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6年的57.35%。然而,中国的人口城镇化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不彻底的城镇化。在全国各城市(镇)中,存在着大量在城镇“常住”、却没有当地城镇户口因而无法享受完整城镇居民权益的人口(可将其称为半城镇化人口),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势头。人口半城镇化的存在和蔓延既会阻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影响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也会造成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半城镇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争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从中国城市的具体情况看,人口半城镇化程度与城市人口规模和行政级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规模越大、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越高;人口规模越小、行政级别越低的城市(镇),人口半城镇化程度越低。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全国第二大人口城市,存在着大量的半城镇化人口,在给城市增加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供给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情况、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且对于认识和处理其他城市的人口半城镇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文献综述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属于人口半城镇化与北京市人口问题的交叉命题,相关文献的追踪和梳理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展开。

()人口半城镇化的有关研究

虽然学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中国城市(镇)的流动人口问题,但是人口半城镇化的正式提出却是在21世纪初期。有学者根据波兰尼整合理论,首次将流动人口在中国城镇的现实情况提升到理论高度,指出人口半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不整合状态。[1]此后,人口半城镇化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将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形成原因概括为体制层面的不整合、[2]半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模式、[3]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4]土地财政、[5]用工制度市场化和社会福利城镇化的双轨制模式、[6]城镇房产价格等方面,[7]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性、合作性强,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特点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重实践、重能力、重综合素质的要求。然而对于已适应灌输式、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讲,普遍存在对这种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变得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且在对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及人际交往等情况。

()北京市人口问题的有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鉴于北京市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学术界对北京市的人口现象高度重视,开展了很多研究。概括起来,已有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流动人口问题和人口数量调控两个方面。

在流动人口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困难及对策、[8]离城意愿、[9]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10]“被歧视”现象、[11]人口结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2]这些研究成果反映出,与户籍人口相比,北京市的流动人口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和与城市的融合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人口数量调控方面,学者们对北京市人口数量调控的必要性、[13]人口数量膨胀的原因、[14]人口治理的现状和成因、[15]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16]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7]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于人口半城镇化和北京市人口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关于人口半城镇化的研究,多是从全国的宏观层面展开,缺少对一个城市的人口半城镇化问题的具体研究。二是关于北京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多是从流动人口和人口数量调控的角度来开展,从人口半城镇化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尚未发现。由于流动人口与半城镇化人口在居住时间、迁移意愿、研究角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流动人口的研究并不能代替人口半城镇化的研究。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人口半城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1-2016年,北京市年平均的半城镇化人口达到了752.4万,人口半城镇化率为41.2%。也就是说,最近几年,北京市超过40%的城镇常住人口都是无法享受本市城镇户口居民权益的半城镇化人口。这种状况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质量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在时间上,会造成在工作日出现人员拥挤、交通拥堵的“城市病”,而在半城镇化人口集中返乡期间出现较为严重的“空城现象”;在空间上,会造成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人口群体的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分化,带来城市内部的不稳定、不和谐。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 演变情况

()人口半城镇化的评价方法

人口半城镇化的主体是半城镇化人口,人口半城镇化的程度要通过半城镇化人口占所属整体的百分比来衡量。因此,要评价一个城市的人口半城镇化状况,就应该先计算出这个城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再确定半城镇化人口占所属整体的百分比(即人口半城镇化率)。

1.半城镇化人口数量

项目划分表是整理资料的最好纲目,参照其给出的项目划分结构,按项目划分目次归类相应资料,如同单元、同分部工程的资料放到一起,查找时只需找到相应的单元、分部工程。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然物质。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在资材优劣、多寡上做文章,殊不知给工程质量和后期养护带来忧患和不便。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和调查显示,岩石边坡的生态恢复工程中,6-40g/m2施用的保水材料和黏结剂,成本0.2-1.2元,较没有施用的出苗率高14%-60%,无垮塌,植物生长发育良好,第一年养护最多浇水3遍(如内蒙、贵州等环境恶劣地区),第二年基本不用管理,养护成本较对照节省19%-43%.相反,在调查的17家在施工时没有添加保水和粘结材料的单位了解到,因为水土流失造成坍塌返工的9家,占53%;因为干旱浇灌不及时出苗不匀修补的13家,占76%.

半城镇化人口,是在一个城市(镇)中“常住”却没有当地城镇户口,因而无法享受当地城镇户口居民权益的人口。在统计年鉴中,人口数据分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统计口径,可以利用城镇常住人口减去城镇户籍人口来计算一个城市(镇)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18]计算公式为:

SUP=Pp-Ph

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中的土壤酸碱度分级标准[16],对本区土壤酸碱度进行统计(表6),由此可见,本区主要分布有强酸性土壤,占调查区面积的97.06%,pH值变化范围为4.09~4.9;次之为酸性土壤,占调查区面积的2.94%。由此可见,本区土壤酸性较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对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多营养元素的有效度。

(1)

在公式(1)中,SUP代表半城镇化人口,Pp代表城镇常住人口,Ph代表城镇户籍人口。在一个城市的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半城镇化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半城镇化程度就越高;半城镇化人口数量越少,人口半城镇化程度越低。

2.人口半城镇化率

人口半城镇化率是半城镇化人口占其所属整体的百分比。由于半城镇化人口是城镇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用半城镇化人口占城镇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来衡量人口半城镇化率。计算公式为:

(2)

在公式(2)中,RSUP代表人口半城镇化率,SUP代表半城镇化人口,Pp代表城镇常住人口。人口半城镇化率实际上反映的是在城镇常住人口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口还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人口半城镇化率的数值越大,说明人口半城镇化的程度越高;人口半城镇化率的数值越小,说明人口半城镇化的程度越低。

忽听一人道:“大哥,既然说到公事,现在公事未完,怎可你先来?还是大哥殿后,我先来。”只见摄魂寅客李双岱抢步上前,迅速来到牌坊下,亮出兵器。让秦铁崖诧异的是,李双岱所使的却不是佩刀。

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影响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目前,多数银行实行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农贷顾虑重重,宁可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情况

根据公式(1)和(2),利用《北京统计年鉴(2017)》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1978-2016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1978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只有12万,人口半城镇化率为2.50%;1990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首次突破了150万,人口半城镇化率达到了19.78%;2008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口半城镇化率达到36.77%;2016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为747.6万,人口半城镇化率为39.77%。1978-2016年,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增长了61.3倍,人口半城镇化率提高了14.9倍。

与已有研究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探索:一是明确将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作为研究的主题;二是根据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和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体制障碍和空间因素纳入到“推拉模型”的分析框架中,对经典的“推拉模型”进行了改进;三是在改进的“推拉模型”基础上,从拉力、推力、阻力和空间承载力4个方面对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表1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情况

年份半城镇化人口(万人)人口半城镇化率(%)年份半城镇化人口(万人)人口半城镇化率(%)年份半城镇化人口(万人)人口半城镇化率(%)197812.02.501991159.619.762004332.528.01197915.12.961992162.719.872005405.931.56198010.72.051993162.319.532006444.832.94198110.72.011994162.219.172007487.234.40198210.01.841995249.326.352008552.936.7719839.91.771996248.225.912009609.238.53198411.92.081997225.623.792010696.941.32198513.52.301998224.123.402011726.941.76198634.25.501999224.523.102012744.441.73198736.05.652000296.728.062013760.141.65198835.85.502001301.027.842014769.241.38198933.45.032002311.127.822015766.440.821990157.919.782003320.527.842016747.639.77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7)》(电子版)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

人口半城镇化的主体是半城镇化人口。由于一个城市的半城镇化人口等于城镇常住人口减去城镇户籍人口,人口半城镇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以用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来解释。城镇常住人口的变动一部分来自于本地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另一部分来自于外地流动人口的变动(人口学称之为人口流动);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一部分来自于本地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另一部分来自于外地流动人口在本城镇的落户情况(人口学称之为人口迁移)。因此,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实质上反映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情况。在一个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如果流动人口以较大比例、较快速度进行人口迁移,则半城镇化人口的数量较少、增长较慢;反之,如果流动人口以较小比例、较慢速度进行人口迁移,则半城镇化人口的数量较多、增长较快。

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如图1),1978-1989年,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动速度基本一致,因而这一时期半城镇化人口的数量较少,增长较慢;从1990年开始,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而城镇户籍人口则以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稳步增长,因而这一时期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增长较快,数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需要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参数μ是在一定期限内获取的期望收益率参数,而对于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多独立于μ,参数指的是股票价格波动率。

图1 北京市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1978-2016)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7)》(电子版)

()具体原因

解释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理论很多,其中推拉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19]推拉模型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流入地的拉力和流出地的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从不同地区的具体因素出发来分析人口变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一模型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应用。但是,推拉模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的,难以完全解释二元结构转型中的中国人口问题。中国客观存在着社会结构转型的体制隔离问题,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要受到一定的制度阻力的影响;随着空间要素被纳入到经济学研究范式中,一个城市的人口存量和流量必然要受到资源、环境等空间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原有的拉力、推力基础上,加入制度阻力和空间承载力,对经典的“推拉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可从拉力、推力、阻力和承载力4个方面解释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形成的具体原因。

1.人口流动的拉力北京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的劳动力需求

作为首都,北京市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拥有较强的非农产业基础和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发展经济的条件非常优越。长期以来,北京市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后,虽然政府在城市定位上强调北京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而淡化经济中心地位,但是其经济地位并没有下降,仍然是事实上的经济中心。从表2可以看出,1978年北京市GDP占全国GDP的百分比为2.96%,之后一段时间这一比例逐渐下降,1995年为2.50%;随后这一比例又逐渐回升,2005年达到3.84%;此后这一比例虽然有所回落,但2016年仍然达到3.46%,远超过1978年2.96%的水平。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二)对事业实施全额的财政拨款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帮助这些事业单位发展,给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全额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诸如学校和防疫单位不会因为竞争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商业手段,保障了其安全和健康的发展环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对于财政给出了一定的压力,在国有资产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所以,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力度。

根据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理论,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产值的贡献最大,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长期以来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而且还高于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市的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198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26.9%,分别比全国整体和上海市高4.6%和5.8%;1995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了52.5%,比全国整体和上海市高18.8%和11.7%;201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80.2%,分别比全国整体和上海市高28.6%和10.4%。由于北京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更加旺盛。

表2 北京市人口流动的拉力

年份北京市GDP占全国GDP比例(%)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非农产业就业数(万人)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与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19782.9623.924.618.6318.268.1319803.0326.922.321.1366.271.7419852.8233.429.426.0465.981.3819902.6539.032.430.9536.483.7919952.5052.533.740.8594.785.3420003.2465.139.852.1546.471.8320053.8470.141.351.6815.892.6820103.5175.744.157.3970.298.0520163.4680.251.669.81170.5103.40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7)》(电子版)、《中国统计年鉴(2017)》(电子版)、《上海统计年鉴(2016)》(电子版)整理、计算。

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市的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318.2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170.5万人,与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的68.13%上升到2016年的103.40%。这意味着,北京市城镇区域的就业需求量远远大于本市城镇户籍人口可能提供的劳动力供给量,因而需要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之,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构成了北京市人口流动的拉力。

2.人口流动的推力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水平的差异。由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劳动权益保障充分,因而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较其他地区有明显的优势。1995年,北京市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8216元,在全国排名第三,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2005年,北京市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33660元,在全国排名第一,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5倍;2015年,北京市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02268元,在全国排名第一,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0倍。可见,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长期存在,是推动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向北京市流动的现实推动力。

[8]段成荣.北京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3(3).

在进行林业生产和建设中林业的管理非常的重要,同时其也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对营林护林工作的管理,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的重要。此外,加强对林场营林护林的管理也是实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改善林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林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提升营林护林的管理工作,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3.人口迁移的阻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城市人口数量过多造成的负面效应,实行了对特大城市人口进行数量控制的政策。作为首都和中国人口第二大城市,北京市多年来一直承受着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压力,因而采取了对城市人口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由于流动人口既“离不开”又不好控制,北京市把控制城市户籍人口作为人口数量调控的主要手段,对取得北京市城镇户口的资格与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由表3可以看出,1978-2016年,北京市的城镇户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数量增长最多的1979年为28.2万人(与知青返城有很大的关系),数量增长最少的1991年有8.2万人,30多年的平均值为每年增加17.5万人。除去北京市原有城镇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城市建设中的“农转非”,外地人口获得北京市城镇户口的机会和途径非常有限。因此,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构成了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制度阻力。

根据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规定,取得城镇家庭户口的条件之一是在户籍登记地拥有稳定的住所。由于中小学招生是按照户口及房产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的,而优质学校往往位于城市的传统核心区域,因此,不仅拥有一套城区房产是取得城镇家庭户口的必要条件,而且房产的位置也与子女的教育权益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购买城区房产、特别是购买“好地段”的城区房产成为获得城市居民权益的重要途径,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北京市房产价格的不断上涨。1991年,北京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429元,相当于同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1.82倍;2006年,北京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达到了每平方米8280元,相当于同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2.46倍;而2016年,北京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已经达到每平方米27497元,相当于同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3.68倍。这也仅仅是全市的平均销售价格,中心城区的房产价格还要高出好几倍。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成为半城镇化人口落户北京市的现实阻力。

表3 北京市人口迁移的阻力

年份城镇户籍人口变动额(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变动率(%)北京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北京市房价与全国房价之比年份城镇户籍人口变动额(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变动率(%)北京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北京市房价与全国房价之比197928.25.69200013.51.7849192.33198211.42.14200323.92.8747372.01198514.42.51200625.22.7882802.46198813.32.16200921.22.18137992.9519918.21.2714291.82201225.52.45170222.94199415.12.2135822.54201521.51.93226333.33199713.01.8056412.82201620.71.83274973.68

资料来源:历年的《北京统计年鉴》(电子版)、《中国统计年鉴》(电子版)。

4.人口容量的空间承载力城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且人口分布结构不平衡

[7]文乐,彭代彦,覃一冬.土地供给、房价与中国人口半城镇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4).

尽管城区人口密度并不是大,但是北京市为什么会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等现象呢?这是因为人口分布结构对空间承载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北京市的人口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同的功能分区具有明显不同的人口密度。以2016年为例,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密度高达23130人每平方公里;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密度也达到了8102人每平方公里;在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密度下降到1160人每平方公里;在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密度只有223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分布不平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的经济与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越靠近市中心的区域越具有区位优势,拥有更为优越的就业、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生活设施等条件。便利的经济与公共服务资源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会对人口分布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

我们牙牙学语时,父母是最耐心的老师,那时并不会想到,父母也会老,他们会老到话都说不清,会因为词不达意大发雷霆,甚至会让人无可奈何……当年老的父母口齿不清时,怎样才能和他们更高质量的交流呢?

综上所述,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构成了人口流动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构成了人口流动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构成了人口迁移的制度阻力与现实阻力;城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且人口分布结构不平衡决定的空间承载力构成了人口容量的现实约束力。

表4 2016年北京市的人口分布结构情况

地 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一、首都功能核心区92.39213.7231301.东城区41.8687.8209752.西城区50.53125.924916二、城市功能拓展区1275.981033.881021.朝阳区455.09385.684732.丰台区305.80225.573743.石景山区84.3263.475194.海淀区430.71359.38342三、城市发展新区6295.69730.311601.房山区1989.11109.65512.通州区906.09142.815763.顺义区1019.92107.510544.昌平区1343.58201.014965.大兴区1036.09169.41635四、生态涵养发展区8748.88195.12231.门头沟区1453.2731.12142.怀柔区2124.3239.31853.平谷区950.0043.74604.密云区2225.8148.32175.延庆区1993.9032.7164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7)》(电子版)。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 解决对策

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的产生与演变既是一个累积形成的过程,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抑制和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半城镇化状况,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分流拉力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

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有序推进北京市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北京市强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将一些低端的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向外转移,集中力量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也会得到逐步调整和优化。

()化解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李英东.双轨制、半城市化现象与持续经济增长[J].江汉论坛,2017(2).

()减小阻力放宽户籍限制控制房价上涨

需要明确的一个观念是:北京市需要控制的是人口总量,而不是户籍人口数量。在全国推进一亿人落户城市(镇)的进程中,北京市应该适当放宽对城镇户籍人口的控制,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半城镇化人口转变为城市户籍人口。鉴于城镇户口与房产的密切关系,应该对房地产实行更加积极的调控政策,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重要指示,在公租房建设、租售同权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提升承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北京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对不同的功能分区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在核心功能区和功能扩展区,实施紧密型发展战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交通与立体交通的交通体系建设,严禁城市低矮建筑,适当分流资源;在城市发展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的转移和承接;在生态涵养功能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积极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

注释

[1]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

[2]王春光.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5).

[3]杨永华.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与城市化模式[J].经济学家,2010(9).

[4]王小刚,李太后.中国“半城镇化”问题与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天府新论,2012(1).

[5]杜书云,牛文涛.土地财政是否加剧了“半城镇化”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雄安新区建设,引导北京市的产业有序转移,搞好天津、河北等地对北京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缩小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推进北京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与其他地区的互惠、共享,推动地区之间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做好北京市的功能疏解工作。

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城市产业的类型与布局、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和供给、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分布、市民对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需求等都会对城市的人口容量产生影响。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的空间承载力构成了人口容量最现实的约束力。衡量城市空间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城区人口密度,它反映的是单位城区面积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市的城区人口密度明显偏低,如2006年、2015年北京市的城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094人和1541人,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38人和2399人,而且要低于中国绝大多数省市的水平。这说明北京市的空间承载力较小,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容纳能力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除了经济收入之外,一个城市(镇)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首都,北京市具有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从教育来看,北京市的初中、高中师生比要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在京的高等学校数量多、质量好,因此拥有北京市户口的高中生考入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机会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从医疗卫生来看,不仅北京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首位,而且北京市的千人拥有卫生人员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地区。从社会保障水平来看,不仅北京市的失业率长期在全国保持最低水平,而且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等指标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构成了北京市城镇户籍人口的生活福利。因此,努力使自己特别是子女能够拥有北京市城镇户口,享受到首都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成为半城镇化人口在北京市持续生活的精神推动力。

[9]齐嘉楠.流动人口离城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调查的初步分析[J].人口学刊,2014(5).

[10]杨东亮,陈思思.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5(5).

[11]李升,黄造玉.流动人口的“被歧视” 问题研究——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7(3).

3)黄连中总碱和非生物碱的提取: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参照文献[7]的方法,提取制得黄连非生物碱,参照文献[8]的方法得到黄连总碱。

[12]李晓壮.北京流动人口结构性特征及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11).

[13]覃成林,周立云,覃成菊.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调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6).

633 Mixture of ginkgolide A and ginkgolide B inhibits JNK apoptosis pathway in neurons of rats with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14]胡兆量.北京城市人口膨胀的原因及控制途径[J].城市问题,2014(3).

[15]谭日辉.北京特大城市人口治理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11).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scalp moisture 4 28

[16]肖周燕,王庆娟.我国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口学刊,2015(1).

[17]童玉芬,马艳林.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6(1).

[18]李爱民.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4).

[19]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李春生
《北京社会科学》 2018年第6期
《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