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中文期刊国际显示度的提升途径 ——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3年以来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目前已累计支持资金4.84亿元,支持创办科技期刊34种[1]。近几年中国期刊的“国际化”进行得如火如荼。有的期刊出版单位创办英文学术期刊,“高举高打”,目标直指成为国际一流大刊,为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创设有利的条件。有的期刊在观望之余,也积极向“国际化”靠拢。创办新的英文学术期刊,不仅需要国际化的编委,而且需要国际化来源的稿件,这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投入是很多期刊出版单位不能一蹴而就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那个年代,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与考古在世界上已经很盛行,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课题。但是,从总体看,我国的文物保护与考古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且有些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因为期刊的缺乏而得不到很好的总结、普及。这种情况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物的泱泱大国很不相称[2]。因此,上海博物馆率先创办了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学术性科技刊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自 1989年创刊以来,该刊在我国文物考古领域独树一帜,刊登的论文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应用成果,成为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品牌期刊。期刊旨在为国内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工作经验,传递行业发展动态和信息的园地,共同推进我国文物保护科技事业发展。

随着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发展,该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更成熟;读者、作者以及行业都在不断地成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条件也日趋成熟。《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是中文期刊,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考古类期刊的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以期为同类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林强信的眼睛如一盏灯,似乎能照亮我内心的阴暗。他的眼里分明打了问号,对我是不是真的辞工回家深有怀疑。林强信说,阿坤啊,我培养你这么多年,你这么做,是拆我的台呀。我谦虚地说,大发厂是艘航母,我不过是颗螺丝钉,哪有那么重要?再说,谁不知道林老板您在坑梓这个小镇上,树大根深,家大业大,谁能拆得了您林老板的台呢?我这个老实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自我感觉临场发挥得还行。

1 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国际影响力概述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五千年积累,拥有了极其瑰丽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国考古学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成为涵盖面广、分支领域众多的一门成熟学科。中国考古类期刊是基于考古科学发展的要求而创办、发展的。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发展可分为初创与早期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复苏时期、成熟发展时期。近10年来,中国考古类文物期刊又有了新发展,增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和科技考古的分量。作者预言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公众考古将是21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内容[3]

期刊编辑部多年来积极与国内外数据库合作。在国内,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收录。在国外,期刊被本领域著名国际文摘杂志《考古与艺术文摘》(AATA)数据库、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图书数据库、国际文物保护网络信息(BCIN)数据库收录。

目前规划的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位置都在一定的海拔之上,避开了河谷地带和大多数村社的生产生活区,加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许多村社也从高海拔山区搬迁到河谷地带。因此,国家公园范围内所涉及的村寨不多。怒江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丰富,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因此,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建立,除了肩负保护生态的任务之外,还被寄予期望带动怒江州旅游业发展,帮助社区产业转型。本项目选取怒江匹河乡老姆登村进行调研,目的是发现怒江世居民族参与国家公园的机遇与挑战。

笔者根据2013—2017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考古类名单做了统计(见表1)。在考古类期刊中,《文物》《考古》《考古学报》《故宫博物馆院院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敦煌研究》《华夏考古》《江汉考古》《中原文物》先后入选。以上9种期刊是中国考古类文物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这份榜单虽小,但是可以从一侧面体现出中国考古类文物期刊在国际影响力上的日益提升。

 

表1 2013—2017年中国影响力学术期刊考古类(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影响力 刊名 国际影响力指数CI 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文物 469.793 242考古 376.400 256考古学报 299.422 125故宫博物馆院院刊 169.204 71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58.021 39 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敦煌研究 118.243 57考古 415.946 302考古学报 227.602 127 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考古与文物 108.59 67华夏考古 80.745 21 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文物 450.581 356故宫博物院院刊 133.124 76江汉考古 96.559 33 201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考古 397.343 328文物 364.422 315考古学报 193.459 134考古与文物 131.91 97江汉考古 129.274 74

 

续表

  

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72 290 123 69 69 59 40 298 178 187 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考古与文物 95.94 98 367

过去的考古研究更偏重于单个遗址、单一材料或某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现在的研究更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研究方法的关联性[5]。三个研究趋势越来越明显:①注重研究古代人类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②重视传统区域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特性;③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据统计资料,2016年江西省年径流量2 143.48亿m3,废污水排放量22.11亿t,其中,COD 55.47万t;NH3-N 6.04万t;TP 0.6万t。

考古文物类期刊被分在人文社会科学类目中。人文社会科学有众多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学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因民族和文化及语言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6]。因此,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应该是考古文物类期刊人重点考虑的问题。

“借船出海”应用在期刊发行上,便是期刊需和海外的发行机构进行合作,扩大海外发行量。笔者通过国图集团公司与加拿大PressReader公司数字报刊发行项目宣讲会,了解到该公司是全球首个最大的集报纸、杂志为一体的任意阅读数字媒体平台,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该平台集合了国际最畅销的电子出版物,展现来自100多个国家60种语言即时发行的4 000多种电子杂志和报纸的全部内容。PressReader拥有2亿读者,其中有3 000万个人注册订户和2万多个商业客户,包括多国政府、邮轮公司、航空公司及 6 000多家国际酒店。PressReader公司有集全球数字报刊内容展示、销售、支付、客服为一体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平台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并具备线上有声阅读、评论、分享、翻译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中国数字报刊的全球推广和销售。中文期刊可以通过与PressReader合作,推动期刊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发行渠道。类似的发行合作项目还有很多,有心的期刊不妨做进一步的调研,选择适合的项目拓展。

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糖分子量一般较高(>10 kDa)[24,25],灵芝子实体酶解液中分子量10 kDa以下的多糖含量为19.96%,10~100 kDa之间的多糖含量仅有16.72%,酶解液多糖以分子量10010 kDa以上为主。本研究中,100 kDa超滤膜的多糖截留率约为63.32%,蛋白去除率可达82.21%,且在超滤通量及超滤压力等膜参数上均优于10 kDa和30 kDa超滤膜。因此,在综合考虑实验工作效率等的基础上,选择100 kDa超滤膜进行研究,而对分子量小于100 kDa的多糖暂不研究。

2 寻找自身特色,扎根行业,服务学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在文物学术研究、考古工作和科技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共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和多领域相联合,是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一大特点,并且已经收获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需要《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这样的一个平台来展示和交流,以推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英文版网站是在中文版的基础上建成的。网站设计板块主要包含过刊追溯、期刊简介、编委会、联系编辑部、热点文章配图首页推送、当期刊物的推送、登陆区域等(见图1)。英文网站的创建增加了刊物的国际显示度,增加了组稿专刊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期刊英文版网站开通不久,编辑部就收到了来自意大利同行期刊希望合作的信件。

由于BGM各方案繁殖时间较长,故将其用于外层网格的扰动,内层嵌套网格均采用滞后6 h的均方根动态调整SLAF(Scaled Lagged Average Forecasting)方法加扰(Kong et al.,2006),具体方案设置如表1所示。每种方案繁殖开始时均产生5对随机扰动以及控制预报共11个集合成员,加扰变量均为扰动位温θ,具体试验流程如图3所示。边界更新采用资料同化研究平台(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中的WRF_BC模块处理。繁殖时长取为3 d,时间间隔取为6 h。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的2011发行情况表显示国际上订阅《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的机构用户数总计为3 244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国际影响力指数CI近几年稳中有升(见表2)。每年本刊所载文物保护方面的论文数已占本领域发表论文数60%以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版)显示刊物刊登的论文基金比例高到68%,复合影响因子从0.455提高到0.713,学科排名从10/24提高到9/25(见表3)。

 

表2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016年国际引证指数

  

统计年 国际影响力指数CI 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 国际他引影响因子 国际5年影响因子2013 50.542 27 0.015 0.035 2014 67.460 40 0.038 0.047 2015 63.887 41 0.031 0.047 2016 66.487 59 0.051 0.061

 

表3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16年度指标统计报表

  

统计年可被引文献量 复合总被引 复合影响因子 CI学科排序 基金论文比 他引总引比 WEB即年下载率2008 49 — — — 0.43 1.00 22 2009 47 288 0.455 — 0.49 1.00 27 2010 60 348 0.427 — 0.55 0.81 24 2011 64 418 0.336 10/24 0.44 0.75 37 2012 68 477 0.460 12/23 0.50 0.78 30 2013 62 664 0.598 11/24 0.73 0.85 19 2014 66 615 0.431 10/23 0.53 0.82 29 2015 70 804 0.547 9/22 0.56 0.75 24 2016 74 864 0.713 9/25 0.68 0.74 44

3 中文期刊国际显示度提升途径

3.1 在论文创新的基础上,重视英文摘要的修改

当今国际上公认的对科研论文成果拥有权的判定依旧是发表时间优先,与使用何种语言表述没有任何关系[3]。创新才有学术话语权,创新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环节。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创新元素,展现中国科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4]。《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不仅重视来稿的论文创新性,而且重视文章英文摘要的修改。近几年来,为了提升录用稿件英文摘要的质量,编辑部不仅有专门的英文编辑进行审阅,还聘请了海外行业专家担当英文审校。英文摘要的准确性、可读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经过多年的培养,我们的作者也逐步开始重视英文摘要的翻译。

对于脖子粗的美少女,可以选择高领的毛衣来修饰脖颈,但是注意千万不要选择紧身高领毛衣,那样会让脖子显得更“局促”。尽量选择宽松的高领毛衣,领子不宜过高,适当露出部分脖子的皮肤,可以达到更好的修饰脸型效果。

英文摘要的规范、准确加大了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提高了论文的被引用率,使期刊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工作和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创立期刊网站英文版,扩展更广泛的读者群

近年来,由于数字版权内容分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赢利模式不断成熟,数字出版行业的收入实现了高速发展,增长速度稳居30%之上,远远超越了其他行业[9]。传统期刊也面临着数字化的转型。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新的生存方式,建立高效的信息传媒与互动网络平台,努力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于2010年建立中文采编系统网站。从创立到现在,网站浏览量已达159万次以上。自网站建立以来,期刊来稿量大幅上升,从2011年的101篇增长到2015年的189篇,来稿数量几乎翻了一倍。在此基础上建立英文版网站,期刊的发展将更快。利用英文版网站,一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则可以打破语种的限制,使国际学者能够畅通地了解期刊的信息,提升期刊阅读和投稿兴趣,吸引国际化稿源。

近几年,《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在报道上做了一些选择,加强了重点、热点研究内容的报道。期刊编辑定期关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文物局等官方网站。了解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各级基金课题和获奖成果等情况。如获得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铁器文物保护中锈层化学稳定转化的研究》《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器的热释光年代》等原创性研究报告,都能在本刊首发。又如,物联网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科技方法。2011年我刊以专刊形式出版了一期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集。自1989年创刊以来,目前已在全国文物保护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考古方面发挥了国内期刊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受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赞许和支持。

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考古学报》提供了长达 1页的英文摘要。提供的英文长摘要加大了论文的英文信息量。这一措施值得中文期刊学习。中文期刊编辑部可以在重视英文摘要修改的基础上,再对其扩充。长英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内容更丰富。这样也更便于国外读者在无法阅读中文全文的情况下,了解论文的主要信息。

  

图1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网站英文版

新时代,推动学术期刊的改革发展十分重要,需要创新学术成果发展和传播形式,提高发展速度和传播效率[1]

我们的刊物要繁荣和引导学术,就应当在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探索上有所作为。多学科合作研究,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传统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而且大大加速了传统考古学的科学化进程[4]

3.3 借助互联网东风,拓宽宣传平台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期刊人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成熟使得期刊甚至能摆脱语言的“束缚”。只要有创新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数字技术,这些内容就可以自动转译成各种语种,在全世界畅通无阻地传播,吸引国内外同行关注,以最小的成本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优秀的国际稿源。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语言将不再是期刊发展的障碍。

2012年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交流“悄悄话”时忘记关闭话筒,于是再次上演了麦克风“传输秘密”的外交戏码。

模拟时段设定:本次模拟自废渣填埋场建成开始运营起,总共模拟7 200 d(20 a),时间步长为50 d,总共144步,模拟得出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过程。

正如邬书林[10]提到的:“信息化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学术期刊的工作,发挥学术期刊的创新功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近几年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陆续拓展了国内数据库合作业务,比如超星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等。在海外发行方面,除了传统的纸本期刊发行、赠阅业务,还拓展了与本领域的国外数据库之间的合作,进行电子版发行。例如,本领域著名国际文摘杂志《考古与艺术文摘》(AATA)、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图书数据库、国际文物保护网络信息(BCIN)数据库等等。期刊实际上是内容的提供者,内容是根本;各种网络平台是手段,它的传播手段非常快。我们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得我们发表的好文章,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出去[6]

3.4 加强和国内、国际同行的交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的编委会成员来自全国的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和文物修复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阵容和实力很强,为组稿和审稿提供了保证。编委们大多是来自国家文物局科研基地的主任级专家。定期召开编委会,使得他们对期刊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有所了解[11]。编委在学术会议上帮助宣传期刊,或提供编辑在专业会议上宣传期刊的机会。联合编委所在的单位、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学术会议。这些都有利于期刊提升质量。

此外,期刊还得到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三个学会的支持。编辑部长期与国内、国际同行进行期刊交流、赠送活动,每一期刊物国内外赠阅量接近300份。

也有学者提出编辑部应积极向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文献采集机构进行推介,增进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增加面向读者的窗口[7]。这或许也是提高中文期刊国际影响力途径之一。

4 结束语

办好中文刊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学术期刊新的使命。办好中文期刊,提高中文期刊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将大大促进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文期刊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期刊界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中文期刊编辑部扎根于中国的学术土壤,与相关学术队伍、学术传统紧密联系,能最有效地挖掘、反映各地学术前沿成果的工作机构,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代表,在国际期刊界乃至学术界的价值难以替代[13]

在有限的办刊条件下提高中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主要有四个途径:①在论文创新的基础上,重视英文摘要的修改;②创立期刊网站英文版,扩展更多的读者群;③借助互联网东风,拓宽宣传平台;④加强和国内、国际同行的期刊交流。

当前,考古类中文期刊如何与国家文博事业的发展同步,吸引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广泛传播仍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展示国内外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前沿成果,促进国内外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学术交流,服务中国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军.努力推动我国期刊向期刊强国目标迈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29(10-11).

[2] 谢燕,钱俊龙,熊樱菲.在科技期刊转型中努力打造《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的品牌[M]//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第九辑).2014:18-21.

[3] 朱乃诚,王景霞.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的发展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J].南方文物,2009(2):105-108.

[4] 白云翔,陈星灿,樋口隆康.新世纪的学术期刊与考古学的繁荣发展——纪念《考古》创刊 50周年笔[J].考古,2005(12):7-23.

[5] 梅建军,王璞,黄兴.近两年中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31(1):1-13.

[6] 朱剑.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5):126-137.

[7] 牛正光,奉公.构建国际英文期刊论文的中文发布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31-137.

[8] 王超,彭超群.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思考——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7):664-668.

[9] 2016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2016-09-11)[2018-05-17].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9/447598.html.

[10] 邬书林.打造精品 冲刺一流 注重质量 科学评价 创新发展 提升影响[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1-25 (6-7).

[11] 朱晓文.编委会对提高期刊质量所起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6):564-566.

[12] 朱邦芬.打造精品 冲刺一流 注重质量 科学评价 创新发展 提升影响[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1-25 (6-7).

[13] 蒋重跃.新时代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的新思维[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29(12).

 
谢燕
《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8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