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发布时间: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文学与人生 茅盾  今天讲的是文学与人生。中国人向来以为文学,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闲暇自得,风流自赏的人,才去讲文学。中国向来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都很多,不过讲文学是什么东西,文学讲的是什么问题的一类书籍却很少,讲怎样可以看文学书,怎样去批评文学等书籍也是很少。刘勰的《文心雕龙》可算是讲文学的专书了,但仔细看来,却也不是,因为他没有讲到文学是什么等等问题。他只把主观的见解替文学上各种体格下个定义。诗是什么,赋是什么,他只给了一个主观的定义,他并未分析研究作品。司空图的《诗品》也没讲“诗含的什么”这类的问题。从各方面看,文学作品很多,研究文学作品的论文却很少。因此,文学和别种方面,如哲学和语言文字等等,没有清楚的界限。谈文学的,大都在修词方面下批评,对于思想并不注意。至于文学和别种学问的关系,更没有说起。所以要讲本题,在中国向来的书里,差不多没有材料可以参考。现在只能先讲些西洋人对于文学的议论,再来将中国向来的文学,与人生有没有关系。  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Reflection)”,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子。所以可说:“文学的背景是社会的。”“背景”就是所从发的地方。譬如有一篇小说,讲一家人先富后衰的情形,那么,我们就要问讲的是哪一朝。如说是清朝乾隆的时候,那么,我们看他讲的话,究竟像乾隆时候的样子不像?要是像的,才算不错。上面的两句话,是很普通的。从这两句话上,大概可以知道文学是什么。固然,文学也有超乎人生的,也有讲理想世界的,那种文学,有的确也很好,不过都不是社会的。现在我们讲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单是说明“社会”的,还是不够,可以分下列的四项来说一说。  文学既然要为人生所左右,那么文学记录的人生当然好比拿镜子去映照人生了。文学作品的出发点,或者说基础,甚至素材,其实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是由各种人生构建的。人生的特点照在文学里,就使得文学有了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人通常还有一种能力,高于所见所闻而创作,只要这样的创作超乎凡俗,或者说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性,预见性,那就是可贵的,这样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的,这样创作的文学家也是有的。而对于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茅盾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人种”,“环境”,“时代”,“人格”。  (一)人种。文学与人种,很有关系。人种不同,文学的情调也不同。哪一种人,有哪一种的文学,和他们有不同的皮肤,头发,眼睛等一样。大凡一个人种,总有他的特质,东方民族多含神秘性,因此,他们的文学也是超现实的。民族的性质,和文学也有关系。条顿人刻苦耐劳,并且有中庸的性质,他们的文学也如此,他们便是做爱情小说,说到苦痛的结果,总没有法国人那样的热烈。法国作家描写人物,写他们的感情,非常热烈。假如一个人心里烦闷,要喝些酒,在英人只消饮一些啤酒,法人却必须饮烈性的白兰地。这英法两国人的譬喻,恰可以拿来当作比较。文学上这种不同之点是显然的。  人种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坎坷的过程。这是一句废话,稍微罗嗦一下。  不同的人种,不仅区别在肤色不同等表面意义上,不同的人种感情认知上往往也是有差别的。用现代一点的话说,就是精神觉悟度不同,不仅不同人种有不尽相同的觉悟,同人种间觉悟度也是有差异的。地域差别注定导致不同人种的文学情调有所差异,可以理解为封建制度统治多时的世界里不同人种间必然有着如何界定好恶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人种是有不同的文学的,这也是一种现象,也许文学发展的未来这类差异会消失吧。  (二)环境。我们住在这里,四面是什么。假设我们是松江人,松江的社会就是我们的环境。我有怎样的家庭,有怎样的几个朋友都是我的环境。环境在文学上影响非常厉害。在上海的人,作品总提着上海的情形:从事革命的人,讲话总带着革命的气概;生在富贵人家的,虽热心于平民主义,有时不期而然地有种公子气出来。一个时代有一个环境,就有那时代环境下的文学。环境本不是专限于物质的,当时的思想潮流,政治状况,风俗习惯,都是那时代的环境,著作家处处暗中受着他的环境的影响,决不能够脱离环境而独立。即使是探索宇宙之秘奥的神秘诗人,他的作品可以和他的环境无涉----就是并不提起他的环境,但是他的作品的思想一定和他的大环境有关。即使有反乎他那时代的思潮的,仍旧是有关系的,因为他的“反”,是受了当时思潮的刺戟,决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至于正面的例子,在文学史上简直不胜枚举。例如法国生了佐治申特等一批大文学家,他们见的是法国二次革命与复辟,所以描写的都是法国那时代环境下的人物。申特虽为了他的革命思想,逃到外国,可是他的作品,总离不掉法国那时代的色彩。举眼前的例:我们在上海,见的是电车,汽车,接触的或算大都是知识阶级,如写小说,断不能离了环境,去写山里或乡间的生活。英国诗人伯恩斯(Burns)田园风景诗,现在人说怎样好,怎样美丽,平静;十九世纪末,作家都写都会(du hui)状况,有人说他们堕落;这都是环境使然。又如十九世纪末有许多德国人,厌了城市生活,去描写田园,但是他们的望乡心,一看便知。这就是反面的例。可见环境和文学,关系非常密切,不是在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种环境,去描写出别种来。有人说,中国近来的小说,范围太狭,道恋爱只及于中学的男女学生,讲家庭不过是普同琐屑的事,谈人道只有黄包车夫给人打等等。实在这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去做好些,这实在是现在的作家的环境如此,作家要写下等社会的生活,而他不过见黄包车夫给人打这类的事,他怎能写别的?  (三)时代。这字或是译得不好。英文叫Epoch,连时代的思潮,社会情形等都包括在内。或者说时势,比较近些。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时代精神”这一句话。时代精神支配着政治,哲学,文学,美术等等,犹影之与形。各时代的作家左翼各有不同的面目,是时代精神的缘故;同一时代的作家所以必有共同一致的倾向,也是时代精神的缘故。自然也有例外,但大体总是如此的。我们常听人说,两汉有两汉的文风,魏晋有魏晋的文风就是因为两汉有两汉的时代精神,魏晋有魏晋的时代精神。近代西洋的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惟一目的。科学家的态度重客观的观察,故文学也重客观的描写。因为求真,因为重客观的描写,故眼睛里看见的是怎样的一个样子,就怎样写。又因为尊重个性,所以大家觉得尽是特别或不好,不可因人不理会,就不说。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老老实实,不可欺人。这是近世时代精神表见于文艺上的例子。  (四)作家的人格(Personality)。作家的人格,也甚重要。革命的人,一定做革命的文学,爱自然的,一定把自然融化在他的文学里,俄国托尔斯泰的人格,坚强特异,也在他的文学里表现出来。大文学家的作品,哪怕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总有他的人格融化在里头。法国法朗士(Anatole France)说,“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传。”就是这个意思了。  创作如果少了主观的进步,主观的改造,主观的思索,那么还有什么骨架?一味众说芸芸是庸俗的开始。大文学家成功的原因也许就是有超越一般人的品德,精神力量。文学作品的好坏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反过来说,一个作家如果道德修养严格,人生态度端正,那么他写出的文学作品一定就会是好作品。  以上是西洋人的议论,中国古来虽没有这种议论,但是我们看中国文学,也拿这四项做根据。第一,中国文学,都表示中国人的性情:不喜现实,谈玄,凡是折中。中国的小说,无论好的坏的,末后必有个大团圆:这是不走极端的证据。关于人种一条,可以说没有违背。第二,环境更当然。中国文学的环境,自然都是中国的家庭社会。第三,时代的关系在中国似乎不很分明。但仔细看,也有的。讲旧文学的人说:同是赋,两汉的与魏晋的不同;同是诗,初唐盛唐晚唐也不同。李义山的无论哪一首诗,必不能放在初唐四杰的诗中。他们的诗,同是几个字缀成,同讲格律,只因时代不同,作品就迥然两样。《世说新语》的文字,在句法与文气上都与他书不同,《宋人语录》亦如此,与《水浒不同,与《宣和遗事》又不同。这都可以说因为时代空气不同。非但思想不同,文气,格律也有不同。可见时代的影响,也很厉害。至于人格,真的作家,不是欺世盗名的,也有他们的人格在作品里。所以文学与人生的四项关系,在中国也不是例外了。  中国文学在一定范围内和西方文学发展的方向是相同的,而且很多作家创作的经验也是相似的,都来自对人生的理解,记录,分析,改革。所以西方学者对于文学和人生两者关系的理解也在某种意义上适合中国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茅盾先生在这一段文章中用到了举例子的议论方法,这是一种方法,可以为文章增添立论的依据,写起来会使人觉得比较可信。  文学与人生简单的说明,不过如此。从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凡要研究文学,至少要有人种学的常识,至少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的环境,至少要了解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代的精神,并且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的主人翁的身世和心情。

夜阑人静,斗室孤灯,走进书本,寻找一种至真的人生风景 你可以徘徊在和风细雨里,低吟一首小诗,也可以坐在青松明月下,抚琴长歌;可以站在黄河边,倾听激荡澎湃的滚滚涛声,也可以倚在烟雨中,抒写杏花飘乡的江南。 人的一生,如花开到花合,睁开眼就过去了,像昙花,带不走转瞬即逝的美丽。 虽不知什么是文学,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弄懂它。从蓝天白云下尽情追逐的童年,到高中苦苦挣扎的岁月,再到大学远离家乡踏上一个寻不着归路的旅程,我始终恪守心灵淡淡的超脱,伴随着诗歌散文的神采飞扬,走过孤单,走过每个秋冬。 当潮起潮落已成为梦里凋零的笑靥,何必在乎冷冷的风,迷离的夜色,如匆匆的流云,飘忽不定。 空闲时,总喜欢想些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文学追求的唯一,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惆怅,凄凉的美,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比历史还亘古,比岁月还沧桑!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文学是一种抽象的,纯理论性的东西,它似乎只是那些呆在书斋里的知识份子的专利,和一般人是相隔甚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学与人生没有多大关系,至少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如此,他们认为那琐碎的衣食住行和文学简直搭不上界,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什么都和利益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一提起文学就不自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搞文学的人在他们的眼中仿佛是外星人一样。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学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没有脱离过人生,脱离了人生的文学那就是空中楼阁,是生存不了的。 所以说到文学,都要扯上人生。 人生更抽象,虚无缥缈的,说不清的悲欢离合,宛如含苞的蓓蕾,就绽放在生死的一瞬。没有涟漪,更没有青春流逝不尽的华采。 文学根植于人生的土壤上,它需要从人生中吸取原料,养份,然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文字没有产生前,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没有产生前,人类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类有思想的本质决定了他要表达,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学的雏形。在文字没有产生前,文学它湮没于人类的繁琐生活中,文字产生后,它才迅速发展起来,它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文学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文学给读者提供了人生的调料,给读者以不同的体味。如果有一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走倦了,那么,文学将是你最好的修养胜地;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生中感到迷茫与无助了,那么,文学将给予你最好的养料;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梦想实现了,那么,文学将记录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同样,当你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请你花些时间和精力,用最最真实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人生感言和经历,这将给后人以最好的警世。人生就是文学,而你、我——这群最最普通的人,就是那人生的记录者,就是文学舞台上的舞者。 我的经历并不多,才走进花季。踯躅在陌生的街口,闲着享受冬天寒风的凛冽和漫天白雪纷飞,忍受大学透骨的孤单,还要抗拒花花绿绿的诱惑。 繁花似梦,过往皆成云烟。我继续写着我心爱的文学,无关风与月,可曾记得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些失落的梦呓,成了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呼唤往昔凋零的风,吹散了淡了红颜的追忆。 我的人生,很苍茫,却很充实。有懵懂的初恋,有淳厚的友谊,有亲人的思念,也有来自陌生面孔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释然的感动。 有人说,文学是一种修饰、是人性的修饰,有人说,文学是一种坦白、是灵魂的坦白。其实修饰也好,坦白也好,文学与人生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非彼无此,非此无彼,确是构成了一对奇妙的纠葛。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到底是文学,还是人生,又有谁能说个清楚道个明白?所以,诗人卞之琳落笔惊魂: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从窗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眼帘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真艳羡这个女人,“人生因文学而美丽,文学因人生而富有。”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诗性”不就正是这样一种极致的美吗? 其实人生就跟这首《断章》一样,充满了禅味,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不等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尝,时间就从指尖滑过。而若千年后,则老的老了、枯的枯了、萎的萎了,留下了那些永恒的歌声。 “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什么样的文学!”这是片面的。两者虽息息相关,却天高地迥,相差甚远。 我的人生一直很平坦,没有受过什么太大的挫折,情感的天空没有被划过的痕迹。笔尖流露的为何是望断肝肠的生死离愁呢?落红飘零述说着凄惨的世界,烂漫樱花缔造了无情的红尘。 很多人因为文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著名的当数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了,他只有小学文化,曾经做过学徒,面包师,码头工人,如果他甘于平庸,那么他一辈子可能仍会不停的换工作而不会有大的出息,但他坚定的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终身从事的职业,在他的努力奋斗下终获成功。泰华文坛的全能记者吴继岳从事文学已有60多年,但他只读过5、6年小学,他曾当过权贵人物的座上客,也曾作过阶下囚,不管在何种环境下,他始终没有抛弃文学这个信仰,他说:“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和年轻的打成一片,我们是永远年轻,永远不会失去春天的。”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一个老人强烈的感到了春天的存在。爱尔兰诗人、作家斯蒂-布朗生下来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五岁多还不会走路,后来学会了26个字母,他就用左脚打字,写出了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这样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文学的信念的力量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比不上的,它好比指明灯,照亮迷航的人生,也给人生活的勇气。 文学和人生是互依互存,辩证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点,将来它们将更加密切。文学离开人生将会枯竭,死亡,人生离开文学将会黯淡无光,文学使人生更加充实,完美,文学是人生的升华,拥有了文学的人生必定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人生!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盘资源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路遥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钱钟书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白落梅 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么苦难。然而,我们在这人生的大海里,藉神的使者、爱的天使获得慰藉。但可别忘记,神透过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梵高 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毕淑敏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雨果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梭罗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韩寒 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廖一梅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陈忠实 其实任何一个人离开我们的生活,生活始终都还在继续。没有人必须为我们停留。我们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会有任何怨言。安妮宝贝

夜阑人静,斗室孤灯,走进书本,寻找一种至真的人生风景 你可以徘徊在和风细雨里,低吟一首小诗,也可以坐在青松明月下,抚琴长歌;可以站在黄河边,倾听激荡澎湃的滚滚涛声,也可以倚在烟雨中,抒写杏花飘乡的江南。 人的一生,如花开到花合,睁开眼就过去了,像昙花,带不走转瞬即逝的美丽。 虽不知什么是文学,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弄懂它。从蓝天白云下尽情追逐的童年,到高中苦苦挣扎的岁月,再到大学远离家乡踏上一个寻不着归路的旅程,我始终恪守心灵淡淡的超脱,伴随着诗歌散文的神采飞扬,走过孤单,走过每个秋冬。 当潮起潮落已成为梦里凋零的笑靥,何必在乎冷冷的风,迷离的夜色,如匆匆的流云,飘忽不定。 空闲时,总喜欢想些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文学追求的唯一,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惆怅,凄凉的美,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比历史还亘古,比岁月还沧桑!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文学是一种抽象的,纯理论性的东西,它似乎只是那些呆在书斋里的知识份子的专利,和一般人是相隔甚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学与人生没有多大关系,至少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如此,他们认为那琐碎的衣食住行和文学简直搭不上界,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什么都和利益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一提起文学就不自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搞文学的人在他们的眼中仿佛是外星人一样。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学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没有脱离过人生,脱离了人生的文学那就是空中楼阁,是生存不了的。 所以说到文学,都要扯上人生。 人生更抽象,虚无缥缈的,说不清的悲欢离合,宛如含苞的蓓蕾,就绽放在生死的一瞬。没有涟漪,更没有青春流逝不尽的华采。 文学根植于人生的土壤上,它需要从人生中吸取原料,养份,然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文字没有产生前,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没有产生前,人类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类有思想的本质决定了他要表达,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学的雏形。在文字没有产生前,文学它湮没于人类的繁琐生活中,文字产生后,它才迅速发展起来,它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文学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文学给读者提供了人生的调料,给读者以不同的体味。如果有一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走倦了,那么,文学将是你最好的修养胜地;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生中感到迷茫与无助了,那么,文学将给予你最好的养料;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梦想实现了,那么,文学将记录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同样,当你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请你花些时间和精力,用最最真实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人生感言和经历,这将给后人以最好的警世。人生就是文学,而你、我——这群最最普通的人,就是那人生的记录者,就是文学舞台上的舞者。 我的经历并不多,才走进花季。踯躅在陌生的街口,闲着享受冬天寒风的凛冽和漫天白雪纷飞,忍受大学透骨的孤单,还要抗拒花花绿绿的诱惑。 繁花似梦,过往皆成云烟。我继续写着我心爱的文学,无关风与月,可曾记得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些失落的梦呓,成了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呼唤往昔凋零的风,吹散了淡了红颜的追忆。 我的人生,很苍茫,却很充实。有懵懂的初恋,有淳厚的友谊,有亲人的思念,也有来自陌生面孔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释然的感动。 有人说,文学是一种修饰、是人性的修饰,有人说,文学是一种坦白、是灵魂的坦白。其实修饰也好,坦白也好,文学与人生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非彼无此,非此无彼,确是构成了一对奇妙的纠葛。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到底是文学,还是人生,又有谁能说个清楚道个明白?所以,诗人卞之琳落笔惊魂: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从窗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眼帘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真艳羡这个女人,“人生因文学而美丽,文学因人生而富有。”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诗性”不就正是这样一种极致的美吗? 其实人生就跟这首《断章》一样,充满了禅味,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不等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尝,时间就从指尖滑过。而若千年后,则老的老了、枯的枯了、萎的萎了,留下了那些永恒的歌声。 “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什么样的文学!”这是片面的。两者虽息息相关,却天高地迥,相差甚远。 我的人生一直很平坦,没有受过什么太大的挫折,情感的天空没有被划过的痕迹。笔尖流露的为何是望断肝肠的生死离愁呢?落红飘零述说着凄惨的世界,烂漫樱花缔造了无情的红尘。 很多人因为文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著名的当数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了,他只有小学文化,曾经做过学徒,面包师,码头工人,如果他甘于平庸,那么他一辈子可能仍会不停的换工作而不会有大的出息,但他坚定的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终身从事的职业,在他的努力奋斗下终获成功。泰华文坛的全能记者吴继岳从事文学已有60多年,但他只读过5、6年小学,他曾当过权贵人物的座上客,也曾作过阶下囚,不管在何种环境下,他始终没有抛弃文学这个信仰,他说:“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和年轻的打成一片,我们是永远年轻,永远不会失去春天的。”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一个老人强烈的感到了春天的存在。爱尔兰诗人、作家斯蒂-布朗生下来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五岁多还不会走路,后来学会了26个字母,他就用左脚打字,写出了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这样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文学的信念的力量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比不上的,它好比指明灯,照亮迷航的人生,也给人生活的勇气。 文学和人生是互依互存,辩证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点,将来它们将更加密切。文学离开人生将会枯竭,死亡,人生离开文学将会黯淡无光,文学使人生更加充实,完美,文学是人生的升华,拥有了文学的人生必定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人生!

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是2012-05-29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河北路73号6层。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0100596529967J,企业法人袁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文学与人生》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止);设计、发布、代理、制作国内各类广告;文学创作服务(以上项目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5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1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共享

《文学与人生》是茅盾于1923年发表的一篇文艺短 评。

《文学与人生》是湖南文理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规划教材。它的前身——“文学与人生”讲义,已经在大学中流传四年。作为一部素质教育教材,“它既是文学审美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它既是文学审美的深化,也是素质教育的强化”。此书作为人生教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下载资源百度云

吴宓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大师印象,但他的婚恋却如同一枚坚涩的青果 ,令后人不敢恭维。 有人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好色之徒”,话虽偏激,却折射出了他在婚恋上不安分的一面。为此,陈寅恪看得颇为透彻,说他本性浪漫,不过为旧礼教道德所“拘系”,感情不得舒发,积久而濒于破裂,因此“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 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媒人跳进花轿里”,意指为人做媒的第三者与当事人中的一个相爱,反倒成了新郎或新娘,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花轿。吴宓的婚恋悲剧便是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脚。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突然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为妻。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24岁,为浙江定海县一位小学教员,心气很高,择婿特别苛严。陈烈勋在信中明确指出,其妹在家中曾多次听他谈及吴宓,后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嫁吴宓,侍奉终身。吴宓接信后,怦然心动,立即回信认可,旋即收拾好行装,迫不及待地赶回了国内。悲剧的帷幕徐徐拉开。 1921年8月,留美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到了陈家,吴宓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一副海外学子的风采。陈心一被牵引出来,按吴宓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是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一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 这便是吴宓人生悲剧中最为关键的另一中心人物———毛彦文。事也凑巧,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是好友,这天,她神采飞扬地来访,准备别过闺中密友,去北京上学,不想与吴宓不期而遇。除却毛陈二女本是同学这层关系外,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还是吴宓清华读书时的同桌好友。朱君毅长毛彦文4岁,为姑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但在毛彦文9岁时,由其父做主,把她许配给了方姓朋友之子。毛彦文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方家怕生变故,催逼完婚,就在方家迎亲的大轿抬至毛家大门之际,不甘命运摆布的毛彦文从后门勇敢地逃离。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订终身了。毛家在方家退婚后,由双方家长做主,毛彦文与朱君毅正式订婚。吴宓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那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情书后,都会让吴宓过目。吴宓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动出异样的情愫,碍于同学之谊,他不曾流露,而是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吴宓在美留学时,收到陈烈勋欲将其妹说合给他的信时,曾委托朱君毅,让毛彦文打探陈心一的情况,彼此沟通二人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毛彦文实际上是吴宓与陈心一的媒人。这次,突然在陈心一家中不期而遇毛彦文,吴宓本就怀有好感,但见对方活泼雅趣,大方得体,一副新派淑女风范,吴宓顿时在心中暗生出一丝落寞,怎奈毛彦文名花有主,且是挚友之未婚妻。 下午,毛彦文告别他们回了上海。吴宓与陈心一一见如故,在陈父的安排下,双双泛舟西湖,吴宓心中殊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乐融融。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者矣。 13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 随后,吴宓与同学朱君毅双双被南京东南大学聘为教授。事实证明,如此仓促的婚姻对吴宓和陈心一来讲,都是一个悲剧。本来,吴宓当初慎重地委托毛彦文在国内打探陈心一的情况,毛彦文并不因自己与陈心一是同窗好友,而一味溢美夸大。她认为,陈心一人品不错,交友可以,贸然订婚则无必要。吴宓与陈心一见面后,早忘了毛彦文在信中的忠告,好友陈寅恪劝他道:“一个男人,学问不如人,很是可耻;大丈夫娶妻不如人,何故难为情?” 吴宓遂与陈心一匆匆完婚。 不过,在东南大学,毛彦文真真实实地走入了吴宓的生活中。朱君毅这时候突然变卦,他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坚决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守候6年,逃婚只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始料不及,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吴宓夫妇。吴宓于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极力救火说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决,坚决不肯与毛彦文缔结白首。结果,朱、毛之合未成,终致解除婚约。 本欲救火的吴宓却引火烧身,他居然在朱、毛二人分道扬镳后,不顾有妇之夫的身份,向毛彦文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毛彦文断然拒绝。 令她不可容忍的是,撇开媒人身份、友情关系不说,吴宓的举措实在荒唐。他几乎在每次信中,都会不厌其烦地赘述自己从某年某月起,自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渐萌生爱意,这令毛彦文大为反感,何况她与吴宓的结发之妻陈心一原本就是要好的朋友和同学。 细想起来,这也是吴宓情感旅程中的劫数。当初,两位女主角初次亮相,同时出场。陈心一和毛彦文都是在吴宓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人,陈是他结发之妻且育有三个女儿,毛则是他至死不渝的情人。 当然,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却是吴宓自己。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 吴宓为毛彦文所拒后,并不甘心。他索性做得更加离经叛道。结婚7年后,陈心一不忍吴宓情感上的叛逆,最终仳离。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让世人目瞪口呆。“学衡派”同仁几乎一致谴责,其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毛彦文由默默不见经传的人物立时成为了“三人间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对吴宓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吴宓毫不气馁。对毛彦文的追逐愈演愈烈,成为了一场爱情的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以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滩,他们的故事成了小报津津乐道的话题。 吴宓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美人芳心。女人的骨子里,总是喜欢被爱的,毛彦文亦不能免俗。可是,两人的爱情未因来之不易而最终瓜熟蒂落。吴宓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保守与浪漫,新派和旧派居然会对立地存在着。当毛彦文心仪于他,准备谈婚论嫁时,吴宓却生出了一丝隐忧,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吴宓彷徨不已,患得患失。 1931年3月,吴宓赴巴黎进行学术交流。他一反以前温情脉脉的样子,将电报拍到美国,措辞强硬地令毛彦文放弃学业,迅速赶往欧洲,与之完婚,否则各自分手。有人指出,他动辄向毛彦文发出最后通牒,用语十分恶毒。与此同时,据传说他还写信回国,向一位叫贤的女人示爱,同时又与一位金发女郎打得火热。 毛彦文来了巴黎。 吴宓又不想结婚了,改为订婚。满腔热情而来的毛彦文大为狼狈,原来是对方费尽心机追求她,现在她松口了,对方又变了卦。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不为所动,冷静地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对此,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好一个“用情失地”。饶有兴味的是,吴宓在此期间,却对小报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鲁迅、许广平之恋陡生艳羡,他说:“许广平夫人,乃一能干而细心之女子,善窥鲁迅之喜怒哀乐,而应付如式,即使鲁迅喜悦,亦甘受指挥。云云。呜呼,宓之所需何以异此?而宓之实际更胜过鲁迅多多,乃一生曾无美满之遇合,安得女子为许广平哉?念此悲伤。” 这次巴黎论婚作罢后,吴宓与毛彦文从欧洲归来。毛彦文留在上海,一直在等待吴宓迎娶。1933年8月,吴宓又一次南下,目的是先去杭州,向卢葆华女士求爱,如不成,再去上海,和毛继续讨论是否结婚。友人劝他别老玩爱情游戏,此次南下必须弄个老婆回来。结果又是两头落空,毛觉得他太花心,因此也唱起高调,说她准备做老姑娘,尽力教书积钱,领养个小女孩,“归家与女孩玩笑对话,又善为打扮,推小车步行公园中,以为乐”。天真的吴宓并未察觉出这番话中的潜台词,他大约觉得毛反正是跑不了的,依旧热衷于自己的多角恋爱。毛彦文一气之下,嫁给了熊希龄,一位比她爹还大的老头。吴宓没想到会有这步棋,毛的嫁人,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同时也很内疚,认定毛是赌气,自暴自弃,不得已而嫁人。很长时间里,吴宓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负情郎,还是被负情的痴心汉,两者都是,又都不是。不管怎么说,毛是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只有真正失去了,才感觉到珍贵。毛彦文结婚以后,特别是三年后熊希龄病故,吴宓一直纠缠不休,既是不甘心,同时也是真心忏悔。1999年,台岛内掀起一股“吴宓热”。已是102岁高龄的毛彦文,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冲淡她对吴宓负情的怨恨,她说,自己从未爱过吴宓。 倘使吴宓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吴宓与毛彦文的爱情马拉松随着毛彦文的悄然去台,而走到了终点。解放后,吴宓已近暮年,心态渐趋平和,但这时,他又迎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婚恋。 1953年6月,吴宓与原重庆大学法律系毕业生、20多岁的邹兰芳结为夫妻。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是爱情的魔力诱使多情的吴宓陷入黄昏恋,还是他的怜悯之心驱使他去救助一个生活窘困的弱女子?是邹兰芳利用了他的性格弱点,利用了吴宓多情善感,喜欢自己女学生的心理,亦或是邹兰芳设套布阵,捉弄了吴宓?凡此种种,在许多人心中打下了大大的问号,延至今日,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邹兰芳的身世委实可怜,这位生于地主家庭的千金小姐走出大山沟到重庆求学,并最终完成学业,完全依靠两位供职原国民党川军的哥哥救助。解放后,两位兄长因参与武装叛乱,被共产党镇压,留下了几个无人照顾的遗孤。邹兰芳不泯兄长情,只得接过哺养遗孤的重担。要命的是,她出身不好,本就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处境可谓艰难。当她看到了吴宓在《新华日报》上的“思想检讨”文章后,眼睛一亮,像抓了根救命稻草似的,决定立刻抓住吴宓。 于是,她先是热情洋溢地主动写信给吴宓,声称自己佩服其道德文章,虔诚地崇拜他。吴宓戴着老花镜,将来信读得滚瓜烂熟,然后书生气十足地回了信。随即,邹兰芳不请自入,登门求教,并以学生身份为老师缝洗浆补,渐渐地,她不避世俗,终于使吴宓迅即迎娶了她。须知,吴宓这时是二级教授,有不菲的工资,再则,他还是高级统战对象,政治待遇远远优于他人。吴宓却叫苦不迭。师生恋已令他抬不起头,加之邹兰芳是一个病秧子,终日浸泡于药物中,不能解脱。事后吴宓曾对朋友说,这哪是黄昏恋的爱情,实是在为兰芳治病,在养兰芳一家九口人。 三年后,邹兰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玉殒。吴宓从此背上了一个还不清的情债,他以自己的正直、善良,用他工资的大半,接济养育邹兰芳的几个侄儿、侄女。这种接济和养育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宓不能自顾时才中断。 吴宓与毛彦文 20世纪30年代,毛彦文以其才貌双全,善于交际,曾使得不少文人雅客倾慕,这其中就包括风流才子吴宓。吴宓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已经结婚生子,遇到毛彦文后,立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情网。“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吴宓公开发表情诗,为了追求毛彦文,他真的与发妻离婚,抛弃了三个幼小的女儿。吴宓的石破天惊之举,遭到了大多数同人的谴责,父亲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但吴宓依然我行我素,对毛彦文痴心不改。然而,毛彦文并不爱吴宓。他们一个是新潮女性,热衷于政治、公益事业,一个是旧派文人,只会写旧体诗,真可谓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她对她只有敬重。面对吴宓锲而不舍、愈演愈烈的追求,毛彦文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吴宓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验自己,于是爱得越发热烈。就这样,7年过去了,吴宓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毛彦文却果断地嫁给了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失恋后,吴宓痛苦不堪,大写“忏情诗”,一连38首,诗句凄苦悲凉,皆是自怨自艾之作。诗句四处发表后,吴宓并没有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为自作自受。吴宓仍不醒悟,又把这些诗拿到课堂上去讲,成为学生们的笑料。吴宓最得意的门生钱钟书深感痛心,他怒其不争地写了首诗送给老师:“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因为在对待毛彦文的问题上与老师的观点大相径庭,还导致了钱钟书与吴宓之间几十年的误解。熊希龄去世后,吴宓又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他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长信表达自己的情思,结果一点回音也没有得到,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仍不死心,痴痴等待那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佳音。后来,毛彦文漂洋过海到美国,吴宓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计向海外归国的人打听她的消息。吴宓的后半生,抑郁凄苦,因思念太深,经常会在梦中与毛彦文相会,一觉醒来,泪湿枕巾。“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的吴宓终于在对毛彦文无尽的思念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1999年的一天,研究吴宓的专家沈卫威教授在台北拜访毛彦文。此刻,毛彦文年逾百岁,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吴宓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是吴宓痴情苦恋一生得到的最终回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情感的世界里,这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至理名言”。能够释读天书、洞察世事的吴宓教授,一生也没有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鲁迅先生曾说:“强不爱以为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夜阑人静,斗室孤灯,走进书本,寻找一种至真的人生风景 你可以徘徊在和风细雨里,低吟一首小诗,也可以坐在青松明月下,抚琴长歌;可以站在黄河边,倾听激荡澎湃的滚滚涛声,也可以倚在烟雨中,抒写杏花飘乡的江南。 人的一生,如花开到花合,睁开眼就过去了,像昙花,带不走转瞬即逝的美丽。 虽不知什么是文学,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弄懂它。从蓝天白云下尽情追逐的童年,到高中苦苦挣扎的岁月,再到大学远离家乡踏上一个寻不着归路的旅程,我始终恪守心灵淡淡的超脱,伴随着诗歌散文的神采飞扬,走过孤单,走过每个秋冬。 当潮起潮落已成为梦里凋零的笑靥,何必在乎冷冷的风,迷离的夜色,如匆匆的流云,飘忽不定。 空闲时,总喜欢想些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文学追求的唯一,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惆怅,凄凉的美,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比历史还亘古,比岁月还沧桑!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文学是一种抽象的,纯理论性的东西,它似乎只是那些呆在书斋里的知识份子的专利,和一般人是相隔甚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学与人生没有多大关系,至少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如此,他们认为那琐碎的衣食住行和文学简直搭不上界,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什么都和利益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一提起文学就不自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搞文学的人在他们的眼中仿佛是外星人一样。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学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没有脱离过人生,脱离了人生的文学那就是空中楼阁,是生存不了的。 所以说到文学,都要扯上人生。 人生更抽象,虚无缥缈的,说不清的悲欢离合,宛如含苞的蓓蕾,就绽放在生死的一瞬。没有涟漪,更没有青春流逝不尽的华采。 文学根植于人生的土壤上,它需要从人生中吸取原料,养份,然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文字没有产生前,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没有产生前,人类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类有思想的本质决定了他要表达,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学的雏形。在文字没有产生前,文学它湮没于人类的繁琐生活中,文字产生后,它才迅速发展起来,它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文学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文学给读者提供了人生的调料,给读者以不同的体味。如果有一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走倦了,那么,文学将是你最好的修养胜地;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生中感到迷茫与无助了,那么,文学将给予你最好的养料;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梦想实现了,那么,文学将记录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同样,当你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请你花些时间和精力,用最最真实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人生感言和经历,这将给后人以最好的警世。人生就是文学,而你、我——这群最最普通的人,就是那人生的记录者,就是文学舞台上的舞者。 我的经历并不多,才走进花季。踯躅在陌生的街口,闲着享受冬天寒风的凛冽和漫天白雪纷飞,忍受大学透骨的孤单,还要抗拒花花绿绿的诱惑。 繁花似梦,过往皆成云烟。我继续写着我心爱的文学,无关风与月,可曾记得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些失落的梦呓,成了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呼唤往昔凋零的风,吹散了淡了红颜的追忆。 我的人生,很苍茫,却很充实。有懵懂的初恋,有淳厚的友谊,有亲人的思念,也有来自陌生面孔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释然的感动。 有人说,文学是一种修饰、是人性的修饰,有人说,文学是一种坦白、是灵魂的坦白。其实修饰也好,坦白也好,文学与人生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非彼无此,非此无彼,确是构成了一对奇妙的纠葛。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到底是文学,还是人生,又有谁能说个清楚道个明白?所以,诗人卞之琳落笔惊魂: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从窗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眼帘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真艳羡这个女人,“人生因文学而美丽,文学因人生而富有。”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诗性”不就正是这样一种极致的美吗? 其实人生就跟这首《断章》一样,充满了禅味,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不等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尝,时间就从指尖滑过。而若千年后,则老的老了、枯的枯了、萎的萎了,留下了那些永恒的歌声。 “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什么样的文学!”这是片面的。两者虽息息相关,却天高地迥,相差甚远。 我的人生一直很平坦,没有受过什么太大的挫折,情感的天空没有被划过的痕迹。笔尖流露的为何是望断肝肠的生死离愁呢?落红飘零述说着凄惨的世界,烂漫樱花缔造了无情的红尘。 很多人因为文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著名的当数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了,他只有小学文化,曾经做过学徒,面包师,码头工人,如果他甘于平庸,那么他一辈子可能仍会不停的换工作而不会有大的出息,但他坚定的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终身从事的职业,在他的努力奋斗下终获成功。泰华文坛的全能记者吴继岳从事文学已有60多年,但他只读过5、6年小学,他曾当过权贵人物的座上客,也曾作过阶下囚,不管在何种环境下,他始终没有抛弃文学这个信仰,他说:“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和年轻的打成一片,我们是永远年轻,永远不会失去春天的。”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一个老人强烈的感到了春天的存在。爱尔兰诗人、作家斯蒂-布朗生下来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五岁多还不会走路,后来学会了26个字母,他就用左脚打字,写出了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这样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文学的信念的力量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比不上的,它好比指明灯,照亮迷航的人生,也给人生活的勇气。 文学和人生是互依互存,辩证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点,将来它们将更加密切。文学离开人生将会枯竭,死亡,人生离开文学将会黯淡无光,文学使人生更加充实,完美,文学是人生的升华,拥有了文学的人生必定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人生!

百度汉语为您找到 “ 文学人生摘抄的句子 ” 类型: 摘抄作者: 全部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励志·歌词·理想·霸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人生·泰戈尔·青春·成长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人生·孤独·正能量·情感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何晓道古风·情感·忧伤·伤感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人生·莎士比亚·励志·希望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仙枫红叶古风·忧伤·情感·生命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有呼吸。——佚名爱情·青春·励志·表白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三毛·爱情·情感·孤独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张嘉佳张嘉佳·离别·伤感·文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目送·爱情·三毛·古风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刘同孤独·刘同·励志·哲理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三毛三毛·人生·青春·文艺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周立波伤感·人生·伤心·情感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爱情·人生·张爱玲·失恋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励志·平凡的世界·哲理·人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耀一孤独·文艺·爱情·人生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宫崎骏正能量·励志·宫崎骏·爱情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人生·三毛·青春·成长向来缘浅,奈何情深。——顾漫古风·分手·文艺·伤感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伤感·人生·励志·村上春树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网盘

文学与人生 茅盾  今天讲的是文学与人生。中国人向来以为文学,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闲暇自得,风流自赏的人,才去讲文学。中国向来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都很多,不过讲文学是什么东西,文学讲的是什么问题的一类书籍却很少,讲怎样可以看文学书,怎样去批评文学等书籍也是很少。刘勰的《文心雕龙》可算是讲文学的专书了,但仔细看来,却也不是,因为他没有讲到文学是什么等等问题。他只把主观的见解替文学上各种体格下个定义。诗是什么,赋是什么,他只给了一个主观的定义,他并未分析研究作品。司空图的《诗品》也没讲“诗含的什么”这类的问题。从各方面看,文学作品很多,研究文学作品的论文却很少。因此,文学和别种方面,如哲学和语言文字等等,没有清楚的界限。谈文学的,大都在修词方面下批评,对于思想并不注意。至于文学和别种学问的关系,更没有说起。所以要讲本题,在中国向来的书里,差不多没有材料可以参考。现在只能先讲些西洋人对于文学的议论,再来将中国向来的文学,与人生有没有关系。  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Reflection)”,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子。所以可说:“文学的背景是社会的。”“背景”就是所从发的地方。譬如有一篇小说,讲一家人先富后衰的情形,那么,我们就要问讲的是哪一朝。如说是清朝乾隆的时候,那么,我们看他讲的话,究竟像乾隆时候的样子不像?要是像的,才算不错。上面的两句话,是很普通的。从这两句话上,大概可以知道文学是什么。固然,文学也有超乎人生的,也有讲理想世界的,那种文学,有的确也很好,不过都不是社会的。现在我们讲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单是说明“社会”的,还是不够,可以分下列的四项来说一说。  文学既然要为人生所左右,那么文学记录的人生当然好比拿镜子去映照人生了。文学作品的出发点,或者说基础,甚至素材,其实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是由各种人生构建的。人生的特点照在文学里,就使得文学有了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人通常还有一种能力,高于所见所闻而创作,只要这样的创作超乎凡俗,或者说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性,预见性,那就是可贵的,这样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的,这样创作的文学家也是有的。而对于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茅盾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人种”,“环境”,“时代”,“人格”。  (一)人种。文学与人种,很有关系。人种不同,文学的情调也不同。哪一种人,有哪一种的文学,和他们有不同的皮肤,头发,眼睛等一样。大凡一个人种,总有他的特质,东方民族多含神秘性,因此,他们的文学也是超现实的。民族的性质,和文学也有关系。条顿人刻苦耐劳,并且有中庸的性质,他们的文学也如此,他们便是做爱情小说,说到苦痛的结果,总没有法国人那样的热烈。法国作家描写人物,写他们的感情,非常热烈。假如一个人心里烦闷,要喝些酒,在英人只消饮一些啤酒,法人却必须饮烈性的白兰地。这英法两国人的譬喻,恰可以拿来当作比较。文学上这种不同之点是显然的。  人种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坎坷的过程。这是一句废话,稍微罗嗦一下。  不同的人种,不仅区别在肤色不同等表面意义上,不同的人种感情认知上往往也是有差别的。用现代一点的话说,就是精神觉悟度不同,不仅不同人种有不尽相同的觉悟,同人种间觉悟度也是有差异的。地域差别注定导致不同人种的文学情调有所差异,可以理解为封建制度统治多时的世界里不同人种间必然有着如何界定好恶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人种是有不同的文学的,这也是一种现象,也许文学发展的未来这类差异会消失吧。  (二)环境。我们住在这里,四面是什么。假设我们是松江人,松江的社会就是我们的环境。我有怎样的家庭,有怎样的几个朋友都是我的环境。环境在文学上影响非常厉害。在上海的人,作品总提着上海的情形:从事革命的人,讲话总带着革命的气概;生在富贵人家的,虽热心于平民主义,有时不期而然地有种公子气出来。一个时代有一个环境,就有那时代环境下的文学。环境本不是专限于物质的,当时的思想潮流,政治状况,风俗习惯,都是那时代的环境,著作家处处暗中受着他的环境的影响,决不能够脱离环境而独立。即使是探索宇宙之秘奥的神秘诗人,他的作品可以和他的环境无涉----就是并不提起他的环境,但是他的作品的思想一定和他的大环境有关。即使有反乎他那时代的思潮的,仍旧是有关系的,因为他的“反”,是受了当时思潮的刺戟,决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至于正面的例子,在文学史上简直不胜枚举。例如法国生了佐治申特等一批大文学家,他们见的是法国二次革命与复辟,所以描写的都是法国那时代环境下的人物。申特虽为了他的革命思想,逃到外国,可是他的作品,总离不掉法国那时代的色彩。举眼前的例:我们在上海,见的是电车,汽车,接触的或算大都是知识阶级,如写小说,断不能离了环境,去写山里或乡间的生活。英国诗人伯恩斯(Burns)田园风景诗,现在人说怎样好,怎样美丽,平静;十九世纪末,作家都写都会(du hui)状况,有人说他们堕落;这都是环境使然。又如十九世纪末有许多德国人,厌了城市生活,去描写田园,但是他们的望乡心,一看便知。这就是反面的例。可见环境和文学,关系非常密切,不是在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种环境,去描写出别种来。有人说,中国近来的小说,范围太狭,道恋爱只及于中学的男女学生,讲家庭不过是普同琐屑的事,谈人道只有黄包车夫给人打等等。实在这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去做好些,这实在是现在的作家的环境如此,作家要写下等社会的生活,而他不过见黄包车夫给人打这类的事,他怎能写别的?  (三)时代。这字或是译得不好。英文叫Epoch,连时代的思潮,社会情形等都包括在内。或者说时势,比较近些。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时代精神”这一句话。时代精神支配着政治,哲学,文学,美术等等,犹影之与形。各时代的作家左翼各有不同的面目,是时代精神的缘故;同一时代的作家所以必有共同一致的倾向,也是时代精神的缘故。自然也有例外,但大体总是如此的。我们常听人说,两汉有两汉的文风,魏晋有魏晋的文风就是因为两汉有两汉的时代精神,魏晋有魏晋的时代精神。近代西洋的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惟一目的。科学家的态度重客观的观察,故文学也重客观的描写。因为求真,因为重客观的描写,故眼睛里看见的是怎样的一个样子,就怎样写。又因为尊重个性,所以大家觉得尽是特别或不好,不可因人不理会,就不说。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老老实实,不可欺人。这是近世时代精神表见于文艺上的例子。  (四)作家的人格(Personality)。作家的人格,也甚重要。革命的人,一定做革命的文学,爱自然的,一定把自然融化在他的文学里,俄国托尔斯泰的人格,坚强特异,也在他的文学里表现出来。大文学家的作品,哪怕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总有他的人格融化在里头。法国法朗士(Anatole France)说,“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传。”就是这个意思了。  创作如果少了主观的进步,主观的改造,主观的思索,那么还有什么骨架?一味众说芸芸是庸俗的开始。大文学家成功的原因也许就是有超越一般人的品德,精神力量。文学作品的好坏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反过来说,一个作家如果道德修养严格,人生态度端正,那么他写出的文学作品一定就会是好作品。  以上是西洋人的议论,中国古来虽没有这种议论,但是我们看中国文学,也拿这四项做根据。第一,中国文学,都表示中国人的性情:不喜现实,谈玄,凡是折中。中国的小说,无论好的坏的,末后必有个大团圆:这是不走极端的证据。关于人种一条,可以说没有违背。第二,环境更当然。中国文学的环境,自然都是中国的家庭社会。第三,时代的关系在中国似乎不很分明。但仔细看,也有的。讲旧文学的人说:同是赋,两汉的与魏晋的不同;同是诗,初唐盛唐晚唐也不同。李义山的无论哪一首诗,必不能放在初唐四杰的诗中。他们的诗,同是几个字缀成,同讲格律,只因时代不同,作品就迥然两样。《世说新语》的文字,在句法与文气上都与他书不同,《宋人语录》亦如此,与《水浒不同,与《宣和遗事》又不同。这都可以说因为时代空气不同。非但思想不同,文气,格律也有不同。可见时代的影响,也很厉害。至于人格,真的作家,不是欺世盗名的,也有他们的人格在作品里。所以文学与人生的四项关系,在中国也不是例外了。  中国文学在一定范围内和西方文学发展的方向是相同的,而且很多作家创作的经验也是相似的,都来自对人生的理解,记录,分析,改革。所以西方学者对于文学和人生两者关系的理解也在某种意义上适合中国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茅盾先生在这一段文章中用到了举例子的议论方法,这是一种方法,可以为文章增添立论的依据,写起来会使人觉得比较可信。  文学与人生简单的说明,不过如此。从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凡要研究文学,至少要有人种学的常识,至少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的环境,至少要了解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代的精神,并且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的主人翁的身世和心情。

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是2012-05-29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河北路73号6层。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0100596529967J,企业法人袁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文学与人生》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止);设计、发布、代理、制作国内各类广告;文学创作服务(以上项目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5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1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西文学与人生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 索引序列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盘资源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共享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下载资源百度云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电子版百度云资源网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