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公序良俗为载体 推动农村初中公德教育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研究的背景

1.当今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乏力的状况令人忧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依然是落后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步伐,尤其体现在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乏力上。近些年来,违背公序良俗的失德现象时有听闻。2.农村初中公德教育的薄弱状态亟须扭转。在当前,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上缺乏地域性和针对性,城市人群与农村人群,学校与社会,青少年与中年、老年人等,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侧重应各有不同。同时,现有农村学校公德教育形式单一,被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公德教育形式并不多。3.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亟待路径的突破。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目标的设定

1.研究概念的界定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2.研究目标的设定

对现有的社会习俗进行盘点、清理,阐述“公序良俗”的特征形态,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公序良俗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揭示公序良俗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教育价值。结合案例研究,构建依托公序良俗活动载体,提升中学生公德水准的教育实施模式,探索出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公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以公序良俗为载体的公德教育的方式探求

学校可以公序良俗原则为基础,积极推进理念创新,以农村学校“公序良俗”文化发展为动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德育课程,创新德育载体,改革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学校特色育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与德育课程整合的实施方式探求

学校可探索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公序良俗元素,提高学生对“公序良俗”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以公序良俗话题的德育课程为例:

2.3.2 核心机构共线网络特征分析 合作研究不仅能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更是知识创新生成的重要渠道。通过合作研究还可以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影响力,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的进度[11]。运行CiteSpaceV软件,网络节点选择“Institution”,其它阈值保持不变,得到核心机构合作的知识图谱(图5),图中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研究机构,点和点之间的连接代表合作,节点大小代表合作的数量,字体大小代表论文数量[12]。

学校德育活动系列化

营造良好的班级“公序良俗”主题阅读环境:积极创设“公序良俗”主题阅读的班级环境,全员参与经典诵读,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为学生修身打下优雅的底色。打造“经典诵读黑板报”,开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宣传栏,充分利用教室每一空间,营造得体、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将“公序良俗”引入诵读课程:为引导和激励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公序与良俗,可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并举行读书分享会。亲子共读:以家委会成员为依托,辐射其他家长,在家长会上宣传阅读的作用,推动家长积极加入阅读推广的行列中去。

目前,研究区的工程地质、自然环境等方面已有较为详尽的资料,但在地下水方面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应用GMS建立研究区的溶质(污染物)运移模型来探索污染物迁移的规律、确认污染扩散时间和范围,弥补研究区对地下水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场地的污染监控体系。同时为其他类似场地的污染模拟、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取出生48 h的乳鼠分离提取腹股沟脂肪进行培养,贴壁生长后为P0代,然后消化传代为P1代以备后面实验使用。

(1)基于主题阅读的德育课程

根据初中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结合公序良俗原则,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发校本教材,形成“1+3”课程内容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三大主题教育”分别为“崇礼守序”教育、“敏德孝行”教育和“身正明法”教育。注重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内化“礼”的规范,形成良好的崇礼习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增强道德意识,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积极的评价,提高评价者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教育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2)基于校本教材的德育课程

2.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施方式

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公序良俗”主题阅读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选择了经典诵读的教材:《诗经》《弟子规》主要以背诵为主,《论语》《礼记》采取诵读、研习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公序良俗作为德育特色,是学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地方人文历史,结合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精心提炼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德育教育主题,可分为责任篇、孝德篇、励志篇、榜样篇、规范篇、诚信篇、实践篇七个系列。

(2)人力资源不足。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因此,对于人员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不光是高标准的要求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更重要的是对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也要严格把控,随着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人员的配置上是十分欠缺的,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域对于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员的缺失也在制约着项目管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规范教育: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抓起始、抓小事、抓细节,如仪表整洁、物品摆放、走路姿势等生活细节,再譬如排队进校、出操、就餐等秩序。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我承诺,我能做……”活动,让每位学生以承诺书的形式,提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向,用自我约束的行为指标,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指明了崇礼守序的方向。

榜样教育:可联合各村、社区开展“崇礼好少年”的评比,评比的条件重在文明有礼、尊重规则、诚实守信等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崇礼好少年”表彰形式,可在期末休学式上,面向全校学生颁发;可在年级家长会上,面向全体家长颁发;可直接送到村(社区)委会,请村(社区)干部发到家长手上,从而大力弘扬当代少年传承礼序传统、孝亲敬长、遵守公德、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扩大礼序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孝德教育:每逢重大节日开展孝德感恩活动,将节日文化融入班会序列、国旗下讲话序列。励志教育:对于各班在学习、行为上相对特殊的部分学生,可召开“校长与我面对面”励志教育恳谈会,通过校长与学生的恳谈,对这部分学生精准定位,直指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从“学困”走向“德困”,进而为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成长指明方向。责任教育:三管齐下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一是每年改选一次校学生会,全校所有的文明礼仪检查都可在学生会主持下开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对团干部及团员的教育,每年组织中学生团校学习,邀请学校领导及其他成功人士上团课,吸收部分优秀青年学生入团,加强对团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周雨,陆天婧
《考试周刊》 2018年第46期
《考试周刊》2018年第4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