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技中国杂志

科技中国杂志

发布时间:

科技中国杂志

回答 5G 中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从追赶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尤其是通过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厂商的不断努力,中国的5G技术已经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 量子通信 量子技术作为全球尖端科技,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量子通信技术更是全球科技大国抢夺的重点领域。自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就奠定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在2017年6月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更是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更多4条 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2739/N;国际标准出版号:ISSN1001-8972;邮发代号:82- 国内没有国家级、省级的期刊分级标准; 该刊不是科技部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不是中科院的CSCD源期刊、也不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核心期刊; 该刊虽然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但该刊不能算是真正的学术期刊,只能算是一个信息类刊物。该刊的栏目设置为:科技新闻、科技杂志要览、科技论坛。同时,还要注意有冒用此刊非法征稿的。如果征稿者只提供QQ号码或非北京的电话,需要注意喽

play boy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和科技信息杂志不是一回事的。但都是正规科技类期刊。中国科技信息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的,黑科是黑龙江科协主管的,科技信息是山东科技厅主管的。因为很多以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组稿的人员,为了打擦边球在网上能发布了帖子就有以“科技信息杂志”名义搞的,所以在网上一搜“科技信息杂志”,也会出现“科技信息杂志”的字样。从网上搜索科技信息的投稿信息一定要注意:一是要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一下,看看你看到的这些信箱和电话和官方数据库吻合吗?不吻合就是中介或人的;二是凡是网上信息不带电话、地址,就有QQ和投稿信箱肯定是假的;三是网上的博客、网站上同时还有其他杂志征稿信息,肯定也是中介,因为杂志社一般不做其他杂志代理的。

中国科技杂志社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2739/N;国际标准出版号:ISSN1001-8972;邮发代号:82- 国内没有国家级、省级的期刊分级标准; 该刊不是科技部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不是中科院的CSCD源期刊、也不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核心期刊; 该刊虽然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但该刊不能算是真正的学术期刊,只能算是一个信息类刊物。该刊的栏目设置为:科技新闻、科技杂志要览、科技论坛。同时,还要注意有冒用此刊非法征稿的。如果征稿者只提供QQ号码或非北京的电话,需要注意喽

山东科技厅主管的科技信息杂志、黑龙江科协主管的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中国科协主管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和江苏科技厅主管的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号称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正规。正规的杂志,都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正式期刊的。如果要投稿给技信息杂志,可以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查一下这些杂志社的投稿信箱,避免上当。

《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是2000-03-09在北京市东城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1721433631B,企业法人代晓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本社期刊;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自有《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发布广告;计算机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93109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和科技信息杂志不是一回事的。但都是正规科技类期刊。中国科技信息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的,黑科是黑龙江科协主管的,科技信息是山东科技厅主管的。因为很多以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组稿的人员,为了打擦边球在网上能发布了帖子就有以“科技信息杂志”名义搞的,所以在网上一搜“科技信息杂志”,也会出现“科技信息杂志”的字样。从网上搜索科技信息的投稿信息一定要注意:一是要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一下,看看你看到的这些信箱和电话和官方数据库吻合吗?不吻合就是中介或人的;二是凡是网上信息不带电话、地址,就有QQ和投稿信箱肯定是假的;三是网上的博客、网站上同时还有其他杂志征稿信息,肯定也是中介,因为杂志社一般不做其他杂志代理的。

中国高科技杂志

中国高新科技是c类期刊。本刊为国家级学术期刊,1994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系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全文收录期刊。集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主要科研机构、政府、高等院校、高新园区、高新企业、公共场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内部数据:中国高新新技术企业期刊每月三刊,分上旬中旬下旬刊,每个月的总发行量260,而且自2012年3月份以来,基本没有按期出版发行,也可以理解为倒闭,事实情况,

不是核心期刊。发文章比较容易。国家期刊不一定是核心期刊投稿信箱: (来稿注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期刊,投稿信箱,不过这本杂志,不是一版起发的,如果没有图表,纯字符的话最好在3800以上。

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0月《北流型铜鼓探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5月《后发展高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理论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铜鼓》,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3月《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弘扬民族科技——促进西部开发——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10月 (1)天文学史上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物理教师》(广西)1981年第1期(2)中国古代共鸣史话 《物理教师》(广西)1981年第1期(3)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对物理教学的作用──重温钱三强给《物理教学》的一封信 《物理教学》 (江苏)1985年第4期(4)波尔、原子科学、哥本哈根精神 《广西物理》1985年第4期(5)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6)试谈物理学前沿与基础物理教学 《物理通报》1985年第8期(7)关于推导输运系数的讨论《广西物理》1987年第3期(8)阿佛伽德罗的分子假说和阿佛伽德罗常数 《物理》1988年第7期(9)广西北流型古代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第二作者) 《科学通报》1988年第5期(10)俚人铸造铜鼓考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二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本文 的英文稿在英国剑桥第6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上宣读)(11)广西冷水冲型铜鼓的矿料来源研究 《文物》1989年第1期(合作)(12)广西崇左归龙斜塔考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13)古代铜鼓调音问题初探(第二作者)《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9年第4期(14)译文:关于边远地区的物理研究──澳大利亚的早期物理学史,《物理学史》1989年第 2期(15)古代铜鼓矿料来源的铅同素考证《物理》1990年第3期(16)麻江型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17)云南早期铜鼓矿料来源研究──兼论铜鼓起源问题 《考古》1991年第1期(合作)(18)论灵山型铜鼓《考古》1991年第3期(合作)(19)如何编好民族地区科技史志之管见《云南科技志通讯》1992年第1期(20)婴啼频谱分析与初步研究(第三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2期(21)现代物理技术在铜鼓研究中的应用《广西物理》1995年第3期(22)中国与西方金丹术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1期(合作)(23)试论田东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24)论冷水冲型铜鼓的三个地方类型(第二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25)文理交叉的科研道路无限宽广──我的科研之路 《广西物理》1997年第4期(26)在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中脱贫致富──恭城瑶族自治县科技兴农纪实(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第四届国际会议上宣读)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27)夜郎国铜釜的铅同位素考证《在第四次国际金属史会议(日本岛根上发表)》1998年5月(28)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与科技创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29)驳“超常哲学”和“超常科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年第3期(30)科协应大有作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31)龙胆村访古散记,《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32)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铜鼓铸造技术的发展传播及文化多样性 第九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香港)2001年10月(33)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期(34)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三期(35)铜鼎与铜鼓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兼议技术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2002年8月(36)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37)铜鼎与铜鼓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兼议技术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2002年8月(38)铜鼓与铜鼓社会文化功能比较,《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39)越南东山铜鼓再认识与铜鼓分类新说,《广西民族学院》(哲社版),2003年第6 期(40)第六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论文集序三,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41)铜鼓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42)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43)院士慧眼观天文——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44)科学史家柯俊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5)“钢铁大师”的冶金情缘——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6)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7)科学史家李迪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48)走进少数民族科技史——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49)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50)在互动中评估 在评估中建设——高等学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南宁:《学术论坛》(51)独立设实验课带动实验教学改革(第二作者),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第7期,(52)广西高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特点和基本经验,南宁:《高教论坛》,2004年第2期(53)著名数学家家吴文俊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54)著名科技史学家朱清时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55)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必将复兴,《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56)中国科技史建制化与走向世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57)疑似之迹 不可不察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58)科技史学家刘广定教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59)铜鼓起源、发展、传播与文化多样性,《科学与艺术》,2005年第二期(60)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时空追问,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1期(第2作者)(61)用技术预见整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改革与战略,2005年第8期(第2作者)(62)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3作者)(63)听从内心的呼唤,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4期,(第2作者)(64)“席泽宗星”永远照耀着我们,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2期(65)与科技史家对话,向学者睿智问津,《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32卷,第一期(总130期) (1)(万辅彬/问,席泽宗/答)院士慧眼观天文,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1期(2)(万辅彬/问,柯俊/答)“钢铁大师”的冶金史情缘,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2期(3)(万辅彬/问,李迪/答)走进少数民族科技史,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3期(4)(万辅彬/问,朱清时/答)中国科学文化必将复兴,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3期(5)(万辅彬问,刘钝答)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2期(6)(万辅彬/问,刘广定/答)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3期(7)(万辅彬/问,江晓原/答)听从内心的呼唤,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4期(8)(万辅彬问,张秉伦答)科技史研究应文献与实证并重,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1期(9)(万辅彬问,何丙郁答)乐为中西文化架桥铺路,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2期(10)(万辅彬/问,陈美东/答)观时顺变 应势有为,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4期(11)(万辅彬/问,华觉明/答)“铜心”未泯,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1期(12)(万辅彬问,李志超答)传承国学薪火,阐发天人古义,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2期(13)(万辅彬/问,黄一农/答) 从天文到人文,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4期(14)(万辅彬/问,陈久金/答)探索·创新·解码,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8年第1期(15)(万辅彬/问;吴国盛/答)走向西方科学史 走向科学通史,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2期(16)(万辅彬/问;王渝生/答)从科学史家到科普名家——中国科技馆研究员王渝生访谈录,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3期(17)(万辅彬/问;干福熹/答)让中国古玻璃研究走向世界——干福熹院士访谈录,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4期(18)(万辅彬/问;李家冶/答)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的心路历程,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1期(19)(万辅彬/问;赵匡华/答)文献钩沉炼金术 实验求证化学源,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2期(20)(万辅彬/问;席龙飞/答)席龙飞教授的古船情结,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4期(21)(万辅彬/问;廖育群/答)终尝之约——口述史会议中的“访谈”与“口述”,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1期(22)(万辅彬/问;陆敬严/答)研究中国机械—广索博求 复原古代兵器—锲而不舍——科技史家陆敬严研,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2期(23)(万辅彬/问;陆敬严/答)研究中国机械—广索博求 复原古代兵器—锲而不舍——科技史家陆敬严研,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2期

可以去中国期刊网看看

《中国科技史 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季刊)是中国惟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学术性期刊,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期刊主要栏目:自述与传记、口述科技史、研究与综述、资料与考释、史实与图像、比较与交流、科技史与科学史家、书评、年表与大事记、学术信息等。

科技中国杂志社

《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是2000-04-29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3号楼1005室。《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721475778D,企业法人王建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承办《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国内外广告;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信息咨询(除中介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62825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1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不错

哈尔滨的,不是核心,影响因子有点低

还不错

  • 索引序列
  • 科技中国杂志
  • 中国科技杂志社
  • 中国高科技杂志
  • 中国科技史杂志
  • 科技中国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