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曹光平的“前卫·中卫·后卫”作曲理念

更新时间:2009-03-28
 

“前卫·中卫·后卫”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曹光平提出并在其作品中不断推行运用的作曲技术和创作理念,包含“创新”“折衷”与“继承”三个概念,要求作品创作既要创新,又不能太极端;既要继承,又不能太传统。他的这种“创新、折衷与继承”的观念在2017年夏末举办的两场“追寻新世纪新声音——曹光平教授师生作曲家团队作品音乐会”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3.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在公路交通上,吉林省在未来应该加密高等级公路网,力争在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升级冰雪旅游关联度高的公路干线,实现冰雪旅游景区与干线路网顺畅连接。在航空交通上,继续建设“一主多辅”机场群,把长春、延吉建设成国际航空港,把长白山机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空港;逐步增加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地城市的航线航班。在铁路交通上,加快建设链接东部城市的快速铁路环线,加快构建西北部电气化环线,早日实现长春两小时通达省内各市的目标;加快开通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主要客源地至长白山和北大壶等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直通车。

两场音乐会按表演形式分为器乐专场与声乐专场,作品涵盖先锋性、可听性和学术性,曲风贯穿着现代音乐语言的渗透、新风格元素的注入和民间音乐素材的融合,在具有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表达作曲家们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承意识。

第一场音乐会为器乐专场,分为独奏、弦乐重奏和其它组合形式的室内乐,涵盖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将西方现代性思维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合。中国作曲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常见手法是运用民族乐器配乐,引入民族音乐素材,结合西洋乐器和西方现代作曲思维,从而形成中西合璧的音响效果。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

王帆的竹笛与钢琴二重奏《岭南春韵》是为竹笛演奏家张帆而作的独奏作品。为体现世代生活在珠江两岸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作曲家特意将广东粤剧的音乐素材与全音阶和半音阶元素结合,以形成五声性全音阶调式;而五声音阶与全音阶的复合调式织体也衍生出一种混合元素的色彩对比。同时竹笛演奏技法中采用的新音色,如“哨音”等,也更好地将广东音乐风情展现出来。

曹光平教授的弦乐四重奏《粤调》《赋格音诗》和《牛郎织女》也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的方式演绎,但风格明显更具现代感。单乐章弦乐四重奏《粤调》是今年五月完成的新作,这次音乐会是第二次演出。作品主题为描述岭南的美丽景色,歌唱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赞颂,吸收了广东粤剧乙反调,以及曲江山歌《落水天》、中山咸水歌《对花》等广东民歌素材,并融合一些现代音乐作曲手法。结构比较自由,在保留奏鸣曲式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省略了再现部,尾声也出现了无调性因素,以表达岭南的观念与风格的开放性。他的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新东方1号》是1985年的室内乐作品,正值作曲家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工作的第一年,该作品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并多次演出。作品的两个主题素材来自广东惠东和汕尾的南海渔歌,并大量运用各种复调音乐手法。和声上强调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色彩性,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A段采用了主调音乐的音诗体裁,第一主题抒情优美,第二主题采用弦乐拨弦,轻快活泼;快板的B段采用复调音乐双主题二重赋格体裁,活泼轻捷,音乐富有动感,在逐步推向高潮后回到优美的第一主题,宁静地结束。曹教授的钢琴三重奏《牛郎织女》是今年六月完成的新作,本次音乐会为首演,是一首由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组成的协奏音诗,每种乐器均有自己的代表性音乐主题,吸收了川剧和云南民歌等素材,作为一首叙事性抒情性作品,它歌颂了神话故事中女郎织女所表现的纯正爱情。

 

民族音乐素材与现代创作思维的融合

第二场音乐会为声乐专场。音乐会的歌曲作品风格多样,有富含现代性的,选自古诗词意蕴深邃的,以及旋律优美的歌曲,如龙伟华的歌曲《海玫瑰》、连向先的《岁寒三友》。演出形式由独唱、二重唱、四重唱、童声合唱等组成,有时为了音响的丰富性和作品主题需要,在人声演唱的过程中还会加入乐器重奏等形式的伴奏,有传统的自然乐器,也有加入电声乐编曲的电子音乐作品。

音乐会现场不乏极具现代性思维的音乐作品,如周瑛琦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陈琪丰的《悲》《愤》,以及王帆的《奔跑的羚羊》。

刘天石的《疏影淡月》为琵琶与钢琴而作。作品描绘了这样一种感受:“一天之中,有这样一个时刻:日色未尽,月华初升,似有若无,淡而有味;一城之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地处喧嚣,却闹中取静,隔断人语,诗意盎然。每值黄昏,漫步此地,内心无限宁静,进而感悟人生。”作曲家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的两件乐器——琵琶与钢琴,将都市人生活中闲适自得的悠然心境娓娓道来。作曲家将西方乐器之王“钢琴”及中国民乐之皇“琵琶”作为主奏乐器。琵琶的弹拨特性带来的“点线结合”特殊音色,是一种在西方乐器法中不常使用的音色,运用在这部作品中以增添色彩。中西乐器混合编制的乐队组合不仅体现了音色的丰富多样性,更营造出古朴典雅的音乐氛围。

现代思维的作品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广西中小企业为例 ………………………………………… 莫锦萍(1/11)

陈祺丰作为独立音乐人,此次呈现给听众的是他为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广播剧《我的1945》的原创配乐选段《悲》《愤》。这部广播剧以二战时期中国抗日作为时代大背景,讲述犹太人流离到上海,与中国人共同抗战的故事,“悲”与“愤”皆为剧中两种情绪。配乐《悲》对应的情景是一个中国车夫为了送怀孕的犹太人去医院,途中被日本人枪击,他一直坚持到抵达医院的一刻才倒地。《愤》描述的是犹太音乐家被日本人割掉胡子、羞辱嘲笑的情景。两首作品都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的形式演绎,曲风相较于其它作品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传统的作曲技法融合泛调性技巧,从简单的动机细胞有机地发展出更为复杂的织体,音色的拼贴为其增加更多的音乐色彩。

曹光平教授的艺术歌曲《别丢掉》创作于2011年,歌词选自民国著名女诗人林徽因的同名诗作。虽以传统女高音和钢琴伴奏的组合形式来演绎,旋律却紧密围绕诗词的韵律展开。为强调抒情性,作曲家运用了较多的自由变化音和半音化处理,和声上把五声性的和声语言与半音化的和声修饰相结合,也有全音阶的叠置,在突出诗作美感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歌曲的可听性,优美动人。

1.2.3 空间因素:即使肺癌已经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也并非每个肿大的淋巴结都是转移灶。对某个颈淋巴结做经皮穿刺或活检,病理报告也许是“炎症”;而检查另一个淋巴结就可能是转移性癌。病变也可能在空间上被掩盖或干扰,如1例在心脏后的肺癌,后前位胸片上其肿块阴影被心影掩盖,造成延误诊断。在相邻的空间也许存在不同性质的病变,如果不加辨别,也容易误诊。例如1例右上肺阴影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阴影有所吸收,临床一度考虑肺炎。但该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很明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确定为右上肺癌,吸收的部分考虑是癌周的炎性病变。

纪欢格的《弦诗》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灵感源自潮州弦诗乐《出水莲花》,引入轻三重六调音乐素材。同时,作品延续了民间音乐的变奏特色:拍子从头板开始,以板击节,接二板、拷拍、三板直至高潮;而速度也以“催”的形式,从一板一眼逐步衍化到一板八眼,由慢到快、层层推进。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法也处处模仿潮乐领奏乐器“二弦”的特色,使作品在现代性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潮州音乐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及以上的近视和散光患者;②球镜度>-6.00 D,柱镜度< 2.00 D;③屈光度数稳定2年以上,每年变化<0.5 D;④角膜地形图检查正常;⑤软性角膜接触镜停戴1~2周,硬性角膜接触镜停戴3~4周,角膜塑形镜停戴3个月以上。

经典诗词歌曲

王帆的大提琴四重奏《奔跑的羚羊》应大提琴演奏家朋友的委托创作,有感于一幅美国西部大峡谷的风光画作,作曲家产生了描绘此情景的想法。作品在传统的调式风格基础上,融入美国蓝调音乐和五声音阶元素。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四只羚羊分别在大峡谷中出场;第二部分表现羚羊们美好的生活场景;第三部分是它们欢舞的场面。作曲家为此还开发了大提琴的新音色,来凸显异域辽阔险峻的地貌与风情。

林雅莉的《独上西楼》为女高音而创作,创作灵感构思来自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传统的两段体结构表现了李煜离乡背井的痛苦心情。作曲家为了深化这种凄美的感情,更加入了小提琴独奏旋律,与独唱声部互相对位,突显悲伤、无奈、离别的情绪,营造感人肺腑的凄美感。钢琴多处使用的上行音阶,为突出独上西楼的步伐感和上行感。

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良好的学习知识方式是离不开社会环境下的实践环节的。加强社会相关实践活动的教学将是改善教学方式的好方法。

纪欢格的《一剪梅》为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灵感源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同名代表诗作。歌词中强烈的女性色彩,展现婉约之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相思苦情,格调清新,意境幽远,堪称巧致精美的别情佳作,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为了体现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和诗作中隐含的“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歌曲在创作上采用无调性与五声性旋律素材相结合的方式,用于旋律与和声进行中。声乐演唱突显古曲意韵,钢琴伴奏淡淡地衬托演唱,营造惆怅孤寂的丝丝忧愁。

刘天石的两首艺术歌曲《月出》(诗经·陈风)和《木瓜》(诗经·卫风),选自声乐套曲《诗经·乐图》。该曲获2014年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先后在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上演,是一部描写古代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与子偕老的凄美故事。《月出》描绘月下思人的情境,用男声咏叹调独唱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仅用钢琴伴奏的形式则突显诗词中古朴孤寂的情绪。男女对唱《木瓜》更偏重情感的细腻表现,倾诉着爱人之间互表情意、永久相好的美好愿望。钢琴与人声的组合是声乐演唱中最为常见的形式,甚至是艺术歌曲的范式。钢琴虽为西洋乐器,但传入中国后发展得极为迅速,听众对钢琴的音色与表达力也十分熟悉。作曲家在熟悉所选诗歌的文学性阐释及内在意蕴之后,以新曲演绎旧词,同时应用一种新的情境来表演歌唱——以西方的美声唱法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重新演绎,沿袭了中国古代诗歌端庄、典雅、柔美的整体风格。诗经中的诗词本身就具有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多为四言体。为避免呆板,作曲家并未完全遵循诗词原本结构,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音乐语言的优势,将四言体的方整性打破,在实际演唱时诗词每一句的长度都不尽相同,以利于演员更好地抒发情绪,给作品带来更大的张力。在音乐语言的设计方面,旋律声部音调的创作主要来源于对诗经的诵读,从诗词的韵律及发音来构思曲调的轮廓。所以两首作品作曲家均以五声性音列间不同宫系统的交替调式运用和七声调式为主体结构,在旋律横向延展的过程中交替清乐、雅乐、燕乐调式,作为基本音高结构。考虑到作品在当今音乐环境下的审美需求,作曲家又将传统调式结构进行了扩展处理,增加了纵向和声色彩的转换,在单一调式旋律进行中,纵向的和声采用不同调式的和弦结构色彩,同时借鉴西方和声语言进行配置,以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点,又不拘泥于单一的调式色彩,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新的审美层次,避免审美疲劳。

马波的两首艺术歌曲作品《鹊桥仙·七夕》和《虞美人·中秋》均为古诗词而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浪漫曲《鹊桥仙·七夕》歌词一开始的“幽幽兰夜”意指古时七月七日乞巧节的良夜,作曲家通过简约派的创作手法营造牛郎织女年年岁岁擦肩回眸,朝朝暮暮天河相守的情景,两人坚贞的品质一直为世人传作比翼佳话,恒且意坚不坠凡尘之情愫,代代流传。而《虞美人·中秋》则是一首基于“家”文化的歌曲。中国自古是“家天下”的国度,“家”文化伴随着炎黄子孙的一生。中秋月圆之时,便是阖家团聚之日。这种团聚,有对家族的亲情、对父母的孝义、对夫妻的爱情、还有友情乡情。作品通过和声与织体的对比来体现天地、家国、长幼、聚散等中国特有的幸福观。

展现民族民风的艺术歌曲

音乐会上也有非常接地气的、展现广东人民生活习俗的歌曲。马汉阳的四首歌曲《轮回的童年》《阿嬷》《美好广州》《清水盈盈》,编曲上除了加入电声乐队,还采用了古筝、手鼓、笛箫、高胡等凸显广东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唱形式丰富多样,《美好广州》采用了童声合唱,《清水盈盈》采用了男声四重唱,而其中的《阿嬷》更采用地方语种歌唱。作品在流行曲风的基础上融入了广东音乐文化元素,将作曲家热爱赞美家乡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曹光平教授的四首歌曲《跑马溜溜》《你说过》《走到你面前》《山水情》各具特色,有独唱歌曲,也有加入伴唱和小型乐队伴奏的歌曲。男高音独唱《跑马溜溜》(李幼容词)是写于2016年的艺术歌曲,旋律吸收了广泛流传的四川宣汉民歌《康定情歌》中“跑马溜溜的山上”的音调,并在此基础上变化和发展。《你说过》(周矢、张敏词)是曹教授1992年写作的通俗歌曲,表现年轻人恋爱生活受挫的情感。通俗歌曲《走到你面前》(陈小奇词)写于1993年,专为表现当代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此次演出加上了双排键电子琴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伴奏,音响和音色更为丰富了。然而在这几首作品中,最富民族民风的艺术歌曲当属女高音独唱曲《山水情》(许军军词)。这首作品是曹教授1992年为电视剧《多情的瑶山》写作的插曲,旋律根据广东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写作,特别强调下行大三度的音调和清角音的色彩性。除了钢琴外,配器上还加入了古筝和二胡两件民乐器从而形成一支小型的中西合璧伴奏乐队。民族声乐的女高音担任人声部分,配合作品的旋律风格和配器手法,极大程度突显了广东瑶山地区的民族特点和音乐风格。

“追寻新世纪新声音——曹光平教授师生作曲家团队作品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递着正能量,团队成员秉持的共同的创作主题和作曲理念,不断推行着曹教授“前卫·中卫·后卫”作曲理念的同时,又紧扣国家“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创新主旨。

 
纪欢格
《岭南音乐》 2018年第02期
《岭南音乐》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