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编辑部导演

编辑部导演

发布时间:

编辑部导演

赵宝刚,演员,国家二级导演;1990年曾执导电视剧《渴望》、1991年执导《编辑部的故事》和2007、2008年的《奋斗》以及姐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作品而不同凡响。供职于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文名:赵宝刚外文名:baogangzhao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55年7月7日职业:演员,导演,编导毕业院校: 电影作品  1995年《飞虎队》  2002年《井盖》  2003年《蓝罂粟》  2004年《我为谁狂》  2010年《杜拉拉升职记》友情客串电视作品  1983年《聊斋故事--葛巾》饰常大用  1984年《四世同堂》饰祁瑞丰  1990年《渴望》导播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导演  1992年《皇城根儿》导演  1994年《过把瘾》导演  1995年《东边日出西边雨》导演  1996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导演  1996年《血色婚恋/爱的湾道》总策划  1997年《无雪的冬天》导演  1998年《永不瞑目》导演  1999年《男人离婚》总监制,合作者:沈晔  2000年《像雾像雨又像风》导演,合作导演:汪俊  2001年《浮华背后》监制  2002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导演  2003年《别了,温哥华》总导演,导演:汪俊  2003年《沧海百年》总监制  2004年《录像带》导演  2005年《给我一支烟/夜雨》导演  2007年《奋斗》导演、制片、监制  2007年《梅艳芳菲》总导演  2007年《落地,请开手机》总监制  2008年《夜幕下的哈尔滨》导演  2008年《我的青春谁做主》导演  2008年《苏菲的供词》制作人,主演  2009年新版《四世同堂》饰冠晓荷[3]2009年《婚姻保卫战》导演佟大为主演  2010年《家的N次方》饰薛茂祥  2011年《男人帮》导演黄磊、孙红雷、王珞丹主演

赵宝刚

赵宝刚

编辑部故事导演

据我了解,郑晓龙导演过《渴望》、《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后宫甄嬛传》、《刮痧》等。      郑晓龙,1952年11月30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出品人,4次获得最佳导演奖。郑晓龙1999年担任著名的情感电视剧《渴望》的制片人,1991年拍摄了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火力葛优、吕丽萍等一批明星,1993年与冯小刚联合执导了首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近几年又指导了一大批知名的电视剧,如《甄嬛传》、《芈月传》、《金婚》、《红高粱》等各个都红遍了大街小巷,收视率屡破新高,可以说郑晓龙一出手必出精品。      郑晓龙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导演。他涉猎的知识面特别广,他会在作品中分析一些很少有人会去分析的东西。他在处理人物情感时很细腻,他拍的每部剧都有一个承载价值观的主题。他非常苛刻,在拍摄细节上严格把关。然而,生活中的他很和蔼、真诚,是一个性情中人。      这些电视剧在播出的时候,都创出了很高的收视率,这离不开郑晓龙导演的慢工出细活,更离不开演员们的深情演绎,还有那些身处在幕后的工作人员,有他们,才让观众看到了这一部部的经典影视剧作品。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赵宝刚

剧场类 生活剧

导演编辑

导演负责具体的拍摄工作,编辑负责写剧本

导演剪辑版是完整版,一般比普通版要长。

一般来说是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剪辑上的艺术选择,在创作“导演剪辑版“的时候,一般来说不需要经过制片人、制片公司、观众的认可,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剪辑电影。但是要注意的是,通常这类的“导演剪辑版”是不会对外公开的。那些你能在网上看到的,买到的“导演剪辑版”属于很少的特例,很多时候所谓的“导演剪辑版“也不过是市场宣传的噱头。简介“导演剪辑版”就算有,也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完整的,可以观看的“导演剪辑版”。如果你作为观众,有幸参加了某电影的“导演剪辑版”提前观影,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特效镜头还不如国内的5毛制作,音效也不是非常完美,很多音乐也仅仅只是临时放上去的“temp music”。那之前有提到“最终剪辑权“,一般电影制片方才有电影的”最终剪辑权“(Final Cut)。也就是说,导演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导演,比如卡梅隆,斯皮尔伯格,或者诺兰等。

编辑部的故事导演编剧

葛铃牛大姐

个人档案     姓名:冯小刚  英文名:Xiaogang Feng  生日:1958年3月18日   籍贯:北京大兴区  当前位置:北京  身高:177cm  星座:双鱼座  妻子:徐帆  职业:编导、演员  成就:票房之王   贺岁片之父个人经历   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后由其好友、搭档----葛优介绍参加上海电影节,从此正式开始其电影生涯。    冯氏喜剧确实在这几年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仍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1997年之前,冯小刚也拍过艺术电影,但被“枪毙”不少。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当时电影局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这一闷棍并没有彻底打倒冯小刚,第二年,《甲方乙方》问世,一片叫好。2000年,心有不甘的冯小刚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并通过——就是那部《一声叹息》。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的情况颇为奇特,反而不管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各种文章就像狗屎一样到处都是,这种沉默有时候比电影审查还可怕,毕竟审查还是有个结果的。过度评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不评论就是心态的问题了。  2009年元旦假期结束,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就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票房奇迹。在上映19天后,影片迅速突破3亿票房大关,公映刚刚过半就无限接近《赤壁》(上),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三亿俱乐部”成员之一。经过《非诚勿扰》一役,冯小刚个人作品的票房总和已经达到32亿,成为中国首个作品票房过10亿的电影导演。《非诚勿扰》让冯小刚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内地总票房超过10亿元的导演,将同级别的张艺谋和陈凯歌抛在了身后。  冯小刚的贺岁片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效应,为处在特殊国情中的民族电影的商业化蹚出了一条出路。从他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最终获得了3600万元的票房开始,冯小刚的一系列贺岁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过电影注入了活力。

冯小刚。冯小刚对于百姓生活和各阶层的心理需求具有独特的洞察力。他对都市大众生活的喜剧化书写,对电影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都显得从容自如。在具有冯氏幽默印记的电影作品中,冯小刚以其平民视角的幽默与调侃实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他擅长用调侃戏谑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其作品在抓住大众主流娱乐心理的同时,还能反映出人性的善恶。在语言风格方面,他以自己的成长背景及社会阅历为基础,用中国喜剧式的温情哲学获得观众的认可。社会活动2007年8月,为北京奥运拍公益短片;9月,参加姚明纳什慈善拍卖晚宴。2010年3月,与张国立、陈道明、林建岳等人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中国西南旱灾地区捐款100万元。2011年6月,参加“全明星高尔夫球队慈善对抗赛”。2012年,冯小刚与曾梵志共同为芭莎明星慈善夜创作了一幅油画;7月,参加“海航慈善之夜”活动;9月,参加芭莎明星慈善夜活动。2014年6月,参加“文体名人生态文明倡议活动”。2016年5月,参与拍摄“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影片。

冯小刚,中国电影编导、导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了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做起了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近几年,又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夜宴》等,票房成绩不俗。

导演编辑编导的联系

首先我们新了解一下什么是导演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我们再来看看导演的考试内容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初试是笔试,考试内容为社会、文化、艺术常识。复试是面试自由陈述。三试是面试考察美术(摄影)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故事构思等。四试是笔试和面试笔试为命题创作(自备签字笔)。面试分两点创作问题讨论表演。考试侧重在于自身的美学修养、审美、和知识面的宽窄等。每个学校的考试内容会有一定的区别,但基本差不多。我们再来谈一下导演在大学会学到哪些知识。其中专业基础课有:剧作、表演、视听语言、剪辑、短片创作等;专业素养课有:图片摄影、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声音、电影音乐、中外电影史、电影阅读、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电影产业实务、电影制片管理等;专业课有:纪录片理论与制作、导演创作、导表实践、导演艺术等。然后我们在看看什么编导编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它同类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导演专业等等专业及其从业者。广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在影视传媒类行业中掌握视听语言等专业技术对其本职工作进行创作和编排的人。至于说考试内容。大部分学校都会考到文艺常识、视听语言、影评写作、故事写作、节目策划、热点即兴评述等等。面试内容大同小异,除了自我介绍、回答考提问之外,还有特长展示,专业考察等。考试侧重点在个人文化素质展示,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和创意。在大学,编导类专业会学到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等。总之呢,编导类专业所学的比较系统。考试的内容也多侧重于个人的思维创作。而导演则比较全面。音乐、摄影、表演等都会涉猎。

都是合作一个电影

编导和导演是两个不同的职业。1、编导:编导的职业范围是“电视栏目”、“专题片”等内容传播类的节目,工作内容包括“选题”、“文案”、“脚本”、“拍摄控制”、“后期剪辑控制”2、导演:导演的职业范围是“电影”、“电视剧”、“MV”等情节类的节目,工作内容包括“改剧本”(有的自己也写),“做分镜头脚本”、“场景调度”、“演员调度”、“镜头调度”。可以这样说编导做的是内容报道性的活儿,把一件事儿分析清楚,再报道出去。职业要求是独立完成一个节目,要求是全。导演做的是创作性的活儿,编一个故事,再通过演员演绎出来给观众看。职业要求是表现力控制。所以这两个职业有共性,就是通过节目来表现内容。所以编导也可以发展到导演,导演也可以向编导方向发展。但职业要求差异导致不能直接做职业互换。

你说的概念太笼统了,你是想问电视编导和电影导演?还是电视台的编导和导演的区别阿?前者的共同处就是电视和电影的共同处,你百度一下吧。后者就是栏目分工不一样其他都一样。后者就像说扫地和拖地的共同出是什么。

  • 索引序列
  • 编辑部导演
  • 编辑部故事导演
  • 导演编辑
  • 编辑部的故事导演编剧
  • 导演编辑编导的联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