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药的论文

有关药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药的论文

不是要找人帮你写吧~~没戏~~只能帮你分析一下怎么写而且这个问题太宽泛了~~首先我不知道你是多大的学生,写这篇作文的前提是什么我猜一下啊 800字的作文 应该是初中生或高中生的作文要求, 药~可能是鲁迅先生那片短片小说《药》之后的习作 ,要求是议论文的话侧重点放在论述上何为药 ,狭义上的“药”代表生病了 需要服用的让身体好转的东西 那么广义上讲对于不好的东西是否都有其相对的药,可以根据你的生活经历 你所处的年龄和环境分析一下~~哪些东西对应哪些“药”如何做到对症下药。有些东西是否真的有药,有些东西的药是否是立竿见影的还是循序渐进的,“药”是不是万能的,是否有了“药”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不好的事情,包括可以简单论述鲁迅先生《药》中的内容,“血馒头”是否真的就是“药”,真正的打开当时愚钝国人的思想的药到底是什么。同样,在现今社会和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遮住我们双眼使我们看不清是么才是真正的“药”的时候~~该如何对症下药~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论述点~~选你觉得有的可写的做你的中心论述点和分论点 以上为我的个人分析~~也许不是你想要的 但是希望多少能给你点启发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  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  2.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  2.2汇通中西  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2.3旁搜博览  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  2.4慎思明辨  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  实施成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  [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  [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  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8%,注射剂使用率为38 %,33%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92%,联合用药率 08%。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98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39%;G1期8%,S期3%,G2+M期9%;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建议你去参考下(药物化学、药物资讯)等等这样的论文参考吧~

有关药店的论文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开始注重通过服务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但服务内容雷同、服务方式单一,也存在以服务为借口进行变相的价格竞争问题,如部分药店的会员制。药店为什么要开展服务?服务设计的基础和原则是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基本内容。 药店顾客需求与服务的关系,服务是一种提供某种满足的活动过程,药店的服务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那么药店服务和顾客满意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存在顾客需求。 基于顾客需求的药师药学咨询服务设计 对病情做出判断 来咨询的顾客可能是其本人用药,这时所有的服务内容就可围绕顾客本人直接开展,但也可能是为其他人购药。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等方法了解用药主体的情况,对病情做出判断。这一过程是针对顾客“我得了什么病?医生的诊断或自我诊断正确吗?”这一了解病情的需求而展开的。有时,顾客也许仅仅告诉药师其身体某某部位的感觉和不舒服的体验,或者是以前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出现过类似的感受等等。这些信号都是顾客想知道自己病情的信息,特别是当顾客不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病以及是什么病的时候,药师要帮助顾客做出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如果有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或不能做出判断,药师应建议顾客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在这一阶段,药师一定站在顾客的角度上,为顾客着想,万万不可为增加销售量,在不明确病情的情况下盲目推荐药品,否则可能会延误顾客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询问病情的时候,对于一些特殊病症的顾客,要注意保护其隐私及谈话内容的隐避性。依据病情对用药做出判断 一旦帮助顾客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顾客下一步自然想知道的就是用什么药的问题。此时,顾客便产生了“我的病用什么药才能治好?”的需求。药师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向顾客介绍能适应其病症的各类药品。一般情况下,针对某一病症总可能找到几种用药方案。如果可能,顾客当然想知道尽可能多的针对其病症的药品,以便于其可在多种用药方案中做出选择。此时,药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尽可能全面地向顾客做出说明。推荐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品 下一步,顾客要在可供选择的各种治疗方案中做出选择,因此就产生了“对症的什么药最适合我?”的问题需要解答的需求。药师要推荐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品。药师要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特点,药品的适应症、用途、价格,以及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等给药途径等等。以便于顾客根据其病症、用药习惯、经济承受能力、用药方便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品。在帮助顾客选购药品时,针对顾客片面的选药方式,应给予耐心的解释。 如果顾客欲购买处方药,药师还应索取医师处方,审核处方后才能调配或取药。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药品品名、使用剂量、药品规格的书写是否合理、正确,处方上的用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用药途径是否恰当等等 正确介绍用药方法 药师帮助顾客选择正确的药品后,顾客便产生了“这种药怎么个用法?”的疑问。此时,药师要向顾客正确介绍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外用、喷涂患处、口服、舌下含服、吞服、咀嚼等)、每次使用量、日使用次数等用药方法。对于一般顾客,也许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老年顾客和知识水平不高的顾客这些认真的叮嘱是必需的。药品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说明用药注意事项 针对顾客“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的问题,药师要详细介绍药品使用剂量、饮食、烟酒等用药禁忌和其他影响药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针对不同的药品尤其是特殊剂型药品(如洗剂、栓剂、泡腾剂、气雾剂等)的使用特点,要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一定要在不失专业水准的前提下,尽量用通俗易懂、清楚明了的语言表达,必要时还可指导顾客做简单的记录。对儿童、老人和精神不健全的顾客,应做重点交待,以免发生用药差错。

筹建一家药店肯定要先了解 药品零售设置标准及相关程序 ,在设置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等 !在确保能够按照药品经管理质量管理规范 实施的前提下,开办 零售企业遵守方便群众合理布局 保证质量 规范有序的原则进行 !在筹建的过程当中 药品零售企业法人代表 企业负责人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 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 熟悉各种药品知识 并且获取一定的证照 !同时 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工作的人员应当在职在岗 不得兼职其他业务工作 !接下来就是要有一定的执业资格 并且有从事相关的药学或者是医学 生物化学等 相关学历以上的人员来进行 操作经营建好人力资源团队 !在具备了一定的人财物的基础之上 ,可以开始选址工作 ,一定要注意将店面选址放在客流量较大的街区街道 !同时要做好品牌管理及宣传 另外一个要开24小时自助服务的 智能售药系统 !在筹建的过程当中 可以 探索和运用网络等方式开展执业药师远程视频药学服务 ,吸纳一些客户参与 !在筹建的过程当中要了解并配备驻店药师 ,负责审核和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 !如果兼具看准能力 ,返聘一些退休的 医师药师 ,可以开拓一定的资源 !在选址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经营建筑面积超过设置 标准100平米的每超过100平米应增配一名药师以上职称 药学技术人员或执业药师 !同时在筹建的过程当中 新开药品零售企业总部和门店要进行许可筹建和认证申请 ,新增连锁门店新开专营乙类非处方药零售业要向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许可筹建申请等等 !要注意在筹建的过程当中 提交材料要真实有效 并且申请药品零售企业的资料目录 !要注意申请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增加的提供材料 等等 !

有关农药的论文

看起来好难呢

you qq吗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由于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的毒性较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生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农药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造成我国生物农药发展不能进入正常的轨道。 二是由于许多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为活体微生物,而其产品制剂化技术要求高,加上我国生物制剂的剂型及其工艺水平落后,致使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化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是生产企业规模小,其中乡镇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差,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且品种单一,易受市场的冲击。 四是由于生物农药作用和见效时间慢,加上绝大部分农民还没有综合防治、保护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要求,致使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缓慢,在整个农药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生物农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为实现我国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人员必须解思想,以生产和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工作,要建立能良性循环发展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体制,调整科研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强攻关,强化作用机理、毒性、残留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研究,解决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推广和普及生物农药的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增进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了解,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来源:农民日报)

结论:当前质量安全不乐观,危险重重

有关药物的论文

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可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控制措施;对违反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等。所有这些就是法律法规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明文授权,药监部门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html/yaoxue

什么意思啊,不会是让写篇论文给你吧。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8%,注射剂使用率为38 %,33%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92%,联合用药率 08%。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98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39%;G1期8%,S期3%,G2+M期9%;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与药有关的论文

论文的基本写法,论文除了外在格式上要有各个单位的要求之外,内容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切记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把几个凑在一起,"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该懂的。主题也不宜过大,一点最基本的内容研究透彻就好,太大了分支太多反而不好。可以bang 写+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  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  2.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  2.2汇通中西  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2.3旁搜博览  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  2.4慎思明辨  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  实施成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  [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  [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  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在CAP治疗中的应用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CAP治疗中,把握治疗时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2004年10月24日,“喹诺酮类序贯疗法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呼吸研究中心的 Micheal P Habib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左氧氟沙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专题报告。Habib教授从CAP的流行病学、治疗时机、细菌耐药与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三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评价。他指出,新喹诺酮类是当前治疗CAP最为有效的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具优势。喹诺酮序贯疗法是治疗CAP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医疗花费、简化治疗程序、提高患者依从性。 Habib教授的讲座包含了近年来CAP治疗研究进展中的许多关键信息,对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摘要刊出讲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CAP是导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把握CAP治疗时机: 就诊4小时内抗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1997年一项对14069例65岁以上住院CAP患者进行的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3%�30天死亡率为15.3%;24小时内纠正缺氧状况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与补氧同样重要的是,在8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30天死亡率(JAMA 1997,278:2080)。而最近对18000多例6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的研究显示,在住院4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降低(Arch Int Med 2004,164�637)。这些证据提示,CAP患者迅速接受抗菌治疗,预后更好。最近美国已建议,在病人就诊4小时内即给予抗菌治疗。CAP患者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接受抗菌治疗,已成为评价CAP治疗的标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药敏结果没出来时,选择一类有效覆盖CAP常见致病菌同时口服吸收好的药物,先给予经验性口服抗菌治疗。由于新喹诺酮类药物能全面覆盖CAP的致病菌且口服与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先给予该类药物口服更具优势。 新喹诺酮类药物: 是治疗CAP最为重要的 一类药物 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 近30年来,肺炎球菌青霉素耐药情况急剧攀升。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后,对其他的抗菌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也易产生耐药。但研究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并没有显示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现象。左氧氟沙星自1997年开始在全球广泛应用以来,耐药率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加拿大的一项耐药调查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间,新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00多倍,但肺炎球菌耐药情况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总结美国2002-2004年肺炎球菌耐药情况显示,对青霉素(MIC≥2 μg/ml)耐药率上升到18.6%�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上升到25%,且耐药程度增加(从4 μg/ml增加到16 μg/ml);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仅为1.1%。根据美国对2002至2004年连续3年的肺炎球菌耐药趋势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发生率最低。 新喹诺酮类药物对CAP典型和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 CAP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并且常为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或序贯感染。最近发现,非典型致病菌感染在CA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达到23%),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等,可单独或作为CAP混合感染的一部分存在。这些致病菌多属于细胞内感染。 鉴于CAP病人发病年龄大和经常为多重病原体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时需采用一种能迅速起效、广泛覆盖各种典型/非典型病原体、细菌耐药率低而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新喹诺酮类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一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对CAP典型/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有较强的活性,其在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大约超出6倍左右),因此,该药特别适合细胞内感染致病菌所致的感染。 指南推荐新喹诺酮类为CAP治疗的一线用药 CAP治疗指南推荐的经验性治疗通常包括两个选择: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联合治疗和喹诺酮类单药治疗。那么,哪种方案疗效更好呢?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研究对13000例老年住院C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化,以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的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单药治疗作为参照,比较指南推荐的不同经验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得出的结论是,新喹诺酮类单药疗效优于其他类药物的联合治疗(见表1)。因此,新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单药治疗CAP最有效的药物。 左氧氟沙星单药 500 mg序贯治疗: 是节省费用、提高依从性的有效治疗途径 左氧氟沙星既有静脉制剂,也有口服制剂,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9%,静脉和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特别适用于抗生素的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即对病重患者可以采用先静滴,急性症状好转或稳定后转为口服给药方式。这样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File研究显示,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CAP,其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都较对照组高。改口服治疗的标准是:咳嗽和呼吸改善;T<37.8℃至少8小时;白细胞计数正常;能充分进食。 同一种药物间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转换治疗�Swich therapy 在临床治疗中更为简单、方便,因此在CAP治疗中,特别推荐单药转换治疗。左氧氟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药,疗效主要取决于峰药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以及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MIC的比值。根据这一药效学特点,最大程度提高Cmax/MIC及AUC24/MIC比值,可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左氧氟沙星成人单剂500 mg口服或静脉给药,血药浓度可达到6 μg/ml以上,相对于300 mg剂量有明显提升。因此,左氧氟沙星大剂量给药(500 mg)可取得更佳疗效,每日1次给药更为合理。推荐CAP给药剂量:500 mg,每日1次,7~10天。 值得一提的是,AUC/MIC比值并不是越高越好,AUC/MIC为30~35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12小时内没有细菌生长。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AUC/MIC均超过30,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同等的杀菌效果。 三种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哪个更好?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比较 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100039)中,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CAP比较,两药疗效都很好(见表2、3)。 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比较 在一项比较左氧氟沙星对加替沙星治疗CAP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38)中同样证实,两药疗效相当,临床评价和细菌学评价左氧氟沙星似乎更好(表4)。 三药安全性比较,左氧氟沙星更具优势 安全性无疑是临床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左氧氟沙星500 mg给药剂量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显示,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的,仅为0.8%。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在三种主要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中,三大系统(胃肠、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低,而应用最为广泛(全球处方量超过3亿人次,远远超过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排名稳居第一)。 最近,加替沙星引起糖代谢异常已引起广泛关注。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共收到与服用加替沙星有关的19例低血糖报告和7例高血糖报告。在日本和德国,生产企业已在加替沙星用药说明中加入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的说明和糖尿病患者用药提示。 许多药物都可引起QTc延长,QTc延长超过10 ms易诱发心室颤动。在三种药物比较中,左氧氟沙星1500 mg可使QTc延长为6.89 ms,而莫西沙星800 mg可使QTc延长达到16.34 ms,使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相比而言,左氧氟沙星在同类药物中安全性更具优势。 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CAP小结: ★细菌耐药率低; ★良好的PK/PD特性,适于每日1次给药; ★口服与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无差别,便于进行序贯治疗;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效价比合理; ★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更好。

  • 索引序列
  • 有关药的论文
  • 有关药店的论文
  • 有关农药的论文
  • 有关药物的论文
  • 与药有关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