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报刊发展的特点_报刊业的发展现状_中国报刊业

发布时间:2020-06-17

简述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17、太平天国设立的“刷书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队伍所办的第一个出版宣传机关。18、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19、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


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什么

报刊的产生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2、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3、促进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气门运动
4、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中国报刊业是如何发展的?爱问知识人

近年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多项指标增势强劲,报纸出版能力不断提高,世界报业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报刊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出版的...


概括晚清报刊业发展的特点

从晚清报律看清末报业发展的特点
鸦片
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纸。晚清报纸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由于报纸发行量有限,影响不大,而且外报占绝大多数,清廷对办报活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
度,并不干预。到了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办报的热情高涨,涌现出大量的政论报刊,并引起了清政府对报刊作用的重视;随着新闻活动越来越频繁,报业与政府之间
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在标榜实行“新政”的同时,清政府开始制定专法来控制言论和出版自由。清末报律的制定与实施
1906~1911年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和规范新闻活动的法律,试图通过新闻立法来强化对报纸的约束;报界则极力争取新闻报道和批评的自由。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近代第一部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通过实行报纸注册登记制度、制定“讪谤”条款并赋予行政长官可封闭印刷所的权力等措施,在言论和出版自由等方面限制报业活动。随后,巡警部颁布《报章应守规则》,该规则有九条内容,除了对报纸的登载内容作出种种限制外,还明确规定创办报纸必须要经当局批准,公开剥夺报界的言论
出版自由。因此,该规则一经公布,便遭到了报界的指责和反对。《申报》刊载文章对该规则进行批驳:报馆议论国事,是职责所在;报纸不是政府的臣属,政府无
权禁止报纸的言论自由。规则所指“不得诋毁宫廷”,违背了立宪精神;“不得妄议朝政”,更是政治上专制,这充分暴露了清廷钳制报界、禁锢舆论的企图。迫于报界对规则的概不遵守,清政府重新厘定新规,于1907年9月颁布了《报馆暂行条规》。该条规对禁止刊载的事项略作修改:如将“不得妄议朝政”改为“不得登载淆乱国体事项”。这些略微的修正虽然体现了清廷对于报界的让步,但其钳制、操控舆论的实质并没有改变。1908年3月颁布的《大清报律》,是清末报律的集中呈现。它融合了以前所颁报律的内容,并有所延伸,在钳制报界,控制舆论等方面更加严厉。开办报纸实
行注册登记制,但必须缴纳保证金;扩大报纸禁载事项范围,“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为以往各律所未有;最具钳制性的,当属实
行新闻预检制度,即报纸在出版前必须将报样送至官署审查,经审查之后方可发行。《大清报律》一经颁布,便激起了报界强烈的愤慨。各报馆拒不遵行,外报尤甚。1910年,清政府将修正后的《大清报律》更名为《钦定报律》颁布实施。但修订后再度颁行的报律仍然遭到报界的弃置,各报都无视报律禁载规定,一如既往地...


论述无产阶级报刊发展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产生、发展,大体可以19世纪40年代为界,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
前一阶段:无产阶级报刊的童年时期,强调经济斗争.
后一阶段:无产阶级报刊的成熟时期,有意识的运用报刊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概述十九世纪末中国国内报刊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日本出现过亚洲主义思潮。对于这个思潮,学术界或冠于"大亚细亚主义。本文使用"日本亚洲主义"这个概念,以便对近现代日本亚洲理论做较广义的阐述...


定期报刊的发展特点

第一及时性是报纸区别于书刊的最主要特征,又称新闻性和时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当天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在当天或次日的报纸上就能反映,有的新闻时差仅几小时而已
第二丰富是报纸的第二个特征,能及时捕捉社会经济活动的瞬息万变,并按轻重缓急迅速公布于众,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指示器
第三能体现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即对事物从发展到结果都作跟踪报道。人们从报纸上可以得知即将发生的事(预测)、正在发生的事(报道)、直到对最后结束的反馈信息(综述)、以及发生的事意味着什么(分析、评论)。这种对动态信息的掌握是图书所不及的。报纸不仅发布消息,还可通过分析性文章对复杂的市场现象进行阐述,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来启发思维、拓宽思路,不仅满足“是什么”,还回答“为什么”,减少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简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我急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
辞源
资产阶级的英文“Bourgeoisie”来自法文,源自于意大利文的“borghesia”,而后者又是源自于从希腊文“pyrgos”演化而来的“borgo”,意思是村庄.因此“borghese”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资产阶级出现在中古时期的意大利,那时住在村庄中的居民开始变得比住在附近乡间的人还要富有.因此他们可以获得相对上较多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接近统治阶级和神职人员,同时逐渐远离平民阶级.这种中古时期的资产阶级原型就是磨坊拥有者,他们能够快速地对当地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力,以至于可以对统治者表达否决权.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资产阶级这个名词则较适合用来指称最初的银行家,以及那些从事新兴活动如贸易和金融的人.19世纪之前,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指的就是低于贵族、高于农奴和无产阶级的广大人群.
马克思主义中的资产阶级
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在最激进的共产党的话语中,「资产阶级」是一种侮辱;那些被认为与资产阶级合作的人通常被称作资产阶级的走狗.
如果将「拥有生产工具」定义为一个人对某个特定的生产工具拥有完全的控制,那么在21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剩下非常少的资产阶级者了.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用语中,资产阶级是指那些控制了公司机构的人,控制的方法有透过对公司大多数股份的掌握、选择权、信托、基金、中介或关于市场业务的公开发言.因此「资本家」是指财富主要透过投资得来的人,而他们不须要工作以求生.
在现代非马克思主义的中文用法里,资产阶级(或布尔乔亚)和普罗大众(普罗是从无产阶级Proletarian的头音而来)时常被用来指称富人与穷人,而不一定是指拥有或不拥有生产工具的人.
阶级并非一个同质的完整实体,许多分析家会对资产阶级进行更细腻的划分.这些划分有:
上层资产阶级(highbourgeoisie):由最富有的人所组成,包括了企业家、贸易家等等.
中层资产阶级(middlebourgeoisie):那些拥有固定继承财产或收入的人,他们比起上层资产阶级较不富有.
小资产阶级或小布尔乔亚、小资阶级(littlebourgeoisie.):以小笔资金独立创业的人,他们可能雇佣少许的员工.
对某些人来说,小资产阶级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而「...


中国近代报刊广告的出现与发展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时期: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密封华报》
中国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
1、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报刊数量多。(2)办报地区广大。(3)报刊种类繁多。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1)其主流形态始终是维新派主办的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2)从办报方式来看,维新派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把办报、办学会、办学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3、近代新闻立法的有力尝试:
(1)冲破“言禁”和“报禁”,争取言论出版的自由。(2)维新变法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进一步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近代报刊;对书籍实行免税、加快中国民族报业优惠发展的政策。


中国近代报刊广告的出现与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及初步发展1、时期:鸦片战争前
①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其根本要务是阐发基督教教义。②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密封华报》由当时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建
③中国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由英国商人马地臣出资创办,是一张商业报,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评论
④《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记》:中国境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总结:
这些报刊的共同点:阐发教义、宣传西方文化
2、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香港)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外文报:《香港钞报》第一份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
《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文报:《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中文商业报:《香港船头货价纸》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上海)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外文报:《华北捷报》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
《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中文报:《六合丛谈》上海第一份中文报,不仅是宗教性质,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
《万国公报》上海最有影响的中文宗教性报刊,内容以时政为主,对中国时政的评论尤为加强,极力宣传英美等国的通商、传教活动,有利于中国
中文商业报:《上海新报》上海最早的商业性报纸,由华北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出版
《申报》1872年,由英商安纳斯托美查在上海创办。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实性、时效性都很强。《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成熟
《新闻报》1893年在上海创办(华北捷报馆创办)
总结: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外人在华办报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1、维新运动之前:(按照政治派系分类)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澳门新闻纸》内部抄传的新闻资料,它具有新闻传播的性质,但更多的是一种新闻传播的载体,是我国最早的“译报”。魏源:根据林则徐的资料整理成《海国图志》,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②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资政新篇》
③早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安全可靠 品质保证
支付宝特约商家
7x18小时在线咨询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