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文章修改四法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篇好文章的产生,鲜有“文不加点”和“一气呵成”的情况,写作者基本上都要经历认真准备、辛苦写作和耐心修改三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文章修改虽然处在最后阶段,但是,“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个阶段如果得不到写作者的足够重视,文章就很难“收口”,甚至可能留下“缺口”,导致整篇文章功亏一篑。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大文豪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鲁迅先生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文章修改虽然是个苦差事,却并非没有技巧可用,写作者在下苦功夫、长功夫、笨功夫修改文章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下面四种技法提高修改的效率。

整体而言,城市的磁力,往往在鲁迅身陷逆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绍兴、仙台、厦门、广州等,当鲁迅每次遇到急流险滩,感到举步维艰之时,现代城市都充当了他的诺亚方舟,发挥了施救作用,使他重燃希望。它适时挽救了“乡间”[3]和“孤岛”[4]上一颗疲命挣扎的灵魂,帮助鲁迅从精神困境中找到一条生路,从而制止他退化为“村人”[5]、“木偶人”[6]。这从鲁迅的“东京→绍兴”“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等行程中可见一斑。

一、间隔时间法

写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创作,终于完成了一篇作品,此时的放松、喜悦和满足感只有写作者本人知道。这个时候,写作者一般不愿意立即回头把文章认真修改一遍,这就如同父母看到初生的婴儿,满心欢喜,哪有心思吹毛求疵一番呢?此时,即便写作者强迫自己去修改,也很难找出问题,因为这个时候头脑中原有的创作思路依然清晰,对文章的认知还停留在旧的创作模式中。所以,文章成型之后,写作者应该把文章放一段时间,等创作的疲劳感逐渐消散,创作时盘踞在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渐渐消失,创作激情重新燃起,思路得到更新,甚至新的灵感已经产生的时候,再开始修改文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其《读写门径》中曾引用清人唐彪的有关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自觉,过数月后,始能改窜。其何故也?凡人作文,心思一时多不能遍到,过数月后,遗漏之意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着此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着,前日所作有未是处,俱能辨之,所以易改。”总之,间隔时间法,就是写作者通过拉长与文章的时间距离,在陌生感产生的基础上,借助于新的认知对文章进行审视和修改。

二、鸟瞰全篇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山川美景也不同。同样,写作者修改文章也需要不断变换视角,多方面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使文章臻于完善。写作者初步完成一篇文章之后,如果是手写,就把文章草稿一页页按顺序排在一起;如果是在电脑上创作,就在显示屏上缩小文章页面的视图比例,使所有页面尽可能在同一屏幕上排列。这个时候,写作者拉长视距,文章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各个组成部分的篇幅长短就会一目了然,相互间的对比也非常清晰。写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既容易找到句子、段落和格式等方面的明显错误,也可以对比文章的各个部分,从而发现哪些部分显得失衡,也就是与其他部分相比过长或者过短——除了那些写作者有意突出或者简略的部分。总之,鸟瞰全篇法,就是通过拉长与文章的空间距离,在观察方式变化的基础上,依靠整体观感来审视和修改文章。

或许,如果我告诉他们我是一个分歧者,对于该如何选择感到茫然无措,他们能理解我的处境,说不定还会告诉我“分歧者”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处境危险。但在这个秘密上,我不能相信他们,所以我将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三、摸底验收法

因为写作者写作功底、时间精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创作文章的质量和数量也会有差别。写作功底深厚、写作兴趣强烈、写作时间充裕的写作者,日积月累,作品数量会非常可观。作品数量多了,写作者修改作品的难度会随之增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写作者不能及时修改文章,全面提升作品质量,那么作品越多,“半成品”甚至“次品”就越多,“作品多”和“修改难”必然成为一对矛盾。作品数量较多的写作者,要想解决这对矛盾,全面彻底提升作品质量,就应该像商家年终盘点库存一样,定期抽出大块时间,对所有作品逐篇进行过滤式检查修改,努力让差一点的作品“脱胎换骨”,不断完善,尽量使比较好的作品“更上一层楼”,甚至接近于完美无瑕。此外,通过这种过滤式检查,写作者可以从作品中区分优劣,选出适合使用、适于发表的文章。总之,摸底验收法,就是写作者通过定期“拉网式排查”,不漏一篇,逐个修改,从整体上改善文章质量。这种修改方式虽然非常耗费时间精力,但是,对写作者全部作品质量的改善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最有帮助。

四、分类优化法

写作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只创作一篇文章,那么,就可以持续用力,反复修改,直至改无可改,使之成为精品。事实上,很多写作者因为工作需要、灵感不断产生等原因,可能会在一个时间段内创作出若干不同题材的作品——当然,并不是所有作品都会处于同样质量层次上,其中必然良莠间杂。不同质量的作品“堆积”在一起,久而久之,写作者也很难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作品题材是什么,具体表现何种主题,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作品好一些,哪些作品差一些;哪些作品可用,哪些作品需要继续修改打磨,等等。为了提高文章质量和修改效率,写作者必须对作品分出“三六九等”:首先,把全部作品按照题材分成若干大类;之后,再把同样题材的作品按照质量分成几个小类。此后,写作者根据时间、精力、灵感和关注重点等情况,一方面逐步对不同题材、不同质量层次的文章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使文章质量从低到高逐层提升;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及时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章加以使用。总之,分类修改法,就是写作者通过给文章划分类别,更精准、快速地辨识文章,提升文章质量和使用文章。

写作者修改文章,既要下足功夫,反复看,持续改,也要不断寻找适合本人的好办法,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合适的技法,从而在文章修改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沈继培
《秘书之友》 2018年第05期
《秘书之友》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