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长吉图先导区主导下的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体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两者的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高效、平稳运行。一方面,工业化通过提高生产率来解放农业生产力,并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与城市软硬件服务质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集聚作用,吸收腹地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等,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城镇化通过城镇空间平台、集聚效应、消费拉动等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空间平台。

2015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4274.11亿元,增长率为6.5%,三次产业的结构占比达到11.2:51.4:3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9%、47.4%和45.7%。吉林省城镇化率达到55.3%,进入城镇化中高速发展阶段。有效发挥长吉图先导区增长极的作用,对于促进吉林省及东北亚等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

2015年,吉林省人均GDP为8327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高出第三产业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5.46%,城镇化率达到55.31%。由此判断 利用陈佳贵等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中确定的指标对吉林省工业化水平做出此判断:吉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城镇化率也已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两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顺利发展,也关系着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向中高端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相关文献显示,不同研究者对于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研究结果因研究方法不同而相异,整体表明吉林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江西茶叶出口企业应积极将传统外贸模式与跨境电商模式结合起来,进驻国际交易网站(如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平台,推广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平台的管理建设。使更多的国外客户了解江西茶叶,通过网上的信息和直接交流更多地了解江西茶叶,直接可以在网上订购和支付直接购买茶叶。以此拓宽江西茶叶销售渠道和方式,推动江西茶叶走向国际平台。

研究采取NU NU是劳动力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的比值标准测度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城镇化和工业化处于协调发展时,NU在1.2左右;当NU显著小于1.2时,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当NU显著大于1.2时,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

水行政执法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贯彻实施水法律法规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和创新水利社会管理、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强化两者配合协调,是促进执法资源充分利用,维护良好水事秩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但应注意到,目前我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整体仍然滞后,理论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及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建设。

资源型城市为工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大量能源与原材料,并吸纳劳动力就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过特殊贡献。吉林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如松原市属于石油类资源型城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血液与粮食,为吉林省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依托资源开采而发展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资源依赖性强。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掠夺式开采衍生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思想,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体,工矿业、采掘业与城市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经济结构调整弹性小,产业结构整体层次水平低,替代产业难以生存,且工业升级成本高。

(一)吉林省与全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均衡程度比较

分别测度1992-2015年吉林省和全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均衡程度。测度结果如表1以及图1、图2、图3所示,分别显示了1992-2015年期间,全国与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NU值及其与标准值的偏差。

表1 1992-2015年全国和吉林工业化与城镇化NU值

注:数据来源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

吉林省NU值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992-1998年NU值高于1.2,且此期间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当时吉林省的工业化发展高于城镇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要省份,其重工业发展强劲,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吉林省国有企业陷入了连续四年的亏损状态,对吉林省老牌重工业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为此国有企业积极应对脱困,进行改革。自1998年开始,吉林省NU值一直处于1.2水平线以下,工业化发展呈现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被首次提出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NU值达到最低值0.98。工业化与城镇化不断趋于均衡状态发展,尤其是近四年,吉林省的工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更加稳健,城镇化率不仅仅注重数量的扩张,更多的是质量的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全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对重工业过分侧重,一方面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严重抑制了轻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二者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抑制其发展致使城镇化发展受限。另一方面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农产品的“剪刀差”加深了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无法积累资本以及产生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二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反乡、干部下放等“逆城市化”现象使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受限。改革开放后,类似“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方针,不仅影响了工业的集聚效应,同时农民工“候鸟式”的迁徙也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近年来,流动人口大规模地向东部沿海地区迁徙,由于户籍制度、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差别待遇,使得农民工难以转换身份。

壶天晓伸手将镜心羽衣护在身后,侧过头低声叮嘱镜心羽衣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镜心羽衣听后,眼睛瞪得溜圆,连连摇头。壶天晓举起左手,示意她照计划行事。镜心羽衣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他,向定在一旁的丁达走去。

图1 1992-2015年吉林省与全国城市化率和非农化率

从全国与吉林省NU值来看,全国NU值始终位于分界线1.2之上,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始终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在1992-2015年期间,前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处于高度不平衡,后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处于中度不均衡,从1996年开始,NU值呈陡峭下降趋势,至2003年开始呈现平缓上升趋势,NU值稳定在1.25-1.29区间。吉林省NU值在前期高于1.2,表明吉林省在1992-1998年期间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998年以后,NU值下降并超过1.2分界线,表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开始超前于工业化进程,并在2003年前后NU值急剧下降后开始逐渐反弹,逐渐上升并靠近分界线,表明城镇化超前于工业进程,并趋于均衡发展状态。

图2 1992-2015年吉林省与全国N u值比较

随着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安卓系统的普遍使用,在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的今天,传统的生物研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生物研究的技术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表2 NU值与标准值偏差结果分类

?

图3 2003-2015年吉林省与全国NU值与标准值偏差比较

(二)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均衡分析

全国与吉林省的非农化率呈现“剪刀”之势。在1999年之前全国非农化率低于吉林省,2003年之后超过吉林省,且差距不断拉大,2015年吉林省非农化率低于全国7.17个百分比。2013年以后,吉林省城镇化率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相差0.79个百分比,且发展趋势逐步放缓。这表明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亟需提升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全国城镇化率与非农化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且非农化率在1992-2015年期间一直领先城镇化率约20个百分点,呈水平趋势发展。全国的城镇化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工业化发展速度略慢于城镇化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1.02,且增速有放缓趋势。吉林省非农化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00,城镇化率呈阶梯状缓慢上升,发展趋于平缓状态,年均增长率达到1.01,二者发展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拉大的趋势。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受到国家政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发展中体制、机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从目前看,影响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制性障碍。从城镇发展空间上看,受城市布局、规划等行政限制,形成了“大城市少,中等城市弱,小城市散”的格局。城市阶梯增长体系能力较弱、区域辐射能力受限,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受限。二是政策性障碍。户籍二元制度严重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束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城乡分割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人口缺乏有效的保护,进城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条件差,削弱了其进城动力;土地流转制度的制约,限制了农村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进程;教育制度的制约是户籍二元制度下衍生的另一限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入学难、收费高等门槛也是限制农民进城的重要障碍之一。

三、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体来看,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水平逐渐趋于合理区间,但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协调稳定的后续发展。

(一)体制机制制约

长期以来,吉林省受体制机制、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工业化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不符合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制造等老字号产业日渐式微,振而不兴;其二,吉林省属于资源型大省,其煤炭、石墨、石油资源在初期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目前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之困,而产业转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制约

吉林省因为其老工业布局地区、粮食主产大省的双重身份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一方面,吉林省在发展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以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缺乏相应的需求市场,消费拉动不足,这些工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职责:一是必须保留一定的人口发展农业;二是吉林省生产的粮食要输送到全国其他各省,以往吉林省的粮食仅作为原粮输出,而且缺乏粮食输入省份对输出省份的利益补偿机制,导致农业附加价值低,弱化了粮食产业的经济功能。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制约

工业化进程不仅反映了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更是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工业化城镇化是否协调,其实质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是否能够很好地被城市吸纳。如果城市对于这些劳动力的吸收受阻碍或是城市人口不足以向该城市产业完全提供满足数量的劳动力,那么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就存在不均衡、不协调,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从全国与吉林省NU值与标准值偏差的程度看,1992-2000年期间,全国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2002年至今,全国城镇化大致处在适度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992-1997年期间,吉林省城镇化中度滞后于工业化发展;1999-2002年期间城镇化进程适度超前于工业化进程;2003-2012年期间,城镇化中度超前于工业化发展;2013年至今,城镇化适度超前于工业化。全国和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分别如表2和图3所示。

㊳ 插 图 出 自 L.D.Ettlinger,“The Pictorial Source of Ripa's'Historia'”,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vol.13,no.3/4,1950,图版 63。

(四)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

一方面,吉林省属于资源型省份,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模式、粮食主产区城镇化模式以及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模式等。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镇随着资源的衰减,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难以为继。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具有多重涵义:一是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限制农民市民化过程。二是要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已经开始脱离传统农民的定义,成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农民。三是由于相关政策,垦区、林区从事第一产业的职工属于城镇人口;老工业基地城镇化在发展之初,吸引大批就业人口,城镇化率初期上升很快,但是随着重工业转型升级陷入困境,城镇化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前期的快速发展导致与城镇化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发展等反映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指标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城镇数量增加较快,而相应的城镇化建设配套设施却发展缓慢。吉林省城镇化率存在虚高,与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不匹配。

四、以长吉图先导区为平台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吉林省一直处于工业化滞后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整体情况趋于好转,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处于中度不协调区间。一方面工业化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城镇化率存在虚高成分。长吉图开发区和试点区作为国家规划的开放开发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其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吉林省整体发展的增长极。因此,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着力点促进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化进程;二是要促进城市群联动发展,提高城镇质量的同时,为工业化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后面几个字起了作用,花五奇这些年作为德公公贴身护卫,早已习惯眉高眼低看人,老太医往往品级不低,且能与后宫说上话,轻易不能得罪,于是他暂时放下兵器,不耐烦地问道:“老太医?什么老太医?”

(一)发挥长吉图开发区优势带头作用,增强城市产业辐射能力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但受困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使得吉林省地缘优势难以发挥,外贸依存度较低,是对外开放的“短板”。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增长极。要发挥其优势,一是以边贸经济为主,形成民族特色明显的餐饮、旅游为主体的服务业。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将特色旅游、现代商贸服务做大、做强。二是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区为平台,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项目,推进东北三省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以长吉图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承载平台,以大连、丹东等港口为中心,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深入分析服务业全球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制定东北三省服务业对接全球服务业策略,增强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能力建设,增强产业辐射能力。三是以长白山为中心,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为重心,形成长白山开发开放的东南部服务业特色区域。提升资源开发科技含量,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发展沿边特色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二)以长吉图开放区为先导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城镇化发展

第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工业。长吉图先导区在“八大新兴工业” 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基地开辟试点,在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生产管理、科技等元素,大力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夯实城镇发展基础。一方面依托信息服务战略设计,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智慧服务等示范项目进展,加快长吉图科技园建设,强化产业园区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速科技服务业发展,打造东北亚一流科技园区等服务业集聚区,满足各类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深化“产学研做”一体化发展,组织实施振兴科技引领计划。

第二,加快长吉图开放区发展服务业。首先,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以满足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提升工业附加值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次,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主要以满足人的直接需求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最后,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金融业基础支撑作用,创新发展多元化金融衍生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核心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业的“润滑剂”作用。

(三)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一方面,加快城镇建设进程。首先,合理布局城镇规划体系,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其次,加快城镇道路、交通、供热、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加强对人才、劳动力权益的保障措施,增强对人力资源的吸收能力,提高城镇就业人员素质,城镇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同步实现。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群建设。城市群的形成对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应以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为依托,深入实施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策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群间和群内城市间的信息、科技、物流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城市群中城市间的优势互补。调整城市群中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加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新型业态,缩小城市群内城市差距,将长吉图城市群打造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带动工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张凌羽

参考文献:

[1]陈玉梅,丁晓燕.吉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J].社会科学战线,2002,(04):36-45.

[2]孙亚静,张彦红,辛雪娇. 吉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量化研究 [J].统计与管理,2014,(04):87-88.

[3]陈玉爽,张昕彤.吉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分析 [J].经济视角,2016,(04):73-79.

[4]徐文明. 吉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2.

[5]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03):34-38.

[6]曹海华.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1.

[7]颜鹏飞. 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2):2-6.

叶万军,袁连升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18年第02期
《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