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技术引进对国家经济自主性的不利影响及原因

更新时间:2016-07-05

国家经济自主性是衡量主权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强弱的重要指标,是判断一国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迅速改变技术落后的现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国内技术革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引进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过分依靠国外技术、不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探析技术引进给我国国家自主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0G EPON PON口具备1490nm/1577nm两个中心波长的发送能力,可满足EPON和10G EPON下行,传输方式均为广播方式,PON口的总带宽为EPON下行带宽与10G EPON下行带宽之和,达到11.25G带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天宫、天眼、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虽然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先进科技集中在航天、互联网+、交通运输业等极少数领域,而在广大民用领域的技术力量仍旧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技术引进领域,以往单纯依靠引进技术进行产业技术革新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企业往往容易忽视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国家经济自主性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技术引进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何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提升国家经济自主性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深入研究技术引进对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影响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规范和引导我国的技术引进行为,推动我国产业技术革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危机应变能力,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国家经济自主性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实质是提高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经济实力。

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评价标准展开教学,将评价嵌入了评价的整个过程,没有孤立为评价而评价,使学生的表达逐步提升。由分步表述到要点整合,使信息完整化: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依据评价标准,立足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关注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语言都得到发展:在交流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将差异转化为教学推进的资源,共同点评修正,让每个学生的语言都在这一训练中得到发展。扎实训练落实笔头,呈现真实的学习经历:学生在概括中容易忽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组织能力薄弱。课堂上的“说”是为了课后进行扎扎实实的笔头训练。

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卫生部门收集行业基本数据的渠道有“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及“卫生财务年报”。“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收集范围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全方位信息,包括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现有医疗卫生行业及国计民生相关政策研究、分析、决策所依赖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其中财务报表格式是公办医疗机构执行的会计制度报表格式。“卫生财务年报”是卫生行业财务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但范围仅包括与政府行政部门有预算管理关系的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不包括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一、国家经济自主性的深刻内涵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的两个主要途径,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然而,由于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数偏高,我国技术引进支出费用与R&D经费投入费用出现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企业用于研发高新技术的投入不够。如表1所示,2000-2008年,我国技术引进费用与R&D经费投入费用比重逐年快速增高,由0.37上升至0.94。尤其是2008年,两者比值达到最高,技术引进费用与国内R&D经费支出几乎持平。如果单纯的从技术投入费用的层面来看,我们也可以将2008年技术引进费用与R&D经费投入费用的比值主观的理解为:在我国技术领域中,有一半技术是来自于国外,即技术引进费用/R&D经费投入费用接近1:1。虽然2008年以后,这一比值有所下降,但是2008-2016年该值仍旧保持在85%左右,这就充分说明我国的技术引进费用与R&D经费投入费用比例不协调,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对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创新能力较低。

二、技术引进与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关系

国家经济自主性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对外控制力指数(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资本依存度、对外技术依存度、对外资源依存度)、危机应变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企业竞争力指数等。对外技术依存度作为其中之一,在国家经济自主性指标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反映国家经济自主性的现状。其计算公式为:对外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技术引进费用+ R&D经费支出)。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上不难看出,技术引进在国家经济自主性综合评价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技术引进对国家经济自主性的不利影响

(一)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削弱了国家经济自主性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给国家济自主性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技术的需求量较大;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易被国外控制。以上三点都直接或间接的削弱了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

表1 2000-2016年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7》。

对外技术依存度(%)2000 95.07 258.0 0.37 27 2004 333.73 431.7 0.77 44 2008 765.89 811.3 0.94 49 2012 1317.30 1548.9 0.85 46 2016 1779.52 2260.2 0.79 44技术引进费用(亿元)R&D经费支出(亿元)技术引进费用/R&D经费(亿元)

3.针对技术引进行为缺乏有效管理

本次研究采用光片、薄片鉴定,人工重砂鉴定、X衍射分析以及MLA综合分析多手段分析相结合,查明矿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见表2。

技术引进和技术自主创新的费用投入基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用于技术引进的费用增加,那么就会相应减少用于自主研发技术的费用,反之则会增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GDP),但是我国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新技术的力度仍然不够。2010-2016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有所提升,由1.71%上升至2.11%,达到中等发达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水平,但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2.5%-4%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2015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4169.9亿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75.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位,但只占美国R&D经费的45.2%,2016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5676.7亿元,比上年增加10.6%。

如表1所示。2000-2016年,我国技术引进费用持续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95.07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779.52亿元,增长了17.2倍。我国技术引进量的增长致使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提升,2000-2016年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基本呈上升趋势,由最低点27%上升至最高点49%。2016年我国R&D经费支出2260.2亿元,是2000年的8.76倍,对外依存度为44%,比2008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技术引进费用随之不断上升,2014、2015年我国技术引进费已经突破1600多亿元。这表明我国技术引进规模庞大,对外技术依赖程度偏很高,削弱了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

2.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自主创新能力投入不足

即便现如今国家已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在文件档案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上、约束标准执行上,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价值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国家经济自主性是国家自主性在经济方面的具体体现,又可称之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国家经济自主性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变量,它是用来衡量主权国家经济独立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经济自主性是衡量主权国家综合国力和确保国家主权独立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政府独立处理经济事务的一种能力,也是判断一国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强弱的风向标。国家经济自主性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经济自主性越强的国家,越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有效维护本国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是主权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西高东低的特点明显,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接合部,是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四川省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丰富,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四川省的气候总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并且因其独特的地势特点,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5]。

总体上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阶段状况,但投入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的投入不足导致我国在研发人力上的投入强度在国际上处于落后水平。与国际比较看,2015年我国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在R&D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的国家中仅高于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多数发达国家的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数量仍然是中国的2倍以上。2015年我国万名就业人员中R&D研究人员在R&D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年的国家排名中倒数第2,发达国家这一指标数值普遍是中国的4倍以上。

自主研发投入不足,那么企业依靠自身能力获得新技术就比较困难。为了企业的发展,就不得不向国外引进新进的技术,加大技术引进费用的投入(如表2所示);一旦技术引进的投入增加,那么势必会削减自主研发的投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下降,进而降低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

3.过分依赖技术引进的企业易被国外控制,企业自主性降低

技术引进作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倘若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不能形成“引进—消化吸收—扩散—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从跟随模仿向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路径转变,而是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那么将难以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不能做到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会从技术层面限制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削弱国家经济自主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切实加强基层足球师资培训工作 英国足球人口最重要的一环——社区足球,其顺利开展是基于英国具备数量充足且拥有资质的教练员队伍。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是密不可分的。就企业而言,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受到了限制和削弱;就国民经济体系而言,近些年来,大量国外资本和技术的进入,削弱了我国政府掌控本国经济的能力,降低了我国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国家经济自主性下降。

江苏省第九届园艺博览会于2016年4月在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举办,以“水墨江南·园林生活”为主题,营造了“郊野博览公园、太湖山水田园、乡村生活家园”三大主题篇章,将唯美的太湖山水、古典的苏式园林、本真的江南农庄和深厚的古吴底蕴较好地呈现出来。苏州太湖园博会闭园后,强化了后续利用,在苏州园基础上提升改造为沐春园,完整保留了苏州园的主题园林“小筑春深”,开放以太湖水生态保护为主题的“飞鸟与鱼”展馆。增加生态体验、农事采摘体验、渔家生活体验、水上运动、露营拓展和空中观光等项目,构建休闲旅游区,为科学谋划“后园博时代”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二)技术再创新能力不足,降低了国家经济自主性

实践证明,与直接或间接购买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相比,自主研发成本更加低廉,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生产力,获得经济效益,是一种较为低廉、有效的技术进步方式。然而,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无法在国际技术贸易活动中以技术引进的方式获得的。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行为和心态,使企业满足于现状,对引进技术缺乏必要的吸收和创新,长此以往必将削弱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进而影响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发展,无法有效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2006-2016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在制成品出口额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6%左右,长期处于低水平(2016年该比重为24.969%)。近几年,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仍旧是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的主力军。2015年,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中的份额依然最大,为53.5%。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虽然我国技术引进的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没有有效地做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出口的产品总体技术含量并不高,尤其是内资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合资、合作经营是我国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为了尽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2000-2016年,我国对外资本依存度(对外资本依存度=实际使用外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降低,但是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却逐步上升,2016年我国引进外资额达到1260亿美元,较2000年增加了666.44亿美元。大量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在国内投资建厂,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据统计,2016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50515户,注册资金31243亿美元(其中外方注册资金23918亿美元),投资总额51240亿美元。数量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进技术,增添了新活力。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2000 304.9 22.8 7.48 2004 397.4 61.2 15.40 2008 466.9 122.7 26.28 2013 393.9 150.6 38.23 2016 475.4 109.2 22.97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亿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亿元)

四、技术引进削弱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经济自主性意识薄弱

国家自主性意识淡薄是我国技术引进过程中国家经济自主性较弱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独立意识单薄,二是经济自主性观念匮乏。虽然新中国从建立至今都十分注重政治独立与自主,提倡独立自主的发展本国经济。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入,人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社会功利化现象突出,人们的经济独立性意识淡化,尤其是对技术独立性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自我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全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久而久之,政府和企业开始过分追求GDP的增长,相对忽略了经济自主性建设,导致国内民众经济独立意识弱化,经济自主性观念匮乏。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经济利益,忽略了过度依附国外经济所带来的潜在危机。

5.3 通过综合评定,初选适宜西宁及以东地区优良品种13个,其中大花月季系列7个,即梅朗口红、大紫光、月季王朝、粉扇、彩云、金奖章、美国粉;丰花月季系列5个,即红帽子、仙境、满堂红、世纪之春、欢笑;藤本月季系列1个,即安吉拉。以上品种适宜在西宁及以东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二)特定时期国家政策局限性

1.改革开放之初技术引进的门槛较低

由于政策的局限性,国内技术引进门槛较低,一部分以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企业,往往会青睐于引进那些费用较低,不那么先进的技术,而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属于淘汰的落后技术,在国内相对其他企业则是较为先进的技术。这种既花费了大量资金又没有获得国外先进科技的技术引进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财富,又削弱了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给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带来了严重损害。

2.政府给予技术引进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过大

通过引进国外资金,间接引进国外技术,促进国内技术的革新,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由于国外资金和技术的进入,国内企业经营的自主性逐步丧失。例如,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被外方把控,中方接触到的只是外围的一般技术。更糟糕的是,在一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指合资、合作企业中的国外企业)往往限制企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其目的是使直接从外方所在国引进技术成为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自主性(技术自主性通常指技术的自主控制权),使我国不得不依赖国外技术,使外方最终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倘若我国在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时不注意保护国内企业的自主性(企业自主性通常指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那么长此以往,我国民族企业的自主性将逐步降低,进而导致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外资金和技术的进入,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总资产逐步增加。如图2所示,2000-2016年,在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5714.06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12744.42亿元,增长了827.3%;2000-2007年,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总资产在工业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虽然随后该比值开始下降,但基本维持在20%-30%之间,该比重依然过高。国外企业虽然能给我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但不容忽视的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实质上削弱了我国国家经济的自主性。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外资经济比重越高,那么内资经济的比重就会相应的降低,我国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就会被削弱。

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应是立足提高本国经济自主性,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本国经济。虽然技术引进是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政策的局限性,政府给予技术引进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过大,实际上形成了不公平的技术竞争环境,不利于国内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形成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大大削弱了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

1.对国外技术的需求量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

一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较多,每个部门对技术引进工作都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因此,针对技术引进工作,各主管部门之间会出现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重复引进、盲目引进现象频发。二是缺乏完善的技术引进法律法规体系。虽然自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技术引进已有将近70的历史,但是当前我国仍旧缺乏完善的技术引进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出口管理条例》是我国关于技术引进的主要法律法规,然而,这两部法律基本上都是在整体上给予技术引进行为一个笼统的规范,并未制定相应的具体的行为细则,无法有效约束技术引进行为。

(三)技术出口国与引进国的利益目标差异

1.技术引进双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

我国作为技术引进大国,引进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国内企业技术水平,而发达国家作为主要技术出口国,其技术输出目的则是将自身落后淘汰技术通过技术贸易形式转换成经济利润。技术贸易双方在经营目的上的差异,使我国不仅无法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获得国外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对国外的技术依附,在某些核心科技上无法实现对国外的赶超。

2.技术引进双方企业的核心技术归属权不同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能否掌握引进技术的核心技术归属权是衡量技术引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国外机械设备等硬件技术的引进而不重视专利技术、商标等软件技术的引进,这就使我国无法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获取技术的最终归属权。而由于国外始终牢牢地把控着技术的归属权(在中外合作、合资企业中外资部分往往是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一方,即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始终掌握着技术的归属权),致使我国对国外技术形成了长期的依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

3.技术引进双方企业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不同

技术引进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活动(就技术输入国而言是技术引进,对技术输出国而言是技术出口)。由于它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企业,是以营利性为目的的商业性经营活动,因此,技术引进双方企业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也不同。国外企业为了为其所在国牟取国家利益,必然会想法设法提高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限制我国科技进步,削弱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损害我国国家利益。

(四)不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技术引进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形式,是发展中国家共享世界科技发展成果,提高国内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工作。然而,由于受国内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引进成果必须经过国内技术部门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国内部分学者提出我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工作欠缺,认为我国大部分技术引进没有经过消化吸收,过分重视技术引进的数量,而忽略了对引进技术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加重了我国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技术引进效果不理想。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资企业一直热衷于引进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然而,由于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至今未能形成有效的竞争能力,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仍然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内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不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就无法做到技术再创新,就不能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不能增强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

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重视引进国外高技术人才。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具体的某项先进技术上,而忽略了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往往局限于国内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忽略了对国外优秀人才的引进。二是对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投入不足。如表2所示,2000年我国企业用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为22.8亿元,占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的7.48%,比值极低。此后,虽然国内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202亿美元,占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44.99%;但是,随后该比值呈快速下降趋势,2016年降至22.97%,较2011年下降了约22个百分点。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在对引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模仿和创新,进而提高本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大概分为四个环节: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模仿-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主要依靠力量。目前,我国企业在学习和使用引进技术环节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国内企业在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环节上收效甚微,其具体表现就是我国历年来技术引进规模不断扩大,而技术水平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技术产品加工方面,中方往往只是重视引进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技术引进的价值较低,无法达到技术创新的要求。

此外,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也是技术引进过程中我国经济自主性薄弱的原因之一。

五、结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关键时期,必须不断提升技术引进的水平,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增强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提高技术引进中的我国国家经济自主性要做到:第一、提高国家经济自主性意识,强化经济自主发展意识、提高技术安全意识。第二、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完善与技术引进相关的法律政策。第三、合理引导技术引进投向、提高技术引进门槛、减少引进数量,提高引进质量,优化引进结构,增加R&D经费支出,鼓励自主创新。第四、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的联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投入,鼓励企业由技术引进向技术创新转变。第五、主动参与和推动国际技术合作,提升技术引进的层次。总之,要将技术引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到自主创新上来。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建华.全球化视域下我国危机应变能力建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2]王彩波,陈霞.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自主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2015(2).

[3]舒展.后危机时代国家经济自主性及其路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吕永刚,华桂宏.中国经济自主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学院学报,2009(6).

[5]蔡声霞.国际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建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6]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

[7]李平,李蕾蕾.基础研究对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5).

[8]欧阳卉,胡小娟.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9]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7).

程建华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08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