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鼓岭恩顶水库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09-03-28

恩顶水库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岭深处,东接麒麟山,西连恩顶青鹅山,北靠五寺山,南邻笔架山,是个四面环山、峡谷连绵的水库。周围森林茂密,水源丰富,其中有多条大大小小的溪流,以发源于东北角大帽山的舍人溪和白眉溪为最。1996年建成水库大坝开始蓄水,总库容255万立方米。满水时,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环山之中,与周围诸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建库时间上看,恩顶水库是个很年轻的水库。就连很多福州市区的人都不知道头顶还有这么个水库存在。水库建成蓄水后,水源主要通过西南面山脉下的人工涵洞通往登云水库供福州“二化”生产用水,后“二化”搬迁,水源就用于登云水库边的小型发电站发电。只有泄洪时,才从大坝放水流至下游的白眉水库。

  

恩顶水库

别看恩顶水库是个小年轻,其实在它身躯之下深藏着千百年的古往今来。由于恩顶水库大部分面积在恩顶村地界,故而取名恩顶水库。但当地人习惯称旧地名“思洋垱”。“思洋垱”顾名思义就是在众多溪流汇集处筑起溪垱修砌梯田种田的地方。而一些部门在采集信息时却将福州方言“思洋垱”音译成“师洋墩”,颇为遗憾。

思洋垱地处鼓山横断山脉与金鸡山断裂带交汇处,峡谷众多,又是多条大小不一的溪流汇集成的山谷溪涧。溪涧周围是千亩梯田,古人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由山谷的溪边沿诸山周围一直修砌到半山腰,站在谷底往上看梯田,好似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而在这一带的众多溪流中,当以恩顶青鹅山流下的桑溪最为出名。桑溪因有两条自恩顶青鹅山飞流而下至登云村的溪,又称“双溪”。桑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仅有文人墨客驻足于此,还孕育出“黄瓜井出孝顺鱼”的民间故事。据《三山志》记载,汉初闽越王无诸在福州东郊金鸡山之北登云路下的桑溪“流杯宴集”,称“曲水流觞”。这曲水流觞的韵事比晋代王羲之的兰亭禊游流觞还早550余年。至唐末,闽王王廷钧依然在桑溪修禊,《闽侯县志》记载当时的情景:“金凤偕后宫杂衣文锦列坐水饮,流觞娱畅,穷日以返。沈麝之气,环珮之响,燎炬之光达于远近,途中丝竹管弦缤纷奏和,清音入云,观者塞道不能前。”可见当时的盛况空前。

  

思洋境古庙

  

闽安镇玄帝亭

  

古桥下游磨坊水车遗迹

其次就属白眉溪,白眉溪为晋安区第三大溪流,发源于思洋垱东北角的大帽山,从紧邻的五寺山左边山谷流出,后又与五寺山右边山谷流出的舍人溪在思洋垱处与众溪流汇聚一处,由西北流向东南,经南洋古村,流到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闽安镇,后注入闽江,全长约22公里。而在思洋垱处,有座宋代古桥,古桥旁原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石碑记载着“连孔高捐黄金五两建桥”的内容,建桥人连孔高为民义村人氏。后来建库,其后代将建桥碑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原地,一半带有“连孔高”字样的运回民义村立在建桥人后代宅第的溪旁,被后人称为“半爿碑”。古桥边还有个玄帝亭,里面供奉着真武大帝,古时这里易发生山洪,而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解除水患。古桥边的小丘上有座小庙叫“思洋境”,里面供奉着白马王、顺天圣母、土地公,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古桥的下游有多座磨坊,古人拦溪引溪水入磨坊,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转动大磨盘磨米。还可能拦溪筑坝,利用过这条溪进行原木漂流水运。在古时还有山道一直沿着这条白眉溪到达海上贸易重镇闽安镇。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水库挖溪筑大坝时,在溪底挖出过小船残骸。可以想象古时此处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又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思洋垱处的五寺山,既是山名也是寺名,也可能说明这座山从前有五座寺庙。五寺山不仅是周围村民的祖宅地,其山里还保留有许多座古宅墙基遗址,据说古时五寺山里还开有米店呢!而五寺山边还有多座小窑坊,有瓷窑、砖窑、瓦窑等。据记载,历史上宦溪镇区域古窑众多,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明朝后期逐渐停烧。如今这里的窑坊只剩一个依稀可见的窑炉的遗址和众多碎瓷片。据当地老人说,五寺山的寺庙在古时既是寺庙也是客栈,可供过往路人寄宿,后来被土匪霸占变成土匪窝,打劫过往路人,再后来由于这里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战火跟“十年动乱”,古刹早已被毁尽,只剩印有“五寺山”字样的青砖和石基遗址可见。在五寺山寺庙的斜对面还有个尼姑庵,很早就已被毁,只留下一点石基遗址。五寺山寺庙下是一条东岭古道,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思洋垱,据说建于宋代,由福州城东门出沿溪盘山蜿蜒而上到达岭头门,是古时福州东郊通往闽东北进京要道。

思洋垱自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依山据险。思洋垱峡谷的西出口就是岭头门,是个垭口,岭头门之下便是福州城的东城门。明嘉靖年间,倭寇围攻福州,焚掠外围60多天,占据鼓山横断山脉沿线山寨,后戚继光增兵破寨,消灭了盘踞寨中的倭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福州东郊地区抗日的阵地,爱国将士曾在此抗击侵犯的日军。1944年9月29日,日军占领连江县城,并由潘渡攻入大小北岭,继而再度进犯福州。时任海军马尾要塞、闽江江防司令李世甲率马尾要塞司令部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三营,二度占领岭头门,在岭头门至思洋垱一带布防阵地,分别在岭头门和思洋垱的笔架山设有炮台,从思洋垱沿恩顶修筑战壕,指挥部设在恩顶村,并以一个连留守鼓岭,作为岭头门右侧卫;另以教导队占领附近山口,作为岭头门左侧卫。30日拂晓战斗全线展开,因岭头门至思洋垱一带地势险要,在海军陆战队的顽强抵抗下更是易守难攻。战斗中三营九连连长陈崇智身负重伤,数十名官兵伤亡。10月1日,海军陆战队第四团团长戴锡余率海军陆战队第二营(营长陈昌同)增援岭头门,巩固了阵地,使得日军连续数日的进攻均未能得逞。在此期间,陆军80师的三个团在大北岭与日军进行英勇战斗。二三八团第二营营长许祖义负伤。二三九团第一营营长张稚生带着仅存的5名士兵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最终全部殉国。三三九团一个营在营长陈墀生的指挥下,以劣势兵力阻击日军强大兵力的进攻整整一天,最后全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大北岭陆军第100军80师之阵地被攻破。10月4日福州地区第二次沦陷。坚守岭头门的海军陆战队经数天战斗后,奉命撤退,突破日军围攻,经福州东郊上铺、溪口,转向魁岐渡林浦江,进入南台岛,再从闽江右岸撤至闽侯甘蔗等地。因撤离岭头门时间匆忙,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由官兵或民众就地草草掩埋。日军撤退后,海军陆战队有关人员重上岭头门,雇当地农民收集烈士遗骸并集中埋于岭头门,李世甲为其撰写碑文。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在岭头门古磴道边,“十年动乱”期间,烈士墓遭破坏,墓碑被移作他用,后遗失。20世纪90年代修恩顶公路时,烈士墓被修公路推下的泥石掩埋。后登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集资数十万元修复了烈士墓。现思洋垱至岭头门一带还留有战壕、炮位等遗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岭游击队,曾长期在这里活动。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为改善民生做好服务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同波的一席话,道出了企业发展的真谛。

心理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数相等的两组农民被安排在一块麦田的两边,在一侧的田边每三米插了一面旗子,两组人同时开始收麦子。人们发现有旗子的这组要比另一组快得多,而且越靠近旗子的末端,速度越快。心理学家称这种加速现象叫目标斜率。

  

五寺山建筑遗迹

  

战壕遗迹

  

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

20世纪50年代,恩顶山下的登云村建成登云水库。为灌溉附近十来个村近6000亩耕地,当时的鼓山人民公社出资在思洋垱的舍人溪口和白眉溪口分别修起溪坝跟水渠,又在笔架山底部从东往西开凿一条3000米左右的人工涵洞直通整条山脉出岭头门。又于五寺山前头架起一条3米多高1米多宽100多米长的高架水渠,引两条溪水沿五寺山左右两边水渠一同汇入高架长渠,注入笔架山涵洞,泄入桑溪,流到登云水库。而为了方便山里山外村民往来,又在五寺山与麒麟山溪涧间建起一条红星桥。红星桥由大块条石铺设,长约5米,宽约1.5米,中间桥墩处刻有一个大五角星。

再比如思科证书,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路由交换技术》《高级路由技术应用》融入了相关核心技能,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后,可考取思科的CCNA、CCNP等认证证书或华为的HCNA、HCNP及HCIE认证证书。该证书还能申请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对应课程的学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期间,福州农垦局在恩顶村创办恩顶茶场,曾改名红岩农场。在此期间有近百名知青奔赴恩顶红岩农场插队落户,在思洋垱边的笔架山与恩顶山上开垦种茶,生产茶叶,主要用于窨制福州茉莉花茶。1979年红岩农场恢复原名恩顶茶场至今。而思洋垱千亩梯田大部分归恩顶村生产大队种植水稻,直到1996年思洋垱下游大坝建成,开始蓄水,思洋垱沉入水底变成如今的鼓岭明珠——恩顶水库。

  

恩顶茶园

 
李善旺
《闽都文化》 2018年第03期
《闽都文化》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