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灾害教育课程开发流程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日趋增大,灾害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同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联合国兵库宣言》指出:促进将减少灾害风险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5年)的固有内容之一;同时,防灾减灾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防灾减灾工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与安全文化的发展。一、灾害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培育安全文化;二、灾害教育也可以唤醒公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也可促使多部门合作,解决灾害管理工作的条块分割现状,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融合式发展,力争达到“综合减灾”的状态。

我国灾害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展较晚,尚无大规模现状调查等研究基础[1] 。灾害教育研究大多属于介绍式、呼吁式研究,大多为应景之需,缺乏长效机制;加之理论体系薄弱,灾害教育、科普宣教工作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最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存在某些问题、教学设计水平制约灾害教育的效果;尤其是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科普师资培训,灾害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导致了灾害教育开展效果不甚理想[2-3] 。鉴于社会发展、公众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考虑,选取灾害教育课程开发作为研究内容与突破点。

“现在,我们这里有30多个村庄变成了旅游专业村,包括石头村、软籽石榴村、齐长城村、画家村、摄影村、奇石村等。我们尽量挖掘文化要素,基本没有同质化的村庄,使游客始终有一种新鲜感,回头客不减。”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加福说,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品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发生的最严重一次危机,直接引发了全球经济开始持续衰退、失业率高涨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未来的欧债危机也埋下了伏笔。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一次的危机爆发原因更复杂、蔓延速度更快、危害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经济复苏也更缓慢。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积极作为,保增长、稳需求,在全球衰退潮流中逆势发展,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1 课程开发研究背景调查

利用“2011年全国地理教师国培项目”及“2017年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师资培训暨灾害教育研讨会”的契机,对来自全国、北京市的地理、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等学科教师做了“灾害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选择与方法研究调查问卷”(200份,2011年;260份,2017年),以及“灾害教育相关问题访谈”(40份,2011年;260份,2017年),以了解真实情形,这也可看作对参与教师进行了一次灾害教育启蒙,取得了较好效果。

1.1 调查背景

参与“国培计划”的200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样本分散,适合调查研究,但或许只能代表全国较高水平教师的看法,被调查教师大都是有高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水平,此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男女人数相差不大,中年教师居多。大多数教师的学历为本科以上,也有少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

  

图1 国培教师省份分布

  

图2 国培教师学历分布

  

图3 国培教师年龄分布

  

图4 国培教师性别分布

1.2 灾害教育指导纲要

仅有1%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颁布“灾害教育指导纲要”,原因分别为: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用来进行灾害教育;灾害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而不应该仅靠学校教育来完成。有0.5%的教师认为如果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则有必要。98.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以及很有必要颁布灾害教育指导纲要。理由为:我国灾害频发,灾害教育实施不力,灾害意识薄弱,只有颁布指导纲要,方能引起各方重视,进而确保灾害教育的教学时间和实施效果,方便专家编写教材、教师教学,方便开展教学设计等。

商务公司虽经历百年洗涤,但目前也和其他企业一般,面临着成本上升和工价不变导致的利润压缩的窘态,针对此,淡定如商务公司,将视线落于更远处的未来,在通过改进设备提高损耗率、优化采购方式等手段,节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以印刷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步步为营求发展。我们期待着,这家有着121年印刷积淀的企业,可以散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锋芒。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非熟悉和了解,相关研究也指出了教师防灾素养不高,积极主动开展灾害教育的意识不强[2],为什么却还要提出颁布灾害教育纲要呢?一是因为该纲要对灾害议题不突出,也包含不了灾害教育的全部,而且该指导纲要层次不清,要求不明,难以操作;二是因为灾害容易带来群体性、致命的伤害,所以灾害教育比安全教育更有需求。研究者认为可以修订完善“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也可单独提出“灾害教育指导纲要”。

1.3 灾害教育课程形式

现阶段,地理、综合实践、思品学科的教师是开展灾害教育的主力,灾害的内容较多集中在地理课程。81%的教师认为应该把《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选修课程变为必修课程,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学习,教师才会认真教授,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另外19%的教师认为现行选修课程也能起到教育效果,没有必要变成必修课程。可见,来自全国的教师由于其生活经历、学历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有着不同的见解。研究者认为应在初中阶段也开设此类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模块已被调整。

回顾性研究表明,首次电切后14~42 d行二次电切相比于43~90 d可提供更长时间的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17]。建议首次电切后2~6周行二次电切。

我国大陆地区制定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台湾地区也有相关的防灾素养指标《防灾教育白皮书》(2004),研究旨在发现二者差异,以利于灾害教育的目标建构。

2 灾害教育课程目标构建

教育给人以美好的愿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灾害教育的基本功能如下:灾害教育增强了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人们自我防护能力,减少生命与财产损失风险[4] ;灾害教育培养了大批防灾减灾人才,推动了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灾害教育培育安全文化,推进安全安心社会建设。

例句:Whenever I have to speak in public, I get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关于课程目标构建,可通过国际课程目标比较、防灾宣言文件启示、教师问卷调查等获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后得出[5-7] 。具体分析如下。

在室外,空气中感觉到一种期待。我抬头望向天空,感觉到一股头晕目眩,漆黑的天空像一条铺在天穹上的毯子。不见月亮,不见星辰。它们肯定就在我们的上方。

  

图 5 兵库县防灾教育目标(兵库县学校防灾指南修订版,p48)

2.1 已有目标借鉴

根据已有的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类,研究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程目标进行研究,其包括单独的灾害教育课程目标,如日本兵库县防灾教育目标;地理课程目标中的灾害教育因素,如美国地理灾害课程目标;防灾安全教育纲要,如我国大陆地区的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与台湾地区防灾素养指标。

联合国开展“国际自然灾害减灾十年”,指出“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但是公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防灾减灾知识与层次要求尚未取得共识。以下从编者访谈、理论研究、教材比较、问卷调查等角度分析灾害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阪神地震发生以后,兵库县开展了“全新防灾教育”活动。所谓“全新防灾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在灾害中的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其防灾意识,并在以往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互助以及志愿者精神等“共生”的意识。该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人类基本修养和品德,同时兼顾安抚受灾儿童心灵。

在复兴10年委员会的总结经验和事业规划中坚持了“新防灾教育”的要点,力图进一步充实“兵库的防灾教育”。“兵库的防灾教育”主要旨在使大家能够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掌握应对地震等各种灾害的实践能力,在灾害中可以“自救”,同时也要培养大家互相帮助和志愿者的精神,为安全安心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出的防灾目标如图5所示(诹访清二,2008)。

△识别身边潜在的自然风险,开展建筑质量安全调查,制作防灾地图。

尽管在灾害教育课程形式等问题上尚存在争论,但课程建设与探索的步伐不能停止,理论研究需引领实践,需要开展灾害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选择及编制方法研究,作为今后灾害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台湾地区关注灾害教育,指标内容很细化,便于操作与实施;关注防灾素养各个维度,把防灾素养指标细分成了防灾知识、防灾技能及防灾态度维度;大陆地区纲要比较简略,教师操作难度大;另外,台湾地区指标关注各年龄段,年龄分区更科学合理,同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大陆地区尚未涉及教师、大学生层次的防灾素养。

大陆地区还颁布了《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2009),包括专题八、九、十与灾害有关内容,其属于典型的政策性知识文本,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防灾救灾计划的编制要求没有出现;防灾演练要求虽然纳入,但没规定时间强制实施;注重方法,但无教学方法研究故对灾害教育教学指导意义不大;所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不全面;学校向社区扩散、物质储备的提法很好,但没有具体操作步骤等;鼓励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但无流程指导,课程的质量与效果也不能保证。

△教师正确看待地震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灾害是不能阻止的,但其风险是可以减少的。

2.2 防灾宣言启示

国际上知名的防灾减灾宣言有《儿童防灾和歌山宣言》与《兵库宣言》,前者关注灾害教育,后者为综合性减灾宣言,研究者试图从其中提取相关因素,以构建灾害教育课程目标。

启示:相关宣言认为“防灾教育对减少减轻由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资产损失、资源破坏,以及对受灾人员的救援工作很重要;防灾教育可以提高防灾意识;通过收集灾害经验传达给世人可以减轻灾害影响”,宣言从各个角度表达了推进灾害教育以及其本身的美好愿景,也就是所谓的终极目标,这给我们开展灾害教育课程目标构建提供了一些启示。同时指出促进将减少灾害风险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5年)的固有内容。

皮皮是个4岁女孩,从来没有和爸爸一起洗过澡,也没有看到过爸爸的身体,近两个月来却吵着要看爸爸洗澡。为了防止皮皮的骚扰,皮皮爸洗澡的时候都要紧锁卫生间的门,不让皮皮进来。皮皮却不依不饶,一边对着门拳打脚踢,一边哭着喊:“开门,开门,我要进去,我要进去!”皮皮爸始终坚持不开门,皮皮妈也无可奈何。

2.3 问卷调查参考

现状调查(2011)指出:学生应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成因与危害。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了解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自救、他救、共救的能力。教师指出灾害教育课程目标需要具有连续性,最好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具有不同的层次标准,以保持灾害教育的连续性与效果。教师眼中的灾害教育目标较为笼统,研究还需细化。大多数教师认为仅靠地理教材无法实现全部教育目标,地理教学较多关注防灾知识维度,对防灾技能、态度维度关注较少,灾害教育需要多学科渗透、跨部门的合作。

2.4 课程目标构建

研究者提出的课程目标(以地震为例)是在参考台湾地区的课程目标、日本兵库县防灾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论以及国际宣言的启示修改完善而成,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震灾害的概念、成因、分布、危害和预防。

△正确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自救和互救技能。

[过程与方法]

△培养教师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1.2 海峡两岸防灾安全教育大纲目标对比

又过了许多日子,表演告终了。有一天,那只笼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他问仆人们,为什么把一个好端端的笼子闲置不用,里边的谷草已经发霉变味,对此无人知晓,直到其中一位看见了记数的小牌子,他才猛然想起饥饿艺术家。人们用棍子拨开腐草,在里边找到了他。“你还一直不吃东西?”看管人问道,“你究竟什么时候才算完呢?”“诸位,请多多原谅。”饥饿艺术家有气无力地低声细语,只有看管人才能听清他说的话,因为他把耳朵贴在栅栏上,“当然,当然。”看管人一边点头,一边把手指向额头,以此来暗示其他人,说明饥饿艺术家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我们当然会原谅你。”“我一直在想着,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饥饿艺术家说。

建议课程开发可以按照“平时、应急、修复、重建及防备”的阶段分别选取课程内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防灾知识、加强防灾技能的培养、促进防灾态度的提升。

△书写应急联系卡、准备地震应急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整个发展态势来看,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主义问题不足以阻碍到中方的投资建设,从各个数据对比来看,我们也可以清晰的得出结论:危险的确存在,但是是可控的,中国的海外利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当然在一些重点城市比如卡拉奇、伊斯兰堡和瓜德尔等进行项目投资,既要积极抓住机遇,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2],采用回顾性研究,排除合并肝肾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系统性缺陷、血液系统等基础疾病患者。其中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8.36±8.67)岁,按心脏功能分级Ⅲ级29例、Ⅳ级19例,所有患者心衰类型均为左心衰。

3 灾害教育课程内容选择

2.1.1 兵库县的防灾教育目标

3.1 编者访谈

2010年,笔者在京都大学访问研究期间,对神户大学林大造研究员进行了灾害教育教材研究的访谈,其详细介绍了神户教育委员会为纪念1995年阪神大地震而制作的灾害教育教材《走近幸福吧—从阪神·淡路大震灾中学习》的由来、编写思路、基本理念、使用范围等问题。这对我国开展此类教材的编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研究员认为:此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具体来说,以图像的形式导入,如第一页是星空图,第二页是地震发生的时刻表,第三页是地震后的惨状,第四页是地图与地震被害人数,图像十分直观地表现了地震的危害及损失,其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与酣睡的人们,使人们无家可归。接着分“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保护生命”及“共同生存”三部分介绍了地震的损失及灾后生活;同时介绍地震机理、灾害史及如何预防;国外地震及次生灾害等问题。最后以一首歌曲的歌词结尾,用来缅怀地震中逝去的人们,该教材符合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另外,此教材也配有光盘。教材基于传承灾害记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教材在关注防灾知识的同时,较多关注防灾态度的养成、防灾技能的培养,这些内容选择原则都值得借鉴。

  

图6 神户教材封面

3.2 理论研究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锻炼防灾技能、提升防灾态度,如开展防震演练、防灾运动会等。

课程内容的选取需要参考学科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可从国际课程标准比较借鉴而来,如美国各州课程标准较关注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校外教材讲授灾害类型也可以作为参考;也可从已有知识概念图推导而来。

3.3 教材比较

内容涉及灾害教育的教材有地理教材、专门的灾害教育读本等。研究分别选取我国地理选修、国外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内容、中小学生防灾减灾读本进行分析。

不难看出,国外地理教材中有关灾害教育的内容有如下特点:一、图像系统丰富、直观,图表数据详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二、活动系统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给出一些数据或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以活动或任务形式给出;三、课文系统叙述科学合理,知识含量丰富,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从教科书深层系统分析来看,地理教材都比较倾向知识传授,较少关注技能养成教育,但这也比我国教材更重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

在“四川省减轻学校自然灾害风险项目”(美国国际开发署海外救灾办公室、亚洲基金会)支持下,针对成都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避灾自救意识、知识与技能,方伟华、李宁等学者编写了《中小学生防灾减灾读本》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此书内容体系较为合理,抓住了四川地区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除地理科主要讲授的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外,还讲授雷电、冰雪灾害等,除此之外,还讲授森林火灾与生物灾害,较好把握了灾害教育的内涵;与国外读本相比,此书印刷质量一般;该教材主要针对初中生、小学生(10~15岁),年龄跨度太大,需要在教材编写时考虑初中生、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震局在北京市财政项目的支持下,于2015年度开展实施了《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教材》项目,2016年度开展实施了《灾害教育读本》项目,印刷上百万册,免费配发给北京市每一名中小学生,并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师资培训,结合需求配以“首都防震减灾科普大讲堂”项目,收效较好。读本在形式上力求图文并茂,内容包括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避灾自救基本技能,并附有许多简单、操作性强的防灾减灾小活动、小游戏和灾害调查方案等。读本编写前,开展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需求调查,教材初稿在培训班使用后结合受训教师意见修改完善而成。

改造小流域的雨水管网体系,与雨洪控制利用措施体系和河网体系相辅相成,控制建设地块雨水外排,并保证超标准雨水外排通畅。新建项目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项目采用因地制宜的排水体制,对无排水系统街巷或院落新建分流制排水系统,对有排水系统的进行系统改造。

综上可知,我国中学地理灾害教育的内容文字描述较多,强调防灾知识,多与生活实际疏离;日本的灾害教育内容以图片居多,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注意对防灾技能的培养,提高防灾态度,可操作性强。日本地理教材中的灾害内容较中国少,系统性也不强,但有类似专门课程,重视实际操作,所以教育效果反而比中国好。研究者认为:三类教材应有效整合,避免项目重复建设与无意义分发。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内容较多,加之地理选修5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是修习人数较少,可以说把灾害教育局限在地理学科内也局限了其发展,效果也难以保证;但专门的灾害教育读本大多没有理论研究作为编制基础,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安全教育教材又有忽视自然灾害的倾向,所以如何协调三类教材的关系,提高教材质量还值得深入探讨。建议整合教育资源,在初中也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的选修课,与高中阶段已有课程一道实行“必修式选修”,以此保证修习人数与教育效果;要不断补充、完善实践内容;教材辅导资料要配套,安全、防灾教育读本可以作为课外教材的有效补充。同时,灾害教育课程不止包括教材,需要合理开发设计教学使用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习档案等教学资源。

PKI门户主要负责WAP客户对审核系统与签发系统发送请求的转换,完成无线网络中WAP设备和有线网络中CA的交互工作。

3.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及“如何选择教材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教师认为:应针对国情、乡情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选择灾害教育内容,即灾害教育内容要具有区域性,要来源于生活;也有教师认为应选取频发的、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还有教师认为应选取地理学科特性的灾害类型。教师所理解的核心概念有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灾害产生的原因、影响等;防灾减灾行为等。理解比较全面,该资料能对开展灾害教育课程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课程内容选择要贯彻以下原则:要求源于生活,重视灾害记忆的传承,分析学科发展、社会要求及学生需求。

4 小结

如上所述,灾害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关于课程目标构建,可通过国际比较、案例研究、文件宣言、教师调查获取;二、关于课程内容选择,要求源于生活,重视灾害记忆的传承,分析学科发展、社会要求及学生需求;三、关于课程编制方法,按照课程编制模式、原则及流程构建科学、开放的灾害教育课程体系;四、关于课程评价标准,针对现阶段教材质量参差不一的情况,灾害教育课程评价亟待深入研究,必须重视课程评价,使其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王民. 我国部分省市高中生防灾素养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14(6):52-60.

[2] 张英. 中学师生防灾素养调查分析及课程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3] 张英,陈红,谭秀华. 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的中学灾害教育及实施建议[J]. 环境教育, 2008(1) :71-72.

[4] 张英,王民,谭秀华. 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 灾害学,2011(1):109-117.

[5] 张英. 防灾减灾教育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5:117-118.

[6] 张英. 灾害教育课程设计[M]. 北京:地震出版社,2016:11-12.

[7] 张英.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力提升读本[M]. 北京:地震出版社,2017:7-8.

 
张英
《科普研究》 2018年第02期
《科普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