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菲律宾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东南亚是我国政治、经贸、文化交往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区域。菲律宾是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近的东南亚国家之一,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以及东盟2017年的轮值主席国,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2016年10月,以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的成功访华为标志,中菲两国自2012年因南海岛礁问题遭受严重挫折的国家关系实现全面转圜,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菲律宾媒体的民调也显示,菲律宾社会对中国的信任度空前增长,对菲中关系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在此形势下,加强在菲律宾的语言文化交流建设极具战略意义,不仅能增进两国民心交流和文化理解,也可助力两国更深层次的合作。

我国的高压氧医学起步稍晚,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于1964年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建成。1978年,四川的首台医用高压氧舱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随后省内各市级医院陆续开始修建氧舱。建立伊始,从业人员由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等相关学科的有志之士组成,同时,由于无太多经验参照,老一辈工作者在探索中蹒跚前行,开展的病种亦仅限于CO中毒、病毒性脑炎、闭合性颅脑损伤、突发性耳聋、慢性溃疡等几类疾病。

人际领导力也是校长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校长只有使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众多个体协调、凝聚、团结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才能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人际领导力的外在表现就是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内在表现则在于校长对教师尊重、信任、关爱。

一、菲律宾汉语教学现状

(一)华文教育得以振兴,华文机构的革新与国际交流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以下简称“华校”)——大清中西学堂(今中西学院)创建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已经历了119年的发展历史。其间以1973年时任总统马科斯颁布的第176号法令——全面菲化外侨学校为分水岭,历经了华侨教育时期(1899—1973)的创始阶段(1899—1912)、扩展阶段(1912—1941)、停顿阶段(1941—1945)、复兴阶段(1945—1955)、监管阶段(1955—1973)和华人教育时期(1973年迄今)的转变阶段(1973—1991),颇多波折,屡经沉浮,却依然坚持于日趋式微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生之路(1991年迄今)(颜长城、黄端铭,1995)。据菲律宾华教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菲律宾全国华校共有167所,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课程(菲律宾华教中心,2015)。

晏元献公……真宗特宠待之,每进见劳问,及所以任属之者,群臣莫能及。皇太子就书学,公以选入侍。太子即皇帝位,是为仁宗。公遂管国枢要,任政事,位宰相。[7]210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菲律宾的华校和华文教学的相关机构开始积极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在内部机制调整、教学方法革新和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不断探索新路,生源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已不仅仅限于华人子弟,非华族子弟也开始占有一定的数量,且比例还在不断增长”(郑通涛等,2014)。2016年4月10日,由陈延奎基金会和菲律宾华教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菲律宾华校高峰会议”在马尼拉召开,来自96所华校的代表针对菲律宾社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就“华校何位、华校何为”“新学制下的华校模式”“华语教师专业化机制的实施”“华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实施”四个议题形成《发扬华教精神,再谱华教发展新篇章》的新决议,明确了华校国民型学校、民族学校、中华文化学校的三重身份;号召华校增设高中,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课程,积极应对菲律宾教育部K—12学制改革;加强区域、校际合作;决定启动华文教师证书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此可见,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正朝更规范、更科学、更实用的方向不断革新。同时,菲律宾华教机构和华校也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教育部门、各类型教育机构在引进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开展国际间教学交流、学术讲座,促进学员互访互动等方面交流密切,合作广泛。

1.2 实验病毒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由本院微生物病毒研究室提供,经Hela细胞活化,反复冻融3次后检测组织细胞感染率TCID50:10-3/mL。

(二)主流社会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增加,官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汉语在国际社会经济价值的日益凸显,菲律宾官方也越来越重视汉语教育在主流社会的推广,并在高教领域率先进行政策鼓励。2001年,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教委”)签署了一份致全国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备忘录,鼓励将汉语列入大学和博士毕业班的选修课程。2003年3月,中国国家汉办与菲律宾高教委签署了《中菲高校汉语教学合作备忘录》,“这是中菲自1975年建交以来在高教领域签署的第一份专项合作协议”(戴家毅,2010),根据备忘录,中国国家汉办协助菲律宾高教委开展了包括师资培训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并于2006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先后促成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和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落户菲律宾。四所孔院以中国和菲律宾高校共建优势为依托,利用中国国内专业师资为菲律宾当地有汉语学习需求的大中小学校、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设各具针对性的汉语课程,并通过举办本土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会议、中国文化活动、HSK考试等方式,进一步满足菲律宾汉语学习的需求。

2013年开始,菲律宾教育部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K—12学制(从幼儿到高中13年教育体系)取代原有的10年学制(从幼儿到中学10年教育体系),并将汉语列入外语教育环节的选修语言之一,汉语在主流社会中小学的推广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与菲律宾教育部合作,目前主要承担公立中学培训项目的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该项目覆盖的公立中学数已达86所1,近几年数量仍在增加。2017年2月,菲律宾教育部宣布将继续在全国的公立中学开展外语特别项目(SPFL),遴选对象是7年级到12年级已通过英语能力测试、具备第二语言学习能力的公立学校中学生。备选语言包括西班牙语、日语、法语、德语、汉语和韩语。该项目从2009—2010学年就已经开始实施,至2017年2月该项目学生人数已达10,526人,其中汉语班级学员人数达2280人2,约占21.7%。2016年10月,以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与菲律宾城市联盟(League of Cities of the Philippines,LCP)汉语教学备忘录的签署为标志,汉语教育继续拓展到了职业学院领域,该联盟内的145个城市学院将在孔院帮助下陆续开设汉语及文化课程。此外,菲律宾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也纷纷开展相应的汉语培训。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

二、新形势下菲律宾汉语教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其他外语语种的激烈竞争

作为一门第二外语,汉语在菲律宾社会面临的竞争是巨大的。受国际社会倡导多元化语言政策的影响,菲律宾的语言政策从2008年开始走向开放。2009年7月,菲律宾教育部发布第74号令,规定在全国正式、非正式教学中,采取基于母语的多元化语言教学。多元化语言政策为各种语言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各语种间的竞争。就SPFL项目而言,汉语同时面临西班牙语、日语、法语、德语和韩语的竞争。而在此项目中,西班牙语和日语学员均超过汉语学员,分别达到3,531人和3,020人,法语学员1,112人,德语学员583人3,而这些语言同时也是公立中学的外语选修语言。同中国的孔子学院一样,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大使馆、西班牙与菲律宾国际发展与合作机构(AECID)、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法国驻马尼拉大使馆都在积极地向菲律宾教育部寻求合作,在课程开设和文化活动拓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韩国来菲定居和旅游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客观形势,使韩语在菲律宾的推广势头也开始迅猛起来。这些都加剧了各种语言在菲律宾的竞争。因此,利用好“中国热”和“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的契机,加大汉语推广力度,将会更充分地挖掘菲律宾的汉语推广潜力。

(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高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

杜特尔特总统访华期间,中菲两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U)涉及金额高达240亿美元,中菲同时商定在菲筹建中国工业园区。可以预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进驻菲律宾或扩大在菲的已有商业版图,菲律宾企业及机构与中国的合作交流也将更为密切,当地对国际汉语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升。目前当地通晓汉语的专业性人才仍十分匮乏。

公路养护部门还要加强定额管理力度,将公路养护资金的价值全面体现,主要采用定额与招标两种方式,并对之前实施的管理方案进行改进。例如,在该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之中,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定额管理方法,并根据公路养护进程,对有关管理体系以定额方式进行评估。

对于最有希望担当国际汉语人才重任的华校新生代学子来说,由于从小出生在菲律宾,多由当地的菲律宾保姆“yaya”照顾,菲律宾国语——他加禄语(Tagalog)或当地所属区域的本土语言已成为他们的第一语言。而其父辈迫于生存和从商的需要,也需要流利使用菲律宾当地语言,因此菲律宾语逐渐成为华人的家庭用语。部分使用闽南话的家庭,也倾向于在对话时进行闽南语、英语和本地语的语码转换。以上情况使得华校新生代学子几乎难以在课堂外接触到汉语。而其在校的汉语课程在1973年华校陆续菲化后,根据法令也只能作为选修课,上课时间每天不超过120分钟。这造成了“大多数即使接受了13年华文基础教育熏陶的华校学生也很难流利地进行汉语阅读和交谈”(Palanca,2002)。而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没有一所菲律宾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汉语言专业,汉语课程主要以学分必修课(在学生成绩排名时算入总分内)、非学分必修课(在学生成绩排名时不算入总分内)、非学分选修课(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不上汉语课)的形式开设于外语、东亚研究、商贸、旅游、经济等其他专业。而在课程设置上多为从零基础开始的初、中级的汉语语言技能教学,几乎不涉及专业汉语的学习。以该国的最高学府菲律宾大学为例,迪立曼校区的语言系开设的汉语课程,是该校东亚研究专业相关的必修课,但该课程只从零基础开始开设了两个级别的学习,全部课程只有60课时,以听说技能训练为主,只学习简单场景对话,离专业的汉语学习相距甚远。上述因素均导致了菲律宾目前高层次专业化的国际汉语人才的匮乏。

(三)师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师资培养也是菲律宾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目前菲律宾的汉语师资主要由本土教师和中国派出的教师构成。其中华校教师多由本土教师、中国大陆派出的教师以及中国台湾的替代役教师担任。主流学校的汉语课程主要由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和公派教师承担,只有少数几所学校聘请了本土教师。以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013年与其合作的39所主流学校中,只有7所聘请了本土教师,其余学校的教师均由孔院派出的中国教师担任(何微微,2015)。

2.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平台

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使得菲华社会的有识之士们一直致力于华文教育的发展。百年华文教育的历史沉淀是菲律宾汉语及文化推广的源头,也是发展的基石。“随着近几十年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新移民进入菲律宾,菲律宾华语的载体数量继续增加,菲律宾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工具性华语’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庄国土、陈华岳,2012)”因此继续大力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应重视标准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本土汉语师资队伍和校级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可以根据菲律宾华教中心启动的“造血计划”和“专业化方案”的发展现状,加大支持力度,在师资培养的项目资金、奖学金名额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对来华留学人员,可以考虑增加留学资助年限,鼓励学生在学完汉语专业本科课程后,加修教育、商贸、旅游、工程、交通等第二专业或者继续完成硕士、博士学位以成为更符合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教师和校级教育管理人员。其次,对菲律宾国内华语教育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名额、学校定向推荐等方式鼓励其进修本科以上学历,并配合菲律宾现有的专业函授本科学历教育班,继续完善集培训、考核、认证和激励于一体的培训机制,同时提高华文教师待遇,避免人才的流失。再次,伴随着华文教育的积累与振兴,应该着力培养高水平的汉语人才和汉学家。张西平教授早在2005年就曾指出海外汉学家对汉语在当地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张西平、柳若梅,2006)。目前“中国研究在菲律宾也不算热门,菲律宾知华派学者数量和影响也十分有限,他们获取中国信息、与中国沟通交流的渠道也较少”(陆建人、蔡琦,2017),因此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汉语人才和汉学家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鼓励华校优秀师资和学员参与到中国国家汉办的“孔子新汉学计划”中,通过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领袖项目、国际会议项目和出版资助项目等打造菲律宾本土高水平汉语人才和汉学家,为汉语更好地持续推广积累资源。

(四)缺乏汉语语言环境,汉语教学发展形式有赖与时俱进

英语虽然是菲律宾第二官方语言,但影响力远大于他加禄语。菲律宾社会的英语环境几乎是“淹没”式的,官方文件、报刊、议会辩论等都使用英语,甚至电视、广播电台等媒体也不例外。菲律宾国民的英语基本识字率达95%,号称世界第三大英语国家(张淳、徐艳飞,2015)。而英语的语言优势,也为菲律宾打造家政业的国际口碑和国内服务外包产业链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成为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情形下,菲律宾社会普遍对英语高度重视,华人家庭也是如此,汉语发展则缺少相应的社会氛围。传统的华文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也日渐式微。这使得很多汉语学习者几乎难以在课堂外接触到汉语。目前菲律宾几乎没有互动式的汉语学习平台。受当地网站发展水平的制约,菲律宾各孔子学院的网站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多是介绍性的信息,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语言工具极其有限,互动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尚未搭建。

三、中菲关系新形势下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策略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推进和亚太地区间经贸合作的深入,中国本着“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着力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和各领域交流。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菲律宾也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助力其经济发展。因此,在当前更应重视民心的交流、文化的力量,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菲律宾当地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新策略,助力两国更深层次的合作。

(一)构建多层次的汉语推广主体格局,提升汉语的经济价值

N导联夹相当于连地线,电势为0,不参与Einthoven三角的形成。故N导联夹无论是夹在右下肢还是左下肢,对心电图波形影响都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原理,R、L、F三个字母的排序可能有3的阶乘,即3×2×1=6种。当N导联夹夹在左上肢或右上肢时,势必原左上肢或右上肢的导联夹改夹到下肢,破坏了Einthoven三角的稳定性。由于连接双下肢的导联间无电压差,因此双下肢导联互换不影响心电图波形,于是对应导联轴(Ⅰ、Ⅱ或Ⅲ)的心电示波近似于一直线。N导联夹在上肢所形成的心电图有种。于是,肢体导联的各种连接最终能做出共计6+6=12种不同的心电图。

因此现阶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好两国之间经济合作深化的契机,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创造条件。在菲律宾原有的以教育机构为主导的汉语言及文化传播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推广主体格局。鼓励当地华商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参与,在原有的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企间的合作,建立校企间直接的汉语人才输送渠道,提供更为直观的对口岗位及就业机会,开展订单式的汉语专门人才和专业性汉语人才的培养。在增加汉语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在当地知名度及融入度,实现教育机构与企业社会的双赢。这些也是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增强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度,加强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内容建设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汉语教学以满足国际社会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为使命,以增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认知和理解为目标。作为菲律宾现今的民族语言之一,华文在菲律宾已然具备了沉淀百年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推广优势。针对目前菲律宾主流社会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上升以及华文教育目标已转变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素质的菲律宾公民”(颜长城、黄端铭,1995)的现状,必须针对菲律宾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从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考虑到我国文化外交的亲和力,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在内容上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变化中的两国关系需要和语言需求,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

5 光明日报.菲律宾人使用社交媒体时间全球第一. http://news.gmw.cn/2017-02/04/content_23626479.htm, 2017-02-04.

中华文化传播在菲律宾由来已久。中国商人在公元九世纪时,便经常到菲律宾进行商品贸易。十六世纪,中国商人随商船到菲律宾并定居下来的数量日益增加。至2007年,菲律宾华人人口约占菲律宾总人口的1.7%(庄国土、陈华岳,2012),并逐渐形成成熟的社区模式和社团组织。菲华人口的籍贯高度集中,主要来自闽南,一小部分来自广东。由于经商得益,他们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菲律宾的商贸且乐于回馈当地。马尼拉的唐人街目前仍是华人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相当出名的小商品集散地。菲华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中国农历新年目前已被纳入菲律宾的国家公共假期。但也正因为如此,唐人街和菲华移民往往成为现今很多菲律宾人对中国文化的所有解读。因此,我们在传播文化时,应该多关注、多解读发展中的新中国,解读新时代的中国梦,让当地民众可以全方位地、真实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信任中国。2016年10月,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访华期间,中菲就经贸、投资、新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问题签署了13个合作协定及谅解备忘录,并落实为成果,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认为应该借助这一契机加强具有实际效用的文化交流,在开展各领域合作的同时介绍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以及互通有无、和谐发展的理念文化,消除当地一些民众因误解中国而产生的受威胁感和敌意。

(三)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强菲律宾汉语教学发展的渠道建设

1.积极支持华文教育,重视菲律宾本土汉语师资的培养

拉瑟最后指出:“在目前仍以西方经济与文化主导的时代,大家都在学西方音乐,这个很自然。但是世事不可能永远如此。我真的希望可以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而非东方哲学概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这或许很快,或许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我们欧美音乐联盟的办学初衷。幸运的是,布朗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很好,可以帮助大家找到内心的声音,也希望这对中国的创作和演奏会有实质性的帮助。”

对于菲律宾的本土教师来说,由于政府对华语教师没有硬性学历要求,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学历较低,几乎没有受过专业汉语教学方面的培训。而菲律宾华教中心通过“造血计划”培养出的年轻本土教师,特别是一些留学中国的回国青年由于待遇低、上升通道窄等原因难以坚守教师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本土汉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华教中心“输血计划”和孔子学院教师“派遣计划”引进的中国教师又常常面临缺少菲律宾文化背景、教学媒介语沟通存在一定问题等困难。此外,这些引入的教师通常有教学期限的限制。例如,对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来说,任期通常为一期10个月,连任最多不得超过三年;而公派教师任期通常为2—3年,流动性都比较大,不利于其任职学校汉语学科的持续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菲律宾已开始采取一定措施,如联合孔院开设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与中国的大学合作开设远程函授本科学历教育课程,在汉语教师培养中引入激励机制等。红溪礼示大学还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设置了汉语师范教育专业,采取“2+2”学制模式培养汉语教师。

罗四强忙说:“试一下。爸爸一直说要帮阿里过这个坎。爸爸的腿疼去不成东湖,也是个坎,说不定你们两个人搭帮着一起过了。”

截至2017年,已有四所孔子学院先后落户菲律宾,相较于当地的公、私立学校的汉语教学,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开设从时间、内容、形式到招生弹性都更具优势,是对菲律宾现有教育体系汉语课程的有利补充。而对比当地的一些汉语培训机构,孔子学院的专业优势极为明显,在中菲高校共建的基础上,孔子学院为当地的汉语学习者们提供来自中国国内的专业教师、丰富的汉语教育资源和汉语国际交流的广阔平台,能进一步满足菲律宾社会对汉语学习及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孔院的这些优势,进一步扩大孔院汉语文化教学的辐射区域,在与学校、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合作之外,继续加强社区推广力度,使孔院的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及应用型的方向发展。

徐丽丽,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院专职教师,目前就职于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

(四)发挥好新媒体传播作用

国家汉办提出的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之一就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的转变。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方式因为互联网的介入有了多种可能。而菲律宾又是网络社交媒体使用的大户。全球著名社交媒体管理平台Hootsuite和英国咨询公司We Are Social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菲律宾民众每天花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17分,为全球第一5。此外,很多菲律宾人都对线上语言学习和教学系统十分熟悉。因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发挥好新媒体作用,创办语言学习网站或在Facebook上创建汉语语言互动活动中心,以此为媒介,使汉语、中华文化和中国面貌以更轻松的方式融入到菲律宾的当地社交中。此外可以增加开发教学媒体类型,除词典类、句型学习类的内容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辨析语调、汉字书写记忆、生词应用通关等游戏APP,借助多媒体的特点,以更生动、有趣、轻松的方式呈现汉语知识,同时为菲律宾的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的虚拟汉语语言环境。

综上所述,菲律宾作为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汉语教学源远流长,虽几经曲折,却始终在不断发展。在现今中菲关系的发展新时期,随着两国合作交流不断加深,汉语在菲律宾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针对新环境、新形势,汉语教学应在主体、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搭乘“一带一路”倡议的快车,以新对策应对新变化,促进新发展。

附注

1 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简介,见http://ciauf.ph.chinesecio.com/zh-hans/node/498, 2015-04-10.

2 DepEd enhances learners’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Special Program in Foreign Language,见 http://www.deped.gov.ph/press-releases/depedenhances-learners%E2%80%99-foreign-language-skills-through-special-program-foreign, 2017-02-20.

菲律宾语言服务产业十分发达,其中最具特色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大的就是呼叫中心外包业务、海外劳工行业、以语言优势为依托的旅游产业。这主要得益于该国的语言资源优势(尤其是英语优势)和相对低廉且充足的劳动力。语言经济可以说是支撑菲律宾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缓解贫困的重要支柱。而汉语在新形势下有望成为菲律宾语言经济的新增长点。

3 DepEd enhances learners’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Special Program in Foreign Language,见 http://www.deped.gov.ph/press-releases/depedenhances-learners%E2%80%99-foreign-language-skills-through-special-program-foreign, 2017-02-20.

4 见http://www.pcerc.org/Others/Huayi_bks/huayi.htm, 2017-07-01.

在语言教学内容方面,可在基础课程之外,主动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汉语课程,如商贸汉语、工程汉语、科技汉语、旅游汉语、执法汉语、出入境汉语等,并编写适合当地国情的配套教材。菲律宾华教中心就曾在制定《菲律宾中、小学(十年制)华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历时七年编写和出版了一套完整的菲律宾华语教材《菲律宾华语课本(繁体字版)》。“这套教材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点,切合菲律宾的实际情况,贴近菲律宾华校的学生”4,是菲律宾华教中心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也是我们在编写菲律宾本土教材时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戴家毅.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菲律宾华教中心.菲律宾华文教育综合年鉴(2005—2014).福州:爱达印务出版机构,2015.

何微微.菲律宾主流学校汉语教学调查研究——以红溪礼示孔院合作的教学点为例.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陆建人,蔡 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2017(3).

颜长城,黄端铭.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演变.华文教育,1995,9(3).

张 淳,徐艳飞.菲律宾的语言资源与语言经济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张西平,柳若梅.研究国外语言推广政策,做好汉语的对外传播.语言文字应用,2006(1).

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海外华文教育,2014(2).

庄国土,陈华岳.菲律宾华人通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Palanca, E. 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and Malaysia, Asian Studies, 2002, 38(2).

 
徐丽丽,余可华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