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5

靓掣魅影
首页 > 论文问答 > 蒙族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西哈西哈西

已采纳
哈萨克与蒙古人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我认为哈萨克不能简单地算作蒙古人的分支。哈萨克族是一个多民族、部落融合的形成的民族,血脉的来源也不单单是蒙古人。在中亚哈萨克这块土地上,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文明的痕迹,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上写道,哈萨克在南部卡拉套山区发现了最古老的石器。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时代,哈萨克当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和文明的踪迹。青铜器时代之后,哈萨克境内出现了氏族部落,他们就是被中国史书上称为的塞种人。塞种人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上,同时受到了东部中国文化和西部波斯文化的影响。到秦汉时期,随着月氏人被匈奴击败西迁,月氏人和当地的塞种人融合并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国也被哈萨克人视为祖先,乌孙国的复国者猎骄靡,据说还曾被匈奴单于冒顿收养。乌孙国同匈奴一样,都是游牧为主。乌孙国与当时的西汉也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拉拢乌孙国对付匈奴,汉武帝曾先后将宗室之女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国王,以增加联姻。
106 评论

光影碎片

1、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2、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3、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4、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古琴艺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蒙古族长调民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侗族大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音

353 评论

跳蚤的华丽转身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哈萨克这词在古代蒙古语中是没有家的人,流浪者,被抛弃没有回来的人 的意思。这词现在不用了,以前是叫孤儿和乞丐的特殊称呼。现在用于哈萨克族的称呼。不喜勿喷!

172 评论

扭扭炒饭

不懂诶~~~~抱歉了,帮不到你,还不如不说,免得误导你!!!建议去图书馆!!Good Luck!

17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