被SCI收录,其中,有11本期刊在2012年JCR收录118本土木工程类期刊中,总引用量排名前40名。    ASCE于2004年推出在线会议录(ASCE Online Proceedings),收录320多卷ASCE召开的土木工程国际会议文献。会议录注重于实际应用,为土木工程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对新兴技术和前沿技术发现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信息。ASCE会议录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核心资源,并且无法从其他途径取得。ASCE期刊和会议录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领域,包括:Aerospace (航空宇宙) Architectural (建筑设计) Coastal and Ocean (海岸和海洋)Construction (建筑工程实施) Energy (能源)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程力学)Environmental (环境) Geotechnical (地球技术) Hydraulic (水力学)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 Materials (材料) Management (工程项目管理)Professional Issues (建筑设施性能) Structural (结构) Transportation (运输)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 Water Resources (水资源)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领域的计算机应用)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6个,部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建筑健康监测与灾害预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煤矿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省级研究中心6个: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徽州雕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城市管理研究中心。部级研究中心1个: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智能建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累计达280余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3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44种。其中自购数据库31种,如《CNKI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库》、《台湾科学期刊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银符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全文数据库》、《EBSCO人文库》、《Springer-Link外文期刊全文库》等。可共享文献资源数据库7种,如《就业培训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等。自建数据库6种,如《徽派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安徽建筑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安徽建筑大学主办。主要报道建筑工程中科研、设计、施工、教学、生产和管理方面具有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开辟的栏目包括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规划、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施工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等。内容涉及建筑、土木、交通、水电、机电、环保、规划、抗震等工程的理论和应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1个二级院系,2个教学部,54个本科专业。院系部13个: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 安徽建筑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类别 专业经济学经济学法学法学文学英语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声学,应用化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信息科学,统计学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类,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安全工程管理学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艺术学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6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近80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5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孙道胜。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岩土工程结构汁算理论与防灾减灾技术团队;带头人:程桦。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省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土木工程概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教学实验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14门:土木工程材料,物理化学,水质工程学,大学英语,混凝土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概论,FORTRAN 90 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大学物理实验。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科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论文摘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产品营销等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与熊源供给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热学。 核心知识领域: 热科学原理和方法、力学原理和方法、机械原理与控制、电学与智能化控制、建筑领域相关基础、能源应用技术、工程管理与经济、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热力学(64学时)、传热学(48学时)、热质交换原理与应用(48学时)、流体力学(48学时)、流体输配系统(48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Ⅰ、Ⅱ)(80学时)、电子与电子技术(64学时)、建筑自动化(48学时)、建筑环境学(32学时)、建筑概论(32学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32学时)、暖通空凋(64学时)、城市能源系统(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32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48学时)。 示例二:面法几何与工程制图(104学时)、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48学时)、电工技术与实验(68学时)、电工电子技术与实验(68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传热学(64学时)、流体力学(64学时)、建筑环境学(48学时)、流体输送管网(48学时)、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48学时)、暖通空调(112学时)、冷热源(64学时)。 示例三:传热学(64学时)、流体力学(64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建筑环境学(32学时)、流体输配管网(56学时)、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32学时)、供热工程(48学时)、空气调节(56学时)、锅炉与锅炉房设备(48学时)、制冷技术(4O学时)、通风工程(32学时)、燃气供应(32学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32学时)、建筑设备自动化(32学时)、建筑设备安装技术(24学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运行)实习;设计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 热工流体实验、建筑环境实验、暖遥空调实验、能源设备与系统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方向: 建筑设计研究和规划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你是要发表论文吗?这方面的期刊很多的,可以给你推荐一下的论文发表 九品论文网 找头像

1111

建筑环境与能源期刊

TU是指: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TU)《建筑科学》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1]  的建筑科学类国家级科技期刊。本刊是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核心期刊;中文建筑核心类期刊。已被纳入国际CODEN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同时,已被ICONDA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将于2006年6月起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新增“可持续建筑”版面,原有版面保持不变,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一、期刊信息期刊名称:建筑科学筑科学封面级别:国家级期刊主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创刊时间:1985年国际刊号:1002-8528国内刊号:11-1962/TU邮发代号:2-381二、介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持续建筑集成了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等一系列的技术群,是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当前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典型代表。“可持续建筑”版面着重介绍建筑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在节能和可持续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涉及建筑设计、暖通空调、建筑物理、水资源利用为主的各相关专业,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改造与检验;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创新与应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建筑及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室内声、光、热环境控制与室外环境改善;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范编修工作等主要内容。三、主要栏目1.论坛:重点报道当前热点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讨论;2.计算分析:对国内外本行业内高水平的计算分析类研究论文进行全面深入报道;3.理论&实验研究:对国内外本行业内高水平的理论、试验研究研究论文进行全面深入报道,以“准确,创新,精练和实用”为标准;4.工程实践:国内外工程实践所涉及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章;5.综合信息:最新会议展览,行业消息,编读往来等。四、稿约1.文稿(1) 文稿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清楚、数据可靠、联系实际。论著、综述一般不得超过7000字;其它文稿限4000字以内。可交W0以上版本的软盘,并附打印稿。如提供手写稿,要求抄写在16开格稿纸上,字体工整,标点清楚。(2) 标题层次按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的规定撰写。(3) 文中的计量单位、基本术语和符号,应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国标《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或《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的规定书写。(4)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字母旁用铅笔注上“英文”、“希文”、“俄文”等字样。 摘要及关键词(1) 来稿请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单位的译名。(2) 来稿应附不少于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凡属论文还应附相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3) 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以介绍成果、结论为重点,应包括:①文章的目的及重要性;②研究或实践的内容、方法和取得的进展;③主要成果及贡献;④评论文章价值的结论。 图稿文中插图或照片如是电子版应提供计算机文件,如JPG;TIFF等格式。如是手绘版,则应提供两份,一份为制版用图(用电脑或硫酸纸绘制)线条图要精绘;另一份为校对用图,应贴在正文中相应位置。如提供的是一般照片,则应提供清晰原件。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者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本刊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书写格式如下: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其他要求(1) 来稿请另附第一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与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2) 请注明来稿是否属国家攻关、基金或院部委下达课题,并附该专题号。 注意事项(1) 来稿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2) 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3)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五、读者对象从事建筑行业的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人员。六、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2]  获奖情况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七、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防灾、暖通空调、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论坛、规范动态。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的中文翻译为:《实用热力工程》,是英国的一个国际刊物。详细介绍:期刊名 :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或者 APPL THERM ENG出版周期 : Monthly (月刊)出版ISSN : 1359-4311 通讯方式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期刊主页网址 : -thermal-engineering 在线投稿网址 : 偏重的研究方向 : 工程与材料(4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40)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12) 传热传质学(9) 燃烧学(6) 多相流热物理学(5) 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3) 工程热力学(3)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2) 化学科学(2)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1) 金属材料(1) 信息科学(1) 传热(1)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1)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1) 有机高分子材料(1) 热力系统(1) 结构工程(1)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1) 无机非金属材料(1) 玻璃材料(1) 物理化学(1) 电化学(1) 内流流体力学(1) 数理科学(1) 物理学II(1) 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1) 岩土与基础工程(1) 机械工程(1)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1) 投稿录用比例 : 86% 审稿速度 : 平均 82927 个月的审稿周期

略略略。

建筑环境与能源杂志

期刊中,国内刊号后的A/B/C/D/E/F/G等意思那是期刊的分类号,期刊类别说明:“期刊类别”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分类号其他期刊分类号如下: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综合性文化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7:晶体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业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程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类

《应用热工程》 还有说是《实用热力工程》是国际刊物 所以这些都是翻译来的名字了

国内刊号:CN11-4297/G4,类似这样的,刊号后面加G4的 都是,这些杂志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服务对象也都是教育工作者。

像《教育教学论坛》、《大学教育》、《学周刊》等都属于G4刊物,这些杂志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服务对象也都是教育工作者。G4是期刊分类号的一种,带有G4标志的刊物基本都是教育刊物,常见的期刊刊号一般都是CNxx-xx/C这种形式,C或G这样的字母是期刊分类号,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代码,分别代表一类书,G所代表的的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方面的刊物大类,G4通常代表教育刊物。

建筑环境与能源杂志投稿

这个专业就是以前的暖通,搞建筑空调、通风、水暖的专业。现在换了个时麾的名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去建筑设计院供职,可以去建筑公司供职,也可以去房地产开发公司供职,最差的还可以去物业管理公司供职。农村和乡镇不需要这个专业,最小的也是县城居民区。

略略略。

回答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要研究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空调、供热、通风、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进行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并对建筑设备的运行进行节能控制,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净化调节等。 关键词:空调 暖气 节能 净化 2、未来就业: 工程类企业:热能工程、空调工程、暖通工程、燃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研发制造、工程技术、工程调试、运行管理、系统保障; 政府、事业类单位: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工程规划; 家电类公司:技术开发、产品销售。 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1、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环境的保护、监测、质量评价、规划管理等。例如:对水质、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等进行监测,对大气、地表水、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居住环境进行规划管理等。与环境工程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环境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环境 理论 监测 空气 2、未来就业 城建类企业:城市景观规划、绿色建筑设计; 政府、事业类单位: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污染治理。 更多9条 

前身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再往前叫暖通空调,行业俗称暖通,实际上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中央空调。属于建筑大行业,工科,非常好就业,就业率可以排在所有专业的前十甚至前五。就业的话一般可以在设计院、设备厂商、工程施工单位、监理、甲方等等,薪酬在所有行业里排中上吧,如果成为技术专家,年收入至少30~50万。考证是必须的,建造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是含金量最高的证。

  • 索引序列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外文文献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论文摘要
  • 建筑环境与能源期刊
  • 建筑环境与能源杂志
  • 建筑环境与能源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