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摘要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摘要

我能够帮你写个框架也就是开题。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员首先要明白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标准的、真正表现了其研讨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员要使其先明白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表现他们各自的研讨过程

打造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为代表的黔北红色文化区,以“黎平会议”“木黄会师”为代表的黔东长征文化区,以“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为代表的黔中红色革命旅游区和以“鸡鸣三省”“盘县会议”为代表的黔西红色文化旅游区。

贵州红色文化的特点主要是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因为它是世界闻名的。

红军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然后四渡赤水河,跳出包围圈。因此贵州红色文化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多,而且很密集。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

打造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为代表的黔北红色文化区,以“黎平会议”“木黄会师”为代表的黔东长征文化区,以“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为代表的黔中红色革命旅游区和以“鸡鸣三省”“盘县会议”为代表的黔西红色文化旅游区。

贵州红色文化的特点主要是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因为它是世界闻名的。

贵州红色文化的特点在于,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之魂,"转移、转折、转型"是贵州红色文化的核心记忆,彰显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贵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贵州红色文化遗产呈现出以长征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与形式丰富、兼具官方性与民间性等特点。80年前,红军经历磨难,在贵州的足迹,让红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红军重新焕发生机,真正实现了新中国的伟大胜利!这就是贵州红色文化的内涵所在,也是红军长征必须让国人记住和传承的重大意义!长征是一种精神,长征故事是一种感动。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题目

这题目太大,一篇论文岂能说得清楚,非一 本书不能尽述。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浅析贵州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州红色文化论文

贵州红色文化的特点在于,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之魂,"转移、转折、转型"是贵州红色文化的核心记忆,彰显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贵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贵州红色文化遗产呈现出以长征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与形式丰富、兼具官方性与民间性等特点。80年前,红军经历磨难,在贵州的足迹,让红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红军重新焕发生机,真正实现了新中国的伟大胜利!这就是贵州红色文化的内涵所在,也是红军长征必须让国人记住和传承的重大意义!长征是一种精神,长征故事是一种感动。

我能够帮你写个框架也就是开题。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员首先要明白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标准的、真正表现了其研讨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员要使其先明白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表现他们各自的研讨过程

打造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为代表的黔北红色文化区,以“黎平会议”“木黄会师”为代表的黔东长征文化区,以“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为代表的黔中红色革命旅游区和以“鸡鸣三省”“盘县会议”为代表的黔西红色文化旅游区。

贵州红色革命人物论文摘要

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3、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这些是题材,可以自己整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历史英雄人物: 1、辛亥革命先驱席正铭,男,土家族,贵州省思南府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生于1884年,牺牲于1920年。席正铭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席正铭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组织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前夕,组织五百多人参加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职陆军部。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途中,与抢先占领贵阳的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发生争战,众将士推席正铭为司令,率部入黔占领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铜仁城下。唐继尧为抵御黔军准备放火焚烧城池,为不让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铭主动放弃进攻铜仁,撤到四川省秀山一带。入黔失利后,于1914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5年被推举为中国留日陆军同学会总会长。后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开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兵运活动。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赣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陆军同学分会很快联络起来准备带兵讨袁。不久,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将参军。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牺牲前,席正铭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电文来往。有资料显示他们书信往来12封,电信9次。现存孙中山先生回复席正铭书信墨迹2件,席正铭手迹遗稿1件。席正铭的很多建议均被孙中山采纳,1919年向孙中山上书提出“中国应以俄以师”的革命主张,孙在回信中对他的提议深表同情。遗作有诗集《冷冷山人集》。 2、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后被杀害。 3、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男,1896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县。青年时代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曾任中央执委会委员,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3月回国,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领导了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入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后在包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夕,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起历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前后,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1944年5月,他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45年6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因天气原因,能见度很低,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象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4、抗日爱国将领陈蕴瑜,男,贵州平坝人。1916年考入贵州讲武学堂第二期。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连、营长、团副,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1931年后任黔军第二十五军上校参谋,第三师副官长等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一○二师六○七团上校团长并率部由河南开赴上海参加了上海保卫战。1937年12月,改任一○二师三○四团上校团长,并于1938年4月,奉命开赴徐州前线作战,收复我失地苇楼。5月下旬,日军3次派兵增援,以5倍于陈团的兵力进攻苇楼,与敌血战两昼夜。弹药已耗尽,全体官兵在陈蕴瑜临危不惧地指挥下,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终将敌人两次反扑打退。5月23日,当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步兵炮兵协同发起第3次反扑时,陈蕴瑜不幸中弹,光荣殉国。 5、红军高级将领周逸群,原名周立凤,男,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周逸群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同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师、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任第20军第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在广州潮汕地区失利后辗转到上海。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途中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3月上旬到达湘西桑植洪家关,与贺龙一起组织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起义受挫后转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任书记。他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块游击根据地。1929年春,把江陵、监利等县游击武装整编成鄂西游击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兼任总队长,领导鄂西地区军民,运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挫败了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的多次“清剿”。12月,主持召开鄂西地区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方针》、《关于军事问题》等项决议案,推动了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继续发展。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城镇。4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7月率红6军与红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红2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红2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与段德昌指挥部队依靠苏区人民,利用洪湖地区江湖港汊的有利地形,避强击弱,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 1931年5月,夏曦取消湘鄂西特委,周逸群改派做兵运工作,未几,周逸群被夏曦秘密杀害。 时年35岁;时至今日,洪湖人民仍然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洪湖水上长莲苔,莲苔年年把花开,莲花时开时又谢,烈士鲜花永不败。”表达对周逸群的无限哀思。 6、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号吉臣,男,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思南县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次年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旷继勋坚定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在他的部队中隐蔽党员、清除敌特,保卫党的机关。1928年夏,刘丹五第7混成旅参加“四川同盟军”发动的川东之战,后因失利退驻罗泽洲防区。旅长刘丹五称病未归,由旷继勋代理旅长,率部从广安移李家钰防区,驻遂宁县永兴场一带。旷部驻遂后,在邓锡侯、黄隐借口整编和李家钰、罗泽洲企图吃掉其部的严峻时刻,他毅然报请省委要求批准起义,以保存革命实力。省委即派罗世文、邹进贤(朱三元)到部参与筹划。他们起草了《暴动计划书》准备好了起义的旗帜、臂章、帽徽和标语。1929年6月29日下午,旷继勋带领全旅2000余官兵在蓬溪县大石桥乡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宣布起义。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邹进贤(朱三元)任前委书记。他们将部队编为两个师8个团,于当夜兵分南门、西门两路攻打蓬溪县城,与边防军一个骑兵团激战4小时之久,击毙守城士兵20余人,敌人于次晨向文井方向撤退。起义军攻占县城后立即没收县政府大印,烧毁征收局的粮册,释放在押犯,成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名义贴出布告,它是四川出现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起义后,旷部转战西充、营山、渠县、达县、梁山之间,所到之处即打土豪,分浮财,建立政权,深受工农群众欢迎。同年7月30日,抵梁山县虎城镇猫儿寨险地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寡不敌众,起义失败。省委派人将他送往上海。党分配他参加中央特科“打狗队”,他有力地打击了叛徒、特务和青帮流氓的反动气焰,保卫了党的中央机关。1929年冬,在湖北江陵、当阳等地开展兵运工作,他策动了三连的白军起义,并将队伍开进洪湖地区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六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1931年10月又在徐向前部任红25军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旷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建立统战关系,写了一封信给原在军阀部队里身为旅长的朋友谢德堪,想开导他们拥护红军,争取起义,被张国焘查获此信,张便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旷继勋,于1933年6月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9岁。1937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时,毛泽东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中央追认旷继勋为烈士。 7、为创建贵州地下党牺牲的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男,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13岁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1933年出狱后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而有成效。他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仇视。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闻讯后立即奔赴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会见了林青。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李维汉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由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不久,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搞到敌人的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交给了中央特派员潘汉年,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贡献。同时,林青又将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秘密传阅,并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宣传抗日。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妄图彻底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被林青坚决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撬开他的嘴。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1935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进他的口中……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8、肖次瞻(10--12),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汉吉,思南县人,男,汉族,中共党员,黔东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建人。13岁考入镇远中学,后考入常德教会学校,专习英语、数学,1924年随父到武汉,就读于共产党人陈潭秋、进步青年钱介磐创办的共进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恽代英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后出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上海、湖南洪江等地,主办了《黔首周刊》、《洪江周刊》,抨击时弊。1930年初,回到思南,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活动。1931年春筹办了八县联办中学,并任教务主任。经常对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革命思想。1935年3月到贵阳,从事马列著作研读,不断撰文在《新黔日报》副刊发表,并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共产党组织。1936年受凤仪小学聘请任教务主任。1937年9月,进步青年商学礼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回思南,带来中共中央文件和进步书刊,组织商学礼、肖毓雄等人学习,并搜集进步书刊办起了“凤仪图书馆”,传播革命道理,为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作好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38年6月,中共贵州省工委派宁起琨来思南传达省工委承认肖次瞻党籍和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的决定,同时批准熊大瀛入党,由肖、宁、熊组成中共思南临时工作委员会,肖次瞻任书记。9月初,经省工委批准,正式建立中共思南县委员会,肖次瞻继任书记。先后吸收了新党员22人,建立了机关、思中、尧民农村小学3个中共党支部。1940年2月,肖次瞻调省工委工作,4月,任省工委秘书长兼贵阳县委书记。7月12日,中共思南地下党遭破坏,19日,肖次瞻在省立医院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并挖去双目的情况下,仍坚贞不屈。1940年1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国民党省保安处防空洞里,年仅35岁。

贵州遵义你都是红色起一点也是革命的摇篮们红色们红色文化非常浓郁。

雷锋故事—添砖 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 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 雷锋往回走,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赞叹着: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煤渣地,现在就要盖起高楼大厦了。在这里劳动的人,个个汗流浃背,干劲十足。砌砖的和运砖的,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扩音器里响着一个尖嗓子姑娘的声音,鼓动得整个工地热气腾腾的。 他正要离开这里,忽听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砖的同志大显身手,以惩每小时一千二百块的速度,打破了过去的纪录,运砖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回身一看,见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干得挺欢,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砖场,操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他一个推一辆车,装得满满的;上坡时挺费力,几个工人赶来帮助他,有个工人问道:同志,谁叫你来的?雷锋笑着逗他说:你们叫我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为了社会主义,干得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 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兴,推着小车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哪儿来了这么个解放军战士,干得这么带劲!有的说:嘿,真了不起,解放军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有一位工人端来一碗水,对雷锋说: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锋说:不累,谢谢。接过碗,一饮而尽,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砖去了。运砖供应不上的情况很快转变了。当雷锋刚刚装好一车砖的时候,尖嗓子的广播员甩着辫子跑出来,问雷锋:喂,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你问这个干啥?你给我们带来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写篇稿子表扬表扬你。雷锋说:我今天没事儿,到这儿干点活是应该的。有啥可表扬的。说罢,推上车就走。广播员感动地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还向我保密哩,我非打听出你的名字不可!整个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欢。上半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中午,劳动结束后,雷锋拿起军衣,准备回连队时,一帮工人忽地把他围住了。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一个穿白衬衣的人,上前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你到这里来劳动,给我们的鼓舞不小。雷锋不好意思地说:“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那位女广播员又问道:可是干了半天,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我该回去了……雷锋拔腿就走。广播员故意板起面孔说:同志,广播你的事迹,不能看成光是对你的表扬,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推动作用呀!雷锋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广播员一甩辫子,笑着跑。不一会儿,她那尖嗓子传遍了工地:感谢解放军,向雷锋同志学习……

  • 索引序列
  •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摘要
  •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
  • 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论文题目
  • 贵州红色文化论文
  • 贵州红色革命人物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