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推荐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推荐

发布时间: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推荐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题目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您必须选择一个自己能如期完成论文的题目,未来就业也可能取决于您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吸引雇主。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少数人会真的去阅读一篇毕业论文。由于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的严谨性以及特殊的写作风格,因此并非是普通大众会感兴趣的文件类型。真正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通常只有学生、该领域的专家、学生的指导教授以及论文的口试委员。选择您喜爱的研究题目这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未来您将花费很多时间于论文写作上,如果您能愉快地度过这段时间,您的生活品质才会变得更好。此外,如果您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您的论文、写作及论证才会有较佳的品质。您应该选择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并具有社会意义的题目,千万不要让别人强迫您选择某一特定题目。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

飞行器设计专业(082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院关于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特制定本“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飞行器设计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二、培养方向本院飞行器设计学科包括以下培养方向:1 空间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器系统设计;空间飞行器先进结构概念、振动控制与优化设计;空间飞行器动力学;空间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飞行器工程系统设计自动化与软件设计等。 2 导弹设计研究方向包括;导弹总体设计;导弹飞行动力学、制导与控制;导弹结构动力学等。 3 运载火箭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现代飞行器综合设计方法;飞行器结构设计;微小型飞行器设计等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5年,非全日制3~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 修 课 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 3 外国语 120 3 应用数理统计 54 3 7门至少 选1门 应用泛函分析 54 3 矩阵理论 54 3 数值分析 54 3 数理方程 54 3 数学规划 54 3 常微分方程 54 3 现代控制理论 48 3 航天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54 4 飞行动力学 48 3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 32 2 导弹制导原理 48 3 飞行器设计软件研制基础 48 3 最优控制及应用 32 2 导航原理 48 3 限 选 课 可靠性设计 48 3 导弹仿真原理 32 2 多体动力学 32 2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高等结构分析方法 32 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54 5 航天器飞行动力学基础 48 3 载人航天技术 32 2 航天系统工程 32 2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48 3 导弹飞行动力学 48 3 学分要求:总学分≥32 必修课学分≥17 必修课+限定选修课≥26 1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本学科具体硕士课程设置如下: 2 学分规定和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每周课内1小时计1学分,即课内16-20学时记1学分,1门课程一般不超过3学分。 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或以自学为主的课程,课内外每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实验课一般按课内外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最低为32学分,一般为11—13门课,其中必修课(学位课)至少17—18学分,一般为6-7门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至少26学分。其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60学时 3学分 外国语 120学时(A、B班) 3学分 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课(4—5门) 11—12学分 限选课(3—4门) 五、主要培养环节和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内,导师和指导组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制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本学科要求精读有关外文文献至少10篇,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进行评阅。论文选题是关系到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学院将严格把握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在答辩之前至少1年之前完成,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优、良、中、不通过四级评分,中与不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10%。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长批准可限期重新开题,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3 实践环节安排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应届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专业实践。实践环节不计学分。教学实践可安排讲课(课程部分内容)、辅导、指导生产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实验等。专业实践可从科研中选定,也可安排实验室工作,参加校“冯如杯”竞赛获奖,可算作专业实践。文科研究生可安排社会调查等,但必须提交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实践环节时间为 3—4周( 80学时),完成后由负责教师考察并写出评语。4 中期筛选 在课程学习完后安排一次中期筛选。中期筛选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中期筛选结果需报培养处备案,未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研究生应根据情况做出处理和说明理由。 中期筛选应对每位硕士生的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定后,按下列各项规定做出处理。(1)凡能较好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己进行的论文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博士培养前途者;或者思想品德好,具有优异才能者,可按研究生院有关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规定,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能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良,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培养计划,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经审核批准可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学习。(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退学,开具学习证明,不再继续硕士论文阶段的学习。学位课出现两门次不及格(含补考在内)或课程累计三门次不及格者;学位课总平均成绩低于70分者;指导教师或院长根据综合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学院的中期筛选工作由院长统一领导,党政参与,要实事求是,逐个考核。5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选听5讲以上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检查。6 论文中期检查要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对于论文工作抓得不紧或不认真的学生,应给予黄牌警告,甚至终止培养。7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答辩前应将其研究的主要成果写成论文发表。一般要求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未发表者缓授学位,毕业后两年内还不能发表学术论文者,不授予硕士学位。 8 论文答辩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要规范答辩管理工作。在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中,要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有效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论文答辩工作由院组织,不能由导师个人组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评阅人中均至少有一人不是本单位的教师。在论文答辩中,要考虑有一定的论文答辩一次不通过率。 六、学位审核 学院在进行学位审核时,要逐个进行审核,并对申请学位者进行按质排序。如果没有不授学位或缓授学位人员,应将排序在后5-10%的人员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点审查。 为检查评估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校、院每年将选取部分论文送外单位评估。评估发现不符合要求者,经校、院两级学位委员会审核可撤消已授予的学位。 七、管理工作 1.培养方式、方法(1)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时间均不少于一学年。全日制学生要求一年内完成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学习与考试。(2)对每个研究生均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培养方向基础不同的研究生可有不同安排。(3)每个研究生必须有明确的导师,提倡采取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形式,发挥教研室的集体力量和作用,搞好师生合作,教学相长。(4)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应注意进行革新,不断摸索,总结和创造新的经验。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本学科特色,加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前沿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实验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增大方案柔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应为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余地,使研究生在选课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以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培养方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培养各环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培养方案是培养研究生的法规性文件,具有其权威性,由院组织专门小组在调查研究国内外本学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经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跨院(系)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由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要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学科的内涵。本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制定。 3.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由导师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经教研室同意后,报院长批准,送研究生培养处备案。培养计划应征求研究生本人意见,任意选修课可由研究生自己选定。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

我知道你是航院的,也知道你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咱不能恁直接是不

同学,你不要这么直接好吧,我也是在那上课的,也是上网搜就行了,唉,,,木有办法。哈哈。。。这个老师应该会让咱们过吧

西工大飞设很好,就看肯不肯下功夫。看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了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大全

飞行器设计专业(082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院关于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特制定本“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飞行器设计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二、培养方向本院飞行器设计学科包括以下培养方向:1 空间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器系统设计;空间飞行器先进结构概念、振动控制与优化设计;空间飞行器动力学;空间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飞行器工程系统设计自动化与软件设计等。 2 导弹设计研究方向包括;导弹总体设计;导弹飞行动力学、制导与控制;导弹结构动力学等。 3 运载火箭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现代飞行器综合设计方法;飞行器结构设计;微小型飞行器设计等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5年,非全日制3~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 修 课 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 3 外国语 120 3 应用数理统计 54 3 7门至少 选1门 应用泛函分析 54 3 矩阵理论 54 3 数值分析 54 3 数理方程 54 3 数学规划 54 3 常微分方程 54 3 现代控制理论 48 3 航天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54 4 飞行动力学 48 3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 32 2 导弹制导原理 48 3 飞行器设计软件研制基础 48 3 最优控制及应用 32 2 导航原理 48 3 限 选 课 可靠性设计 48 3 导弹仿真原理 32 2 多体动力学 32 2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高等结构分析方法 32 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54 5 航天器飞行动力学基础 48 3 载人航天技术 32 2 航天系统工程 32 2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48 3 导弹飞行动力学 48 3 学分要求:总学分≥32 必修课学分≥17 必修课+限定选修课≥26 1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本学科具体硕士课程设置如下: 2 学分规定和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每周课内1小时计1学分,即课内16-20学时记1学分,1门课程一般不超过3学分。 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或以自学为主的课程,课内外每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实验课一般按课内外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最低为32学分,一般为11—13门课,其中必修课(学位课)至少17—18学分,一般为6-7门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至少26学分。其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60学时 3学分 外国语 120学时(A、B班) 3学分 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课(4—5门) 11—12学分 限选课(3—4门) 五、主要培养环节和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内,导师和指导组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制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本学科要求精读有关外文文献至少10篇,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进行评阅。论文选题是关系到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学院将严格把握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在答辩之前至少1年之前完成,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优、良、中、不通过四级评分,中与不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10%。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长批准可限期重新开题,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3 实践环节安排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应届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专业实践。实践环节不计学分。教学实践可安排讲课(课程部分内容)、辅导、指导生产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实验等。专业实践可从科研中选定,也可安排实验室工作,参加校“冯如杯”竞赛获奖,可算作专业实践。文科研究生可安排社会调查等,但必须提交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实践环节时间为 3—4周( 80学时),完成后由负责教师考察并写出评语。4 中期筛选 在课程学习完后安排一次中期筛选。中期筛选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中期筛选结果需报培养处备案,未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研究生应根据情况做出处理和说明理由。 中期筛选应对每位硕士生的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定后,按下列各项规定做出处理。(1)凡能较好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己进行的论文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博士培养前途者;或者思想品德好,具有优异才能者,可按研究生院有关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规定,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能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良,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培养计划,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经审核批准可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学习。(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退学,开具学习证明,不再继续硕士论文阶段的学习。学位课出现两门次不及格(含补考在内)或课程累计三门次不及格者;学位课总平均成绩低于70分者;指导教师或院长根据综合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学院的中期筛选工作由院长统一领导,党政参与,要实事求是,逐个考核。5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选听5讲以上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检查。6 论文中期检查要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对于论文工作抓得不紧或不认真的学生,应给予黄牌警告,甚至终止培养。7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答辩前应将其研究的主要成果写成论文发表。一般要求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未发表者缓授学位,毕业后两年内还不能发表学术论文者,不授予硕士学位。 8 论文答辩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要规范答辩管理工作。在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中,要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有效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论文答辩工作由院组织,不能由导师个人组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评阅人中均至少有一人不是本单位的教师。在论文答辩中,要考虑有一定的论文答辩一次不通过率。 六、学位审核 学院在进行学位审核时,要逐个进行审核,并对申请学位者进行按质排序。如果没有不授学位或缓授学位人员,应将排序在后5-10%的人员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点审查。 为检查评估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校、院每年将选取部分论文送外单位评估。评估发现不符合要求者,经校、院两级学位委员会审核可撤消已授予的学位。 七、管理工作 1.培养方式、方法(1)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时间均不少于一学年。全日制学生要求一年内完成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学习与考试。(2)对每个研究生均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培养方向基础不同的研究生可有不同安排。(3)每个研究生必须有明确的导师,提倡采取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形式,发挥教研室的集体力量和作用,搞好师生合作,教学相长。(4)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应注意进行革新,不断摸索,总结和创造新的经验。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本学科特色,加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前沿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实验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增大方案柔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应为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余地,使研究生在选课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以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培养方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培养各环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培养方案是培养研究生的法规性文件,具有其权威性,由院组织专门小组在调查研究国内外本学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经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跨院(系)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由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要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学科的内涵。本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制定。 3.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由导师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经教研室同意后,报院长批准,送研究生培养处备案。培养计划应征求研究生本人意见,任意选修课可由研究生自己选定。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

建议你做导师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完全不懂的领域,这样导师可以给你一些指导,不然等到快验收了你碰到问题又找不到人指点,那就麻烦了毕业设计选题 希望能帮到你,有帮助请采纳哦

渴求为所爱的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感情思想。

飞行器设计论文选题

我知道你是航院的,也知道你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咱不能恁直接是不

航院的吧

你不会也是北航的吧

飞行器设计专业(082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院关于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特制定本“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飞行器设计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二、培养方向本院飞行器设计学科包括以下培养方向:1 空间飞行器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器系统设计;空间飞行器先进结构概念、振动控制与优化设计;空间飞行器动力学;空间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飞行器工程系统设计自动化与软件设计等。 2 导弹设计研究方向包括;导弹总体设计;导弹飞行动力学、制导与控制;导弹结构动力学等。 3 运载火箭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现代飞行器综合设计方法;飞行器结构设计;微小型飞行器设计等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5年,非全日制3~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 修 课 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 3 外国语 120 3 应用数理统计 54 3 7门至少 选1门 应用泛函分析 54 3 矩阵理论 54 3 数值分析 54 3 数理方程 54 3 数学规划 54 3 常微分方程 54 3 现代控制理论 48 3 航天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54 4 飞行动力学 48 3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 32 2 导弹制导原理 48 3 飞行器设计软件研制基础 48 3 最优控制及应用 32 2 导航原理 48 3 限 选 课 可靠性设计 48 3 导弹仿真原理 32 2 多体动力学 32 2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高等结构分析方法 32 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54 5 航天器飞行动力学基础 48 3 载人航天技术 32 2 航天系统工程 32 2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48 3 导弹飞行动力学 48 3 学分要求:总学分≥32 必修课学分≥17 必修课+限定选修课≥26 1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本学科具体硕士课程设置如下: 2 学分规定和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每周课内1小时计1学分,即课内16-20学时记1学分,1门课程一般不超过3学分。 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或以自学为主的课程,课内外每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实验课一般按课内外60学时计1学分,该课程一般不超过2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最低为32学分,一般为11—13门课,其中必修课(学位课)至少17—18学分,一般为6-7门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至少26学分。其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60学时 3学分 外国语 120学时(A、B班) 3学分 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课(4—5门) 11—12学分 限选课(3—4门) 五、主要培养环节和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内,导师和指导组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制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本学科要求精读有关外文文献至少10篇,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进行评阅。论文选题是关系到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学院将严格把握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在答辩之前至少1年之前完成,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优、良、中、不通过四级评分,中与不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10%。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长批准可限期重新开题,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3 实践环节安排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应届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专业实践。实践环节不计学分。教学实践可安排讲课(课程部分内容)、辅导、指导生产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实验等。专业实践可从科研中选定,也可安排实验室工作,参加校“冯如杯”竞赛获奖,可算作专业实践。文科研究生可安排社会调查等,但必须提交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实践环节时间为 3—4周( 80学时),完成后由负责教师考察并写出评语。4 中期筛选 在课程学习完后安排一次中期筛选。中期筛选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中期筛选结果需报培养处备案,未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研究生应根据情况做出处理和说明理由。 中期筛选应对每位硕士生的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定后,按下列各项规定做出处理。(1)凡能较好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己进行的论文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博士培养前途者;或者思想品德好,具有优异才能者,可按研究生院有关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规定,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能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良,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培养计划,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经审核批准可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学习。(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退学,开具学习证明,不再继续硕士论文阶段的学习。学位课出现两门次不及格(含补考在内)或课程累计三门次不及格者;学位课总平均成绩低于70分者;指导教师或院长根据综合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学院的中期筛选工作由院长统一领导,党政参与,要实事求是,逐个考核。5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选听5讲以上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检查。6 论文中期检查要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对于论文工作抓得不紧或不认真的学生,应给予黄牌警告,甚至终止培养。7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答辩前应将其研究的主要成果写成论文发表。一般要求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未发表者缓授学位,毕业后两年内还不能发表学术论文者,不授予硕士学位。 8 论文答辩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要规范答辩管理工作。在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中,要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有效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论文答辩工作由院组织,不能由导师个人组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评阅人中均至少有一人不是本单位的教师。在论文答辩中,要考虑有一定的论文答辩一次不通过率。 六、学位审核 学院在进行学位审核时,要逐个进行审核,并对申请学位者进行按质排序。如果没有不授学位或缓授学位人员,应将排序在后5-10%的人员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点审查。 为检查评估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校、院每年将选取部分论文送外单位评估。评估发现不符合要求者,经校、院两级学位委员会审核可撤消已授予的学位。 七、管理工作 1.培养方式、方法(1)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时间均不少于一学年。全日制学生要求一年内完成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学习与考试。(2)对每个研究生均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培养方向基础不同的研究生可有不同安排。(3)每个研究生必须有明确的导师,提倡采取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形式,发挥教研室的集体力量和作用,搞好师生合作,教学相长。(4)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应注意进行革新,不断摸索,总结和创造新的经验。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本学科特色,加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前沿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实验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增大方案柔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应为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余地,使研究生在选课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以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培养方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培养各环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培养方案是培养研究生的法规性文件,具有其权威性,由院组织专门小组在调查研究国内外本学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经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跨院(系)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由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要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学科的内涵。本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制定。 3.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由导师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经教研室同意后,报院长批准,送研究生培养处备案。培养计划应征求研究生本人意见,任意选修课可由研究生自己选定。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

飞行器设计论文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 作文400字  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  “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千字三百,若需联系

我知道你是航院的,也知道你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咱不能恁直接是不

航天飞机天地往返穿梭器—航天飞机简介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的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煞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航天飞机除可在天地间运载人员和货物之外,凭着它本身的容积大、可多人乘载和有效载荷量大的特点,还能在太空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空间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带到太空去释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毁坏的无人航天器,如低轨道卫星等人造天体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欧空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装进舱内,进行各项科研工作。 美国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航天飞机首航指令长约翰·杨6次飞上太空,是世界上参加航天次数最多的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人宇航员布鲁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Kathryn D·Sullivan)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e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得发电试验。9月12日奋进号将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记者和第一对宇航员夫妇载入太空飞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极其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3米,直径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的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林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失败,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象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千米/小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航天活动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辅平了道路。原计划一年后进行载人飞行,但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入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 索引序列
  •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推荐
  •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
  • 飞行器设计论文题目大全
  • 飞行器设计论文选题
  • 飞行器设计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