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坚持以文化引领旧城复兴

更新时间:2016-07-05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旧有空间,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最集中的地方,它携手历史记忆引领城市走向现代,具有最普遍和最显著的文化遗存。东湖区作为南昌的中心城区,是千年南昌的集中展示地,古色遗迹、红色遗址众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白明教授在调研东湖文化遗存时说道:东湖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都有个性、都有历史,东湖尽藏赣鄱千年文脉,更是江西的文化穴位、精神高地所在。

例如:《黄河怨》(光未然词,洗星河曲)这首著名女高音独唱曲,恨与悲痛之情控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有这样的一种历史画意,让歌唱者想象她此时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所以由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演唱了《黄河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如今的东湖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城市文化没落,旧城无法与现代接轨,生机逐渐消失。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城市记忆的丢失。漫步街头,商业气息愈来愈浓,城市的记忆逐渐被丢失,城市的历史逐渐被淡忘。比如,东湖的千年古刹佑民寺,在2017年改造提升前,就湮没在四周林立的“握手楼、亲嘴楼”之间;江南名楼滕王阁当年“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盛景已被两岸林立高楼遮挡难以极目远眺。二是城市功能的缺失。规划的先天不足和无序的建设,直接导致老城今天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后天失能”。老城区内无序建设的“亲嘴楼”“握手楼”,不是“不见天”,就是“一线天”,看不到绿、透不了光。传统商业街区周边停车难、道路狭窄,乱停车、乱占道屡禁不止,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没了驻足流连的空间,少了安静悠闲的氛围。三是城市活力的消失。作为省会城市老城区,东湖区传统产业日益衰弱、政治中心逐步迁移,当年的文人聚居区变为低收入人群聚居区,文化氛围的缺失使传统产业失去发展动力,而现有产业不足以支撑城市产业发展,加上社会精英、白领等人群逐渐移居新城,老城的活力不可避免的受到抑制。

(2)电磁吸附工作原理 电磁吸附主要是利用不同永磁的不同特性,通过电控系统对内部磁路的分布进行控制与转换,使永磁磁场在系统内部自身平衡,对外表特征为消磁(DEMAG)即放松状态;或者释放到吸盘的工作表面,对外表特征为充磁(MAG)即夹紧状态。

为重塑文化活力,东湖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回应人民所想、群众所盼。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东湖发展的担当,基于文化是东湖最初的活力形态,通过“保护、恢复、改善、提升”四大举措,坚持以文化为引领,通过复兴东湖千年文脉,让老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保护文化遗存——打造一条文化核心街区。近两年,我区先后完成胜利路民国风情步行街、三经五纬文化街区、中山路民国特色新街区改造,既实现了历史街区的文化重塑,又赋予其鲜活的时代色彩,极大提升了街区内涵和品位。2018年,将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整体保护提升改造,并将民德路上的千年古刹佑民寺定位为整个街区核心,通过“拆、融、点、引”的提升改造模式,提升整个街区文化内涵。拆:2017年全区投资7.8亿元,启动环民地块改造一期15.668亩、4.1万平方米的征迁工作,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千年古刹门庭已经打开,下一步,将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二期、三期工程;融:2018年将投资3.8亿元对原百花洲景区进行全面改造,将佑民寺全面融入百花洲景区,并对其周边区域业态及格局统筹考虑,统一规划,着力形成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开放街区;点:对湮没在街巷中的历史遗存进行全面普查,全面保护修缮,并围绕这些文化遗存,将周边有序纳入城市改造计划,通过旧改将这些遗存地标逐一“点亮”;引:结合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着力围绕佑民寺打造一个以“洪州禅”为核心的国际顶级文化IP,以此为带动,全面激活建德观、杏花楼、灵应桥、状元桥、朱德故居等古色、红色文化IP,将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一个“慢生活”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工作坚持河道分级管理、分级整治的原则,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坚持河道多方结合、综合整治的举措,充分发挥综合整治的成效;坚持河道强化管理、标本兼治的方针,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定期疏浚制度。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做法,逐步实现了“以公共投入为主导,以考核达标为抓手,以健全体制为保障,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防洪保安为目标”的长效管理机制。

恢复文化活力——构造一个文化展示区。作为南昌文化的集中展示地,东湖有基础、有责任将其打造成为南昌文化标志区。辖区内的文化遗存主要散落在南起中山路,北至阳明路,西起沿江北大道,东至八一大道的4平方公里内。下一步,东湖将充分发挥旧改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纠错”作用和对历史文化的“正本”功能,着手打造一条传承南昌历史文化的“大主轴”,打造南昌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从滕王阁出发,以民德路为主轴,至八一大道。沿线而下,以滕王阁为代表的唐宋文化→以子固路省歌舞剧团内的宁王府、道台藩司衙门为代表的明清官衙文化→以水观音亭、城隍庙(象山路工人文化宫)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佑民寺、建德观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贺龙指挥部、朱德旧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将这些关键文化节点一一打通,最后串成一条文化大主轴。其间穿插的百花洲景区东、西、南湖、八一公园等为代表的绿色文化,将此区域打造成一片“城市绿肺”。当前,主轴上的各个关键节点正逐步打通,滕王阁周边、榕门路已改造到位,即将接受国家5A评审,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正在全力推进。通过散落在4平方公里的文化遗存在空间上实现的互联互通,最终形成“古、绿、红”文化交融互动的有机脉络,进而建设南昌历史文化名区,打造东湖文化旅游产业金字招牌。

提升产业能级——筑造一个文化产业平台。充分利用东湖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基础,利用区文投融资平台,大力引进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实现片区整体复兴。下一步,依托滕王阁东门的新榕门路文化产业特色街,以滕王阁创5A景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时尚休闲、文玩字画和文创交流“三大业态”为主的文化创意、艺术品鉴赏、时尚休闲文化、文房字画交易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区文投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按照“国际视野、历史记忆、经典文化、现代创意”思路,引进一批高端文化业态,推动全时业态配置、全程智能服务、全城氛围营造,让历史在经营中不断延续。

改善城市功能——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空间。全力推进旧城更新3年计划,从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环境优化、百姓需求等方面入手,着眼提升城市功能、激发经济活力、打造宜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采用“针灸疗法”,选准一点,激活一块,带动一片。具体而言就是:既“讲面子”,更“重里子”,实行“大改”“小改”双措并举。“大改”,即按照“多点布局、连线成片”思路,结合旧改实施三大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城市环境美化工程,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腾出更多载体空间。“小改”,即关注事关百姓日常生活的小项目,结合“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从完善城市功能、美化生活环境入手,扎实推进三大工程:公共设施提升工程,老旧社区改造工程,道路基础设施完善工程,让老百姓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城有诗书气自华”,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未来东湖的城市姿态会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城市活力会因历久而弥新,新的城市空间拥有更多与人的对话,生活其中,是东湖人民情感寄托、认同归属的心灵栖息。

刘闯
《当代江西》 2018年第05期
《当代江西》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