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药物分析论文文献

药物分析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药物分析论文文献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独立本科段)二○一○年考试课程及使用教材目录专业:药学(独立本科段) 专业代码:B100805 课程代码考试课程考试时间教材名称学分编著出版社使用大纲统考课程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卫兴华 全国统编03047分析化学(二)(含实践)4月分析化学(四版)10孙毓庆北京大学出版社 (08版)省编03050药理学(三)(含实践)4月药理学(四版)6李 端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2天然药物化学4月天然药物化学(四版)4姚新生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37药用植物学10月药用植物学(四版)6郑汉臣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3医学文献检索10月医学文献检索5杨克虎甘肃教育出版社省编04374药物分析(二)10月药物分析(四版)6刘文英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5生药学(二)10月生药学(三版)6郑俊华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过程性考核课程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王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8版)全国统编00015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14高 远高等教育出版社 (98版)全国统编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4杨明福机械工业出版社 (05版)全国统编0289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含实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6袁育康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00版)全国统编03053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6梁生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省编04377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4周荣汉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4376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二版)4徐叔云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23※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四版)3郑 虎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3029※药剂学(实践) 药剂学8邹立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省编0303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三版)4毕殿洲人民卫生出版社省编06999毕业论文      说明:教材如有变动,以当年公布的教材目录为准。带“*”课程为全国统考课程。

医院药学发展新方向【作者中文名】 薛艳丽;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洛阳; 【文献出处】 中国医疗前沿, 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医院药学; 中药制剂; 科研创新; 临床药学; 配制中心; 发展方向; 【摘要】 目的明确医院药学发展新方向。方法通过对医院药学现状的分析,论述医院药学应该注重中药制剂、科研创新、临床药学以及配置中心的发展。结果与结论医院药学应该转变陈旧模式,向新的方向发展。 【DOI】 CNKI:ISSN:1673-2007-02-026 【参考文献】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共(3)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1] 胡晋红,蔡溱 美国的药学服务[J]中国药房, 1998,(06) [2] 宋炳生,周守进 医院制剂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药房, 1996,(06) [3] 潘晓春,杨洪发 我国医院制剂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J]中国药师, 1999,(03) 【引证文献】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共(1)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 石小鹏 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07 【共引文献】(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共(82)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 杨奇志 强化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策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8 条[1] 刘旭杰,李生勤 患者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14) [2] 沈爱宗,陈飞虎,徐文科 试谈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发展[J]安徽医药, 2004,(01) [3] 陈艳,柴国仁 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制剂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安徽医药, 2001,(04) [4] 马洪峰,张祥花 医院制剂面临的困境和机遇[J]安徽医药, 2004,(05) [5] 刘丽慈 医院药师与药学监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09) [6] 熊小兰 医院药房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11) [7] 詹邵萍 药剂科面临问题和发展的探讨[J]海峡药学, 1998,(03) [8] 杨洪军,于振兰,贾艳丽 目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存在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中医药, 2005,(02) [9] 曾昭全 药学服务与思考[J]海峡药学, 2004,(04) [10] 刘林芳,苑树锁 药学监护与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 2005,(01)

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三燥”,三燥指的是“肝燥、肾燥、肺燥”,又称三焦燥,既肝焦、肾焦、肺焦,也称三焦。但是,有些医生说三焦既人体的上焦、中焦、下焦,内外相连之油膜,三焦之源上连肝气、肺气及胸膈,而上入心包络,下连小肠和大肠,前连膀胱,下焦夹室既血海室也,盾空子与皮肉,透内外出为包裹,周身之白膜,皆是三焦。三焦气行,命门相炎,布于三焦,火化而行为溺,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请之腑,上主钠,中主化,下主出。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说得也有道理。可是,在治病上是不能这样说,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要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的话,是不可能治病的。 而此三焦为肝、肾、肺称之也,三焦受邪,多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肺感燥邪,耗伤津液,肺卫失和则喉干口渴,痰干咳嗽,脸色日红。肺受燥邪,肺卫失和,燥热邪气转化为肝肾,同是出现并发症,但大多数在转化过程中,它的待伏期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所以说,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的发病是没有症状的。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是有症状的,如:痰干咳嗽,脸色红等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其它的干燥综合症,发病时没有症状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肝燥:肝为风木之脏,胆寄其间,胆不相火,木能生火也。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包中,是为于血海,凡周身之海,总视血海为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其主部分,故肝主藏焉。致其能之所以藏血之故,则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血压升高,诸症作焉怒帮甚则狂,火太甚则夹肿面青,目赤头痛眩晕,木火克土,则口燥泄痢,饥不能食,会食逆满,皆系木郁为火之见证也。若木挟上攻,又为子借母势,肆虐脾经,痰饮泄泻,呕吐头痛,头晕之病又作矣。木之性主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肝之清阳,既魂气也,故又主藏魂,血不养肝,火扰其魂,则楚遗不寝。肝又主筋,皆属肝病。分部于季胁少腹之间,凡季胁少腹疝痛,皆责于肝。其经名为厥阴,谓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致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也,血分不和,尤多寒热并见。与少阳相表里,故肝病及胆,亦能吞酸呕苦,耳聋目眩。 肝受燥邪所伤,既称“肝燥”。肝燥火热内扰肝血,循经上攻头目或肝燥火盛血压升高,气血涌盛脉络,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压功能紊乱,皮层功能失调,失去对皮下层中枢神经的控制和调节,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当血管舒缩,中枢长期产生缩血管冲动的兴奋性时,既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持久收缩,血压更加不稳。另一方面,它剌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钠潴留引起水潴留,结果血溶量增加。由于皮下层中枢功能紊乱,植物神经交感,神筋兴奋肾腺素和去甲肾上腺分泌增加,致使分别引起心输出血量增加,和细小动脉痊挛,加量了血压升高。故产生头晕胀痛,脸红,心率加快等症状。体肥胖者,水旺,血湿盛,更引起血压升高,心络湿,脑血管阻塞等等症状。 肺燥:肺於乾金,象天之体,又名华盖,五脏六腑受其覆昌。凡五脏六腑之气,皆能上熏于肮,以为病,故寸口肺脉,可以诊知五脏。肺之令五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中常有津液,润养其金,故金清火伏。若津液伤,则口渴气喘,痈痿喘咳,吐血痨症并作,皮毛者,肺之合也。故凡肤表受邪,皆属于肺,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则为肺胀为水饮冲肺,以其为婿脏,故畏火,亦畏寒,肺开窃于鼻,主呼吸为乞之总司,盖气根于肾,乃天水中之阳,天水循环,肾为生水之源,肺既为制气之主也。 燥邪侵犯肺卫,津液耗伤,肺表失润,亦称燥气伤肺症,又称肺燥。肺感受燥邪,耗电量伤津液,肺卫失和,或同风湿之邪化燥伤津液所致。初起感燥,燥偏寒,多病凉燥,肺喜润恶燥,职司清肃,燥犯肺易伤津,肺失滋润,则见口、唇、喉干,咳嗽不已,肠道失润,故大便于燥,尿源不足则浅少。燥袭伤津,卫气失和,若燥与寒并,寒主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脉浮数,苔薄而干燥少津,则为燥犯肺也,燥邪犯肺引起阻塞性疾病,以气道阻塞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燥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由于肺主气属卫,故在肺焦病症中。燥热之邪犯身体,既可能肺同时受邪,也可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雍肺表热症不甚明显。病情严重时,热之燥邪既可逆转于肝或肾。肺合皮毛,主表统卫,热燥之邪儿表,卫气失和,肺失宣降,故见燥热,燥邪上扰清空则头痛,伤津则口渴,喉干。若燥邪热入里,肺失肃降,气逆于上,则痰干咳嗽,气喘,致成肺燥。 肾燥:肾于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肾水充足,则火藏于不中者,韬光匿彩,龙雷不升,是以气足而鼻息细微,若水虚,则火不归亢,喘促虚劳,诸症并作。咽痛声哑,心肾不交,遗精失血,肿满咳逆,痰喘盗汗。如阳气不足者,则水乏于痰,凌心冲肺,发为水肿,腹痛奔豚,下痢厥冷,亡阳大汗,元气暴脱。血多,水虚则精血竭。于体主骨,骨痿故属于肾,肾病者,脐下有动气。肾上交于心,则水火既济不交则火愈亢。位在腰,则腰痛。开窃于耳,故虚则耳鸣耳聋。瞳人属于肾,虚则神水散缩或发内障,虚阳上乏,为咽喉颊赤。阳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也。 燥热之邪侵入于肾,动奇肝肾之阴,肾阴亏耗,职失充养,故耳聋神失阴精充养,则神疲。阴亏不能制阳,虚热内生,则见口燥,喉干,微咳。肝于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热邪久羁,真阴被灼,水亏盛,筋失所养,亦系阴虚水亏,虚风内扰所致。 肾因燥热内扰,发育和代谢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小便有粘液,呼吸功能减通等。肾受燥热,糖代谢紊乱,引起持续性血糖升高和糖果尿病,便时会病毒性粘液和起泡沫或疲乏等症状。肾与膀胱经脉相互络属,相互表里,肾受燥邪导致膀胱气化失常,既发生小便有异味,带有病毒性粘液,燥邪侵入肾转化于膀胱,燥热蕴结膀胱气不利化,所表现的症状,燥邪转化入于膀胱便饮食不节滋生燥热,致便膀胱功能失常,燥热内蕴,津液被灼等。膀胱于主津液,为胞之腑,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干之也,肾是人体神经结枸的总成。 膀胱者,小便之器也。经谓“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源也,上源清则下源自清,脾为水堤防,堤防利则水道利,肾又为膀胱之气,哉津液上行外运,出而为汗,则有云行雨施之象,故膀胱称为太阳经,谓水中之阳,达于外,以为卫气,乃阳之最大者也。外感则伤其卫阳,发热恶寒,其经行身之背,上头项,故头痛背反胀,皆是太阳痛。皮毛与肺合,肺又为水之源,故发汗须治肺,利水亦须治肺,水天一气之义也。

就是你参考的文章 是哪里的 什么人的 在什么时候发表的

药物分析英文文献

我们本校的本科生就上过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学英语》下册,据老师说面试的时候就拿篇文献让你中翻英、英翻中一下之类的吧。我觉得还是平时做实验,做毕设的时候多看英语文献是王道啊。

药物分析学的英文:pharmacoanalysis

体内药物分析文献

固相萃取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这个论文的参考文献哪能找的到啊。。 有没有人知道“固相萃取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这个论文的参考文献哪能找到呀````自己找了下,都是要收费的,免费的有伐``急``麻烦大哥大姐能帮帮忙哈`` 上中国论文网上找找看哈

一、分析方法的设定依据: ⑴重视并做好文献总结、整理工作; ⑵充分了解待测药物的特性及体内存在状况; ⑶明确测定的目的要求; ⑷实验室条件。 二、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⑴以纯品进行测定:以一定量纯品按拟定方法进行测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如吸收度、色谱峰高或面积等)的关系,浓度线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的最适条件(pH、温度、反应时间)等等。 ⑵以经过纯化处理过的空白样品进行测定; ⑶空白样品添加标准后的测定:血样等样品中添加一定量标准品后进行测定,求得样品回收率数据,检验生物样品对测定有无干扰等。 ⑷体内实际样品测定:有时用体外建立的方法去测定体内取得的实样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故要强调对药物体内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时也采用专属性强、已证明适用于体内实样测定的步骤和方法作为对照测定,并以此来检验所建立的方法的实际可行性。 三、方法的评价: ⑴准确度(Accuracy):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常用回收率(Recovery)数值间接反映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可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办法(参比方法)来加以反映。回收率100%当然好,但很难达到。重要的是每次测定要保持稳定。 ⑵精密度(Precision):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测定间偏差越小,对测定的要求也越高(花费大);浓度与RSD值间存在反比关系,RSD在10%以内的方法可认为是可接受的。 ⑶灵敏度(Sensitivity):“一种方法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合物的最小量”。常用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或最低检测量(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来表示。LOD范围在ng(10-9g)~10-18g。 ⑷专属性或选择性(Specificity or Selectivity):是指测定的信号(响应)是属于被测药物所特有的。若有干扰就需改进测定方法或改用具有分离能力(如色谱法的专属性较吸收光度法为高)的方法或专属性较强的方法进行。 ⑸不同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Degree of correlation)的比较:用一有相当专属性和可*性的方法与新建方法同量测定,以相关系数γ(Correlation coefficient)表示相关程度。γ一般要求在95以上。 此外,还应从方法的可*性、每个样品测定耗时多少、操作的难易及技术要求及仪器、设备要求、费用多少等等方面加以考虑。

有关药物分析文献

方法名称:阿替洛尔原料药-阿替洛尔-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替洛尔原料药中阿替洛尔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阿替洛尔原料药。方法原理:供试品经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加入内标后再经流动相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5nm处检测阿替洛尔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试剂: 磷酸盐缓冲液⒉ 甲醇⒊ 辛烷磺酸钠⒋ 非那西丁仪器设备: 仪器⒈1 高效液相色谱仪⒈2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板数按阿替洛尔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⒈3 紫外吸收检测器⒉ 色谱条件⒉1 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 甲醇=7 3,每1000mL中含辛烷磺酸钠30g⒉2 检测波长:275nm⒉3 柱温:室温试样制备: 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0。⒉ 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非那西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80µg的溶液,即为内标溶液。⒊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阿替洛尔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适量,超声处理20分钟使溶解,用流动相定量稀释成每1mL中含32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⒋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加流动相适量,超声处理20分钟使溶解,用流动相定量稀释成每1mL中含32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5nm处测定阿替洛尔(C14H22N2O3)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299。

醋酸氯己定由对氯苯胺经重氮化,缩合、消除脱氮、缩合、中和成盐制得。

方法名称: 卡马西平原料药—卡马西平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卡马西平原料药中卡马西平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卡马西平原料药。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乙醇制成供试液,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28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出其含量。试剂: 乙醇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样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卡马西平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操作步骤: 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85nm处测定吸收度。注:分光光度法应以配制供试品的同批溶剂为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一般供试品的吸收度读数,以在3~7之间的误差较小。仪器的狭缝波带宽度应小于供试品吸收带的半宽度,否则测得的吸收度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少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收度不再增加为准。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收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再计算含量。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一部,101。

药物分析参考文献

方法名称: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的测定—重量法。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苯妥英钠中苯妥英钠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苯妥英钠。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水溶解后,加稀盐酸,用乙醚振摇提取,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低温蒸去乙醚,并在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所得残渣重量与087相乘,即苯妥英钠的重量。试剂: 稀盐酸 乙醚仪器设备: 蒸发皿试样制备: 稀盐酸取盐酸234 mL加水稀释至1000mL。操作步骤: 取供试品约3g,精密称定,加水50mL溶解后,加稀盐酸10mL,摇匀,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第一次100mL,以后每次各25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5mL,合并洗液,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合并前后两次得到的乙醚液,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低温蒸去乙醚,并在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所得残渣重量与087相乘,即得供试量中含苯妥英钠(C15H11N2NaO2)的重量。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323。

方法名称: 沙丁胺醇原料药—沙丁胺醇的测定—非水滴定法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沙丁胺醇原料药中沙丁胺醇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沙丁胺醇原料药。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冰醋酸溶解后,加结晶紫指示液,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沙丁胺醇的含量。试剂: 冰醋酸 高氯酸滴定液(1mol/L) 结晶紫指示液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仪器设备:试样制备: 高氯酸滴定液(1mol/L)配制: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5mL,摇匀,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若所测供试品易乙酰化,则须用水分测定法测定本液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1%~2%。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结晶紫指示液取结晶紫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2g,加冰醋酸25mL溶解后,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93mg的C13H21NO3。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273。

  • 索引序列
  • 药物分析论文文献
  • 药物分析英文文献
  • 体内药物分析文献
  • 有关药物分析文献
  • 药物分析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