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中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解释综述和政策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和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已然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主体,国际贸易理论转向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研究。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分析。杨小凯把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和企业交易费用结合起来,解释企业国际贸易原因,即在交易费用低的情况下,企业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福利增加。二是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对这一问题主要研究成果是异质性企业理论,即企业依生产率自行选择是专注国内市场、对外贸易还是对外投资。三是对企业边界问题的研究。由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对企业的边界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研究引发了对企业边界的探讨。这一研究把Grossman、Halt的企业边界问题研究同企业全球组织生产行为研究结合起来,即企业依东道国的契约环境自行选择外包还是一体化,从而内生性地决定了企业边界。

其中,目前最流行的是对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问题研究。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完美性和大量国外的成功经验让异质性企业理论广为接受。但是,当基于中国企业数据检验该理论时,很多研究却得出了与理论模型和外国经验相悖的结论:按照异质性企业理论,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比进入国内市场成本高的假设下,只有高生产率企业才会选择出口,出口行为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大量的中国经验研究表明,低生产率的企业在中国依然可以实现出口,而且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这引起了广大学者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的兴趣。

二、“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提出和界定

异质性企业理论是悖论研究的基础,理解该理论对于分析“出口——生产率悖论”存在性、悖论的内涵、特征、作用机制有重要的作用。而系统掌握悖论的含义和作用机制是解释悖论的坚实基础。

(一)异质性企业理论是悖论研究的基础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假设主要有:一是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成本比进入国际市场成本要高;二是企业的异质性来源于企业生产率差异;三是国内金融市场是完全的;四是不考虑贸易中介的存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企业依生产率进行国际化行为选择,高效率企业选择出口,较高效率企业选择内销,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出口对企业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即出口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出口企业生产率高源自两种效应:自选择效应和出口促进效应(李建萍,2015)。[1]自选择效应是指在国际市场的进入成本高于国内市场进入成本以及生产率差异是企业异质性的唯一来源假设下,企业依生产率对国际化途径进行自选择,生产率高的企业才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促进效应是指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出口外溢效应,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贸易活动会外溢到本国出口企业,从而会间接提高生产率;二是出口反馈效应,国外消费者对本国出口产品的评价信息反馈到出口企业,出口企业根据市场反馈改进产品,促进企业创新和生产率提高;三是出口竞争效应,国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出口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出口规模效应,出口会由于市场的扩大给企业带来规模效应,出口企业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会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分工细化会直接通过“干中学”效应提高生产率。可以看出,出口和效率之间存在双向正效应,高效率企业选择出口,而出口会使企业更富有效率。

(二)悖论的存在性、悖论的特点

李春顶(2009)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我国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证实了“逆向自选择效应”的存在[2]85-88,即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基本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杨汝岱(2015)、张鹏辉(2016)也论证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的生产率。[3-4]

李春顶(2009)探讨了中国企业出口对生产率的作用,研究认为我国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促进效应不显著。[2]89同时,有些研究运用配对法来提高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的可比性,即通过构建适宜的匹配指标来度量两类企业的出口倾向度,研究发现对原始样本进行配对处理后,企业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样不显著。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这里指的是企业逆向自选择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愈加显著。原因有二:首先是随着出口贸易不断发展,出口企业的出口渠道更加成熟,出口经验更加丰富,出口成本下降。其次,我国一直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出口企业提供良好的外贸条件和外贸环境,导致生产率更低的企业实现出口,悖论得到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悖论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

于学生现有认知程度上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进一步提升为高中物理教学重要教学目标.因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而物理学习难度同其他学科相比学习难度较大,让学生对物理教学予以正确理解可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较强的物理思维体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将学生物理知识、物理学习态度、物理学习方式及学生物理操作能力为基础所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物理理论知识,同时也包括学生于所开展的物理实践过程,为高中学生提高物理综合能力的科学导向.由上述内容可知,培养高中学生科学价值观及强化高中学生社会认知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重要价值体现.

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如果鱼塘养殖密度高,必须配备增氧机,并科学使用增氧机。还需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需加强投喂。

(三)悖论的定义、内容、作用机制

由于出口企业依据生产率逆选择现象和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显著是针对中国企业经验研究而言的。到目前为止,对这一现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文章借鉴李春顶(2010)的定义方法,把中国经验表现出来的与异质性企业理论相悖的现象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5]64。悖论并不要求所有的出口企业生产率都低于内销企业生产率,只要求大多数企业即可。

“出口—生产率悖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促进悖论。出口选择悖论来自企业的“逆向自选择效应”和“挤出效应”,逆向自选择效应是指低效率企业依据自身的低成本和有利的外贸环境自愿选择出口,而高效率企业反而专注国内市场;挤出效应是指低效率企业由于无法在国内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中生存而被迫出口。出口促进悖论是指企业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显著,形成原因包括出口企业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

(四)悖论研究的意义

[4]张鹏辉.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吗——基于企业出口状态转换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6,(5):58-65.

三、对“出口—生产率悖论”的解释

悖论同异质性企业理论一样,依然关注的是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问题。对悖论进行解释,就是解释为什么出口企业生产率低的问题,由于悖论包括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促进悖论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解释:第一,为什么一开始就是低效率企业选择了出口;第二,企业出口对生产率促进效应不明显的原因。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出口选择悖论的解释。

文章从企业出口动因视角解释出口选择悖论。企业出口的动因主要有:内在后天比较优势(高技术水平和高生产率)、内在天然比较优势(企业性质和企业定位)、外在天然比较优势(初始要素禀赋导致的低成本和低价格)、外在后天比较优势(贸易条件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出口促进政策)和外在天然比较劣势(国内市场分割、扭曲的融资导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原因是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行为选择的原因;后面四个原因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外在、内在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天然、后天是相对于比较优势得到的难易程度、是否需要努力习得而言的;对企业出口而言,增强内力、提高效率是一方面,优化外部环境、降低出口成本是另一方面,内在后天比较优势和外在后天比较优势呈现对偶特征。内在后天比较优势,指的是企业高超的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水平,企业需要付出很大的研发投入才能获得,这会给企业带来高生产率,形成持久的内在比较优势,是异质性理论中企业异质性的来源。

天色将晚,夏国忠把阵地巡视了一遍,看到战士们修筑的工事不错,环形工事中,防空洞也修得坚固实用,既有单兵掩体,又能互相贯通,互相支援。他很满意,传令下去,让战士们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准备迎击鬼子的进攻。

(一)从内在天然比较优势角度

内在天然比较优势来源于产品性质、企业定位和企业性质、企业总产出的出口占比。

1.产品性质:如果企业选择加工出口技术成熟、差异化需求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则很容易形成内在天然比较优势。出口的产品生产技术成熟,则无需过多研发投入,直接就可以建厂生产,回报周期短;出口产品属于易耗品,产品的差异性需求低,是标准化生产的普遍适用性商品;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那么一般属于加工、装配环节的服务贸易。

2.企业定位、企业性质和企业的二元结构:一般贸易企业在初始阶段,企业规模很小,只能专注于国内市场;在成熟阶段,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积累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逐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是利用有利的生产条件和贸易条件,一开始就定位国际市场,因此这些企业又被称为天生外向型企业。戴觅(2015)把贸易企业中加工贸易企业剔除后,证明了实证结果与异质性理论相一致,得出加工贸易企业对悖论有很强的解释力的结论。[6]李春顶(2010)论证了沿海地区的小规模私有加工贸易企业对悖论存在性的影响最大。[5]68-80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加工型企业的特征有:低成本,即技术成熟,不需要承担过多研发成本或者学习成本;竞争力小,即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能生存;有劣势,缺乏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和创新支持(如融资支持);有优势,本国的初始要素禀赋优势、政府贸易促进政策、国外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该类企业不偏好投资研发而偏好生产,不乐意内销而乐意出口,引致“出口—生产率”悖论。

3.不同性质产品在出口企业的总产出的占比:如果说把企业直接分为绝对出口和绝对内销太武断的话,那么可以通过衡量在一个企业中出口占总产出的比重(这被称为出口密度)来探讨悖论,按照出口密度把企业划分为偏内销型、兼重型、偏出口型。范剑勇和冯猛(2013)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偏内销型出口企业生产率(TFP)高,且出口促进效应明显,偏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率(TFP)低于内销型出口企业,且出口促进效应不显著,认为出口比重越大的企业存在悖论的可能性越大。[7]其中原因可能是出口密度高的企业多为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在国外具有成熟销售渠道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生产率较低而国际市场的进入成本低的条件下,最优选择是开展出口贸易。

(二)从外在天然比较优势角度

外在天然比较优势来源于初始要素禀赋导致的低成本和低价格。梁会君和史长宽(2014)、李建萍和张乃丽(2014)研究发现:外生天然比较优势是我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主要来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基本遵循初始比较优势路径,结果是中国出口企业所在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竞争力大,生产率低的企业逆向选择出口,导致悖论发生。[8-9]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没有悖论现象;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和悖论的形成呈现负相关特征,资本劳动比越低的行业“出口—生产率悖论”越显著。

解释如下:通常情况下,本国初始比较优势部门会集聚大量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比国外市场更加激烈,因此低效率企业被逼选择出口;本国比较优势越显著的部门出口固定成本越低,企业不需要从出口市场获得特别高收益就能弥补出口固定成本,这样就降低了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要求;国家层面的要素禀赋是企业层面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基于本国初始比较优势,相对低的要素价格可以导致相对低的产品价格,因此出口企业有国际竞争优势,导致企业“逆向自选择”。

2.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扭曲的融资导向。

1.企业对出口导向的路径依赖。

(三)外在后天比较比较劣势和比较优势

中国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还受到外在后天比较劣势和比较优势的影响。外在后天比较比较劣势(出口的推力)主要有:国内市场分割、扭曲的融资导向。外在后天比较比较优势(出口的拉力)主要有:贸易中介的存在、政府出口促进政策、国外市场广阔且需求稳定、成熟的销售渠道等。

专家共识推荐:术前谈话与签字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一环,应由主管或主刀医师亲自进行,其目的在于患者的知情同意,也在于医师的自我保护。谈话时应强调手术风险与并发症,但不可过度夸大,使患者丧失信心。

1.国内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

由于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寻租行为引致国内市场分割而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企业国内市场进入成本、交易成本都较高,甚至高于出口成本,导致生产率低的企业“逆向自选择”进行出口,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安虎森(2013)[10]对此进行了论证。此外,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如拖欠货款现象,导致融资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低效率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也不得不选择出口(张杰,2008)。[11]

本国比较优势显著的部门出口固定成本低的原因:出口固定成本主要有运输成本(长期租船订舱成本,这与业务熟练度、长期优惠政策有关)、市场成本(搜寻出口市场信息、建立销售渠道等成本),而出口固定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出口时间推移,长期运输成本下降,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完善,出口固定成本趋于下降,悖论特征随着出口成本的降低得到强化。作为本国的优势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本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己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潜在出口企业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处于贷方市场,而贷方更乐意贷款给回报周期短、风险低的借方。内销企业同出口企业相比,由于内销企业通常会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回报周期长,导致资金更倾向于支持企业出口而不是国内异地销售和研发投资;扭曲的融资导向导致很多企业放弃研发投入而选择生产技术成熟的产品进行出口。

3.贸易中介的作用。

5.外国政府、消费者的态度。

4.对外贸易政策和出口环境。

企业决策同样受到外力影响,尤以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和优化出口环境政策为甚。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对出口企业出口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鼓励,如出口退税和补贴。同时,我国积极同世界各国进行多边或双边经贸协定谈判来优化外贸市场环境,如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这些出口导向政策和优化外贸环境政策降低了企业出口的边际成本临界值,使得较低生产率的企业也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引致悖论发生。而且政策越给力,我国对外开放度越高,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越显著。

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并没有考虑贸易中介的存在,该理论假设企业的出口贸易是直接贸易,一国的出口企业直接面对另一国的消费者。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出口行为是通过贸易中介发生的。贸易中介有丰富的出口经验和贸易渠道,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无法承担高额的直接出口成本现实下,中介的存在降低了低效率企业出口成本,大量低效率企业实现了出口,从而形成了悖论。把贸易中介考虑进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悖论解释的新视角和方法。李宏兵(2012)[12]对此进行理论探讨,但是尚缺少相关的实证检验。

外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则起到拉力作用,外国政府如果实行开放型政策,降低该国市场的进入壁垒,会降低本国出口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而国外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是不是由高生产率企业生产并不关心,只对物美价廉的商品具有普遍的一般偏好,他们关心的是商品的效用,并不在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如何。

6.外国的销售渠道。

徐蕾(2012)研究发现加工出口型企业在事前一般具有出口贸易的经历和稳定的国外市场销售渠道,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低于进入国内市场的成本,故而出口成为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选择,自选择效应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还取决于企业的定位和企业的出口成本。[13]

(四)其他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仅仅通过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师生共读”作为课外阅读中的“一枝独秀”,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阅读整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

缺陷限定这个属性是针对缺陷类型的进一步限定,它指出缺陷类型是缺失、不正确还是多余。即修改要做哪些工作,是增加缺少的功能代码、修改不正确部分还是删除多余的代码。

出口导向的贸易促进政策、本国的初始比较优势、外国对本国物美价廉商品持续性的需求导致加工出口企业对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乐此不疲并且深谙其道,增强了对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依赖,低生产率企业大量且持久地选择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对贸易政策、初始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强化了“出口—生产率悖论”。聂文星和朱丽霞(2013)[14]的研究论证了该观点。

2.从模型设计的缺陷上:没有考虑到出口产品的质量,导致生产率偏低。

该观点认为悖论是一个模型设计缺陷导致的计算问题,模型没有考虑到产品质量。异质性企业模型假设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之间仅仅存在生产率差异,而忽视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异质性。由于两类企业面临的产品质量检测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国际市场价格的需求弹性过高,为了保持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向国外市场提供质量高的产品。因此企业异质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率上,还体现在产品质量上。鉴于此,汤二子等(2012)同时把生产率异质性与产品质量异质性引入异质性企业模型对模型进行扩展,发现出口企业的“真实生产率”一般要高于内销企业,但是忽视产品质量而仅仅考虑产品数量时所得到的“虚假生产率”会引致“出口—生产率悖论”。因此认为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模型设计导致的计算问题。[15]但是,更多学者认为应该考虑出口企业产品和内销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比较,而不是同类产品在内销和外销质量上的比较。因此,同类产品质量的差异对生产率悖论的解释力度有待进一步检验和证实。

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进入演讲状态,我特意谈到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我说各位同学能够成为北大平民学校的一员,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应该感谢北大教育学院“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题组的老师们,以及志愿者团队。

(五)总结

1.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动因,对比较优势来源(见下页表1)的研究引发了贸易理论的演进。

如通过创新获得的内生后天比较优势,可以使企业拥有持久性国际竞争力;基于本国要素禀赋获得的外生天然比较优势,很容易使企业融入到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中,但是这种比较优势持久性不强且效力有限;基于优化外贸条件的外生后天比较优势,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贸易发展转型;基于内生的天然比较优势,如企业定位和企业性质,对贸易的影响随企业的不同定位而不同,而且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

高生产率(内在后天比较优势)并非出口企业唯一比较优势,也不是出口的决定因素,因此生产率差异并不是企业异质性的唯一来源。在发达国家,政府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政策支持,金融市场和风险投资很乐意为创新行为融资,人力资本积累程度高,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到位,企业和公众重视创新,创新环境良好。因此,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本身能产生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所以发达国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生产率不能短期内提高的条件下,可以在降低成本上想办法,充分创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外力条件(优化外贸环境)和内力条件(发挥初始要素禀赋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这些条件都可以造就低生产率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出口。但是出口的产品大都是易消耗的低附加值产品,外国生产不多但外国要持久性的消费。因此,外国长期地对我国低附加值产品依赖对我国经济转型来讲也是不利的。而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正是我国外贸转型的契机。

2.异质性企业理论对中国不适用,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对其所要求的条件不满足,另一方面说明目前的异质性企业理论还需要完善。

生产率差异并不是企业异质性的唯一来源,中国企业出口的动力并不是企业的生产率高,而是源于优化的出口条件和有力的出口政策所导致的低出口成本,这导致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具有特有的外贸条件异质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定位,把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建立在国内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上,这导致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具有外贸成本异质性。总结来看,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贸易条件优势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降低;市场化程度由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逐渐降低;进入成本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逐渐降低;市场利润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逐渐降低。低生产率企业凭借外贸条件异质性和外贸成本异质性进入国际市场,导致悖论的存在和强化。

3.分析悖论背后的原因,有利于研究中国的贸易特殊性,找出我国出口贸易繁荣的真正原因,分析这种动力的持久性,可以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中国经贸转型升级提供指导。

 

表1 :比较优势分类、内涵和评价

  

比较优(劣)势 具体内涵 特点和评价内在后天比较优势 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生产率高 不容易得到,但优势显著且持久内在天然比较优势 企业定位企业性质 影响不确定,效力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外在天然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优势、低生产成本优势 很容易融入到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中,持久性不强且效力有限外在天然比较劣势 国内市场分割、扭曲的融资导向 推力的存在助力了悖论的产生和强化外在后天比较优势 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改善 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持久发展和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出口贸易主体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各占一半左右。贸易主体的二元性对我国的贸易福利、贸易结构转型、贸易动力切换具有重要影响。

为快速占领市场,普拉公司选择在游人如织的迈阿密推广这款新产品。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迈阿密海边浴场人山人海,众多游客中,有一位穿着泳衣的美丽少女引人注目,只见她慢慢走向大海,随即像美人鱼一般钻入海中,她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不停变换游泳姿势。正当大家欣赏着她的优美姿态时,那女子双手忽然一阵胡乱扑腾,在水中挣扎了起来,游客们不约而同地大叫起来:“出事了,快救人!”

一方面,一般贸易企业按照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决策模式进入国际市场,这可以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更多依靠的是初始比较优势和有利贸易环境,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加工出口行为中,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特有的出口二元结构,总体来讲不利于增强我国创新能力,不利于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不利于我国贸易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因此,在目前各国竞相向全球价值链两端位移、抢占附加值高的国际背景下和国内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下,重视以创新和生产率提高为动力的一般贸易就显得格外重要。

(六)出口促进悖论解释

经验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并不一定会促进生产率提高,出口对生产率促进效应不显著。本文从技术外溢机制、反馈创新机制、规模经济效应三方面对出口促进悖论解释。

1.技术外溢机制被打破。

由于企业出口的产品生产技术成熟导致国内外技术差异小,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即使有技术差异,由于技术外溢渠道受阻以及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技术外溢不充分。

2.反馈创新机制被打破。

没有建立完善的外国需求反馈渠道,对外国需求变化掌握滞后,产品没有针对性,生产的只是普遍适用的标准产品。即使有了反馈,由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强,不能开发针对性产品。

3.出口规模不一定会促进生产率提高,甚至出口规模和生产率是负向相关。

出口规模越大,投入生产的要素越多,则一定程度上会占用技术研发要素,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一旦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且拥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后,就不再有动力去进行研发投入和革新技术,处于研发惰性和对已有路径的依赖状态,因此生产效率低。

《生》从一幅平凡的生活画面切入,以北京什刹海的坪场作为背景,路边的闲人和民间艺人共同组成了生活的一幕。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艺人,扛着一对大傀儡来到坪场,他靠表演傀儡相殴的把戏招引看客,靠与傀儡的亲昵对话和自言自语供人欢笑。但他亲热的话却只说给傀儡中那个白脸的“王九”听。老艺人表演傀儡摔跤时总是让另一个被唤作“赵四”的傀儡占上风,但“王九”却是永远的胜利者。老汉不让人知道,他死去的儿子就是王九,死因就是和名叫赵四的人打架。王九死了十年,老艺人在北京城圈子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而那真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害病死掉了。

四、悖论对中国经贸转型的政策启示

我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首先说明我国出口贸易的模式不同于发达国家。影响发达国家的因素主要是内在后天比较优势。影响我国出口因素主要有:内在天然比较优势(企业性质和企业定位)、外在天然比较优势(初始要素禀赋)、外在后天比较优势(贸易条件和贸易环境改善)、外在天然比较劣势(国内市场非一体化、扭曲的融资导向)。这些非生产率因素导致了我国生产率悖论的出现和强化,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对我国经贸发展转型的一点启发。

(一)从企业、产业、就业、人力资本角度来讲

1.传统的基于外在天然比较优势生产部门(如加工出口企业)既是出口的主力,又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因此,在短期内对依靠劳动力要素获得竞争优势的这一类企业要持容忍态度。

2.提高劳动力质量和人口素质,这可以让待就业群体主动寻求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而且能够胜任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同时,有利于改善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长期生产率。可以从加强职业技能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学历和学术教育、求是研究精神教育等角度入手。

4.更加谨慎对待外资进入。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从微观层面来看效果不显著,引进外资应该更加注重外资在带动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外溢效益,鼓励外资企业投资高技术产品和产业。

4.对出口贸易主体的二元结构进行优化。长期以来,求速度、求数量、求增长的观念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大多依赖外在天然比较优势、外在后天比较优势,重视发展加工出口贸易,自我选择和自我限制在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装配环节。对于这一类生产率低的加工出口企业至少不应该鼓励和支持。对于有志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应该给与鼓励和支持。同时,要鼓励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创新环境。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而获得的竞争力才能持久。

总之,初步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态与胰腺癌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但与其他疾病相比,目前研究胰腺疾病胃肠道微生态的数据十分有限,且相关机制不明确。胃肠道微生态能否作为对早期胰腺癌或CP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或AP治疗靶点尚需进一步研究。

经常账户长期盈余和持有巨额外汇储备成为发达国家垢病中国的主要借口,殊不知这些成果并不是基于生产率提高得到的,而是得益于大量存在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经济持久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我国要尽快进行外贸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引导这些生产率低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使资源向创新型产业流动,这是我国持久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需要。

(二)从对国内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补短板角度来讲

1.减少行政干预行为、打破地方市场的进入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市场。地方政府要政企分开,高效率地做好调节市场失灵和市场服务工作,同时杜绝各种寻租行为出现。

2.优化融资环境,发挥融资导向作用,对于没有能力投入大量人力资本和资金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三)从促进贸易结构升级、优化双向投资角度来讲

1.重视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既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前沿产业,而是根基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就业和优化贸易结构。

2.政府应适度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不同贸易政策。政策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出口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要为落后和依赖找市场,要为落后找出路,鼓励和引导低效率企业或者关闭退出市场或者技术转型走高效率之路或者走出去办厂进行产业转移。

3.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等直接调控政策会增加企业的依赖性和创新惰性,政策要转变到以改善出口环境(如自贸区建设、及时发布国际市场信息等)、降低出口成本(快速通关等)、降低出口风险(大力出口保险等)为重点内容的贸易环境建设上来。

3.要有步骤地限制和淘汰一些夕阳产业,如高能耗、高资源投入企业,走绿色、节约、创新、高效发展之路。

(四)从出口促进作用的培养和强化角度讲

1.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的“瓶颈”。具体来看,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发生效力要求人力资本积累要有一个门槛、一个临界点,高于这个临界点,才会发生技术外溢,出口才会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助力技术外溢效应。

2.完善产品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依产品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供给。贸易竞争力不仅来自生产高效率、出口低成本,还来自产品差异化,这要求企业加强经营创新,加大品牌营销,培养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持久偏好。

参考文献:

[1]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06).

[2]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11).

[3]杨汝岱.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典型事实[J].世界经济,2015,(3):182-183.

2.2两组皮肤炎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皮肤炎恢复时间(104.27±12.43)d,对照组为(163.53±13.65)d;观察组满意率为95.12%(39/41),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皮肤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4,X 2=5.36,P<0.05)。

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检验一个理论,不是为了推翻它,而是为了促进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提高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导向作用。悖论是对理论的挑战和发展,悖论的提出有利于发现理论的不足,对理论进行完善。在中国出现的“出口—生产率悖论”,说明目前的异质性企业理论对我国还不完全适用,对悖论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将异质性企业理论扩展成适用性更广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悖论背后的原因,有利于研究中国特殊的贸易状态,找出我国出口贸易繁荣的真正动因,分析这种出口动力的持久性,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和我国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指导。

(5)财务信息系统更新缓慢,核算工作得不到足够支持。由于医院现有的核算系统不能平行记账,仅用于财务会计核算或预算会计核算逐项核算,二者缺乏有效衔接。在很多综合性医院,财务人员工作量大,核算工作种类繁多。此外,财务系统各个业务模块彼此独立,缺乏整合性,信息得不到共享,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5]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0,(7).

[6]戴觅.悖论来自何处?[J].世界经济,2015,(5):189-190.

[7]范剑勇,冯猛.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8):16-29.

在上述条件试验和精扫选流程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硫化铜浮选流程为1粗4精2扫;氧化铜浮选流程为1粗1扫,粗选精矿返回到硫化铜1次精选中。闭路浮选试验流程见图6,闭路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8]梁会君,史长宽.国内外贸易成本差异、行业要素密集度与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0):54-67.

[9]李建萍,张乃丽.比较优势、异质性企业与出口“生产率悖论”——基于对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6):3-12.

[10]安虎森,皮亚彬,薄文广.市场规模、贸易成本与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J].财经研究,2013,35(5):41-49.

[11]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1):50-64.

[12]李宏兵.企业异质性与贸易中介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部论坛,2012,22(3):63-65.

[13]徐蕾,尹翔硕.贸易成本视角的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解释[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3):13-26.

[14]聂文星,朱丽霞.企业生产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演化视角下“生产率悖论”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2):24-35.

[15]汤二子,孙振.异质性生产率、产品质量与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12-17.

 
孙利平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02期
《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