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优势与适栽密度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钵苗机插水稻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重大技术革新,集水稻抛秧和机插的双重优势,具有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机插无植伤、基本无缓苗期、产量潜力高等优点[1-2]。近年来,在江苏、黑龙江等省、市的部分地区部分水稻品种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探索其在东台及相应生态区栽培综合表现,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钵苗机插秧与毯苗机插秧苗优势比较和适栽密度的探索,为钵苗机插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东台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土壤性质为潴育型稻田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本地常规品种“南粳9108”,钵苗机插播种机和插秧机分别选用吉林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BB-14/18型育秧播种机和2ZGB-6型乘坐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毯苗机插播种机和插秧机分别选用东风井关THK-3017KC育秧播种机和井关PZ80-25乘坐式高速插秧机。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巩固传统领域党支部建设,拓展建设新兴领域党支部,不断扩大覆盖面、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党委(党组)书记要亲力亲为,深入支部抓支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考核评价党建工作。

1.2 试验方法与设计

1.2.1 育秧前 每667 m2大田备足100 kg育秧营养土并进行调配培肥,按100 kg营养土均匀拌和pH值≤3的调酸型壮秧肥0.8 kg比例调配,再过筛充分和匀,堆闷一段时间后使用。播前种子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浸种60 h,5月18日进行钵苗播种,每盘播潮谷约65~70 g,盘中每孔落粒4~5颗种子。5月25日进行传统毯苗育秧,每盘播潮谷120~130 g(25 cm宽秧盘),所有秧田管理为工厂化集中育秧方式管理。6月13日移栽,钵苗插秧机机插行

距统一为30 cm,并分别设10、12、14 cm 3个不同株距处理,以传统毯苗机插25 cm×14 cm本地适插密度为对照,各处理面积333 m2,不设重复。

1.2.2 本田管理 氮、磷、钾比例1∶0.5∶0.5,施纯N 20 kg/667 m2,其中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搁田、管水施肥、病虫防治等措施均按水稻高产栽培要求进行管理。

由表2可知,毯苗育秧机插首次茎蘖调查未见新分蘖发生,14 d后才查见,7月30日达高峰期,每667 m2总苗达39.32万苗,比钵苗育秧晚10 d左右,最终有效穗数为 24.58万 /667 m2,成穗率为64.83%,而钵苗育秧机栽后7 d钵苗育秧机插各处理均查见新分蘖发生,机插14 d后进入快速发生期,7月20日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缓慢下降,3种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均相对比较平缓,成穗率均比毯苗育秧机插高2.10~6.46百分点。但各钵苗育秧机插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12 cm株距密度成穗率最高为71.30%,其次是14 cm株距密度成穗率为69.15%,再次之是10 cm株距密度成穗率为66.93%。综合分析可知,钵苗育秧机插有利于茎蘖早生快发,成穗率总体高于毯苗育秧机插,同时,选择适合的机插密度对成穗率的提高更为有利,为后期大穗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主要测定内容

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不同栽插密度对钵苗机插稻高产群体影响甚大,主要体现在群体内部相互竞争环境资源,栽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加剧了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粒数之间矛盾,限制了个体和群体生长优势的发挥,对群体源库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产量[3-4]。本试验14 cm株距处理群体生长总量不足,单株生长生态环境较好,分蘖发生率高,导致每穴茎蘖数多,穴内竞争加大,穗数偏少,产量得不到提高。10 cm株距处理群体过大,穴间穴内竞争较大,植株单位面积上光合效率下降,穗粒数过低,大穗优势得不到发挥,影响产量提高。12 cm株距处理既保证了足够的穗数,同时又能够有较高的穗粒数,形成最高的颖花量,最终产量高。从本试验数据来看,在本地区选用“南粳9108”穗型水稻品种采用30 cm行距钵苗插秧进行机插栽培,应选12 cm株距为宜。

为运输便利性,操作平台一般为空间网架式结构,中心塔吊一般安装在网架中心处,爬模体系工作原理要求需有顶升传力机构,内外套架承担实现顺利爬升的关键角色。施工人员在内外套架间设置导向轮以保证爬升顺利,采用单泵在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施工中,爬模可直接在地面上进行组装,拼装中,施工人员应注意拼装顺序,切实保证各接口连接良好。在使用中注重其整洁性,施工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安全保护设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毯状育苗秧龄时间短,在本地一般18~20 d,如果秧龄延长,秧苗会明显窜高、叶片细长、叶色发黄,秧苗整体素质明显下降,无法用于栽插。而钵苗机插秧与适龄毯状秧苗相比,钵苗机插秧向前延长了水稻生育期,秧苗素质高、栽插时几乎无植伤、缓苗期短、利于早生快发,总苗高峰期早,成穗率高,利于后期形成壮秆大穗。

1.3.3 考种与实产测定 水稻收获前2 d,收取定点的10穴稻穗作考种样本,考查测算每667 m2总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去除边行,每小区随机取2点,每点收割1 m2稻穗,处理脱粒晾晒后称重换算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表1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素质比较

  

处理钵苗育秧秧龄/d 25叶龄/张3.58株高/cm 12.45绿叶数/张3.36黄叶数/张0.03茎基粗/mm 2.39百株干重/g 3.05毯苗育秧 25 3.89 21.67 2.16 1.69 2.25 2.97毯苗育秧 18 3.04 12.37 2.14 0.67 2.07 2.46

为推进南充市旅游景区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旅游景区交通可达性,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设计合理旅游路线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设。

 

表2 不同密度钵苗机插苗情动态情况表

  

总苗数/万·667 m-2处 理成穗率/%6月13日 6月20日6月28日 7月6日 7月13日 7月20日 7月30日 8月10日 8月20日8月30日9月10日钵苗14 cm 6.99 7.15 10.96 21.48 26.52 31.02 30.71 25.07 22.76 21.45 21.19 69.15%钵苗12 cm 8.15 8.34 12.41 23.84 29.70 34.87 32.33 27.75 25.18 24.86 24.09 71.30%钵苗10 cm 9.56 9.78 14.90 26.46 33.78 38.89 34.90 29.35 27.09 26.03 25.84 66.93%毯苗14 cm 8.39 8.39 12.77 23.01 30.78 35.99 39.32 27.61 26.03 25.49 24.58 64.83%

2.2 群体茎蘖动态

其中,Yi是因变量,Xi是自变量,εθi是残差项,满足Qθ(εθi|Xi)=0的假设条件。βθ是-分位数上的回归系数。

2.3 产量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表3 不同钵苗机插密度产量及构成因素

  

实际产量/kg·667m-2钵苗14cm 21.19 27.13 129.82 91.33 681.46 654.20钵苗12cm 24.09 27.10 120.67 90.87 715.74 688.33钵苗10cm 25.84 27.03 109.31 90.53 691.05 662.90毯苗14cm 24.58 27.03 112.97 89.03 668.33 642.52处理 穗数/万·667 m-2 粒重/g 总粒数/粒·穗-1 结实率/% 理论产量/kg·667m-2

3 结语

1.3.2 本田期考察 水稻移栽活棵后,每7~10 d进行一次定点考察叶龄、分蘖发生数,计算茎蘖发生状况,直至水稻拔节抽穗止。

1.3.1 插秧前1d毯苗处理切取8cm×8cm秧块一个和钵苗处理30个钵体苗,分别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30株,测株高、绿叶数、黄叶数、叶长、叶鞘长、百株干重、茎基粗度(离分蘖节2 cm处的苗粗度),以上各测定项目每小区均重复2次。

由表1可知,与18天适龄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叶龄增加了0.54张,绿叶数、茎基粗、百株干重分别增加了1.22张、0.32 mm、0.59 g,株高略增0.08 cm,黄叶数较毯苗育秧少0.64张。与同期播种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叶龄减少了0.42张,绿叶数、茎基粗、百株干重分别增加了1.20张、0.14 mm、0.08 g,株高矮9.22 cm,黄叶数较毯苗育秧少1.66张。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钵苗育秧素质明显优于毯苗育秧。由于钵苗育秧25 d已超秧龄,秧苗窜高严重、黄叶数明显增多、叶片瘦弱细长,无法满足正常机插,故放弃25 d秧龄机插和本田期考察。

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钵苗机插秧产量均不同成度的高于毯苗机插秧,以钵苗12 cm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7.13%,其次是钵苗10 cm处理,比对照增3.17%,钵苗14 cm处理,比对照增1.82%。从产量构成要素上分析,钵苗机插秧处理千粒重和结实率均略高于毯苗机插秧处理,但差异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2个要素上,钵苗12 cm和钵苗14 cm处理穗粒数分别比毯苗机插秧处理高6.82%和14.92%,但由于钵苗14 cm处理株距加大,有效穗明显不足,比对照穗数低13.82%,增产优势明显弱化;而钵苗10 cm处理由于有效穗过多,种群竞争大,钵苗大穗优势有所弱化,增产优势也就显得不突出。

这个小区也有曾经的辉煌,它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石油系统的家属院。当时,这里住了二百来户石油战线的职工与家属。大家几户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亲近得如同一家人。东家今天包了饺子,必然给西家尝尝;西家明天炖了老母鸡,肯定留给东家荤腥。可是,时过境迁,曾经的一切都成了明日黄花。如今,这里大部分住的都是石油部门的离退休职工。老人们恋旧,在这里,他们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的意气风发,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熟脸。我的父母退休后也住在这里。

[1]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13(11):50-59.

[2]杨松,沈进松,王进友,等.钵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16,22(5):74-77.

[3]李木英,石庆华,王涛,等.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9,24(2):72–77.

[4]朱聪聪,张洪程,郭保卫,等.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1):122-133.

 
仲凤翔,何永垠,吴和生,薛根祥,王国平,郜微微,蒋维银
《农业装备技术》 2018年第02期
《农业装备技术》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