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呀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呀

发布时间: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呀

因学术技术贡献1999年被评为省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肿瘤学首批),2004年被评为省政府科学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评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并担负我省肿瘤学髙评工作及卫生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审工作 ,2008年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学术技术评审专家;1999-至今为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25年来一直从事放射肿瘤学的临床一线工作,即开始参加学科的病房、门诊组建工作,并先后担任放射肿瘤疗科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等职,自1990年起担任科主任即通过勤奋努力使我省该学科的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全省在放射肿瘤的治疗水平在西部突起,并在学术、技术上缩短了与发达地区差距,使该学科治疗技术很快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名符其实的在西部肿瘤治疗上起到牵头作用,1998年使我院该学科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放射肿瘤学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经验收达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在20余年来工作中始终满负荷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并具有令人敬佩的忘我精神,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除刻苦学习外,在临床工作上不计时间,不闹报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认真分析、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在年度职业及工休假中仅有少数休息,而更多是坚持一线工作。多年来在医院临床科室中始终保持收治病人数与床位使用率、病人满意度的第一, 由于附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从而使我省该专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医院组建初期因临床服务需要,在1988年己获得‘中法学习班’培训资格培训3个月时而中断学习,服从院内事业需要(回院作科主任学术助理)无悔的为病人服务,1992年因该同志良好的职业、政治素质而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余年职业道德素质获得病人、社会一致好评,从未发生医疗投诉,己成为我省该领域为社会公认的青年临床肿瘤专家,并多次被评为院内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2004年被省工会评为省‘技术创新能手’、省卫生厅直属单位‘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当选四川第十届青联委员。除临床工作外尚主持及主研省科委、省卫生厅课题9项。80年代后期率先在国内开展“高剂量全自动后装治疗机结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方法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鼻咽癌腔内联合体外放疗的7点剂量计算法”,科学而精确地阐明了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布与效应的关系。该方法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介绍并在《中华放射肿瘤》及荷兰《brachytherapy J Activity》发表,获得国际上的一致好评,并于1990年北京首届国际近距离放疗会议上获论文二等奖,1993年美国“Am J Clin Oncol”的reviwe向全球同行进行了介绍和推荐,并被列为鼻咽癌腔内治疗的经典方法之一。国内外各专业杂志文献引用达30余次,《肿瘤治疗新理论新技术》《鼻咽癌的研究》《近距离腔内治疗原理与实践》等书中有关鼻咽癌章节均引用并推荐该方法。1995年17届亚洲肿瘤大会上刘泰福教授将其作为中国鼻咽癌治疗成就之一介绍,同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在鼻咽癌诊断学和立体放射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其中提出鼻咽癌CT分期部份意见被1992年全国福州大会采用并参予制定了今天我国使用的“福州92分期”;体外放射结合三维立体定向放射(SRS、X光刀)后程加量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学基础研究,首次提出“多圆形准直器组合物理方式”及临床适应症及方法,并在《中国医学物理》《四川医学》上发表,通过鉴定而获得2003年成都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医院科技工作创新一等奖,其疗效己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食管癌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研究”探讨临床低剂量辐射脾对放疗病人的生物调节作用,首次提出了食道癌基因放疗的放射肿瘤学概念先后在《四川医学》《临床肿瘤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成果获成都市2004年科技三等奖。对鼻咽癌研究己使我地区大量病人受益,“鼻咽癌中、晚期病例前瞻性放化综合治疗研究”经历了10年实践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成果在《中华放射肿瘤》论文发表,其方法为加拿大学者在2003ASTRO(美国)大会发言介绍,被法国学者选定为唯一国内材料供循证研究的材料。有关研究己使鼻咽癌远期生存提高,使我省在该疾病治疗达国际水平。2000年参加国家863计划“三锥适形放疗图像分折研究”的“鼻咽癌”部分,在共同努力下其主持单位“中科院大恒医疗”己在产业化中应用,并取得了与国际产业化的竞争力,并为整体顶目实施作出了贡献。2005年主持开题的“精确放疗一体化网络平台研究”获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顶目(WKJ2005-3-006)除此之外,“中晚期肺癌非常规分割放疗及放疗敏感性和预后因素”中关于敏感性测试临床应用方法结果相继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等杂志发表,并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除此之外在主研的省科委重点课题“鼻咽癌调强放疗生物靶区”研究的初期结果己显示综合治疗该病的更大优势苗头,其研究成果获2004年度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临床科研报告待发表。从事临床工作中先后在肿瘤治疗经济分析、CT/MRI图像分析、鼻咽癌临床应用等研究上相继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均属省级以上刊物,其中25篇为核心期刊论文。并合著、参编学术著作4部,其中3部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先后多次赴欧、美、澳大利亚、香港、日本等国和我国台湾省进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并于1997、1998、2002年分别担任第四届中华放射肿瘤年会大会“头颈部肿瘤”分会主席、第三届世界放疗大会(ICRO)“肿瘤近距离治疗会议”副主席,第二届鼻咽癌治疗大会主持人,第五届近距离放疗全国大会学委会委员及主持人,第五届全国CSCO大会组委会委员,并担任卫生部主持的放射肿瘤诊治规范及操作技术规范的编辑工作,并顺利完成,并在2004年获人民卫生出版社“鼻咽癌”著作主编立项,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教学上共计带教进修医师数达100余人次,并主持西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西南地区),先后在1999-2005主讲《放射肿瘤进展、鼻咽癌、肺癌治疗进展》等。2001年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授课答疑,并聘为国家考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出题专家。并长期在全省及地区长期负责教学会诊、授课等任务,并多次组织地区会议提高地区肿瘤发展水平,并支持我省多家肿瘤中心的筹备及技术建设工作,同时也被聘为全国、省、市的医疗鉴定专家,为我省及西南地区医疗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学术造诣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被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大、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医学院、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学、放射肿瘤学硕士答辩委员、博士论文评阅人。2003年被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放疗、肿瘤综合治疗硕士导师,并于1999年主持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放射肿瘤学科研而获得该项目支助。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四川医学编委实用医院临床医学编委西部医学编委中德临床肿瘤学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编委

王大章(1935-)男,1956年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本科。曾任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口腔医学院及口腔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室主任,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术界任职情况如下:国际牙科医师学院院士,国际牙医学研究会会员,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学会常委,《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及《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副主编,《国外口腔医学·口腔医学分册》主编,以及《中华医学杂志》等8种专业杂志编委。主编《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副主编及参编专著11部。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国际大学网络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内镜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副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等 从事胰腺疾病及胰腺移植研究工作20余年,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在胰腺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小肠隐凹素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胰腺移植方面,进行了急性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诊断,协同信号阻断,CTLA-41g基因导入及CTLA-41g与抗CD40LIg联合基因导入对免疫豁免影响的研究。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胰腺微循环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培养博士、硕士生多名。正进一步深入探讨胰腺移植的可行性,进行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改进工作。 [1] 曹鸿峰,张肇达,刘续宝成人网膜囊内淋巴管瘤1例四川医学,2005,26(3)[2] 贾鹏辉,张肇达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3] 唐勇,张肇达,李建水,李敬东,魏永刚外伤性脾破裂216例临床分析华西医学,2004,19(3)[4] 李全生,张肇达,刘续宝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华西医学,2004,19(2)[5] 李建水,张肇达,唐勇,侯明勇,魏江涛新型同种异体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6] 唐勇,张肇达,魏江涛,侯明勇,李建水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改进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6)[7] 伍晓汀,张肇达,赵小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8] 田伯乐,张肇达,刘续宝遗传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9] 刘续宝,张肇达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10] 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实验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1]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的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2]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4)[13]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支撑捆扎法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期吻合术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14]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5] 唐诗彬,张肇达,李全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腹腔大出血(附13例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3)[16] 胡伟明,张肇达,董高宏胰腺感染的外科治疗华西医学,2002,17(1)[17] 张肇达,田伯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8]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19]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附11例报告)四川医学,2002,23(1)[20] 贾鹏辉,张肇达,周总光WPY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21] 李全生,张肇达小肠隐凹素的研究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2] 田伯乐,张肇达,彭其芳一期阑尾切除盲肠造瘘治疗结肠癌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1)[23]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胰腺良性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附1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4] 韩方海,张肇达,董高宏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1)[25] 胡伟明,张肇达,田伯乐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20例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不认识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主编是谁呀

刘主任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长期积累与沉淀,形成了其多元的知识结构。1991年开始专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主要致力于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临床心理疏导工作,在四川省心理卫生界颇有名气,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曾7次报道其咨询案例。

以下这几个省级期刊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发布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四川精神卫生》(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本刊旨在立足我省精神医学研究的特点和科技实力,向全国交流精神医学经验和成果,力求内容和质量达到国内外水平,以临床实用性为重点,更新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知识,提高精神疾病的预防水平,为我省人民保健事业服务。四川精神卫生优化编辑委员会、审查团队结构,期待临床和科研人员参加本刊审查专家、青年审查人才队伍和编辑委员会,共同推进精神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杂志汇集了一些全国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着名专家,对论文进行了审查和指导。微创医学杂志《微创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广西卫生厅主管、广西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专业医学学术期刊。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物能技术(介入超声波、介入x线/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和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内科、外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写的论文、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件、微创医学报告、各类医疗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务、科研审查、成果鉴定和业绩审查的有效依据。本刊根据读者至上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审查原稿,安排发行。海南医学杂志《海南医学》杂志的前身是创刊于1973年的《海南卫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该刊是海南省卫生厅主管、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遵守国家有关科技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以面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和、丰富、栏目多样化为特点。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以临床推广为主,提升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国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省级期刊,没有特别容易发表的,除非是假刊。当然,这个也是相对的,如果你自己论文本身质量比较高,所以对于你来说,哪个省级期刊也比较容易,但是你既然这么提问,那么你的论文质量应该不高,所以也就别想容易发表的事,更别提免费发表的事,因为收费发表的,都未必通过呢。你要是实在想快速发表,那么你可以找淘淘论文网这种机构帮忙发表,可以协助你修改并发表,速度就快一些,周期也短一些,当然费用也贵一些。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主编是谁呀

应该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必须订。根据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就必须购买五险一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因学术技术贡献1999年被评为省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肿瘤学首批),2004年被评为省政府科学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评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并担负我省肿瘤学髙评工作及卫生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审工作 ,2008年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学术技术评审专家;1999-至今为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25年来一直从事放射肿瘤学的临床一线工作,即开始参加学科的病房、门诊组建工作,并先后担任放射肿瘤疗科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等职,自1990年起担任科主任即通过勤奋努力使我省该学科的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全省在放射肿瘤的治疗水平在西部突起,并在学术、技术上缩短了与发达地区差距,使该学科治疗技术很快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名符其实的在西部肿瘤治疗上起到牵头作用,1998年使我院该学科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放射肿瘤学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经验收达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在20余年来工作中始终满负荷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并具有令人敬佩的忘我精神,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除刻苦学习外,在临床工作上不计时间,不闹报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认真分析、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在年度职业及工休假中仅有少数休息,而更多是坚持一线工作。多年来在医院临床科室中始终保持收治病人数与床位使用率、病人满意度的第一, 由于附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从而使我省该专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医院组建初期因临床服务需要,在1988年己获得‘中法学习班’培训资格培训3个月时而中断学习,服从院内事业需要(回院作科主任学术助理)无悔的为病人服务,1992年因该同志良好的职业、政治素质而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余年职业道德素质获得病人、社会一致好评,从未发生医疗投诉,己成为我省该领域为社会公认的青年临床肿瘤专家,并多次被评为院内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2004年被省工会评为省‘技术创新能手’、省卫生厅直属单位‘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当选四川第十届青联委员。除临床工作外尚主持及主研省科委、省卫生厅课题9项。80年代后期率先在国内开展“高剂量全自动后装治疗机结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方法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鼻咽癌腔内联合体外放疗的7点剂量计算法”,科学而精确地阐明了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布与效应的关系。该方法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介绍并在《中华放射肿瘤》及荷兰《brachytherapy J Activity》发表,获得国际上的一致好评,并于1990年北京首届国际近距离放疗会议上获论文二等奖,1993年美国“Am J Clin Oncol”的reviwe向全球同行进行了介绍和推荐,并被列为鼻咽癌腔内治疗的经典方法之一。国内外各专业杂志文献引用达30余次,《肿瘤治疗新理论新技术》《鼻咽癌的研究》《近距离腔内治疗原理与实践》等书中有关鼻咽癌章节均引用并推荐该方法。1995年17届亚洲肿瘤大会上刘泰福教授将其作为中国鼻咽癌治疗成就之一介绍,同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在鼻咽癌诊断学和立体放射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其中提出鼻咽癌CT分期部份意见被1992年全国福州大会采用并参予制定了今天我国使用的“福州92分期”;体外放射结合三维立体定向放射(SRS、X光刀)后程加量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学基础研究,首次提出“多圆形准直器组合物理方式”及临床适应症及方法,并在《中国医学物理》《四川医学》上发表,通过鉴定而获得2003年成都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医院科技工作创新一等奖,其疗效己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食管癌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研究”探讨临床低剂量辐射脾对放疗病人的生物调节作用,首次提出了食道癌基因放疗的放射肿瘤学概念先后在《四川医学》《临床肿瘤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成果获成都市2004年科技三等奖。对鼻咽癌研究己使我地区大量病人受益,“鼻咽癌中、晚期病例前瞻性放化综合治疗研究”经历了10年实践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成果在《中华放射肿瘤》论文发表,其方法为加拿大学者在2003ASTRO(美国)大会发言介绍,被法国学者选定为唯一国内材料供循证研究的材料。有关研究己使鼻咽癌远期生存提高,使我省在该疾病治疗达国际水平。2000年参加国家863计划“三锥适形放疗图像分折研究”的“鼻咽癌”部分,在共同努力下其主持单位“中科院大恒医疗”己在产业化中应用,并取得了与国际产业化的竞争力,并为整体顶目实施作出了贡献。2005年主持开题的“精确放疗一体化网络平台研究”获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顶目(WKJ2005-3-006)除此之外,“中晚期肺癌非常规分割放疗及放疗敏感性和预后因素”中关于敏感性测试临床应用方法结果相继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等杂志发表,并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除此之外在主研的省科委重点课题“鼻咽癌调强放疗生物靶区”研究的初期结果己显示综合治疗该病的更大优势苗头,其研究成果获2004年度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临床科研报告待发表。从事临床工作中先后在肿瘤治疗经济分析、CT/MRI图像分析、鼻咽癌临床应用等研究上相继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均属省级以上刊物,其中25篇为核心期刊论文。并合著、参编学术著作4部,其中3部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先后多次赴欧、美、澳大利亚、香港、日本等国和我国台湾省进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并于1997、1998、2002年分别担任第四届中华放射肿瘤年会大会“头颈部肿瘤”分会主席、第三届世界放疗大会(ICRO)“肿瘤近距离治疗会议”副主席,第二届鼻咽癌治疗大会主持人,第五届近距离放疗全国大会学委会委员及主持人,第五届全国CSCO大会组委会委员,并担任卫生部主持的放射肿瘤诊治规范及操作技术规范的编辑工作,并顺利完成,并在2004年获人民卫生出版社“鼻咽癌”著作主编立项,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教学上共计带教进修医师数达100余人次,并主持西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西南地区),先后在1999-2005主讲《放射肿瘤进展、鼻咽癌、肺癌治疗进展》等。2001年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授课答疑,并聘为国家考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出题专家。并长期在全省及地区长期负责教学会诊、授课等任务,并多次组织地区会议提高地区肿瘤发展水平,并支持我省多家肿瘤中心的筹备及技术建设工作,同时也被聘为全国、省、市的医疗鉴定专家,为我省及西南地区医疗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学术造诣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被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大、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医学院、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学、放射肿瘤学硕士答辩委员、博士论文评阅人。2003年被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放疗、肿瘤综合治疗硕士导师,并于1999年主持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放射肿瘤学科研而获得该项目支助。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四川医学编委实用医院临床医学编委西部医学编委中德临床肿瘤学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编委

张肇达?? 叫这名字的很多阿,名人也有几个,你需要的是哪个?

李幼平,1949年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re、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教研室主任。1983、1986年先后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1996年在美国Pittsburgh大学Starzle器官移植研究所从事移植免疫研究。1996年回国,领导创建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并获教育部创新团队;与国外专家联合主编国内第一本中外合著《移植免疫生物学》专著,主编国内第一本《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教材;领导创建国内第一个移植科学与工程学新兴交叉学科;国内最早开设“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和国家级继教课程,招收移植免疫研究生。先后负责移植免疫方向和异种异植方向国家973二级、三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级课题和面上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项目等15项,经费900余万元;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1996年起,领导创办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hinese Cochrane Center、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并任主任和主编。领导创办国内第一个循证医学(EBM)新兴交叉学科,最早招收EBM研究生。主编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领导主办教育部第一~第三届全国EBM骨干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写国内第一套循证医学丛书,翻译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精萃。创办并承办第一、第二届、第四届亚太地区EBM研讨会并任中方主席。先后负责CMB、AusAid、 WHO、卫生部、药监局、科技部EBM研究、建设项目15项,经费700余万元。出版EBM专著、丛书、译著17部。近5年发表文章:SCI收录7篇(通讯作者5篇)、Medline收录5篇(通讯作者4篇)、俄罗斯文摘收录7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仅统计述评、论著)。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学科建设、梯队建设、平台建设和知名度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我国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学术制高点、国际接点和人才培养基地,其整体综合实力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并有相当国际影响。卫生部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是在与世界前沿的学术竞争中跟进最快、差距最小的少数学科领域之一”。她本人也因此成为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两届指导委员会成员、Cochrane 协作网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成员、第13和14届WHO基本药物目录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振兴学院医学行动(ICRAM)工作组(20人)成员(均为中国唯一代表)。

  • 索引序列
  •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呀
  •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主编是谁呀
  •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主编是谁呀
  •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