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发布时间: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这个杂志目前这几个数据库均没有收录,发表需谨慎

国内统一刊号可以在相关网站上进行查找,就可以找到了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假的,我在7月份发表了,书是拿到了,可是几大数据库网站都不收录,百度都不收录。看知网上收录的7月份那刊目录,跟我拿到手的都不一样,所以大家小心,不要再上当了!

您可以登录邮政订阅官网,输入要查询的刊物,就可以查到统一刊号。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入口

可以在广电总局查询,当然最准确的还是新闻总署查询了。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上查询。请按以下顺序点击:广电总局--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期刊、期刊社查询。输入你要查找的期刊名称,再输入验证码,敲回车键即可获得结果。凡是正式出版发行的期刊都能查到,非正规出版的期刊则查不到。

最近,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及《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杂志收到读者与企业的来电、来函,对《印刷量与标准化》第5期刊登的我在天津“全国油墨(胶印)印刷试性标准化试验基地”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谈到的组建印刷分技术委员会(SC)的问题表示出较大兴趣,并询问有关情况。根据SAC/TC170工作进程,现在提出拟于近年内组建印刷业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SC),旨在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信息传达给业界,并结合印刷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发展需求,为推动印刷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而提出了初步设想,以期引起业界的重视,希望有实力、有愿望的企业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做出反应,为提升企业与行业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尽一份心力。  为使业界进一步了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的情况,现特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要求以及个人的理解作一简要概述。  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TC和SC的规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08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由目前的近700个增加到2000个;到2010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力争达到2600个”。2006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批准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135个。目前,全国共有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800余个。  二、关于SAC/TC170  SAC/TC170成立于1991年,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的一个重要TC组织,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全国性印刷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机构。SAC/TC170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负责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提出印刷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组织行业内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化的管理服务,负责全国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包括按产品划分的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包装印刷、票据印刷、标签印制等以印刷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领域;按工艺流程划分的印前、印刷、印后处理;按印刷方式划分的胶印、凹印、柔印、网印、数字印刷及特种印刷;按产品印刷过程控制要素划分的印刷设备(如印刷机械、印前设备、印后设备等)、原辅材料(如纸张、油墨、版材、橡皮布、胶片、塑料等)的印刷适性及印刷工艺的条件要求、生产环境安全要求;按市场准入分类的印刷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环保安全要求、贸易要求、检测方法等。  SAC/TC170是我国印刷界唯一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有接口的印刷标准化机构,是ISO/TC130“P”(积极)成员,拥有国际印刷技术标准的提出、起草、审查和表决权。我国印刷界其他的TC组织目前是通过SAC/TC170与ISO/TC130常设的5个工作组(WG)进行联系。  ISO/TC130的5个常设工作组是:  第一工作组:术语(Terminology)  第二工作组:印前数据交换(Prepressdataexchange)  第三工作组:印刷过程控制与测量(Processcontrolandrelated metrology)  第四工作组:媒介与材料(Mediaandmaterials)  第五工作组:安全与人类工程(Ergonomics-Safety)  三、为何要组建新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贯彻落实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提升我国标准化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标准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扩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规模,决定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及工作组(WG)。  当前,我国印刷业发展态势强劲,且如前所述,印刷涉及多个领域,面宽而复杂,就行业所需标准而言,粗算不下几百项,而目前制修订的仅有60余项。如果仅仅依靠目前的印刷标准化组织及其工作,要完成整个印刷体系标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根本不适应印刷业当前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动员和依靠多方力量提升发展水平。因此,适时组建分技术委员会,细分印刷标准化工作领域,扩大和增强印刷标准化队伍,加大印刷标准化工作力度,形成多头并举的局面,是实现我国印刷标准化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四、为何印刷业只能组建分技术委员会(SC)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筹建新的技术委员会在名称和工作领域上不应与我国现有的技术委员会、已批复筹建和拟筹建的技术委员会交叉重复。因此,我国印刷业如需组建新的标准化组织,只能组建分技术委员会(SC)。根据这一要求,可以组建印刷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如印前分技术委员会、书刊印刷分技术委员会、报纸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包装印刷分技术委员会、数字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票据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印后分技术委员会、印刷原辅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等等。  五、分技术委员会(SC)与技术委员会(TC)的关系  关于分技术委员会(SC)与技术委员会(TC)的关系,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有明确的表述:分技术委员会是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在技术委员会下面某一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印刷分技术委员会须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印刷分技术委员在SAC/TC170的领导(协调)下从事相应领域内的全国印刷标准化事务。  六、组建原则  应遵循市场需要、任务明确、结构合理、保证质量、国际接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我国现有的技术委员会,有国际对口的,原则上应按照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设置相应的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涉及产品或与市场结合紧密的技术委员会,原则上应由国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承担秘书处。  七、组建条件  主要有:  秘书处承担单位具有支持标准化事业的积极性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并愿意提供如人员、经费等办公保障;  国际接轨,尽可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其认可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对口;  遵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规定。  八、承担分技术委员会(SC)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较强的技术实力;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配备所必需的标准化技术人才和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固定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  九、分技术委员会(SC)的组成  SC由15名以上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分技术委员会组成中应有所属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担任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副秘书长以上职务。  产品类标委会,同一单位担任主任委员(含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含副秘书长)和普通委员的代表各不得超过1人,且秘书长和主任委员不得来自同一单位。  十、活动经费的来源  各级TC、SC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费;  委员和观察成员交纳的费用;  开展本领域标准化的咨询、服务等工作的收入;  秘书处承担单位提供的经费;  社会各界对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资助;  其他。  十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事务的有关政策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使企业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服务平台。  形成以龙头企业的专家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新机制,以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  加快技术委员会建设,有效增加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从技术委员会的设立、委员组成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使龙头企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加大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力度。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或参与秘书处工作,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承担产品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的工作。  鼓励来自企业的专家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尤其是产品类或与市场相关的技术委员会。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项目,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国家标准起草工作,鼓励企业出资制修订产品类的国家标准。  鼓励企业、行业、科研院所提出具有自主创新科研含量的标准项目,解决我国在标准的前瞻性以及国际标准的跟踪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分技术委员会的政策、要求是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这对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印刷行业的各个领域能否不失时机地在近年内组建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对于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有志于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的企业、企业家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加强联合,创造条件,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赢得先机。SAC/TC170将全力给予支持、配合、协调与服务,为促进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前行有所作为。

最可靠的查询方式是登陆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可以查询期刊/期刊社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电话

最可靠的查询方式是登陆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可以查询期刊/期刊社

可以在广电总局查询,当然最准确的还是新闻总署查询了。

呵呵,情况就是这样,通信类的吗,给你推荐一下吧,58期刊网的《信息系统工程》,再网上一搜就可以出来了

中国质量认证,这本杂志不错,上面内容主要针对质量管理管理体系具体条款的讨论和应用等内容,对审核员或质量管理员比较实用。希望能帮到你。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下载

在国家标准中一般GB类是免费的,但GB/T类就是要收费的了。现在GB/T类也不收费了!

当前多数印刷单位都配备图象制作桌面系统,但由于不少单位尤其是中小企的图象制作人员,技术水平仍不高,兼受其它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彩图的制作和印刷质量,未能令人满意,与国际上出版物的印刷水平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只能算为中下水平。不仅听到许多美编、摄影师等抱怨现在的画报、画册、期刊杂志的彩图印刷质量不好,不能还原原稿,色彩严重失真,有的色彩成了图案色块,有的明暗、层次颠倒,甚至一些印前制作工序把底稿上的人物、风景等色彩搞得严重偏色,凡此种种弊病,除了一部分原稿本身质量差外,大部分乃由扫描分色技术不当引致。这一是印前制作工序采用低档次的平台扫描仪(约占20%左右)、扫描分色质量低劣;二是因操作人员缺乏理化概念和标准化还原扫描分色的操作方法,只依靠屏幕色彩作主观调整,使高档专业扫描仪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强大功能没被充分发挥;三是操作人员缺乏审美水平和对原图的正确分析能力,不能根据各类原稿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参数设置和恰如其分的调整。当然,也有极少数是客户不懂行而又瞎指挥造成的。 实践证明,彩图复制印刷,其扫描分色技术是质量好坏的关键,因为一方面是当前的计算机制版要把仿真式彩照、反转片等图象艺术的输入,首先都要经扫描转化为数字图象,才能在印前系统的数字化工艺流程中传递,在这个扫描、转化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术需掌握好,一是如何应用扫描仪,从一开始扫描时就从原稿中获得最好的颜色层次信息;二是从扫描仪输入的图象文件通常是RGB格式,在输出分色片前,需将该文件转换成CMYK格式,即色空间的转换,这一步是分色处理的关键。它要根据油墨、纸张等印刷适性,设定网点扩大值、灰平衡参数、黑版阶调,以及选择GCR还是UCR分色模式,只有正确设置好这些参数,才有可能输出高质量的分色片。另一方面是扫描分色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既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原稿,从技术方面合理设置和调整灰度平衡、阶调反差、颜色校正和清晰度等参数,又要从审美方面处理色彩的基调、饱和度、空间距离、明暗、光影变化等关系。操作人员这两方面的水平高低对产品质量影响极大。因此,要提高当前彩色印刷品的图象质量,必须下决心弄好扫描分色这一关键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下面就当前计算机制版中颜色、层次、阶调处理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处理好摄影图片的反差 一些客户反应,摄影图片印刷品的反差处理不好,有的高光不亮,暗调不暗,图片光度感不强,反差效果不好;有的高光一片白,暗调一团黑,两端层次损失太多,这里既有网点复制先天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扫描分色时的阶调设定和调整不当的主观因素。因当前摄影创作中,用各种前期和后期的加工来强调影调、色彩的对比,用不同的镜 头和技法夸张形象。目前高质量的照片,最大密度可达50,能有效表现出层次范围20-20。彩色反转片的最大密度50,正常曝光的有效密度范围20-20。而彩色复制因受纸张、油墨等印刷适性制约,高级涂料纸印刷品所能再现的阶调范围最大密度只有8-9。为此,复制时必须把稿的阶调范围压缩,经压缩必然损失一部分层次,所以印刷品不太可能再现高质量摄影图片的反差效果,尤其是彩色反转片。复制只能尽量充分利用纸张的白度和四色油墨迭加的最大密度此色彩空间,达到最大的印刷密度反差和视觉上的明暗对比度,这方面应向客户说明,令他们理解。 此外,亦可从扫描分色的阶调设定和调整上加以改进,这里的难度在于一需将千变万化的原稿阶调范围压缩调整到印刷品能再现的阶调范围内;二是压缩调整每张原稿时,要能确定甚么部位的层次该压缩,甚么部位的层次该突出,以便强调主体部分的层次,并能断定把它强调和压缩到甚么程度为最佳。这既要有对原稿的分析能力,又要有正确的操作方法,一般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当前许多高质量摄影图片密度范围很大,无法完整放入组件的线性区。因此,首先要根据每张摄影图片的密度反差和色调厚薄情况,确定最亮(最白)和最暗(黑部位)为阶调设定的起点和终点,并尽量做到把原稿密度范围对应调定在分色片的最大网点值上,使印刷品的反差尽可能接近图片的反差。白场设定既不能太平,太平会令印品高光发灰不亮。又不能太崭,否则会令高光层次损失,以及信号噪声大,容易产生颗粒粗,其要领是: (一)以中调为主,密度反差标准的图片,极高光定绝网,而把需要层次的高光设定为基础白,即胶印为C5%、M3%、Y3%;OPP膜凹印为C7%、M5%、Y5%。 (二)以亮调为主,色密度淡薄的图片,则白场设定网点值可稍大些,以最亮最白处设定基础白,以加深亮调的颜色层次。 (三)以暗调为主,色密度深厚的图片,可把次高光定绝网,以突出高光的亮度和减浅(提亮)中调。 黑场设定既不能太浅,太浅会令印品暗调不厚实,力度不够;又不能太深,太深会令印品暗调漆黑一团,层次升级。其要领是: (一)密度反差标准的图片,要还原复制,黑场设定应选择图片暗调纯黑色部位,透射稿密度设定为70-00,彩色照片密度设定为80-90。基础黑胶印工艺为C95%-98%、M85-88%、Y85-88%、K75%-80%。OPP膜凹印工艺为C90-95%、M80-85%、Y80-85%、K65-70%。 (二)密度反差小,色调淡薄的图片,要加深复制,黑场设定则应选择图片次黑部位,透射稿密度设定为30-50。彩色照片密度设定为50-60,设定基础黑。 (三)密度反差大,色调厚重,要减浅(提亮)复制,可选择图片最深最黑部位,并可加大设定密度值,透射稿密度设定为00-50,彩色照片密度设定为00-30,设定基础黑。 暗调复制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黑版设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操作员没有重视对黑片的设定和调整;二是多数图片的暗调偏色,往往找不到中性黑色,影响黑版设定的准确性;三是黑版都是采用短价调骨架曲线,即在C版50%处出小点,因而造成图片中间调层次不够,立体感不强。实践证明,有效使用黑版,既可增强图片反差,又可以增强暗、中调层次。其要领是: (一)黑场选点应尽量选在黑色物体的中性黑部位,保证黑版网点值设定的准确性。 (二)黑版网点值设定:胶印工艺以75%-80%为佳。OPP膜凹印工艺为65%-70%。 (三)黑版的有效使用,不是单在三原色上增添黑版,而是要与UCR相匹配,应在黑色部分适量减少三原色汨墨量,以便为增加匀实的黑版腾出地方,用黑版拉开暗调层次,加强摄影图片反差。一般去除20%、C78%、M68%、Y68%、K90%。 (四)黑版的起始点延长至C版的35%-40%处出小点,则可增加图片的中、暗调层次和立体感,当然黑版调子延长,色彩部分也会加深,要注意作相应减浅。 处理好彩图中的白和黑 彩图中的白色和黑色不仅是画面中的重要色,而且有了黑、白色调,便显得色彩厚重纯正。色彩学家认为,世界上没绝对白,也没绝对黑。无论「白」得如何亮,或「黑」的怎么暗,它都带有某种色彩倾向,但在具体画面上,可出现夸张的白和夸张的黑。因此,我们复制时定要重视彩图中的黑白色调,这是提高图象艺术效果的重要一环。 目前多数操作人员只重视对色彩的调整,而忽视对黑、白色的处理。因而常把白色物体处理成一片白,完全失去白色物体的层次质感;把黑色物体处理得漆黑一片,突出不了黑色物体的层次质感,此问题的解决方法为: 提高对彩色图片中的白、黑色调重要性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黑白照片要比彩色照片更具视觉力度,因黑白间的反光率之差比任何色彩间的大得多。据科学家测定,色彩间的对比,即使是最强烈的原色间或互补色间的对比,都要比黑白间的对比弱得多,如红绿并列与黑白并列相比,前者只能达到后者的40%,红蓝平列与黑白平列相比,前者只能达到后者的23%,蓝绿并列与黑白并列相比,前者只是后者的19%,这就是为何黑白作品有时要比彩色作品来得明快。因此,扫描时处理好彩图中的白和黑,不但能逼真表现各种白色和黑色物体的层次质感,且能突出视觉上的明暗对比度。但是,如今有些国画的复制,仍主要采用三原色,黑版为短调骨架工艺,造成墨色偏色、露色、应尽快改进为好。 有些油墨、水粉画将黑色和其它颜色混合使用,不是纯正黑色,因此,设定时要以三原色为主,C95%、M、Y85-88%、K70%,不能做得像摄影图片中的黑版那么深。有些水彩画的深暗处几乎是用纯黑色表现的一种特有情趣。因此,设定时也要用黑版再现,一般为75%-80%,同时采用UCR方法减少三原色油墨量,由于水彩画的彩墨淡雅,去除后的网点值C65%、M55%、Y55%,四色总和以250%-260%为佳。 处理好色彩的正常关系 当前一些彩色印刷品的色彩处理很零乱,不能还原原稿色调,许多客户(其中不乏画家、摄影师等艺术家)不甚满意,一位摄影师还专门写文章说:「在彩色印刷中,经常看到为了使画面色彩鲜艳而不顾色彩间的正常关系,不顾某一具体颜色在画面中的具体位置,一律调整得很纯,这样做艳虽然艳了,但整个画面却显得色彩零乱。 这是目前多数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还原原稿的标准化扫描分色和缺乏对色彩的艺术性认识,只是单看显示屏色彩,凭主观随意性调整造成的,而且往往调整的量过多,幅度过大。解决方法为: 做好规范化、数据化色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即使采用软件自动化色彩管理,也必须有此基础,使整个工艺流程有个稳定的环境。方法步骤是: (一)首先制订出后工序照排、晒版、打样的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并使之稳定。 (二)采用标准灰梯尺、色标和原稿进行色彩还原测试,建立一组灰平衡参数集,以保证原稿中的灰色、复色还原。 (三)在输入灰平衡基础上建立颜色校正的准校色量,达到R、Y、G、C、B、M六色相的还原,以保证原稿色彩的还原。做好上述工作后,扫描分色时,只要用正确的黑、白场设定,就能还原原稿色调,不必或很少需要再进行后处理,而用Photoshop软件工具调整,只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原稿的一些缺陷进行调整。 充分利用扫描仪获得最好的图象,目前图象扫描分色作业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把高档专业扫描仪和电分机当作简单的输入设备,其强大的专业功能都没有用或用得不好,而把黑白场定标,层次调整,颜色校正,清晰度强调全都采用Photoshop软件工具调整,这不但调整时间长,质量不稳定,经常是一个人调一个样,甚至一个人调一次一个样,五花八门,且由于扫描分色图象只有很少的颜色层次信息,那么用Photoshop软件工具也无法调出更好的颜色层次来。更何况绘画和摄影等图象艺术中的意境和微妙的颜色层次变化是调不出来的。 许多优秀的同行在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为要最终印出好的产品,该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必须从一开始在扫描时就要从原稿中获得,这好比要录制好的音乐,首先话筒要好,否则质量无从谈起。」 如今许多好的印刷单位搞数据化色彩管理,采用「还原原稿的标准化扫描分色法」达到又快又好地还原原稿的效果,为此,单位就规定,客户要求还原原稿,扫描分色后的图象,不许进行后处理,如质量不好就重扫。苹果计算机制作时,对扫描仪、电分机扫描的图片,只能修装、截切或作些特技处理,不能调整图片层次、颜色和清晰度,也不作放大、缩小,这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 处理色彩的四项要领。调整原稿局部色彩饱和度不足等缺陷时,应掌握以下四项要领: (一)加色和减色不能过量。一是基本色加色不能过大,要保持基本色中的层次,不能因加色过量而造成层次并级;二是相反色校色量不能过大,要保持色彩中的明暗、光影变化关系,能因相反色校过量而造成色彩简单化。 (二)保持色彩的色量与光量等级关系,对某一色彩进行调整时,不能把亮调部分的色量超过中调部位的色量,不能把中调部分的色量超过暗调部分的色量,要保持色彩的色量与光量等级的明暗、深浅关系。现在有些印刷品,把明亮部分的色彩调整得过深过重,把暗调部分的色彩处理得过鲜过亮,失去了色彩的正常关系,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三)掌握色彩的空间距离变化规律。从色彩学上讲,我们的视线因受空间大气介质的影响,不同距离的物体在形体上色彩上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物体的近大远小是空间透视原理,而物体的近者清晰,远者模糊,色彩观感的近者强烈,远者微弱,便是色彩空间透视的结果。因此,调整某一色彩时,要掌握色彩表现空间距离时的变化规律,近的暖,远的冷;近的纯,远的灰;近的鲜明,远的模糊,近的对比强,远的对比弱。例如,有一本风光画册,其中一幅色调正确,色彩变化丰富的风光图片,操作人员把远山的紫蓝色加了些黄,变成了青绿色,从而造成空间距离的色彩变化完全失真,客户看了连连摇头说,不符合原稿色调,结果要求重新扫描、印刷。实践证明,按照色彩的空间距离变化规律进行色彩调整是重要的。(四)掌握色彩冷暖变化规律。在彩色摄影拍摄的自然景物中,我们发现物体受光面的色彩与光源色的冷暖变化分不开,而暗面的色彩又与周围环境色的冷暖变化联系密切。因此,进行色彩调整时,要掌握这种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物象受光面中有高光、亮面、中调面三部分,其亮面的色相主要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综合,其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的冷暖为转移;高光部分的色彩一般是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物象中调面所受的光不是直射光,而是侧射光,在色相和色性上较为复杂和丰富,其色相是光源补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其色感以固有色为主。其二,物象暗面的色相,主要是环境色和固有色相混合,其色调的冷暖以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其暗部的色彩总带有光源色的补色倾向。因此,要注意暗调的色彩绝不是固有色的加深、加暗。 摄影图片中的冷暖色变化关系,只有采用还原原稿的标准化扫描分色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处理好人物肤色 当前许多期刊杂志、画报、画册及一些广告中的近景拍摄半身人像图片的复制质量存有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更是质量低劣。例如: (1)有些肤色严重失真,有的脸部偏色成了桔黄色、红茶色,甚至有的成了菜青色、灰黑色; (2)有些肤色粗糙,生硬脱节,亮、中、暗调间没有连续过度的调子,看上去缺乏变化的曲线美;由于采用GCR工艺,造成暗部逆转,黄、红色版浅,变成只是一个很深的黑版; (3)有些肤色由于采用GCRI工艺,造成暗部逆转,黄、红色版浅,变成只是一个很深的黑版; (4)有些肤色明显看出是校色错误,由于青版校色过量,竟把眼肉、牙肉校成为红肉色,有的头发边级与肤色衔接处露出一圈红茶色边。 以上毛病除部分原稿因素外,主要还是扫描分色参数设置和颜色处理不当造成的。一般的解决方法为: 确定肤色的基调。进行人物扫描分色时,不管原稿如何,都要根据各种人物肤色的特征处理,首先以其年龄、性别、职业、出身、民族等特征来确定肤色的基调,如儿童肤色,要白净娇嫩、细腻红润。「美人照」是经过化妆的肤色,肌肤白晢红润、色彩夸会张,变化丰富,如原稿偏色,应按照人物肤色特征加以纠正,只有基调掌握正确,就不会出现较大失真。 控制暗部肤色不偏红。多数原稿的暗调肤色偏红茶色,经黑场设定后,Y、M色版偏深,网点值达到85%左右,有时达到90%。而C色版对红茶色校色灵敏,往往过校。因此,对面积较大的暗调肤色,一是要注意控制Y、M版在80%以下,一般为75-78%。因为80%是一个网点跳跃区,印刷网点容易增大;二是C色版要跟上,在标准校色量基础上稍作些加深,同时K版的阶调稍作延长,以弥补C版的不足,一般配比,若M、Y色版在75%-78%,C色版应在30%,K版在25%左右,从而使暗部肤色沉着。 规范影调密度,控制中调肤色。 (一)顺光片:脸部大部分处在亮调和中调,其色密度转换成网点值大都在30%-45%,比较理想,正常设定肤色还原较好。(二)侧逆光片:脸部一半处在逆光部位,中调密度渐渐移向偏暗部分。这里的关键技术在于要控制中调前额部位的Y、M色版,有些侧逆光片的前额肤色密度处在90-95,转换成网点值为51%-53%,由于50%是胶印网点又一个跳跃区,印刷网点增大最多。因此,要注意把Y、M色版的网点值减浅到45%-48%间,以避开这个网点跳跃区,使前额肤色明亮,呈黄肉色。(三)逆光片:脸部大部分处在逆光,密度较大,肤色偏暗。以前额部位作为控制点,其色密度转换成网点值,Y、M色版都在60%-70%间,因此,首先应选用减浅层次曲线扫描分色,或扫描后用Photoshop层次曲线的中调部分,对三色版作减浅(提亮)调整,一般应减浅5%,这样既使印品肤色密度符合视觉效果,又给印刷品网点增大留有余地。 掌握肤色的连续过度调子。进行阶调设定和用层次曲线调整时,应掌握脸部肤色由明亮部分到中调部分至暗调部分要有连续过度的调子,不能重硬脱节,特别是M色版的调子要柔和协调。 正确选用虚光滤色镜。从理论上讲,虚光滤色镜选用甚么色光,应根据原稿主色调清晰度,绿(G)滤色镜强调暖色调的清晰度。一般扫描仪和电分机的缺省值为绿(G)色,有的是C=C,M=M,Y=Y,K=Y。有的是Y、M、C、K色版都是G(5:5)的混合色。而肤色要求柔和,头发则要求清晰,所以选用红(R)滤色镜为佳。 总之,对于印前系统中图像的扫描及制作,其中有很深学问和经验,其胶片输出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图像的印刷结果。但是,我们现在不少印前系统中的操作人员,由于其素质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以及审美观、印刷知识和图象制作经验的不足,往往很难制作高质量图象,这也许就是我们日常中见不到高质量的图象印刷品的一个主要原因吧。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我们加入WTO后要面对的是全球的激烈竞争,就必须要求我们印刷业的全体人员(尤其是印前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勤学多问,就一定能掌握图象制作技术和扫描分色技术的规律,提高对色彩敏感性和艺术性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计算机信息检索式指人们利用计算机,并使用特定的检索指令、检索词和检索策略,在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成功运用,使人们从费时、耗力的手工检索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信息检索效率。计算机信息检索对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查找两个过程。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通信网络、检索终端设备和数据库组成。 1、检索技术 检索文献时,一个词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逻辑算符(AND, OR, NOT)、截词符、位置算符等限制检索条件,或者使用字段限定,从而达到检索的预期效果。检索功能:是指检索系统在检索界面上提供给用户的基本功能。通用的检索功能有以下几种: 浏览 browse:浏览是人工检索语言的应用与延伸。作用:方便用户按照知识体系来查阅相关信息。例:分类目录浏览、书、刊名浏览。 复杂检索又称为: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专家检索expert search。在复杂检索界面可以使用各种组配算符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索词,对较复杂的检索课题实现精确检索。这就需要运用检索技术来组织或编制检索式。检索式(retrieval strategy)是情报(信息)检索中运用检索技术来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逻辑表达式,将检索策略具体化表示出来。有的系统高级检索设定一定的逻辑关系、各种限定;而有的系统需自行编制检索式。

刊号的识别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规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扩展资料: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正规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严格,需要较强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是有详细的要求,正规期刊有各不相同的办刊方针。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

最可靠的查询方式是登陆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可以查询期刊/期刊社

最近,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及《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杂志收到读者与企业的来电、来函,对《印刷量与标准化》第5期刊登的我在天津“全国油墨(胶印)印刷试性标准化试验基地”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谈到的组建印刷分技术委员会(SC)的问题表示出较大兴趣,并询问有关情况。根据SAC/TC170工作进程,现在提出拟于近年内组建印刷业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SC),旨在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信息传达给业界,并结合印刷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发展需求,为推动印刷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而提出了初步设想,以期引起业界的重视,希望有实力、有愿望的企业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做出反应,为提升企业与行业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尽一份心力。  为使业界进一步了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的情况,现特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要求以及个人的理解作一简要概述。  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TC和SC的规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08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由目前的近700个增加到2000个;到2010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力争达到2600个”。2006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批准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135个。目前,全国共有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800余个。  二、关于SAC/TC170  SAC/TC170成立于1991年,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的一个重要TC组织,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全国性印刷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机构。SAC/TC170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负责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提出印刷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组织行业内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化的管理服务,负责全国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包括按产品划分的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包装印刷、票据印刷、标签印制等以印刷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领域;按工艺流程划分的印前、印刷、印后处理;按印刷方式划分的胶印、凹印、柔印、网印、数字印刷及特种印刷;按产品印刷过程控制要素划分的印刷设备(如印刷机械、印前设备、印后设备等)、原辅材料(如纸张、油墨、版材、橡皮布、胶片、塑料等)的印刷适性及印刷工艺的条件要求、生产环境安全要求;按市场准入分类的印刷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环保安全要求、贸易要求、检测方法等。  SAC/TC170是我国印刷界唯一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有接口的印刷标准化机构,是ISO/TC130“P”(积极)成员,拥有国际印刷技术标准的提出、起草、审查和表决权。我国印刷界其他的TC组织目前是通过SAC/TC170与ISO/TC130常设的5个工作组(WG)进行联系。  ISO/TC130的5个常设工作组是:  第一工作组:术语(Terminology)  第二工作组:印前数据交换(Prepressdataexchange)  第三工作组:印刷过程控制与测量(Processcontrolandrelated metrology)  第四工作组:媒介与材料(Mediaandmaterials)  第五工作组:安全与人类工程(Ergonomics-Safety)  三、为何要组建新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贯彻落实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提升我国标准化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标准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扩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规模,决定征集组建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及工作组(WG)。  当前,我国印刷业发展态势强劲,且如前所述,印刷涉及多个领域,面宽而复杂,就行业所需标准而言,粗算不下几百项,而目前制修订的仅有60余项。如果仅仅依靠目前的印刷标准化组织及其工作,要完成整个印刷体系标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根本不适应印刷业当前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动员和依靠多方力量提升发展水平。因此,适时组建分技术委员会,细分印刷标准化工作领域,扩大和增强印刷标准化队伍,加大印刷标准化工作力度,形成多头并举的局面,是实现我国印刷标准化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四、为何印刷业只能组建分技术委员会(SC)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筹建新的技术委员会在名称和工作领域上不应与我国现有的技术委员会、已批复筹建和拟筹建的技术委员会交叉重复。因此,我国印刷业如需组建新的标准化组织,只能组建分技术委员会(SC)。根据这一要求,可以组建印刷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如印前分技术委员会、书刊印刷分技术委员会、报纸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包装印刷分技术委员会、数字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票据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印后分技术委员会、印刷原辅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等等。  五、分技术委员会(SC)与技术委员会(TC)的关系  关于分技术委员会(SC)与技术委员会(TC)的关系,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有明确的表述:分技术委员会是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在技术委员会下面某一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印刷分技术委员会须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印刷分技术委员在SAC/TC170的领导(协调)下从事相应领域内的全国印刷标准化事务。  六、组建原则  应遵循市场需要、任务明确、结构合理、保证质量、国际接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我国现有的技术委员会,有国际对口的,原则上应按照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设置相应的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涉及产品或与市场结合紧密的技术委员会,原则上应由国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承担秘书处。  七、组建条件  主要有:  秘书处承担单位具有支持标准化事业的积极性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并愿意提供如人员、经费等办公保障;  国际接轨,尽可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其认可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对口;  遵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规定。  八、承担分技术委员会(SC)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较强的技术实力;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配备所必需的标准化技术人才和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固定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  九、分技术委员会(SC)的组成  SC由15名以上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分技术委员会组成中应有所属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担任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副秘书长以上职务。  产品类标委会,同一单位担任主任委员(含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含副秘书长)和普通委员的代表各不得超过1人,且秘书长和主任委员不得来自同一单位。  十、活动经费的来源  各级TC、SC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费;  委员和观察成员交纳的费用;  开展本领域标准化的咨询、服务等工作的收入;  秘书处承担单位提供的经费;  社会各界对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资助;  其他。  十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事务的有关政策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使企业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服务平台。  形成以龙头企业的专家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新机制,以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  加快技术委员会建设,有效增加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从技术委员会的设立、委员组成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使龙头企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加大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力度。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或参与秘书处工作,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承担产品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的工作。  鼓励来自企业的专家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尤其是产品类或与市场相关的技术委员会。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项目,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国家标准起草工作,鼓励企业出资制修订产品类的国家标准。  鼓励企业、行业、科研院所提出具有自主创新科研含量的标准项目,解决我国在标准的前瞻性以及国际标准的跟踪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分技术委员会的政策、要求是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这对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印刷行业的各个领域能否不失时机地在近年内组建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对于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有志于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的企业、企业家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加强联合,创造条件,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赢得先机。SAC/TC170将全力给予支持、配合、协调与服务,为促进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前行有所作为。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媒体名称:输入你要查找的期刊名称——媒体类别:选择期刊。查到的话就是正规的CN刊物,查不到就是非法的刊物。这个要求不算高,是发表文章最基本的要求了,你需要了解的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加分多少,文章发表后需要在哪个网站上搜索到、文章字数要求、文章内容要求等等,可以参考淘淘论文网的说明。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上查询。请按以下顺序点击:广电总局--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期刊、期刊社查询。输入你要查找的期刊名称,再输入验证码,敲回车键即可获得结果。凡是正式出版发行的期刊都能查到,非正规出版的期刊则查不到。

  • 索引序列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入口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电话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系统下载
  •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官网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