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术杂志编辑是谁

美术杂志编辑是谁

发布时间:

美术杂志编辑是谁

一、指出版机构内从事美术工作的编辑人员,泛指搞封面装帧设计、插图、画册的编辑人员。美术编辑分四个档次:编审(美术)、副编审(美术)、编辑(美术)和助理编辑(美术)。  二、专指美术编辑职务、职称系列中的编辑(美术)。编辑(美术)为中级职务。美术编辑的任职条件,除与文字编辑在学历、年资、外语、著译要求相同外,还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出版业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准确的鉴赏能力  美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是:搞书籍装帧设计,包括设计封面、写美术字、画书籍插图、组织美术稿件、编绘画册等工作,有独立组稿能力,并能指导培养助理美术编辑。  美术编辑的工作由所在出版机构的专业性质决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美术编辑在设计书籍封面装帧时,要与文字编辑密切配合。书籍的封面装帧要服从书的内容需要,而文字编辑最了解书搞的内容,了解了内容和特点,才能较好地表现在形式上。美术编辑要把自己的构思和文字编辑磋商,以便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大部分期刊人是出版社或者报社的从业人员 的重任。主编要负责整个产品(  即期刊)的规划、设计,并领导 基本字体等。大多刊社还缺乏这样的标准化  模式,因此换一个主编或美编,刊物的风格和质量就波动较大。至于经营人  才   准确、细致的加工制作  其是遇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图、地区冲突示意图等,稍有不慎就造成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  尤其是在附加浅灰色调、改过渡色调以及制作黑底反白字、深灰底反白字等技法上,其功效更是与传统手绘方法有天壤之别。  独到、别致的艺术效果在彩色报纸日益占领市场的今天,没有哪一位总编辑还愿意自己的报纸上总是清一色的黑、白、灰,除彩色新闻照片外,各部主任的目光自然地集中到美术编辑手上的那些题花、题图、插图和漫画作品上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美术编辑就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创作舞台。  ,电脑的“效果”要依附于人工的“立意”才能实现,电脑功能永远称为“制作”,而“创作”永远属于具有想象力和个性的美术编辑自己。   从事报社的美术编辑以来,她一直深感美术编辑在报业系统的边缘性和不  被重视的无奈,她认为美术编辑具有的专业不应当只被视为一个技术人员。  序  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作用  报纸版面设计的素材构成  1.正文  2.标题  3.图片、图表、插图  4.报头  5.栏、框、线  6.色彩  7.空白  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1.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  2.版式设计  3.图片、图表、插图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  4.图版的设计原则  5.报纸版面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弊病  报纸版面设计的风格与创新  1.报纸版面的“造相”  2.优秀报纸版面的学习和借鉴  报纸版面设计的电脑化应用  1.信息管理程序化  2.版面操作无纸化  3.版面装饰软件化  4.版面革新现代化  图版  后记  他负责新闻美术作品的组稿、设计、编辑等工作,还要为美化报纸版面创  作插图、题图、刊头、图表等。除此之外,报社大量的琐碎杂事诸如写会  标   美术编辑 (一)工作内容 报社的美术编辑(简称梅编) ,最重要的职  责,简单地说就是 "规划版面" ;亦即负责标题的设计及颜色的选择、图  片的配置,以及字体尺寸的设定。 由于报纸可大致分为新闻及副刊两  部分   编辑设计合一, 将编辑工作和版面设计工作归由同一部分人员担任。通常是  文字或美术编辑人员兼作版面设计工作。多见于设专职技术编辑的报刊社。  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如画册等)因版面要求特殊,也常采用这一工作方法。   说,报社考试,扔给你一大摞材料,而且都是涉及经济、科技领域的东西,要你写一篇消息并配评论。你不了解这个领域内的事情,怎么找角度,怎么写?所以说这个时候你知道消息、评论的定义有什么用?面试的时候更可怕,考官经常会问你一些跟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毫不沾边的问题,看你的反应能力……”  _htm周末报采编人员招聘试题  海 口 晚 报 诚 聘 英 才  平面设计之报纸版面设计  做报纸版面设计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网站上很少找到和我同样职业的人。很希望可以和同行交流一下。一样的事情做得久了,熟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  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它的设计要求符合所有设计原理和艺术理论。当然我想和大家探求的更多的是作为报纸版面,它本身的特点。  版面尺寸有固定的要求。  印刷的质量、纸张的质量都有特定的限制。例如;新闻纸、铜板纸。  对于图片的要求。  针对于一份报纸有固定的一些形式,例如:报眉、报头。  结合一些特点,可发挥的东西是在小范围内,我常常做了一段加法之后做减法。很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找到点新的灵感。

负责杂志的排版、封面、封底、内页设计等等工作。

吴冠英(12—)广东中山人。擅长书籍装帧、插图。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潢专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助教。作品有插图《一生》、《世界童话之树》,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比二等奖。� 工作经历: 1982年~1985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美术编辑。 1986年~1990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设计系任教。 1990年~2000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艺术系任教。 200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任教。 承担主要课程: 《动画美术设计》、《动画艺术概论》、《动漫艺术表现》、《插图设计》、《人体、影物速写》 论文: 《动画艺术的语言特片与审美价值》(装饰)《创意产业下中国式曙的发展趋势》(装饰) 作品: 动画《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美术设计、《小明和王猫》美术设计、《学问猫教汉字》美术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学问猫教汉 字》获亚州广播联合会少儿节目金奖。《动画设计教学系统建设》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动画设计教学系列教材》获清华大学优季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精品 教材奖。北京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设计。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论著: 《动画美术设计》、《动画美术设计原创图稿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分镜头设计》(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美术杂志主编是谁

王朝闻童年时原名昭文,“郁郁乎文哉”之意,是注定要为中国文化奋斗一生的。后来取《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更是表示以对真理不懈的追求为天职。其实,崇尚真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天然属性,孔子早就说过“士志于道”,斯言矣!难得的是,心中的理想一辈子不离不弃,矢志的追求能不屈不挠,也即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王朝闻早就著作等身,晚年仍以“夕不甘死”自勉,天天黎明即起,奋笔写作。王朝闻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创见,已经影响了新中国五十多年来的几代美术工作者。他以几十部近达千万言的著述,成就了一座学术丰碑。王朝闻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27年至1930年在成都求学期间,已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写过剧本和中篇小说。1932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雕塑,这一时期创作的木刻《三等车厢》曾参加上海“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受到鲁迅关注。1937年日寇入侵,他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参加了“浙江流动剧团”,画了大量抗日宣传画、连环画和漫画。1939年在成都任艺专教员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战地生活的连环画、速写和文学作品。由重庆赴延安的前夕,曾选两三年所作百余幅作品,交友人拟转到香港出版,但因太平洋战争,不幸全部散失。1940年,王朝闻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先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工厂制作雕塑,后到美术系任教。期间创作了毛泽东像、斯大林像、鲁迅像等许多雕塑和速写作品,又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该作品虽已被胡宗南军队捣毁,但作为解放区美术的代表作之一,将永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页。后来,王朝闻在华北联合大学(后改为华北大学)美术系任教,曾创作张家口解放纪念碑,因张家口失守而中止。在良乡一起与华北大学师生待命的纷乱中,他还完成了《民兵》的草稿。解放以后,他为《毛泽东选集》创作了毛泽东浮雕像,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圆雕《刘胡兰》、《民兵》等作品,这些都成了新中国美术的代表性作品。他首先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在他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雕塑是很重要的一章。1941年,王朝闻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了文艺短论《再艺术些》,以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的鲜明态度引人注目。这也是他的第一篇文艺评论,为以后从事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埋下了伏笔。1949年春开始,他在《进步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等九家报刊发表美术评论,十个月内连续发表文章52篇,产生了很大影响,1950年结集为《新艺术创作论》。其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讲授创作课及全校文艺理论创作方法课,兼任《人民美术》主编,开始往文艺理论研究转向。从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期间,他共出版了六本论文集。继影响广泛的《新艺术创作论》之后,有《新艺术论集》、《面向生活》、《论艺术的技巧》、《一以当十》、《喜闻乐见》、《隔而不隔》等。他的文艺评论以造型艺术为主,也广泛涉猎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他的理论发现,源于直接和间接的审美经验,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见解和生动的文风为人喜闻乐见,产生了广泛影响。1961年开始,他着手组织全国美学界的学术骨干主编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期间多次到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演和组织座谈,了解教学需要和学子的审美兴趣。《美学概论》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印行29次,在中国当代美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朝闻1980年完成的红学专著《论凤姐》,源于“文革”被迫停笔时期,对极“左”思潮之下种种形而上学现象的观察和冷峻思考。在其后20多年中,他对美学理论的研究更趋系统和深入,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更注重审美关系和理论规律的揭示,注重从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心态角度阐述真知灼见。这期间出版的著述有《开心钥匙》、《再再探索》、《不到顶点》、《了然于心》、《审美的敏感》、《似曾相识》、《会见自己》、《审美谈》、《审美心态》、《雕塑雕塑》等,在关于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现实的审美关系方面,阐述了自己独特而且系统的见解。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审美关系中的审美特征,特别是审美主体心态的研究。王朝闻王朝闻担任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美术理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在众多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仍抓紧一切时间进行研究和写作。晚年出版的著述除上面所说,尚有论文集《东方既白》、《一身二任》、《趣与悟谐》、《断简残篇》,专著《〈复活〉的复活》、《神与物游》、《吐纳英华》,《石道因缘》等。1998年,《王朝闻集》22卷出版,汇集了他在六十多年间的主要著述。这一段时间,他主编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4卷、《中国美术史》12卷、《八大山人全集》5卷,这些规模庞大的学术著述汇聚了学界的综合成果,代表着中国当代学术领域的进展,它们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王朝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是他在五十年前受命筹建。他是一个富于实践品格的美学家,一个具有真知灼见的文艺理论家,一个把一生的光和热都献给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学者,在中国文化艺术和学术建设的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当代中国一座永远的学术丰碑。

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 早年在武汉政治部三厅 、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曾在重庆育才学校美术组任教,并当选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 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香港人间画会理事。1949年以来,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 美术组主任,北京《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副主编,《版画》、《美术》杂志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主编,《当代中国的美术》主编,《美育丛书》主编, 《外国版画百图》主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国 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党组书记、顾问。 出版有《王琦版画集》,论著有 《艺术形式的探索》、《论外国美术》、《美术笔谈》,作品有《人民万岁》、《一日千里 》、《晚归》、《古墙老藤》等。率领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德、荷、卢、日、美、马来西 亚和香港。主持国内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多次。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获日本东京富 士美术馆荣誉奖、获法国金质十字奖章。

西北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方济众(1923--1987)字雪农,陕西勉县人。1946年师赵望云学画,1950年前任中小学美术教员。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协美工会、西北文化部美术科工作。曾任《西北画报》编辑部主任 。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的创作,在传统中国画向新中国画转型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终生致力于传统与创新的创研之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国际展览并举办个人美展。作品曾多次在多种美术刊物上发表。1953年:作品《云横秦岭》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4年:作品《最后的道路》《秦川一角》先后参加全国美展。1955年:作品《溪柳迎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美术》杂志发表。1957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西岳华山》。1958年:作品《夜渡》发表于《美术》杂志。1959年:作品《幽林》参加中国首届维也纳国际博览会展览。作品《初冬的山谷》发表于《解放军画报》封底。1961年:数十件作品参加西安美协在京举办的“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1962年:作品赴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动画片《牧笛》的背景设计(李可染作人物造型设计)。该片获丹麦安徒生童话片国际金质奖。1963--1965年:创作《山春》《山林雪后》《平湖春晓》《山野的春天》《灯笼会》等大量的作品。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遭批斗,进“牛棚”,停笔四年。1970年:全家被下放到陕西洋县白石公社劳动改造,白天上山劳动,晚上偷着画画。这期间画了很多速写,并经常习书法,作了大量的诗词。1976年:作品《忆延安》组画参加“文革”后第一届全国美展,并发表于《人民画报》封底。1977年:为外交部驻外使馆作丈二匹画十余幅。《美术》和《美术家》发表《黄山颂》等作品数幅。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昆仑春晓》单幅画。调回陕西主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古城雪霁图》。中国美术馆收藏《蜀道一瞥》等数十件作品。1980年: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鹿铃》的背景设计。1981年:作品《山野的春天》入选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展。1982年:《美术》杂志社发表作品《荷》。率陕西书法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书法展,任团长。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4年:作品《沙鸟聚相亲》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5年:率陕西书画代表团赴日举办书画展览,任团长。赴香港举办“陕西国画展”。作品《红柳滩外好荷花》参加“中国现代画展”赴莫斯科展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辑》198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石、树木技法》。作品《大漠行》参加西北五省美术展览。1987年:参加“赵望云师生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七月十八日因病逝世。1988年:日本帝都书画院出版《方济众遗墨展作品集》。1992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方济众》。199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小品集》。2006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

1、吕少华,旅法画家,一九四六年生,江苏南京下关人。法国巴黎市荣誉市民,现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人权基金会理事、国务院扶贫办常务理事、文化部社会美术高级职称定级考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现任中央民族画院院长,文化部西北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北总部部长等职。一九六五年就读于浙江美院,一九七九年在法国巴黎任教并研习油画。旅法期间先后在英国、法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三十六国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油画)。一九八九年回国后继续从事中国画研究及油画工作。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两次获国际美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美展纯金质奖牌两枚。二零零一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之星先进人物,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接见。二零零二年代表国家和文化部赴韩国参加世界五十六国美术大展赛,为中国获得纯金质“国际文化赏”奖牌。同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二零零五年十一月被认定为陕西艺术名家,个人档案被收录进入陕西省档案馆。二零零六年代表国家参加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中南文化建交三周年揭牌仪式并任中国团副团长。回国近二十年中先后在西安、上海、广州、福州、青岛、赣州、济南、成都、潍坊、乌鲁木齐、太原、汉中、咸阳、南京、禹州、兰州举办个人画展十六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三套、上海、成都、青岛、陕西、河南、太原、乌鲁木齐、江西等电视台专访报道。其中有陕西电视台的《西部学子》(上下集)、西安电视台专题系列片(十集)、陕西电视台的“吕少华七上黄山”(两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美术报、民族画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均有报道。二零零九年新华网视频制作旅法画家吕少华的山水情怀,二零零九年七月澳门中华卫视制作电视片出版吕少华山水画专访集两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仕女画集一部、花鸟画集一部、发表国内教学论文九篇、国际论文三篇《论中国画艺术的世界观》等。其国画作品《中国之最》《塞外新曲》被北京钓鱼台和人民大会堂收藏。个人传略被国际和国家重要文献收录。二零零九年九月在河南郑州CBD国际艺术中心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河南省国画院联合成功举办建国60华诞,旅法画家吕少华超大型山水画展。

职业:学者代表作品:人民艺术家简介:简介:陈裕亮,福建漳浦人,学者、艺术评论家、书画家

新美术杂志主编是谁

回答 ①《新美术》:新美术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路线。致力于将艺术史研究纳入文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装饰》:《装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工艺美术综合性学术刊物。 ③《美术研究》:《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④《美术观察》:《美术观察》是立足“大美术”概念的大型综合性美术月刊。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①《新美术》:新美术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路线。致力于将艺术史研究纳入文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装饰》:《装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工艺美术综合性学术刊物。 ③《美术研究》:《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④《美术观察》:《美术观察》是立足“大美术”概念的大型综合性美术月刊。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更多6条 

弗莱的学术生涯是从意大利古典画家的研究者与鉴定专家开始的。1899年,他发表了第一本专著《乔瓦尼·贝尼尼》(Giovanni Bellini)。一直以来,弗莱都定期为《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及《雅典雅神殿》(The Athenaeum)供稿。1903年,他介入了《伯灵顿杂志》(Burlington Magazine)的创建工作,并于1909-1918年间成为该杂志的编辑,使它成为全英最重要的艺术史期刊之一。与此同时,弗莱开始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史莱德美术学院讲授艺术史。1906年,他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in New York)绘画部主任。也是在同一年,弗莱发现了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的绘画,开始将其学术兴趣从意大利古典绘画转向法国现代艺术。1910与1912年,弗莱先后两次在伦敦格拉夫顿美术馆举办了“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t)画展 ,使得封闭的英伦三岛艺术界跟上了欧洲现代艺术的步伐。但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公众、媒体与批评家的猛烈攻击。他们认为法国现代艺术是垃圾,称弗莱是“”和“犯”。弗莱不得不写作一系列论文,举办讲座,来为后印象派画家辩护。这些辩护如今已成为美术史与批评史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辩护文献。弗莱以独立批评家身份,以独立美学理念组织、举办画展,也在现代艺术策展制度与批评制度方面,发挥了开创性作用。(参拙作《现代艺术批评的黄金时代:从罗杰·弗莱到格林伯格》,载《艺术时代》,2009年第8期;关于两届后印象派画展,以及弗莱为之辩护的一般史实,详见拙著《20世纪艺术批评》第一章“罗杰·弗莱与形式主义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0页。)1913年,弗莱创建了“奥米加”工场(Omega Workshops)。这是一家设计公司兼公司化经营的艺术创作工作室。成员包括凡妮莎·贝尔、邓肯·格兰特等等。1920年,弗莱重新编辑并出版了由他最著名的艺评文章构成的《视觉与设计》(Vision and Design),取得了空前成功。这进一步强化了他在英国批评界的领袖地位。该书迄今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在这本书里,弗莱强调了“形式”比“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其重要性要超过它的主题内容。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运用色彩与形式的安排,而不是主题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而这样的作品不应该从它们是否精确地再现了现实的角度来加以评判。1926年,弗莱应法国《爱艺》(l’Amour de l’art)杂志之约,为大收藏家佩莱伦(Pellerin)所收藏的塞尚作品集撰写评论,并于翌年出版英文版,这就是他的生平力作《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Ce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此书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它清晰、敏锐,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现在已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弗莱本人就是一位画家,他拒绝当时流行的批评模式,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塞尚的作品最切合弗莱的理想——对自然的一切方面赋予形式的表达。在此书中,弗莱既努力探究塞尚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精密细致地推敲个别作品的内在构造机制。其结果是一部文采斐然、生动活泼的书,对画家和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它拥有技法方面的价值,它还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真知灼见的洞察,展示了塞尚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弗莱的生前至友弗吉妮亚·伍尔芙认为此书是弗莱最伟大的作品。1933年,弗莱被任命为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史莱德讲席教授,并在剑桥开始了系列艺术史讲座,但讲座还没有结束,他就悲剧性地撒手人寰。其后,讲稿在弗莱的后继者、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的整理下,以《最后的演讲录》(Last Lectures)为题,于1939年出版。 罗杰·弗莱是国际公认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而形式主义则是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基础之一。弗莱本人的理论来源大略有三个:一个是德奥艺术史中的形式分析法,主要来自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另一个是意大利艺术史中的艺术鉴定法,主要来自莫雷利(Morelli);再一个是东方的美学资源,来自弗莱的朋友、著名汉学家劳伦斯·宾雍(Lawrence Binyon)。从沃尔夫林那里,弗莱学会了以严格的视觉形式术语来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结构、风格递嬗与演化的规律;从莫雷利那里,弗莱学会了近乎外科医生般的严苛的鉴定技术,特别善于从一般观众所忽略、通常也是画家无意识的流露处,捕捉画面的技术信息和形式特征;从宾雍那里,弗莱学会了东方艺术家(尤其是中国艺术家)对绘画的物质质地、材料性能、笔触与书法价值的体认。将这些不同的学理资源综合起来,弗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批评理论体系。然而,弗莱的思想体系,并不是铁板一块、毫无演化的,而是可以明显地让人感觉到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始于1906直到《艺术与设计》出版),弗莱重在为以后印象派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辩护。而后一个阶段(大约始于《变形》出版直至晚年),则当形式主义(特别是纯粹抽象艺术)已成为其时的主流时,他努力修葺其理论基础,从而竭力把自己的理论从教条化与学院化的趋势中拯救出来。前一阶段的主体思想,特别集中地体现在弗莱为两届后印象派画展所作的辩护,以及《艺术与设计》中。我们不妨最简单地予以概括如下: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人性中最为深沉、最为普遍的情感,因此它在人的感官(视觉)的基础上必定还会诉诸人的知性(或理解力),从而趋向于某种程度的设计或赋形。但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却以人类心智中更为重要的侧面的表达为代价,不断追求精确化的再现科学,这种再现科学的最晚近的形态就是印象派。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坚持个人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赋形语言:以一定程度的变形或者甚至抽象取代照相式的写实主义,以纯粹色彩与线条的造型,取代了光影与明暗法。(参见沈语冰:《形式主义者如何介入生活:弗莱与他的时代》,载《新美术》杂志,2009年第6期)但是,在弗莱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他越来越强烈地质疑作为现代主义基础的形式主义原理,或者不妨说,他事实上已经走到了与那种被简化了形式主义理论相对立的程度。甚至在战前,弗莱的现代主义也以其对“古典性”的强调,从未放弃过艺术史的传统遗产。弗莱本人放弃了——或者至少是修正了——一度在他看是具有巨大重要性的形式主义原理,这一点明显地体现在出版于1926年的文集《变形》(Transformations)的导论中。在界定“再现在造型艺术中的意义与目的”时,弗莱说:“这始终是这样一种令人困惑的性质的症结所在,对此,我并不羞于承认,在不同的时候,我提出过不同的解决方案。我肯定不同于彼时的立场——那时我坚持纯粹造型方面的绝对重要性,而且几乎是暗示,没有别的东西需要考虑进来,而这时,我强调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绘画的戏剧性可能的东西。”(Roger Fry, Transformations,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26, )放弃了这种严格的形式主义后,弗莱坦承自己准备“调和,或至少是解释,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态度”。于是,这就成了弗莱晚期写作的计划:通过将再现与形式主义范式综合起来而又不放弃纯粹审美经验的理想,从而将现代主义重新整合进更广阔的艺术史传统。弗莱晚年最重要的写作,构成他一生事业高峰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Ce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精微广大之至,很难加以概括。不过,从弗莱后期写作的一般趋势的角度看,我们也许可以将此书的特征刻画为一种形式分析基础之上的心理分析。在此书中,弗莱运用详尽的绘画形式分析法来探索塞尚的个性。该书开篇就将塞尚的事业呈现为一个“发现他自己的个性”的过程,而那些描述性词汇——“塞尚是如此小心谨慎……他是如此卑微”——既可以用来形容塞尚这个人的性格,也可以用来描述他的绘画的基本创作法。美国学者维切尔(Beverly H Twitchell)说:“透过弗莱的文本,人们看到了一个英雄般的、几乎存在主义式的形象,尽管弗莱专注于对早年塞尚的大量心理刻画。他用来描写或分析其作品及其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措辞,常常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塞尚的态度。对塞尚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的描写,呈现了他对画家的强烈同情,并暗示了他甚至已经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处境。塞尚对臣服于沙龙的屈辱与失望,他在其作品面对误解和敌意时所感到的艰辛、自重与孤独,都能在弗莱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弗莱似乎已经意识到他作为形式主义批评使者的立场,与他面前的塞尚作品之间的平行。”(Beverly H Twitchell, Cézanne and Formalism in Bloomsbury, Ann Arbor, Michigan: UMI Research Press, 1987,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稍稍提一下弗莱传记中的几个事实:作为出身在七代教友派信徒(Quakers)之家的儿子,弗莱违背父愿,选择了艺术作为终生职业;作为欧洲最杰出的美术鉴定家,他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之间面临两难选择,结果却一无所获;作为英国当时最著名的艺术批评家,他举办了两届后印象画派展,却成为名流和公众责难的火山中心;作为剑桥最年轻有为的学者之一,他却迟迟得不到期待已久的史莱德讲席教授的职位(Slade Professorship),直到他生命晚年才如愿以偿。(关于弗莱的生平,参Virginia Woolf,Roger Fry: A Biography, London: Hogarth Press,[1940]with an introduction by Frances Spalding, London, 1991;以及Frances Spalding, Roger Fry: Art and Life, Berkeley and Los Ange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从1906年初识塞尚的绘画,到1926年撰写《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整整20年过去了。因此弗莱的这一塞尚专论,成了他等待了大半辈子的机会。一位科学家的剑桥学习生涯,一位画家的技法训练,一位鉴定家的敏锐眼光,一位美术史家的知识积累,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洞察力,最后,一位塞尚艺术的狂热爱好者和学习者,一切的一切,都风云际会,水到渠成(关于弗莱生平及其批评理论的简要介绍,详见拙作《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载《美术研究》2008年第4期,并作为附录,收入中文版《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乃是弗莱一生事业的最高峰,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总结,一份遗嘱。尽管此后他还有著作出版,但它们无论在达到的高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力,均无法跟眼前这本书相比。虽说《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只是一本小册子(译成中文不足六万字),它却为塞尚研究树立起了一座难于逾越的丰碑。从风格上看,我们也可以识别它与塞尚绘画的同质性,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结晶体,各个层面都晶莹剔透,熠熠发光。论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之:或从他对塞尚绘画的风格分期研究着手,或从他对塞尚绘画的介质(油画/水彩)探索入门;或以其对塞尚艺术世界的宏观结构(拜占廷对抗巴洛克、古典压抑浪漫)的剖分登堂,或以其对塞尚个别作品具体而微的分析入室;或从他最富特质的形式分析法择路,以趋近其主要批评手法,或取道他对塞尚生平、性情气质及其心理的分析,以探求其超形式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角度无疑都是可能的,事实上,这些可能性恰恰构成了弗莱之后塞尚研究的主要趋势(详见拙作《弗莱之后的塞尚研究管窥》,载《世界美术》2008年第3期;并作为附录收入中文版《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塞尚的静物画》构成了《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弗莱对塞尚的白热化评论的高潮。读者可以看到,弗莱在这一章中,将有关塞尚生平、时代背景、趣味时尚、美学思想种种,基本芟荑净尽,只剩下高密度的形式分析。这些形式分析极其高明,可以毫不犹豫地断为西方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中形式分析的最高典范。它已经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赞美之辞。“这是对这位大师作品的第一部纯形式分析之作。”(Eugene Kleinbauer, Modern Perspectives in Western Art Histor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1, 7)“研究塞尚,里昂奈罗·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的作品编目不可或缺……对他的评论和诠释,我则大大受惠于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Meyer Schapiro, Cezanne,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1952, 30)“弗莱1910年首先拈出‘后印象主义’一词涵盖塞尚和其他一些画家,17年后出版这部塞尚专论,又以原始性与巴洛克、古典与浪漫、色彩与素描等二极对立倾向揭示塞尚的风格发展,奠定了研究塞尚的中枢概念,成为理解这位大师的第一必读之作。”(范景中:《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译本封底评语)。而弗莱作为一个批评家和美学家的地位,则早已举世公认:“弗莱作为1910年前后英国现代主义事实上的创始人,以及他对20世纪上半叶公众观看和理解艺术的方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其成为那个世纪的精神领袖之一。”(John Murdoch, “Foreword”, in Christopher Green , Art Made Modern: Roger Fry’s Vision of Art, London: Courtauld Gallery, 1999, 5)以及,“弗莱有足够的的洞察力认识到现代艺术的意义是两重的:它不仅带来了美学理论的激进修正,而且还带来了一场趣味革命。”(Solomon R Fishma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 Essays on the Art Criticism of John Ruskin, Walter Pater, Clive Bell, Roger Fry and Herbert Read,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110)然而,弗莱并不满足于仅仅为西方形式主义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奠基,他还在1918至1934年的文章中,从他原有的批评理论中剔除了大量东西;而这个批评理论却是他战前经历千辛万苦才得以创立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认为,弗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全部事业的终极效果,远不是变化多端、零碎任意的,相反,某些因素贯穿于他的批评生涯的始终。即使是在敌意的包围中为现代主义辩护时期,弗莱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后印象派绘画,特别是塞尚的“古典性”的强调。在他进一步深化其批评理论时,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了他深深地介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程度。而在后期对原有理论进行调整与修缮时,他的早期思想不是被推倒了重来,而是明细化、精确化了:该舍弃的被舍弃,该突出的更加突出了。事实上,新一代的读者在弗莱的疑惑、他的社会目的感,或是在他蔑视一切权威的性格中,能够发现一个更加令人同情的人物的诞生,而不是一个被脸谱化了的“形式主义之父”的形象。目前,笔者正在整理、选编并翻译《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即将出版)。文选既囊括了弗莱早期为两届后印象派画展所作的著名的辩护文章,也包括他晚年的重要论文(例如《线条之为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绘画的双重性质》、《伦勃朗:一个解释》等等)。我希望,随个这个文选的出版,我们一方面能提高对弗莱写作的多样性及其范围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认清在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中,现代主义的复数性质,以及从它的诞生到被宣布下课的阶段中的种种衍变与发展。特别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对弗莱晚年思想的重新梳理,丝毫也没有削弱我们对这位伟大的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的尊敬,相反,在意识到他是怎样一个偶像毁坏者的同时,他还是怎样一个真诚的求知者和爱美者,我们反而会油然而生敬仰。毕竟,对他来说,捍卫对真美的追求,要比冒着被学院化和教条化的风险,去提供一个封闭而又貌似圆满的体系,重要得多。说到底,弗莱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倚重现场感觉的批评家,一个相信自己直觉与经验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个蔑视一切外部权威,信任自己的理性与内心律令的学者。即使在其60岁以后,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他站在罗浮宫内,他也能够“忘掉我的所有理论,我写过以及想过的所有东西,并试着绝对遵从自己的印象”。(Quoted in Jacqelin V Falkenheim, Roger Fry and the Beginnings of the Formalist Art Criticism, Ann Arber, Michigan: UMI Reserch Press, 1980, 127)与时同时,发自内心的强大信念与理智力量,最终使他成为一位改变了20世纪思想进程与审美趣味的伟大的知识分子,足以与同时代的剑桥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相提并论。

美术家杂志主编是谁

邵大箴,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江苏镇江人,擅长美术理论。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1962年开始写作,代表作品有俗世奇人、铺花的歧路、灵魂不能下跪等。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主张,主张描写人生的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执着,是冯骥才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更是对被压抑、被歪曲着的人性挣扎、抗争,用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来显示着人的正常本性。

马骥才,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 国家。1942年生天天津。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 《啊》、《雕花烟市》、《高女人和她的矮丈 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 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 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出版各种译本三十 作种:其画以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 的文学意境,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出版 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 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均获 很大反响。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 《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

1985年7月毕业美术系,厦门张雄书画院名誉院长,1988年毕业于国家教委西南师大首届高师美术教育研究生班,1985年-1995年5月集美大学美术系任教,1990年-1995年5月任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主任。198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9年至今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2010年任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201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历任:中国慈善大使、厦门市油画学会主席、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美术家》副主编,北京名人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顾问、厦门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大厝《SPACE》美术杂志主编、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快意斋入室弟子。徐里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外,多被国外政要和巨贾收藏。特别是油画《四臂观音》被世界顶尖级财团和声名显赫的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后,其作品成为油画投资和收藏的热点。

  • 索引序列
  • 美术杂志编辑是谁
  • 美术杂志主编是谁
  • 西北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 新美术杂志主编是谁
  • 美术家杂志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