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建国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的演变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对我国的土地政策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动。

1.解放区及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旧有的土地制度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1950年,政府顺应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十年探索时期。由于个体农民私有制分散经营会带来弊端,在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党和政府开始在摸索中前进,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主张建立合作经济,即建立互助组和初级农业合作社。在这种合作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得到承认,但土地经营权属于集体所有。在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社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的时候,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公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这项规定彻底废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农民的土地、生产生活资料全部上交人民公社,片面发展完全意义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3.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该制度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农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监督农户签署的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并对公共设施和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安排和调整,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为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先后进一步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

①设计程序简单化。年度小农水项目投资确定后,省即下发通知编报实施方案,各项目县从接到通知至要求的编制完成上报时间一般为30~40天,由于时间紧迫,加之前期工作费用非常有限,勘察、测量等工作不能完全做到位,基础资料不足,设计依据不可靠,致使设计与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如:部分井因前期未探明水文地质情况,在实施中为保证设计出水量,井深调整较多;桥涵设计跨径与其所在的渠沟断面不配套等。

4.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允许土地流转,这么做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创造更高的收益。目前,农户可以自愿自发地选择土地进行流转,一般是口头上允诺,缺乏实质性的文件规定,这样下来容易产生产权纠纷与矛盾,流转的方式也太过随意。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很常见,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频繁,所以会选择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但是由于淡薄的法律意识,流转双方通常不会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后期若出现经营不善或者农户想收回的情况时,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对后期的土地运营缺乏实之有效的监督,渐渐变成一种体制性的障碍,阻碍了土地流转制度本身优势的发挥,也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孟丽想起丈夫有回家后喝一杯水的习惯,便突发奇想:何不对着丈夫要喝的水说话呢?相信丈夫长期饮用听过美好祝愿的水,心灵也会变得纯净而美好。

4.耕地非农业现象突出。大量的农村用地被用作其他的用途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第一,不同的土地用作不同的用途会带来不同的收益。在农村,存在一个基本的投入与产出比,农地用作商业用途、种植经济作物与种植粮食作物的比值是不同的。其中,粮食作物的效益最低,商业用地效益最高,比较效益的存在,加剧了耕地的非农业化。第二,国家象征性地多对“农转非”的土地征收一定的使用税,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第三,不完善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流转体制的存在,不能有效地对“农转非”的土地利用现状加以控制和审核。

3.农业配套设施不完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配套设施也日趋老化,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很多的偏远农村地区,耕地农具落后,还是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方式,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并没有在农村大范围地使用。在农村,由于对河流大坝管理方式不当,且年久失修,面对恶劣的天气,如干旱和多水的季节,农地抵抗受灾能力弱。

2.土地质量下降。农村的土地质量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数据调查显示,全国的高、中、低产田比例过去以3∶3∶3基本持平,到现如今的2∶5∶3,即高产田比例下降,而中产田数量增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一般都是掠夺式的开发,也就是说对农田的保养是轻投入、重开发的;第二,在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之中,由于农民缺乏完备的知识,对土地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地耕种,导致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土地相反越来越贫瘠,不适合耕种;第三,在农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情况比较常见,久而久之,导致农村土地沙化严重;第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乡镇企业也在发展起来,然而乡镇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工业垃圾排放不合理,对农村土地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5.不良的农村文化蔓延。在我国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文化越来越落后。也许是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许是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发生了转变,农民的闲暇时间,除了电视娱乐,赌博打麻将的陋习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的农村文化日渐蔓延之势,导致农民越来越懒惰,不再像祖父辈般日复一日地在农地上辛勤耕耘,更多的是对偏远农田的舍弃和搁置,导致农村土地耕种面积的减少。

1.耕地资源减少。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以每年700万亩的速度锐减。导致可耕地面积锐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占用了不少的农村土地资源;第二,我国目前放开了“二孩”政策,允许生育二胎,这个政策的放宽,直接导致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第三,农村现存的不良攀比之风,村民盲目扩大住宅面积;第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下的妇孺年长者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农村存在大量的闲置荒废弄点被弃垦;第五,某种程度上存在国家占地的情况。

三、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对农村现有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之上的,过去片面追求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对农地的可持续开发,盲目过度开垦土地资源以及不适宜的土地种植方式,最终导致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农村生产效益低下。在农村地区,农户所占的可耕种实际面积大大减少,再加上缺乏合理配套的农具设备和水利设施,不当的经营方式,日益贫瘠的土地,使农民在利用土地资源上获取的实际收入是有限的。且近年来,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粮食价格也呈现下跌趋势,但是农民在农地上的实际投入成本在不断增加,收入却不断下降。面对农村生产的低效益,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的谋生方式,放弃在家务农,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农田被闲置。

农村土地资源由于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4.近年来的土地政策。我国近年来新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文件,具体包括: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对公益用地范围加以界定区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权益,明确市场的范围和途径;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鼓励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转让宅基地,并对原有的宅基地制度审批程序进行调整。

(2)在焊接温度530 ℃、保温时间7 h和焊接压力3.5 MPa的条件下,扩散焊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37.3 MPa;在扩散焊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焊后水冷板经2 MPa、保压1 h的水压检测无泄漏,铝合金变形量不高于0.5%,满足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2.3.2 拉丁舞练习组男女对比分析 根据表12显示:通过13周的拉丁舞练习,女生和男生在4项测试中均为P<0.01,训练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拉丁舞练习对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协调性与灵敏素质均有显著影响。

5.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大国,但土地资源却非常有限,面对目前不断放开的二胎政策,预计未来我国人口将稳步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将成为我国的一大隐患。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粮食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国民的需要,还需要有足够的储备来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但是我国的粮食缺口却在不断加大,据农业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这组数据表明,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缺口日益增大,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农产品净进口国。面对这样的现实,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然而,在农村却存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量的农地山林被闲置或没有被开垦,以及日益扩大的“空心村”等情况,这都无疑加大了我国面对粮食安全的压力。

四、针对农村土地资源问题的应对策略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地在利用中的非农化现象比较突出,大量的农地被用作其他用途,经济的发展要占用一定的农地资源,但是在占用过程中却出现了盲目占用的情况。土地征用是国家为了公共目的而占用土地资源,但是我国的公共目的缺乏明确的界限,在实际的土地征用过程中,盲目征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不同的土地种植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一切应该根据当地农村的土地特质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对于已经出现土地沙化和需要进行生态还林的地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以整治为主,并积极退耕还林改造。避免出现过度开荒的现象,农户还应该有爱惜土地的意识,对自己所承包的土地合理开发使用,达到不滥用的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母液中甲醇钠补充量的增加,产品的收率有明显的变化,当甲醇钠补充量占比大于40%后,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甲醇钠也有一定的损耗;产品含量受甲醇钠的影响不大。考虑到原料成本,建议母液循环套用时,催化剂甲醇钠补充量占补加投料量的55%~60%。

2.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给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用,需进行相应的补偿。针对农村的“空心村”现象,农户盲目扩大住宅基地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农村的宅基地面积等进行严格的限制,在审核宅基地上要有规范的手续和制度。为了切实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政府应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挤占基本的农地,对建设用地的占用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

1.2.2 蒴果灭菌与种子接种 成熟未裂开的白及蒴果表面先用洗衣粉水刷洗,再用流水冲洗蒴果约30 min。待表面水分被无菌滤纸吸干后先用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15 min〔12〕,期间不停摇动。消毒彻底后用无菌水冲洗4~6遍,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手术刀切开蒴果顶部,用镊子将粉末状种子直接抖落在培养基上,稍加摇动,使种子散布均匀,尽量铺满培养基表面。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具备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的特征,因此也就极易遭受到病毒、黑客的入侵,导致数据信息的泄露,甚至会导致系统瘫痪。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应用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确保网络通信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3.完善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农用基础设施陈旧,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放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确保所有资金的使用落实到位。农户也应该有公益意识,自觉投入到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毕竟这也事关自身的利益。

4.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在保证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制约农用地的规模和标准,并科学控制土地利用规模,提供土地资源效益。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为目标,采取土地整理和整治相结合的措施,使农村土地的自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根据土地资源的现有使用情况,适当发掘土地的使用潜力,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5.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及不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一直以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加以规范和管理。首先,应该确保允许土地在农户间流转,但是不允许随意地流转,农户间的流转应该以书面合同为准,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杜绝任意的口头流转方式。对于土地流转的后续经营问题,应该建立动态的监督机制,这既需要农户自身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对土地合理利用,也需要接受来自其他农户的监督,对经营不善的土地,国家可以收回或转租给其他农户。

6.改革土地使用制度。首先要通过立法确认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其次应该建立奖罚并行的激励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农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提升收益。对创收的农户,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那些荒废农田的农户,国家可以征收一定的处罚金。国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对农田的开发和农作物品种的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可以定期开设讲堂,给农户一定的农田使用和培育的指导。

7.创新农业方式。比较利益的存在,不良的农村文化的蔓延,都对农村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农民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摆脱不良的农村文化;其次,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创新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实行农业生产计划与管理;最后,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寻求一条适合本地农村的发展之路。

8.建设示范农田基地。针对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必须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认真推行,尤其是对重点的商品粮基地应该加以重点保护。农田示范基地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制定开放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范围,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并加强维护,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燕.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77-379.

[2]徐海鑫.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2):62-65.

[3]张琳.浅析我国农村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J].科协论坛,2013,(6):137-138.

[4]王荣珍.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考古,2008,(3):115-117.

[5]张元红,刘长全,国鲁来,等.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与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2015,(1):14-29.

[6]杨光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7]王荣科.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0.

[8]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1.

[9]刘星.东北地区粮食储备安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金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第13期
《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1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