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怎么写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怎么写

发布时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怎么写

北京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02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历史原北京中医药大学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学校与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合并组建2000年,学校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6月,北京二七机车厂医院、北京通州区中医院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7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522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64%,有博士生导师346名;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                                    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下设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4个教学单位,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设有1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5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脑病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东方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内经学、金匮要略、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脑病学(东方医院)、中医痹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中西医结合临床(东直门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循证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国际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人文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护理学                                    学术科研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其中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建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和国家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2个研究院所。2013-2017年,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38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2015年首次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标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标4项。2017年,学校中标课题700项,横向课题96项,纵向课题60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6项、省部级课题46项、市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学会奖项4项;SCI收录论文315篇,EI收录论文48篇,国际学术会议索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96篇,中文核心期刊被引频次9042次。                                    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12月,学校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学校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被国家汉办正式批准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

北京的好,必然。主要是师资上。然后你要确定以后想待在南方还是北方工作,这点很重要。水土对疾病的产生关系密切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中国核心期刊  我校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投稿指南  在期刊论文的分布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对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情报量却很少;也就是说,世界上大量的科学论文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这就是所谓的“核心期刊效应”,其结果是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评定的流通率法是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之一,情报研究人员对馆藏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出借次数、馆内阅览次数、复制量及外借文献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流通率高的即为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  简称《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2000版,目前已经出版了最新的2004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见附表)  中医药学核心期刊包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草药 中医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成药 新中医 中药材 中国针灸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 四川中医 山东中医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2004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一览表(见附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出版1998年版、1999年版、2000年版、2001年版和2002年版。CSSCI主要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信息。其中,来源文献的检索途径有:论文作者、篇名(词)、作者机构、作者地区、期刊名称、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基金项目以及年代、卷期等10余项。被引文献的检索途径有:被引文作者、篇名或书名(词)、期刊名称、出版社、年代、被引文献类型等。大多数检索项本身可以实现逻辑式检索,各检索项之间提供逻辑“与”组配检索,检索点多,使用方便。  CSSCI网站上提供来源期刊一览表,1998年版来源期刊为496种,1999年版来源期刊为506种,2000年版和2001年版来源期刊均为419种(2000年、2001年两年来源期刊相同);CSSCI来源期刊的范围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有所不同。为提高我校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请参考使用这些来源期刊表。CSSCI提供机构、地区、个人某年内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的发文情况以及各种统计排序。CSSCI的论文收录情况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SSCI的来源文献仅提供发表于某年度该系统所制订的来源期刊刊载的论文,被引文献则不受此限制;来源文献、被引文献均分年度统计。  4、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期刊得重要指标是E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是对一篇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期刊影响因子是观察期刊的实际使用量、评价期刊质量、选择核心期刊时使用的重要参数。某一特定年度某刊的影响因子等于该年引用该刊前两年文章的总次数除以前两年该刊发表文章的总数。期刊影响因子可以消除由于载文量不同所造成的对期刊被引率的影响,进而对不同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比较。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其计算公式为:影响因子=(某年引用某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以下是医学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列表(供参考)  5、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04年6月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为

校徽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该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校训 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该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此四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厚德济生”: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四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以上八字还寓含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校旗 校旗设计为白底红字,中央印有启功题写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字样,左上方配以彩色校标。寓意: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承圣洁医道、播撒济世丹心。 校歌 歌词《承诺》今天是桃李 明天是硕果京华的殿堂升华我们的寄托走进了学府 我们认真求索用百家医术 积淀身上的职责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为百姓造福 张扬博爱的人格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丹心传承岐黄汗水浇灌杏林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为百姓造福张扬博爱的人格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丹心传承岐黄汗水浇灌杏林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厚德济生永远是我们的本色丹心传承岐黄汗水浇灌杏林仁术呵护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是什么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北京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02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历史原北京中医药大学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学校与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合并组建2000年,学校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6月,北京二七机车厂医院、北京通州区中医院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7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522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64%,有博士生导师346名;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                                    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下设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4个教学单位,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设有1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5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脑病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东方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内经学、金匮要略、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脑病学(东方医院)、中医痹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中西医结合临床(东直门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循证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国际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人文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护理学                                    学术科研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其中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建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和国家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2个研究院所。2013-2017年,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38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2015年首次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标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标4项。2017年,学校中标课题700项,横向课题96项,纵向课题60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6项、省部级课题46项、市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学会奖项4项;SCI收录论文315篇,EI收录论文48篇,国际学术会议索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96篇,中文核心期刊被引频次9042次。                                    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12月,学校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学校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被国家汉办正式批准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英文缩写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科技核心:全名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核心。是在所有正规期刊中每2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科技核心,由科技部每2年公布一次。 中文核心:全名“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又称中文核心,北大核心。是在所有科技核心期刊中每4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中文核心,由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 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被该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均为CSCD核心期刊。 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英文缩写是PKU,中文核心期刊有很多,按类别进行分类,我是工科自动化专业,我们经常发的几个核心有《微特电机》《电机与控制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控制工程》《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仿真》等,你可以查看《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百度百科里有(2014版)望采纳

  • 索引序列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怎么写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为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英文缩写是什么
  •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英文缩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