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高考问题的研究进展、趋势及启示——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伴随国人对高考的高度重视,各种高考改革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引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高考改革的两难问题、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考的“理科萎缩”现象引人深思。教育理论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近年来我国高考问题研究的进展以及热点前沿,以期为深化和优化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应然思考。以中国核心期刊为信息源,按“篇名=高考”检索到1992—2017年的2769篇期刊文献。文献题目、作者、摘要、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与参考文献等数据,都可通过引文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成为了解国内高考问题研究方向与趋势的材料。管窥26年来的重要学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希望为当前高考问题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一、高考研究的文献分布状况

据检索的所有文献来看,高考问题的研究始于1992年,至今有26年的研究时间。从这一时期国内关于高考问题研究的发文量与期刊分布来看,1992—1998年发文量一直在较小范围内波动,直到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揭开了这一时期高考改革的序幕,自此以后,发文量虽有波动,但一直在上升。2007年为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伴随2007年新高考大纲的出台,必然性地推动了各地的高考改革,广大学者也将高考问题纳入重点研究之列,发文量突增。由于高考对于中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所以随着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再次修订,高考所带来的问题再次引人深思,2011年以后发文量又呈上升趋势。自2013—2017年,每年国家都会针对高考改革出炉或大或小的高考改革政策,如减少科目、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的考试机会,以及新出的高考7选3或6选3的选考政策等,对年度发文量的影响非常大。2014年以来实行文理不分科,六大科目选考政策给社会带来现实的问题,2017年出现“理科萎缩”现象,物理科目选择人数太少,多位院士表示担忧,同时,家长们关于改革政策频繁变更的舆论也给当前高考改革带来巨大压力。

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文献所发表的期刊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影响并不大。期刊的发文量和影响因子反映了该期刊的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力。具体来看,《教学与管理》《语文建设》《教育与职业》的发文量位居前三位,发文量分别是253篇、252篇和144篇,占总发文量的 42.45%;《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的影响因子位居前三位,影响因子分别是1.567、1.179和0.502,发文量分别为75篇、81篇和68篇,可见在这种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不够多。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告诉我们不同地域的人们会有相似的意识。对于红月亮的记载不仅在西方世界,在东方也有相似的情况。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同样将红月亮作为表达灾难的原型。

表1 高考问题研究发文量前10的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期刊名称发文量(篇)百分比影响因子教学与管理25314.09%0.224语文建设25214.04%教育与职业1448.02%0.314历史教学 (下半月刊)1136.30%0.285教育理论与实践1035.74%0.484教育发展研究814.51%1.179课程·教材·教法754.18%1.567上海教育科研683.79%0.502生物学通报583.23%0.252当代教育科学543.01%0.269

二、高考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代表学者分析

对国内26年来高考问题研究作者所属机构统计对比分析,按发文量取前10位,可得到表2。从表2研究机构分布来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别位居发文量前三位。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前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前身,这两个机构发文量分别为76篇和69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文量共计24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和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发文量分别为22篇和13篇;师范学院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大学是最关注高考问题的。除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外,其他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机构均未进入文献产出前10位学术机构之列,在发文量与发文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说明这些学校对于高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尚未形成固定的科研队伍。

表2 高考问题研究文献量前10位学术研究机构

  

序号研究机构发文量发表年份百分比1教育部考试中心国家教委考试中心7619992.06%19930.69%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6920021.44%20041.05%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420110.87%4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220100.79%5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1720050.61%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20050.54%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420020.51%8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1320050.47%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320080.47%10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220120.43%

作为生育期女性最容易患有的复杂代谢性及内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之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生育期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达5%,是当前女性排卵障碍的罪魁祸首之一[1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排卵障碍的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正常有效的排卵过程不仅需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全面调节,也与卵巢的旁分泌及自分泌功能密切相关[12-13]。

表3 高考问题研究前 10 位高产者发文量与所在机构

  

序号作者发文量百分比机构1刘海峰331.29%厦门大学2王后雄180.65%华中师范大学3郑若玲150.54%厦门大学4杨帆140.51%中国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5潘涌110.40%浙江师范大学6吴根洲110.40%南昌大学7边新灿90.3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8李木洲70.25%湖北大学9王长乐70.25%江苏大学10李雪岩70.25%广西民族大学

三、高考问题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2769篇发表于核心和CSSCI期刊的高考问题文献进行分析发现:21 世纪后,高考问题研究逐渐增多,形成了以刘海峰、教育部考试中心为首的若干高产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聚焦探讨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高考改革的两难问题、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考的“理科萎缩”现象等。高考改革、高考、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高考命题、高考制度、异地高考、教育公平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

影响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因素一大部分上为脱轨问题。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脱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影响脱轨问题的主要因素则为横风气动的影响。而高速列车的侧向力系数随着倾斜的角度的变大而变打大,当处于相同的倾斜角时,列车的头尾的侧向力系数明显大于中间非动力车的倾向力系数,这就是为什么一辆列车的头尾的形状不同于中间车厢的形状,且列车头尾的流动性更高,最大纵剖面轮廓线曲率较大,而更平缓的流线型使得头部纵向长细比系数越小,这就是为什么越高速的列车,其头部越类似于子弹的形状。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反映与揭示某一领域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2—2017年2769篇主题为高考的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能够探究高考问题中高频关键词的内在关系,高效地挖掘关键的关系信息,进而揭示我国高考问题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规律(见表4)。当代高考问题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15个方面:(1)改革试点的研究,包括研究专题、科目设置、招生考试制度等;(2)高考作文研究,从语文探究、文本阅读、文学类、个性化阅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关注人文精神、民族心理,同时关注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3)教育公平的微观研究,涉及高考分数线、异地高考、教育权、高教资源等问题;(4)命题趋势的宏观研究,包括全国高考命题、高考改革、成人高考、试卷结构等;(5)注重高考问题中生物学科的研究,主要有生物科学素养、中学生物教学,以及学生的高考心理状况等;(6)侧重生物学实验的研究和政治教师的研究,涉及生物学实验的启蒙和拓展以及高考政治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复习内容的建设和对社会的影响等;(7)基于高等教育史等专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展文理分科的研究;(8)基于高等专科院校,涉及高考志愿填报、学科门类、专业评价等的研究;(9)命题工作的探讨,围绕命题者、编制技术、思维过程、编制质量、学习过程、自由组合规律等诸多问题;(10)高考评价的改革研究,从试卷结构、试题难度方面展开学术探索;(11)教师绩效和中学数学教学与考试内容的研究,包括定比分点、中学数学、高考数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解不等式、解题能力等;(12)高考内容中语文诗词研究,包括井邑、诗所、宋代文人、时间范围、民族关系等;(13)教育中的整体变革问题,涉及综合能力培养、招生改革、综合评价、教学组织管理等;(14)2015年新高考中高考科目的选考问题,主要涉及选考问题的预测、现状和应对问题;(15)高考中学生的健康状况问题,包括视力、结核、肝炎、体重和身体测量。

第二,国内科研人员对于高考问题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重视现象的描述和批判和理论思辨,本土量化研究单薄。显然,实践限制了理论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不能很好地为高考问题做出解释并提供对策。因此,国内学者应该兼顾高考问题研究的实践品格和理论气质,重视实证与跟踪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国内研究人员对于高考问题的内容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没有深入、系统地明确高考问题对学生学习与以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会对高考的政策有引导作用、对高考的结果有预见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国内对于高考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篇名=高考;合并=趋势、综述、述评”检索中国知网中核心和CSSCI 文献74篇,文献大多从高考制度或高考各科的内容改革入手,对其变迁与趋势进行研究,且研究语文学科、外语学科、历史学科等文科的文献较多,而研究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发展趋势的文献较少,对于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国外高考改革的综述及对策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另外,2017年高考选考产生“理科萎缩”现象,说明我们没有对改革所带来的问题有所预见。当前我国对于高考问题的研究多聚焦于内容,而对于高考改革的整体把握、对策及结果的实证研究较少。高考问题研究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992—2017年国内高考问题的研究学者,按发文量取前10位(见表 3),分别是:厦门大学的刘海峰,主要从事高考改革中公平与效率、期望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将来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1];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后雄,主要从事新课程高考、新课程价值取向、试卷结构和高考公平问题的研究,认为对于高考课程结构的改革要充分认识问题的性质及其本质,主张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此类问题[2];厦门大学的郑若玲,主要从事高考公平、高考的社会功能的研究;中国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的杨帆,主要致力于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发展研究、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惠,主要从事“异地高考”问题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谢宝富,主要从事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的目标、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的潘涌,主要从事高考作文的研究;南昌大学的吴根洲,主要聚焦高考效度问题、高考科目设置变革以及新高考方案的研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边新灿,主要从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影响、对策、价值取向的研究;湖北大学的李木洲,主要从事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公平的研究;江苏大学的王长乐,主要从事高考保证社会公平的话题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的李雪岩,主要从事高考制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前10位高产作者来自不同的类型的大学,如师范类和综合类大学,还有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综合类与教育类研究机构几乎各占一半,说明关注高考问题已经不仅仅限于师范类大学或教育类研究机构,这方面研究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理清高考研究主题的进程,笔者对以上内容通过软件聚类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高考问题的15个研究热点有着一定的研究历史,除了改革试点的研究、高考作文研究、教育公平的微观研究、命题趋势的宏观研究、高考评价的改革研究、教师绩效和中学数学教学与考试内容的研究、教育中的整体变革问题持续至今,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外,其余聚类的研究持续到一定的年限后,即出现频率减少的情况,例如,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2005年之前,高考语文的诗词研究集中在1995—2003年,高考学生健康状况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3年前后,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研究热点有改革试点方案、高考作文及阅读、教育公平、命题趋势和评价等。

第三,国内研究人员对于高考问题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国际比较研究有待深入,有可能别人犯过的错误我们依然在继续,如果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许我们的高考问题在政策制定和决策实行上会是另一番景象,至少关注能使我国高考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标准化研究机构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品牌经营能力,无论是对接政府,还是对接市场,都应该在工作中体现自身机构的独特性和品牌价值。简言之,标准化研究机构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做强做大做优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国内科研人员要加强高考问题研究的学术群体建设,提升团队研究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国内不同地域学者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交融,拓展交叉桥梁。[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学习环境对中学生STEM职业期望的影响机理及其改进研究(717041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峰. 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1-6.

[2]王后雄. 从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变革看高考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8(4):41-44.

[3]张宇,张林,王晶莹. 国内学习环境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 CSSCI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参考, 2015(6):28-32.

学 科 教 学

 
郭明眉,王晶莹
《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第05期
《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