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近年来,一大批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新型科研机构应运而生,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成果转化和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科教优势突出,非常重视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经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共建有新型科研机构318家,从业人员37 827人,资产规模达到137.71亿元,当年获科研课题1 570项,课题经费24.18亿元,发表论文3 985篇,申请专利5 002件,其规模和科研成果均居全国前列;建立了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江苏模式”[1],其市场化机制探索领先全国,是服务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江苏大部分新型科研机构的建立时间较短,实力薄弱,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ODC元素中,“中国”是其主攻对象。“各国”一词语义范围包括但是大于中国,表明特朗普仇视任何与其利益有冲突的国家。此外,前几任总统及政府虽然是美国的组成部分,但受到了特朗普的猛烈批判,被视为“不作为、无成效”的政府,因而,“历任总统”也成为ODC的特殊部分,从而与特朗普在立场上有鲜明区分,突出本届政府的能力和独特意义,以期获得选民的赞誉。

1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1.1 建设模式

从新型科研机构的实施主体来看,江苏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百花齐放,开创形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国有新制、民办官助、上市资本化、引入外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具体归纳,可以有以下特点。

1.1.1 政府牵头、落地园区,定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模式

②见 Jerker Hellstrom.China’s Emerging Role in Africa.FQI 2009:20.

首先,法律地位不明确,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江苏省还未出台新型科研机构的统一认定标准,在现有管理体系中无法找到其准确定位。其次,政府对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缺乏具体的支持政策,虽在一些综合性文件中有体现对新型科研机构的扶持政策,但比较分散,宣传力度不够。最后,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暂行管理办法。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扶持,其发展仍需考虑是否会存在“穿新鞋走老道”的问题。

1.1.2 高校、科研院所、创业投资与地方产业合作模式

当前,江苏部分新型科研机构已取得一些较为成熟的建设经验。在典型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成功经验,并与其他主要地区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3)素质目标:旅游行业是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行业,培养学生语言应变能力,进一步展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养。

1.1.3 企业主导与院校合作共建模式

为提升企业自身创新实力,增强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也积极介入研究院建设,与高校、传统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此种建设模式下的新型科研机构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良好成效。如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常熟沙家浜通大玻璃模具工程研究院、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1.1.4 主导教育和人才培训,适度参与成果转化模式

该模式下的新型科研机构主要定位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也肩负高校参与地方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重要使命[3]。如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连云港研究院等。

1.2 政策支持

江苏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件。目前,江苏政府虽未单独出台支持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的专项文件,但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只是针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出台了3项相关支持文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3 主要经验与特色模式

一方面,该模式依托于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通常以公司法人和民营非企业法人等为载体,集聚产业人才,依靠项目引进来实现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另一方面,考虑到地方产业优势和高校院所的优质创新资源,地方政府与高校院所合作新建研发机构。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该模式下的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孵化能力,在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重大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吸纳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常州固高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等。

Vimentin(++)、DOG1(+)、NSE局灶(+)、CD34血管内皮细胞(+)、Ki-67约20%(+),Myoglobin、Actin、Desmin、S-100、CD117、CK-P、Inhibin 均为(-)。

2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完善

江苏大部分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均采用此种模式,借助政府的产学研重大创新资金,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依据建设进度和考核标准获得财政补助。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江苏借鉴台湾工研院模式建立了大量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研究院[2],并普遍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创新治理结构。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宜兴环保技术研究院等。

 

表1 江苏支持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第26条: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待遇。具备独立法人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上年度非财政经费支持的研发经费支出额度给予不超过20%的奖励以及部分税收优惠规定第35条:鼓励知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海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在苏发起设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2016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加强科技金融补偿、提供工商税务便利给予人才团队特殊支持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

 

表2 国内部分地区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经验

  

地区特色模式北京“破体制的基础型主导”科研机构上海典型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关村华康基因研究院等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导向型”科研机构广东华大基因、深圳光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深圳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创业型”科研机构江苏主要经验(1)主要依托于北京丰富的科研高校资源;(2)聚集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深化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创新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3)科技供给中心,通过“技术孵化”形成四种别具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4)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市场配置资源,采取独特的“协同创新中心——基金二元耦合”体制;(5)实施项目转化前签署收益分配协议的再激励机制(1)外资驻华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较多;(2)人才的柔性流动;(3)研判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态势,提供战略咨询和研发服务;(4)通过“与用户一起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各种手段,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和技术转移扩散(1)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和发展管理办法,开展申报与认定工作;(2)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3)“三发三带”创新模式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集成创新;(4)“科研、产业、资本、教育”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注重形成内生的创新激励机制;(5)“引才”与国际接轨,秉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6)通过“研究院+公司”模式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孵化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1)以政策导向型和产业导向型为主,科教优势明显;(2)建立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重视研发团队建设,采取市场化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3)采用的“一品一所一公司”运作机制,注重与园区和当地企业的紧密合作;(4)对研究所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所两制”、项目经理制等;(5)建立集技术转移服务与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在线技术交易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数字信息研究院、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园区结合型”科研机构

2.2 功能重合,新兴行业集中度较高,地域差异明显

首先,江苏高层次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缺乏能够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在一线从事技术创新又懂管理的企业家。其次,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不足,灵活性的人才管理机制有待提高,综合性人才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现有一些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优惠措施存在宣传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引才、留才和育才的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缺乏自主创新核心能力,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近两年江苏涌现大量的新型科研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和集聚效应。多数新型科研机构的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缺乏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在技术、产业方面领先不够,缺乏战略性思维,存在自身定位的考虑欠缺和长远发展的国际化视野欠缺等问题。其次,建设地域过于集中,其关键成果仅在局部地域产生影响,对周边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使其对产业形成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成果仅仅局限于当地,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不够。最后,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整体自主创新核心能力仍较欠缺,有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机构较少,很多处于产业链层级的低端,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件等仍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

设计中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抗干扰措施,信号传输采用RS422电平标准,以正/负差分信号的形式传输,可有效抗辐射干扰,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驱动距离远的优点,结合常规的EMC设计,包括阻抗匹配、电源滤波、正确的接地处理、尽可能远离干扰源布线等,保证了硬件抗干扰措施的有效性。

2.4 多层次人才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人才结构不合理

首先,江苏各类新型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功能上存在交叉,各类新型科研机构间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较不平衡。据统计,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是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主要领域,数量占全省新型科研机构的90%以上。其次,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呈现出区域差异,苏南、苏中和苏北差异较为明显,区域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均衡。

首先,省内多数新型科研机构建立时间短,当前运行较依赖政府,存在伪市场化运行的状况。内部利益共享机制与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渠道不明晰、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等问题普遍存在,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还不成熟[4]。其次,部分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与科技需求不对称,挖掘市场需求的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不强,市场导向的各项机制有待完善。最后,江苏部分新型科研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尚未形成基于产业导向的协同治理态势,集聚优质资源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2.5 运行体制机制力度不够,市场化循环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试验仪器设备如图1所示。微波加热预处理设备为自行设计的QW-6HO六边形微波炉,由微波炉和吸收净化尾气装置组成。

3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关于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律法规

(1)建议以省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名义研究出台支持新型科研机构的专项政策或指导意见,统领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围绕政府科研项目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医保、社保、住房、子女上学、科技人才贡献回报、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支持、进口设备免税优惠等突出问题研究修订相关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知识产权入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营企业等。(2)要合理确定新型科研机构的身份,明晰其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5]。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作用,根据所属类型和领域科学设置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并进行分类指导,避免建立过多功能重合的机构。(3)建议制定“新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备案认定工作。“新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应对申报和认定、管理与评估、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内容予以法律规定,保障其能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独立自主运行。

3.2 强化政府作用,实现机制突破

(1)建议由省政府统筹,各地、各部门形成合力,做好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建议编制江苏新型科研机构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其健康长远发展。(2)政府应把握好恰当的支持力度和时机,做到收放有度,管控有序[6]。在初始阶段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决策权,到后期政府要建立退出机制,促使新型科研机构在市场中自主运行。(3)尽快建立新型科研机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要与其服务企业的绩效直接挂钩,定期对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结果给予绩效奖励。

3.3 实施名牌化和规模化战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

江苏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要坚持走规模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避免小而散、重复建设。(1)培育品牌,树立示范引领。建议实施“新型科研机构品牌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科研机构,支持社会组织建立以信用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技服务新型品牌的培育模式。(2)引导新型科研机构实现集群化发展。在全省的重点园区和重点区域挂牌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示范基地”,为入驻基地的新型科研机构提供政策重点倾斜,加快其向重点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激发其面向市场开拓资源的能力与活力。(3)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始终着力于构建开放性的科研体系,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3.4 强化人才管理与培养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一定要把其重要职能摆到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吸引与培养协同推进上来,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1)为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柔性管理方式,强调全过程激励,实施长期稳定的战略措施,放眼全球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强化对项目负责人的挖掘与保护。项目负责人关系到整个核心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一定要选择该领域内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后期应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和条件重点保护科研实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项目负责人。(3)大力培养创新发展紧缺的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和管理、善于挖掘并利用市场机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为省内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开展应用研究的机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

3.5 强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应持续突破现有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不断创新其管理模式,建立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的商业模式。建议可在新型科研机构内部成立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邀请产业界的企业人员参与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需求,判断所选项目是否有利于提升江苏现有产业技术水平、技术产业化成功的可能性及技术的选择是否能够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等,以此引导江苏新型科研机构更好地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快速发展。其次,建立内部竞争的研发资金分配制度并加大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比例,引进间接经费制度。通过对研发资金的分配来管理研究项目,定期进行科学评价,保证决策信息透明与公开。最后,加强与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加强各部门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协作,打造多边与双边的科技合作机制,共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开放型科技产业综合载体或行业共同的研发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型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逻辑

4 结语

本文从建设模式、政策支持以及主要经验与特色模式方面,就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展开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新型科研机构当前存在的5点问题,并就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魁,韩博.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究——以江苏数字信息研究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4(4):1-3.

[2]陈宇山,陈雪.国内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举措和动向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43-47.

[3]程艳红.产学研共建苏州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协同创新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11):173-174.

[4]袁传思.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技术联盟中的主体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6(9):112-115.

[5]何慧芳,龙云凤.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6-19.

[6]朱建军,蔡静雯,刘思峰,等.江苏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4):36-39.

 
陈良华,何帅
《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11期
《江苏科技信息》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