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清风世界文学编辑部

清风世界文学编辑部

发布时间:

清风世界文学编辑部

宗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宗璞简介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永远的大家闺秀 ○ 佚 名 永远的大家闺秀。凡是见过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会这样觉得,无论初识还是熟知。 78岁的女作家一头华发益显慈心睿智,一身便装不掩满腹诗书。来访者随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细走廊,墙边书橱中装满各类书籍。书房不大,北面书柜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写的书;西面放电脑桌;南窗微微开着,可见窗外的丁香已绿,写字台上的传真机,不时响起;东面墙上挂着先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为爱女录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宗璞落坐在电脑桌旁平时写作的转椅上。“虽然现在身体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静地说。原来老人几次手术后视力下降,每天上午写作都是口述,要靠别人帮忙打字。 据悉,宗璞正在抓紧《野葫芦引》四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西征记》的写作,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已分别于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芦引》是写抗日战争期间北校南迁全过程中前辈学人的风貌,尤其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大关节上知识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历史真实地留下来。”女作家平静的语调透出一种坚定。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首散曲是宗璞先生自述生平的游戏之作,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她创作的艰辛与执著。 宗璞在嘉定看病时,听她慢慢地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真的觉得这句“从来病骨难承受”并非虚言。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宗璞做过各种各样的手术,因而得了个外号:挨千刀的。《东藏记》的写作开始不久,她的视网膜脱落,经过手术幸未失明,但是左眼仅有3的视力,右眼几乎看不见东西,说是“准盲人”实在不为过。近年来,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宗璞的头晕顽疾更加重了,劳累过度时会天旋地转,加上左手时常麻木痉挛,她已经无法长时间阅读和用笔写作。 虽然身体的顽疾带来的是许多的不适和不便,但并没有阻止宗璞对写作的热爱。她戏称自己是“三余作家”,因为多年来她的写作只能在业余、事余和病余进行。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几乎篇篇是同疾病斗争所得。不能执笔写就口述,由助手记完一段再念给她听,一节完成再打印出来给宗璞看,当然,字号也必须放大到一号。难以想象宗璞先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一点一滴地完成了线索纷繁、人物众多的《东藏记》。她说自己“像一只蚂蚁,很小的蚂蚁,认真努力地在搬沙,衔一粒,再衔一粒,终于堆起一座小沙丘”。 如此重病缠身,何以还要对写作不离不弃?宗璞先生也承认:“我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但是,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宗璞先生从父亲身上承继的不仅仅是日后文学创作的积淀,更是一种坚韧执著的写作精神。冯友兰先生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已80多岁,年老多病,起先还能自己写,以后就只能口述,在助手的帮助下用他最后十年的生命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薪尽火传,这脉脉文心在曾经长期侍奉左右的宗璞的精神中一脉相承。在母亲、父亲、丈夫,这些生命中最亲的人一一西去时,宗璞依旧继续着自己的写作和生活。她选择了父亲的书房做书房。当年冯友兰失去目力听力后,就是坐在这个房间里慢慢地写着的。而如今,宗璞也在这间书房里,长年抱病写写停停,迎接着生命长河中的一波又一波。她说:“我坐在父亲的书房里,看着窗外高高的树,在这里,准盲人冯友兰曾坐了三十三年;无论是否会成为盲人,我也会这样坐下去。” 宗璞先生说,写《野葫芦引》是来自于一种留住一段不被歪曲的历史记忆的使命感。年少时随父兄辈南迁,这段铭心刻骨的亲身体验成为了她创作《野葫芦引》的丰富素材。早在上世纪50年代,她就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来刻画出西南联大师生们身受亡国之痛、流离之苦,却依然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的精神品格,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不过小说的人物已在她心里经过了千锤百炼。经过15年的心血浇灌,两个“野葫芦”——《南渡记》与《东藏记》终于“长熟”了。 那天,她带着这两个耗尽心血“培育”的“葫芦”来到复旦大学,听沪上一些作家、评论家的点评。整整三个小时,病人宗璞带着助听器,如石佛般静坐,倾听各位的高论。 宗璞认为:“历史是个‘哑巴’,靠别人来说话。人本来就不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写的历史。我写的这些东西是有‘史’的性质,但里面还是有很多错综复杂的我不知道的东西,那就真是‘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了。还是把人生看作一个‘野葫芦’好,太清楚是不行,也做不到。”“我还不能说这是个野葫芦,只能说是一个引子,引你去看人生的世态。”一句话道出了书名的来由,其实,小说最初名为《双城鸿雪记》。 《野葫芦引》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4卷本长篇小说组成,如今,《西征记》的写作已经开始。宗璞先生说:“接下来的写作还有许多难题,我知道说要克服这些难题是在说大话,我深知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小,但我还是会去做。” 李子云曾借用古人的“兰气息,玉精神”六字来评论宗璞,可谓传神。虽然,时代潮流的变幻也呈现于宗璞不同时期的创作当中。但是,宗璞的文字似乎永远与时下的流行无关,坚持着自己纯净优美的本色——它的声音似乎很遥远,与时代格格不入,但真正阅读时,心灵又不由得被它左右,时代反而离得远了。这也许正是她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宗璞很认同自己是“本色作家”的说法。她说,我写作品时,不是自己给自己规定一个什么原则,只是很自然的,我要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不写授命或勉强图解的作品。 和宗璞先生打过交道的编辑都知道,如果有什么命题作文请她写,就很难约到稿子。但如果是她自己送来发表的,无一例外地都是能上副刊头条的好文章。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细腻敏锐的内心世界的呈现、优雅严谨的文字,以及对于知识分子人格的持续关注,使得宗璞的作品有着当代作家少有的一贯品格。 俗话说“文如其人”。宗璞先生本人也是一个与流俗相去甚远的人,话不多,却自有一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殊荣,但宗璞先生却平静地说:“获奖当然是让人高兴的事,但那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鼓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前面还有许多没有做的事,那才是更重要的。”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 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侯宇燕)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冰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年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宗璞的书房(名人书斋) 永远的大家闺秀。凡是见过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会这样觉得,无论初识还是熟知。 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院三松堂。如想象中,房间高阔,虽无奢华,却更古雅。 77岁的女作家一头华发益显慈心睿智,一身便装不掩满腹诗书。记者随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细走廊,墙边书橱中装满各类书籍。书房不大,北面书柜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写的书;西面放电脑桌;南窗微微开着,可见窗外的丁香已绿,写字台上的传真机,不时响起;东面墙上挂着先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为爱女录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宗璞老师落坐在电脑桌旁平时写作的转椅上。“虽然现在身体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静地说。原来老人几次手术后视力下降,每天上午写作都是口述,要靠别人帮忙打字,现在帮忙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四年级女生。 记者得知,宗璞老师正在抓紧《野葫芦引》4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西征记》的写作,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已分别于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芦引》是写抗日战争期间北校南迁全过程中前辈学人的风貌,尤其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大关节上知识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历史真实地留下来。”女作家平静的语调透出一种坚定。

世界文学编辑部

宗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一般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两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还有《紫藤萝瀑布》  主要作品:  《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野葫芦引》:《东藏记》、《南渡记》、《两征记》、《北归记》,《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紫藤萝瀑布》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侯宇燕)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冰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年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宗璞的书房(名人书斋)  永远的大家闺秀。凡是见过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会这样觉得,无论初识还是熟知。  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院三松堂。如想象中,房间高阔,虽无奢华,却更古雅。  77岁的女作家一头华发益显慈心睿智,一身便装不掩满腹诗书。记者随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细走廊,墙边书橱中装满各类书籍。书房不大,北面书柜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写的书;西面放电脑桌;南窗微微开着,可见窗外的丁香已绿,写字台上的传真机,不时响起;东面墙上挂着先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为爱女录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宗璞老师落坐在电脑桌旁平时写作的转椅上。“虽然现在身体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静地说。原来老人几次手术后视力下降,每天上午写作都是口述,要靠别人帮忙打字,现在帮忙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四年级女生。  记者得知,宗璞老师正在抓紧《野葫芦引》4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西征记》的写作,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已分别于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芦引》是写抗日战争期间北校南迁全过程中前辈学人的风貌,尤其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大关节上知识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历史真实地留下来。”女作家平静的语调透出一种坚定。  -----------------------------------------------------------------------------------------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前紫色的光辉和前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词语解释:  终极:最后,最终 。  迸溅:向四外溅 。  凝望:目不转睛的看,注目远望。  伶仃:(1)孤单,没有依靠 。(2)瘦弱 。  稀零: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比喻美酒。  蝶围蝶阵 :这里形容蝴蝶蜜蜂数量的很多。

原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抗战爆发时,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个人作品编辑代表作《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野葫芦引》 《紫藤萝瀑布》。《花的话》一文被选入上教版初中课本。《晚秋》一文被选到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是你的战争》一文被选到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锈损了的铁铃铛》一文被选到201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019年第1版第17课。 [3]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3]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精选集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2018年《北归记》出版,这是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最后一部。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出版了自选精品集《风庐散记》。

世界哲学编辑部

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一、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论争  (一) 德谟克利特[U1] :原子说创始人马恩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课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列宁把他的唯物主义路线称为“德谟克利特路线”德谟克利特在哲学上认为原子与空虚是万物的本原,运动为原子所故有,不同形状和不同体积的原子在流淌运动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与位置结合起来,产生各种物体及其性质;在社会伦理观上,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的;在教育上,强调要遵循自然,注重练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③[U2]   (二) 柏拉图[U3] :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道德和教育理论,建立起以理念论为中心的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是一切存在之所本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是要培养统治者、哲学王  (三) 亚里士多德[U4] :他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等学说他认为构成事物的原因有四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并认为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就是潜能转换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称他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在哲学上,他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教育上,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他是较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人……  二、中世纪的宗教哲学与哲学思想中唯实论和唯名论的论争  (一) 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教条的权威,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常常讨论一些烦琐且无意义的问题而被称为烦琐哲学)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在理智和信仰关系上,他主张信仰高于理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他把天主教说成是万物的恶“第一推动力”,把世界描绘成为由下而上的递相依属的等级结构天主则是最高的存在,也是万物追求的最高目标他把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说成是天主所预言决定的,肯定政权和教权来自天主,但教权高于政权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叫做托马斯主义……  (二) 、唯实论[U5] :也称实在论,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一个派别,与唯名论相对立它认为“共相”(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由它派生出并不真实存在唯实论把“共相”看做是独立存在于事物之外的精神实体,是第一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 、唯名论:它认为没有离开个别事物的“共相”,“共相”不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仅仅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认为个别事物是真实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先于一切的东西,因而唯名论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但它不了解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因而否认一般的客观性,则又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不能达到唯物主义的彻底性  唯名论[U6] ,有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前者完全否认一般的意义,后者承认一般表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还没有达到对一般的本质的理解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思14世纪~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英、荷等国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束缚  (一) 人文主义:主导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用人来对抗神,用人道来代替神道,宣扬人力的伟大,重视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想思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其理论基础就是人性论,理性在当时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文主义的基础是人性,人性的具体表现就是理性  (二) 崇尚自然:从自然事物中寻求人的发展规律夸美纽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企图以自然事物来说明人的发展规律卢梭:出于自然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社会就变坏了,以此向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宣战  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形成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以及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还与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某种思想渊源的关系反映在教育上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也同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经验论:也称经验主义培根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马恩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试验科学的始祖”他在认识论方面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他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在教育上,夸美纽斯和洛克(“白板说”)都属于经验论者经验论在发展中又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之分(唯物主义经验论承认感性认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但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感性认识要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唯心主义经验论把个体的主观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对象,有的还认为经验产生于人的内部心灵活动,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二)、唯理论:也称理性主义它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理的结果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的代表,他提出“天赋观念”说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可靠的,感觉是会欺我们的,是靠不住斯宾诺莎既肯定人们的认识以独立的客观物质世纪为对象,是唯物主义者;又认为理性的认识可以不从感性得来,是由理性直觉和推理而得到的,在这一点上,他又违背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而陷入唯心主义  (三)、二元论:康德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企图调和理性与经验的矛盾两种因素相结合形成真知:一是知识的原料,来自经验;一是知识的形式,来自理性这是康德的二元论观点康德的理性观,对后来的唯心主义(新康德主义)、唯意志论(尼采哲学)等都有重大影响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U7] 马克思主义  五、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就其主导思想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与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某些历史渊源从经验主义到实证主义再到科学主义的发展;从理性主义发展到理性的人本主义和非理性的人本主义)  (一) 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的历史发展   洛克[U8] 经验主义的转向从洛克的哲学思想开始他肯定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类:A广延、体积、形状是物质的第一性质,是客观的,物体自身所固有的;B 色、香、味、声是物体的第二性质,是相同的机械运动刺激人们的不同感官所产生的主观的东西,因人而异,是非客观的反映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贝克莱 夸大了洛克在经验主义上的错误,把它导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他断言:物体的第一性也是主观的,与第二性不可分割,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得出“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唯我论(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荒谬理论  休谟 断言: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那些主张经验之外有物质或精神存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独断论”于是休谟便倡导了不可知论和怀疑主义  孔德 法国哲学家 19世纪30年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式,他把休谟哲学改造成为以“科学”和“实证”为标榜的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第一代科学主义)   第二代实证主义:马赫主义   第三代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   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   新历史主义学派: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批判老历史主义如:夏佩尔、劳丹   结构主义[U9] :20C60Y以后,西方的一个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是同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二) 、从理性的人本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   文艺复兴开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人道主义和理性问题(见前),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其伪科学的成分越来越多   黑格尔 理性已从自然主义发展到唯心主义他把人的理性夸大为宇宙理性,即所谓“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这种“绝对理念”是宇宙和万物的本原,人的理性活动不过是它的外化的一个阶段(为理性主义转向神秘主义和转向非理性主义开辟了通道)   德国的唯意志主义 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一代,其主义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前者主张生存意志,后者主张权力意志,前者是悲观主义的意志主义者,后者是行动主义的意志主义者   生命哲学 第二代,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柏格森,把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存意志和权力意志改造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并认为宇宙本原就是生命冲动   存在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 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20C30Y在德国出现,50Y60Y在美国及其他各地广泛传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尔、阿多诺、马尔库塞、弗罗姆等人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者”自居,但其学说却因人而异因他们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数主张用弗洛伊德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故而又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影响也反映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有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前二者可称为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二者可称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另外,安徽大学哲学系钱广华教授主编,钱广华、陈闻桐、岳介先、温纯如、李瑜青共同编著的《西方哲学发展史》一书,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你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最好是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 可以说里面全是精华,浓缩了哲学的门类、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这些内容,非常简练,可以说就是一本中国哲学发展的全集,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买不到的话可以看以下网址

世界文学编辑部电话

《十月》 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小说》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北京文学》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人民文学》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啄木鸟》 地址:北京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当代》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昆仑》地址:北京白石桥路42号《中国校园文学》 地址:北京金台路17号(朝阳文化馆内)《文学故事报》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青年文学》 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传记文学》 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儿童文学》 地址:北京市东四北12条21号《民间文学》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文联大楼14层《中国作家》地址: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四海》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外国文学》 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中流》地址:北京永安路106号《北京纪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7号《中华散文》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神剑》地址:北京紫竹院南路23号《方圆》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甲4号《诗刊》 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词刊》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探索》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文艺理论与批评》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新生界》地址:北京阜内大街64号《解放军文艺》 地址: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佐仁文学报》 地址: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1号北师大《东方少年》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7号《文艺报》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作品与争鸣》 地址: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金盾》地址:北京崇文门东顺城街10号《剧本》 地址:北京东四八条52号《民族文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翔凤胡同3号《新剧本》 地址:北京西长安街7号《文学评论》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文学》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曲艺》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国外文学》地址:北京大学化学北楼217室外上海地区《小说界》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收获》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上海文学》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东方剑》地址:上海市五原路228弄10号《萌芽》 地址:上海吴兴路277号锦都大厦《少年文艺》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电视·电影文学》地址:上海延安西路238号《文学大众》 地址:上海湖南路105号《电影新作》 地址:上海市永福路52号《上海故事》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597号《故事大王》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故事会》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外国故事》 地址:上海市延安中路955弄14号《电影故事》 地址:上海市安福路322号《上海小说》地址:上海汉口路300号天津地区:《小说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文学自由谈》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艺术家》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天津文学》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散文》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城市人》 地址:天津和平区成都文星里10号《通俗小说报》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蓝盾》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62号《儿童小说》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吉林地区:《小说月刊》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短篇小说》 地址:吉林市解放大路信用大厦九楼《民间故事》 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街七号《电影文学》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20号《作家》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春风》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同志街5号《青春诗歌》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副167号《戏剧文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广场83号《参花》 地址:长春市建设广场85号辽宁地区:《芒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中国铁路文学》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60号《文学大观》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诗潮》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鸭绿江》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海燕》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满族文学》地址:辽宁省丹东市七经街18号黑龙江地区:《小说林》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北方文学》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耀景街22号《章回小说》 地址:哈尔滨南岗耀景街22号《青年文学家》 地址: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二门《名人》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大方里小区105栋《岁月》 地址:黑龙江大庆东风新村纬二路2号《诗林》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文艺评论》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北极光》 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胜利路2号《雪花》 地址:黑龙江鸡西红旗路15号内蒙古自治区《山丹》 地址:呼和浩特公园西路文艺楼《小小说作家》地址:包头市昆明钢铁大街50号《北方作家》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东街科技大厦《草原》 地址: 呼和浩特锡林北路15号河北地区:《散文百家》 地址: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女子文学》 地址:石家庄新开路73号市政府西院1楼《长城》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小小说月服》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文论报》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新诗大观》 地址:河北邢台隆尧《新诗大观》编辑部《诗神》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杂文界》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军路12号《杂文报》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青少年文学》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山西地区:《山西文学》 地址: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科幻大王》 地址:太原市水面关南街18号《民间传奇故事》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都市》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墙2号《黄河》 地址:山西省太原南华门东四条《火花》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中外故事》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山东地区:《当代小说》 地址:济南经十路152号《作家报》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山东文学》 地址:济南洪家楼南路10号《故事大观》地址:山东济宁市太白楼东路8号《时代文学》 地址: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新聊斋》 地址:济南市经六路117号《文学世界》 地址:济南市洪南楼路10号《影视文学》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79号《青岛文学》 地址:青岛市信号山路25号《黄河诗报》 地址:济南经六路117号安徽地区:《太阳》 地址:安徽蚌埠市胜利中路152号《清明》地址:合肥市宿州路55号《作家天地》 地址:安徽马鞍山市湖北路市文联《警探》 地址:合肥市安庆路282号《传奇、传记文学选刊》地址:合肥市宿州路九号《诗歌报》 地址:合肥市宿州路9号江苏地区:《钟山》地址:南京颐和路2号《雨花》地址:南京市颐和路2号《青春》地址:南京沙塘园7号3楼《乡土》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6号《译林》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太湖》地址:江苏无锡市长大弄5号《崛起》地址:江苏淮阴市健康西路140号《民国春秋》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少年文艺》地址:南京高楼门60号综合楼浙江地区:《山海经》 地址:杭州市浙江展览馆内《东海》 地址: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展览馆内《江南》 地址:杭州市南山路105号《野草》地址:浙江绍兴市胜利西路210号《西湖》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文学港》地址:宁波市柳汀街98-1号福建地区:《厦门文学》 地址: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散文天地》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作协《警坛风云》 地址:福州华林路12号《故事林》 地址:福州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福建文学》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海峡》地址:福州东水路76号河南地区:《散文选刊》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百花园-小小说世界》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小小说选刊》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故事家》 地址: 郑州市经七路34号《牡丹》 地址:洛阳市中州中路135号《中州今古》地址:郑州市红旗路东段25号《名人传记》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73号《传奇故事》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三号省文化厅院内《莽原》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故事世界》地址:郑州市经七路21号《东京文学》 地址:河南开封府前街72号《热风》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河路17号湖北地区:《长江文艺》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芳草》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写作》地址:湖北武昌武汉大学内《三峡文学》地址:湖北宜昌市云集路市委院内《中华传奇》地址:湖北荆沙市沙市五一路口4栋《戏剧之家》地址:武汉市武昌东亭2路1号《中国故事》地址:武汉市武昌付家坡丁字桥路94号《今古传奇》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当代作家》地址:汉口解放大道新育村33号《江河文学》 地址:湖北宜昌清波路10号湖南地区:《芙蓉》 地址:中国长沙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学》地址:长沙上大垅东风二村十七栋《散文诗》地址:湖南益阳市体育场东侧《楚风》地址:长沙市八一西路35号《洞庭湖》地址: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公园北门江西地区:《微型小说选刊》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百花洲》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文学与人生》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104号《中外故事传奇》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星火》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鹃花》地址:南昌市二七北路鹃花楼《影剧新作》地址:南昌市江大财路10号广东地区:《广州文艺》地址:广州市文德路170号文化大楼4楼《作品》 地址:广州市文德路75号《珠海》地址: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东路新华大楼四楼《随笔》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南叶》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南路《南叶》杂志社《华文文学》地址:广东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编辑部《湛江文学》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南方路50号101室《花城》地址:广州市水荫路11号《特区文学》地址:深圳市桂园路13号广西地区:《广西文学》 地址:南宁市建政路28号《南国诗报》地址:广西南宁建政路28号文联大楼内《红豆》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生路79号《三月三》地址: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8号《南方文学》地址:广西桂林市榕城路41号《金田》地址:广西玉林市北效《漓江》地址:广西桂林市南环路159号海南地区:《椰城》地址:海口市文明西路9号《天涯》地址:海口市海府路69号《天涯》杂志社陕西地区:《美文》地址:西安莲湖巷2号《延河》地址:西安建国路71号《喜剧世界》地址:西安市莲湖巷2号《百花》 地址:西安市西七路169号《延安文学》地址:陕西延安市凤凰山麓105号甘肃地区:《阳光》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飞天》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84号《西北军事文学》地址:兰州市南昌路398号《驼铃》地址:兰州通渭路123号新疆地区:《中国西部文学》 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绿洲》 地址: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绿风》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三路《民族作家》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伊犁河》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86号栋《新疆回族文学》地址: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青海地区:《青海湖》地址:西宁四五西路1号宁夏地区:《黄河文学》地址:银川市民生街23号市文联《朔方》 地址:宁夏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四川地区:《四川文学》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青年作家》地址:成都市花牌坊街45号家和楼7楼《剑南文学》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建设街8号《科幻世界》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当代文坛》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诗刊》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凉山文学》地址:四川西昌市三衙街3号《龙门陈》地址:成都盐道街3号重庆地区:《红岩》 地址: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云南地区:《滇池》 地址:昆明新迎小区文艺路3号《大家》 地址:昆明市书林街100号《边疆文学》 地址:昆明翠湖东路3号《金沙江文艺》地址:云南楚雄市鹿城南80号贵州地区:《花溪》地址:贵阳市狮子路27号《山花》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夜郎文学》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工人路2号《南风》 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西藏地区:《西藏文学》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西路170号

世界文学 WorldLiterature1953

【发现】很适合你投稿哦!

编辑部联系方式 总编办公室 电话:(010)65252965 E-mail:zbs@rw- 当代文学第一编辑室 电话:(010)65251852 E-mail:dangdai@rw- 当代文学第二编辑室 电话:(010)65283501 E-mail:dangdai@rw- 外国文学第一编辑室 电话:(010)65252127 E-mail:waiyi@rw- 外国文学第二编辑室 电话:(010)65120274 E-mail:waier@rw- 现代文学编辑室 电话:(010)65250342 E-mail:xiandai@rw- 古典文学编辑室 电话:(010)65253264 E-mail:gudian@rw- 少儿读物编辑室 电话:(010)65287392 E-mail:shaoer@rw- 教材出版中心 电话:(010)65229964 E-mail:jiaocai@rw- 文化读物编辑室 电话:(010)65229945 E-mail:wenhua@rw- 《中华散文》编辑部 电话:(010)65287395 E-mail:zhsw@rw- 《当代》编辑部 电话:(010)65234442 E-mail:dangdai@rw-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 电话:(010)65252161 E-mail:xwxsl@rw- 《中华文学选刊》编辑部 电话:(010)65255349 E-mail:zhwxxk@rw- 《文学故事报》编辑部 电话:(010)65252989 E-mail:wxgsb@rw- 发行部联系方式 全国片区业务联系名单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100075) 传真(自动): 65596873 邮箱:faxing@rw- 李春凯(经理):65221920 马利(副经理):65221920 郑邦华(副经理):65242169 王毅(副经理):85111047 单浩生(一科科长):65276642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王朝昭:65263558 江苏、上海、天津、河北、山西 丁羽: 65276642 65223508 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海南 张弋辉:65263558 浙江、山东、河南、江西、内蒙 刘辉:65288643 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李理(二科科长):65220961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王秋玲: 65220937 北京 王文燕:65220937 京所、首所 闻静(业务助理):65276642 王柯(业务助理):65220937 赵宇明(业务助理):65276642 黄亦楠(业务助理):65223508 系统发书(含教材) 吴洁梅(业务助理):85113774 策划部:65258400(带传真) 孙顺林(主任):65223326 唐俭(科长):65253177 甜水园批发门市部:65934252(带传真) 丁凤:65934252 赵远(业务助理):65934252 财务结算科:65263559(带传真)65242169 汪波(科长):65140819 张银仙 张素萍 大兴库房:60281724 60281724(带传真) 翟丽君(科长): 60281710 丁勇 邮购:65241362 版权所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散文诗世界编辑部

《绿风》诗刊简介   《绿风》诗刊是新时期以来国内创刊最早的一家诗歌刊物,是崛起于大西北的西部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诗刊。   《绿风》的前身是《绿洲》文学杂志,《绿洲》发轫于石河子市文化馆创办的《石河子文艺》——1977年创刊的内部发行的小报。1981年6月,《石河子文艺》改为《绿洲》文学双月刊,由石河子文联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绿风》则作为《绿洲》的“刊中刊”(中国期刊办刊中刊即始于《绿风》)集中刊发诗歌作品,1983年9月,石河子文联主办了建国以来国内最大的一次诗歌盛会——第一届绿风诗会。应与会诗人和诗歌界的强烈要求,从石河子和新疆文学界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自治区和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自1984年1月起,《绿洲》正式改为《绿风》诗刊。   《绿风》诗刊自其前身算起,迄今已出版146期,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步扩大,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诗歌刊物之一,与北京的《诗刊》、四川的《星星》鼎足而立,雄踞诗坛,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称之为全国诗歌界有深远影响的诗歌刊物之一。《绿风》诗刊以其高品位,大容量,精编辑,美印刷荣获“新疆优秀期刊奖”和“新疆优秀社科期刊奖”,以及“编校质量奖”和“优秀文章编辑奖”等多项奖。主编曲近荣获“优秀主编奖”。“绿风起西北,诗韵入万家”(臧克家语)活跃于当代中国诗坛的诗人几乎全都在《绿风》诗刊发表过作品,大批青年诗人由此起步,走向诗坛。一度风靡中国诗坛的“西部诗”即以《绿风》为大本营。《绿风》诗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家诗刊,对于新时期以来我国新诗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绿风》诗刊主编:曲近   编辑部地址:(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21号艾青诗歌馆   电话:(0993)2012438 2032857

知名度高的有《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诗林》《扬子江诗刊》《诗潮》《绿风》诗刊 《散文诗世界》 《散文诗》等

《诗刊》由诗刊社编辑出版。现任常务副主编叶延滨;副主编:李小雨;副社长:王青风。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国际刊号:ISSN 0583-0230中国刊号:CN11-1512/I扬子江诗刊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扬子江诗刊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42X国内统一刊号:CN32-1602/I邮发代号:28-270

把你的作品看看,如果写得不错的话可以投读者,格言

  • 索引序列
  • 清风世界文学编辑部
  • 世界文学编辑部
  • 世界哲学编辑部
  • 世界文学编辑部电话
  • 散文诗世界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