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

发布时间: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查了一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啥核心期刊也不是的。更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

广东工业大学招生代码是:11845,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查询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前身为《广东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多家文摘期刊的源期刊, 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加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该刊主要刊登机械、材料、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资源、建筑、基础学科及有关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并选登具有新见解的学术争鸣文章。

政府的图书馆不知道有没有,但是大学图书馆是肯定有的,建议去广州市内的大学去查询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多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前身为《广东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多家文摘期刊的源期刊, 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加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该刊主要刊登机械、材料、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资源、建筑、基础学科及有关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并选登具有新见解的学术争鸣文章。

广东工业大学 招生单位代码:11911

151-153代表页码范围14是期刊号 2是卷号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是什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前身为《广东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多家文摘期刊的源期刊, 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加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该刊主要刊登机械、材料、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资源、建筑、基础学科及有关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并选登具有新见解的学术争鸣文章。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高等教育研究经济与管理教学与革改实践语言文化哲学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主编:刘大允ISSN:1671-623XCN:44-1544/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邮政编码:510090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  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  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广东省7间高水平大学之一,办学条件一流,与政府、企业联合产研办学,共建各种创新平台,有希望建设成中国斯垣福大学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 索引序列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查询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多少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号是什么
  • 广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