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柴山之变

更新时间:2009-03-28

我的家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那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特别是大山上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就像一幅鲜活的风景画。童年的我总爱爬上山顶,眺望远处,渴望远方,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

终于,老妇人开心地接受了施泰特的建议,买下了那两瓶黄桃罐头。本来,这件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让施泰特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以后,这个老妇人就经常来到这里买东西。

山里人对山林情有独钟,因为山林可为人们提供柴火。大家一年四季烧饭、煮猪食,冬天烤火等,都少不了柴。那时的柴是比较珍贵的,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忙于储备柴火。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黄了,树枝也变得干燥了,此时正是准备过冬柴火的好时机。人们砍柴、晒柴、储柴,忙得不亦乐乎。

一大早,大伯、大婶、叔叔、阿姨就拿着柴刀,提着水壶上山去了。中午,一个个“砍柴人”挑着沉重的柴火凯旋,衣服虽然湿透了,但脸上满是笑容。小孩则在村口伸长脖子盼着父母回来。秋天是野果成熟的时节,父母总会采些野果回来。我只要一看见父母的身影,便会飞奔过去,兴高采烈地接过大山赐给我们山里娃的佳品。无疑,我更喜欢跟随父母上山采摘野果。父亲总是一边砍柴,一边跟我唠叨这叫什么树,哪些树烧起来火力大,我似懂非懂地应答着。父亲对哪儿有什么树、哪儿有多少毛竹都一清二楚。

唉,一天下课后,我被周老师喊到办公室“谈心”。周老师心情不错地表扬我:“看来榜样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你身边的同学现在听课都认真多了!”

不知从何时起,上山砍柴的山里人越来越少了。村里的新楼房却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煲、电磁炉、高压锅等。这些现代化的厨具逐渐普及,柴火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冬天已没有人用木炭烤火了,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空调。青壮年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大多只有春节时回家一趟。村里还建起了公共娱乐场所,如文化礼堂、篮球场、健身房等。一些人还在县城,甚至大城市买了房子,成了城里人。

记得我读初中时,山林已开始分到各家各户,这是山民当时经常议论的大事。山有好有坏,有的树木茂盛,有的多是岩石,光秃秃的,谁都希望分到一片好的柴山。为了体现公平,柴山被分成面积不等的若干块,采用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抓到哪块算哪块,抓到差的也只能自认倒霉。抓阄那天,父亲说孩子运气好,可是那天我在学校上课,未能如愿。好在父亲分到了几片不错的山林,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似的。

在小说中还有一处体现本我和超我的博弈。小说开头便描写了玛丽的生活状况。虽然玛丽已经三十岁,她依然留着少女式的披肩发,穿着浅色的上衣,流露出少女特有的羞涩和天真。由此看出,玛丽的“本我”还是不想长大。当玛丽偶然听到她的朋友们嘲笑甚至讽刺的她的穿衣打扮和年龄,“超我”中的意识开始觉醒,她坐在房间里接连思索好几个小时,她开始注意周围能够结婚的对象。但是此时玛丽的“本我”中还是对男人有着厌倦的感情,最终选择了一个贫苦的白人农场主迪克,也开始了她悲剧的一生。

现在,即便到了秋天,也见不到那浩浩荡荡的砍柴大军,更见不到家门口那堆得整整齐齐的柴垛。去年春节前夕,定居杭州的舅舅回到老家,去外公、外婆坟上祭拜时,望着山上的茫茫林海,感慨万分:“我小时候,山上的树木到了冬天几乎被砍光,现在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老家的环境的确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我每次春节回老家,都觉得路上冒出来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听一位办农家乐的堂哥说,农村的挖春笋、摘橘子、采茶叶等平常农活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大山则以那自然纯朴的宽阔胸怀接纳四方宾客,给山民带来了滚滚财富。每年回老家,我都能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听到家乡的好消息。张三在城市买了新房,李四买了小轿车,这已成了平常事,在小山村已引不起什么轰动。今年春节,堂哥告诉我:“由于老家环境好,空气清新,尽管去年夏天酷热高温,却没有城市里难耐的暑气,许多城里人来到小山村避暑度假。一群杭州老人已决定今年夏天再来这里度夏,打算住上几个月呢。”

如今,家乡的山林早已不是柴山了,已成了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吸引着八方游客。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广大农村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家乡的绿水青山感到骄傲。我相信,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富裕、美丽、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王笏华
《老友》 2018年第05期
《老友》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