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尹一桑《第一交响曲》中的音乐语汇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种带有自身特质的音乐置身于完全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氛围之中,一定与作曲家本人的特殊人生经的历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在对于尹一桑音乐的理解与认知方面经常会被人们忽略的一点就是:他的音乐与整个西方大的艺术环境的高度的融合性。他致力于为欧洲乐器精心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论演出的好与坏,与演出的地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演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尽管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性格特质与道教思想中的那种音响、宇宙及人性高度合一的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就如同蕴藏在河流之中的暗流,推动河流前行的巨大推动力一样,作品中体现出的受到欧洲音乐文化熏陶的痕迹,就如同浮在河流之上的薄冰,同样是不能被忽视的。

《第一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不仅包括一个Scherzo、一个Trio性质的乐章,而且还有一个大约15分钟长的、张力很大的慢板乐章。单从作品的大型结构形式来讲,这部交响曲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西方传统交响乐的特性,尤其是它的慢板乐章,更加符合晚期浪漫派交响曲慢板乐章的表现特征。在每个乐章的内部表现出了较大的对比性特点,几个对比性的段落被短暂的休止隔开、亦或直接的被并置在一起,这种对比性从表面上看来,让我们很难与尹一桑的一元论流动式的创作观念想联系在一起。

作品一开始是由6只圆号组成的圆号组奏出的引子。一开始第1-7小节,6只圆号齐奏出一个单音,如同一个相对静止的音响链条,然而这个音响链条在不断变化的力度之下,又显得十分的生动而充满活力。而这样的开场方式不仅体现了作曲家的主要音的作曲观念,又让听众不约而同的联想到布鲁克纳、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以及马勒的第三、五交响曲中的全曲或某个乐章的开始。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第5小节处,镶嵌在整个音响链条中的、带有重音的下行二度的音型出现的时候,同时,这个音型对于整个作品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第8小节处,原本的齐奏形式的单一音响线条,突然扩散成由四个声部组成的音响层面。在这个层面之中,又交织着半音以及微复调的进行。这些手法都表现出了上世纪60年代初盛行的音色作曲(Klangkompostion)技术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3小节处,在B音上构建出来的七和弦,在第18小节处,解决到了一个带有六度音的三和弦。这种进行,同时也包括包括在第20小节处,定音鼓的敲击声响,在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都依稀可见。在第21小节处的弦乐队上出现的上下行重复的三度音型,也给人以跳跃的华尔兹的感觉。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加工解决方案供应商,埃马克集团已经在中国深耕15年,这期间逐步成立了太仓、金坛及重庆三个分公司,员工人数达900余名。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埃马克集团不仅为中国用户提供了先进的制造装备,更是通过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中国用户创造了价值。“今天,埃马克将太仓公司移址新居,不仅厂房面积扩大一倍,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也都将更加完备周到,这是我们对扎根中国市场承诺的有力证明,更是我们想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永无止步的服务理念的最佳体现。”德国埃马克集团CPO兼埃马克 (中国) 机械有限公司CEO Uwe Ronde博士在开业典礼的致辞中表示。

在呈示性部分的第二个段落(22-39小节)中,之前的由单一的乐器组组成的音响层面,第一次由非常典型的尹一桑式的那种,异质的织体层面以及不断变换乐器(音响)组合的处理方式所取代。与此同时,那些能够反应尹一桑音乐语汇最本质材料处理手法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在第37小节处,弦乐队上带有滑音的上行进行;木管组的颤音;由铜管乐器奏出的三度、四度叠置起来的短促、有力柱式和弦的织体;第31小节处,4只戴着弱音器的小号共同奏出的军号式的音响,等等。

就此问题,作曲家随很少提及,甚至没有公开的表示他在管弦乐队音响处理及创作理念方面具有“马勒式”的倾向,但从他的一些涉及到马勒管弦乐创作的话题时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尹一桑本人对马勒的偏爱:“在马勒的作品中,我们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在马勒的音乐中我能够找到深深打动我的更深人性层面……”;“如果人们关注一下细节,就会发现马勒的总谱于我的总谱的不同之处。马勒是以对乐器进行点状的结合与组合的方式在体现不断变化着的色彩;并且,经常通过对独奏乐器的主导性的突显来达到乐队音响的清晰度的目的。而我的作品中却更加强调的是各个乐器组的音响语汇。相对而言,马勒的更偏重于乐队的纵向或者点状的处理,而我的作品则相反,体现出的是一种线性思维,比如,长笛、双簧管等等可以持续演奏10、15、20小节之久。以这种持续的、各个乐器组之间的结合或是使彼此之间形成对比的乐队处理方式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不断变换着声音色彩的持续统一的音乐语言。”

《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最能体现作曲家对于传统交响乐的模式以及表现方式的倾向的。在这个慢板(Adagios)乐章中不乏悦耳动听的旋律性主题因素,而这也是与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表现目的也是分不开的。尹一桑在他的萨尔斯堡公开课的讲义《关于我的音乐》(“Über meine Musik”)当中,在提及此乐章时指出:“这个二乐章是对精美的人类文明的追溯,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乐章。而乐章的结尾表现的则是人们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忧伤”。而这种“追溯”对于作曲家来说,塑造的是对一种能够倾听到往昔声音的音乐世界。而这种追忆在作曲家后来的作品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第一次致力于对主题形象的塑造。在弦乐上被吟唱出得三个明显的主题形象是依次出现的,在这里,作曲家并未着力表现三个主题相互交织。而在尾声(109-148小节)处,作曲家则将三个主题叠置在一起,并且或多或少的都做了分割处理。而这个尾声,再一次体现出了19世纪交响乐中非常常见的处理手法。

作品的第三乐章是一个快板乐章,与传统的交响套曲的形式非常相似的是,作曲家将此乐章处理成为一个带有三声中部(Trio),且带有生动画面感的谐谑曲形式。“恶魔们为他们所对人类世界的破坏与摧毁而欢呼雀跃的跳着地狱之舞”作曲家是这样形容第三乐章的音乐形象的。大篇幅的带有非常有特点的律动以及机械的节奏的固定音型手法,在尹一桑的作品中并不常见,但与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整个乐章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毫无怜悯的、推动着整个世界前行的形象写照。而中间的三声中部,是一个室内乐化处理的,带有独奏段落的,呼唤着和平与安宁的对比性部分。在尹一桑的其它交响乐中的那些安静抒情性的段落中,作曲家通常都是按照亚洲音乐的表现方式来处理的,通过多样的织体形态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对某个单一音所进行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手段,在木管组中的独奏声部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也正体现了,尹一桑习惯于将木管的音色作为人声的象征的这一音响修辞观念。

通常来讲,在乐章的开始处的那种乐队织体不是十分稠密以及整体音响还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的段落,则显得更加的“马勒化”。比如《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一个“葬礼进行曲”式的开始(1-12小节)。在低音提琴上的那种阴沉的、带有重音的敲击式的拨奏,以及在大提琴、中提琴上的动机分裂,描绘出了一个葬礼队伍缓慢沉重前行地场景。而在接下来地第13-20小节,在弦乐队上呈现地是一个非常语气化的、富有旋律性的对比主题。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第一乐章的呈示性部分中有两个阶段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一个阶段是前景式的对音乐素材的叙述与罗列,而第二个阶段则是不同素材在同一时间的并置性展现;第一个阶段是虚幻式的表现,后一个阶段则是对更为原始场面性的表述。通过外部的织体形态与音乐语汇安排,在最大差异化的混合度中的相互作用(补充),不仅表现出了传统结构中的二元性的对比主题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本体”与“异体”的二元性。而这种二元对立并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基于作曲家的经历与背景所产生的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对比,而体现出的是更深层面的,在音响语汇自身层面上所涵盖的主体与文化的碰撞之间所产生出的那种“紧张度”。单单从一开始在圆号组开始的引子就充分的说明这种基本层面上的对比性,是不可能体现在一个纯粹的文化范畴内的。在作品接下来进行当中,代表尹一桑音乐语汇的不同要素(素材)不断的聚集起来,宛如许多支流汇入一条大河,使得整个音响密度越来越大,幅度越来越宽,各个织体层面越来越庞杂。第一乐章的喧嚣嘈杂音响充分表现了灾难降临时的那种混乱、崩塌的场景。

在尹一桑的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当中,能够使人瞬间与马勒的音乐联系起来。尤其是他在上世纪七、八时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马勒的交响思维的扩展,而这种情况不仅仅是表现在尹一桑的作品中,在从Manfred Trojan到Wolfgang Rihm的一批作曲家的总谱中都能找到马勒的影子。Ernst Klaus Schneider曾经在他为庆祝尹一桑75岁生日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曾与学生们一起做过一次听觉上的尝试,在没有总谱而仅凭听觉的情况下,大家来讨论对尹一桑《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总体感受,除了一小部分人认为具有理查施特劳斯或肖斯塔科维奇的某些创作特征意外,大多数人都认为在音响风格的倾向性上,此乐章更加接近马勒。

码头拆除后,抓斗船施工不受影响,可按正常施工进行。抓斗船施工采用分区分层进行开挖。以码头为边线,到开挖边线为宽度;顺码头纵方向约100米为长度,做为一开挖作业区,从下游往上游逐区开挖。深度方面按2米一层,逐层开挖至设计深度。

能够使作品具有更宽泛的包容性,并且使听众更加直观的去理解的音乐表述愿望,并不是只是尹一桑一人所有的,同时也是之后的一代年轻作曲家们的意愿。他们重新采用浪漫主义以及早期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去寻找在听觉与新的表达方式之间更加直接联系,从而形成了审美模式的转变。

另外,此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开始的引子(1-10小节),同样是能够很容易的让我们与马勒的音乐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这一段中我们注意到那种打断的进行曲的节奏以及小号上所发出的类似信号般的声响,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马勒《第三交响曲》开始时的葬礼进行曲。还有,在弦乐队上的向上的进行,也与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开始相类似。

由于耦合区域较小,令θ=20°,在耦合间距0~500 nm范围内对半径R=20 μm的微环谐振腔系统进行仿真,得到了谐振系统耦合系数与耦合间距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

注释:

①尹一桑《关于我的音乐》“Über meine Musik”选自Walter-Wolfgang Sparrer主编的论文集“Der KomponistIsang Yun”edtiontext+kritik 1997年版,第306页

②尹一桑《关于我的音乐》“Über meine Musik”选自Walter-Wolfgang Sparrer主编的论文集“Der KomponistIsang Yun”edtiontext+kritik 1997年版,第307页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记录着班级管理的万能之法,如果想通过阅读某一本书掌握治班秘诀,那绝不可能。要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既需要博览,又需要精读。无论是博览群书,还是精读经典,都需要足够的定力。在浮躁的当下,能静下心来坚持阅读方能谈得上专业成长力,只有拥有专业成长力,班主任才可能拥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

③同上,第306页

[参考文献]

[1]朱劭武记录整理.尹一桑先生论音乐创作[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02.

[2][德]沃尔夫刚·布尔德 著,尹耀勤,赵志扬 编译.“主要音技巧”与欧洲作曲技巧—关于尹一桑第一交响乐(1982/1983)[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6,03.

[3]罗新民.主要音透视—尹伊桑音乐创作的观念与技法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01.

[4]Isang Yun, UebermeineMusikVorlesungen an der SalzburgerHochsch ulefuirMusikund darstellendeKunstMozarteums(Mai 1993)选自由Walter-Wolfgang Sparrer 主编的论文集 Der KomponistIsang Yun edion text+kritik 1997

 
李鲲
《黄河之声》 2018年第07期
《黄河之声》2018年第0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