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8

我有个性
首页 > 论文问答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级划分要求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uodong930

已采纳
1.中日两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99,28(7).2.论数学命题学习.数学教育学报,1999,8(4).3.现代心理学关于数学应用题研究的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29(1).4.Strong Arithmetic Graphs.数学季刊,2000,15(3).5.数学解题过程的理论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0,8(4).6.“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综合改革.教学研究,2000(4).7.论教学策略.现代教育论丛,2000(5).8.知识分类与数学教学.数学通报,2000(12).9.教学论的当代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数学教育学报,2001,10(1).10.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论.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2).11.桂沪两地数学教育的一些状况调查及分析.广西师院学报,2001(2).12.对我国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反思.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13.论公开课的双重功能.上海教育科研,2002(1).14.数学学习认知心理的研究框架及理论建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2).15.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评述.数学教育学报,20002,11(1).16.论数学概念学习.数学传播(台湾),2002,26(2).17.知识表征与数学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2,31(1).18.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19.中西古代数学教育的比较及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2,31(4).20.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数学通报,2002(1).21.论教学理论的体系建构.现代教育论丛,2002(6).22.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数学通讯,2002(23).23.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学教研,2002(8).24.论数学解题教学的现代理论基础.数学传播(台湾),2002,26(4).25.数学学习心理的CPFS结构理论.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26.个体CPFS结构与数学问题表征的相关性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3,12(3).27.谈谈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广西教育,2003(7).28.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29.论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广西教育,2003(12).30.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CPFS结构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数学教育学报,2004,13(1).31.数学问题解决中个体的CPFS结构对迁移的影响.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32.基于数学解题认知的知识建构.数学教育研究,2004(2).33.自我监控对数学解题作业的影响.数学通报,2004(12).34.论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教育探索,2004(12).35.论信息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国当代教育,2005(1).36.美国政府信息安全教育项目对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的启示.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2).37.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38.数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性方法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4).39.数学教育的实验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5).40.数学教育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6).41.加工水平对广义抽象关系数学问题迁移的影响.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
348 评论

汤汤小朋友

1、王国平2、陈丹宇陈 丹宇:男,1964年9月生,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 设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高教管理研究,承担和主持了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省自科基 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现兼为浙江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社 会科学学科评审专家;杭州市绩效评估专家;曾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曾获得杭 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康胜 康胜:男,1957 年3月出生,籍贯,甘肃临洮。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金融 工程学会理事等。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讲授制度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体制比较、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 等本科及研究生主干课程;曾荣获浙江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多项荣誉称 号。在《学术月刊》、《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论文曾获省、市级学术 优秀成果奖励二、三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4、张卫良张卫良:男,历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先后赴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美国肯恩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埃克斯普罗旺斯政治学院等做访问学者。开设过的主要课程有:城市学理论、城市史、世界史、现代化专题等。主持的科研课题包括:《伦敦贫民窟历史变迁研究》(12BSS025),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英国原工业化研究》(N03LS11),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外大城市的“治堵政策及其启示”》(2011CSZX0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主编《“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主编《城市生活品质与文化:以杭州为例》,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专著《现代工业的起源:英国原工业与工业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获得2011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英国社会商业化的历史进程,1500-175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获2005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专著《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大众科学的文化意义:19世纪英国颅相学及其认同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论文《城市社区文化:以杭州东平巷社区为例》载《城市学学刊》(台湾),2013年第4卷第1期、论文《大学城:文化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以杭州大学城与仓前镇为例》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现代都市的路径:伦敦基础设施的改造及其意义》载《“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论 文《“交通革命”: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载《史学月刊》2009年第5期、论文《“神话”解构与历史重构:欧亚经济的大分流》载《清华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论文《“商业社会”:英国近代早期的一种新观念》载《浙江学刊》2008年第3期、论文《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宗教的世俗化》载《世界历史》 2007年第1期、论文《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载《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论文《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载 《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论文《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论文《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述评》载《现代化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5、张学东张 学东:全国优秀教师,1984年从宁夏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获理 学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0年9月评聘为教授,2010年1月被聘为二级教授,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兼职博士生 导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杭州市属高校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兼任中华全 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专家咨 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 年来,主要从事金融学、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财政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 科研项目9项。目前,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已在《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 《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科学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 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股价指数期货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部。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论文二等奖、省部级人文社科成 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先后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曾任省部级精品课程《证券 投资学》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部级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负责人,省部级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示范 中心负责人;先后荣获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部级优秀教师、省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6、方湖柳 方湖柳:女,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主要致力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发展 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期刊发表四十余篇论文,出版专著二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十 余项,多次获得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等奖励。7、张建春张 建春:教授,博士。杭师大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3层次)。主要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等教学与科研。代表著作与教材有三部,《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态旅游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生态环境保 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地理科学》等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近年发表文章有:张建 春,王小梦《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经济生活文摘》(2012年4月(下),第96页。)。张建春《“世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 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业家》,(2011年,第01期:第284—285页)。杭州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主持国家、省、市旅游管理专业课题10多项。主要有:主持完成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旅游研究”(06CGGL19YBG)一项; 主持完成2009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杭州市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2009B34)一项。主持2010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世 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B10YJ06)。3/6。参与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扩大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09CGYD050YB)一项。主持浙江省旅游局立项“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2011年)。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旅游 目的地碳源碳汇测算与碳中和风景区建设”(2012年立项)。8、彭伟斌彭 伟斌,男,副教授,1973年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电 子商务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性别发展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口城市化、 人口政策学、电子商务与创业管理。主讲过《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ERP企业沙盘实训》等课程。自1999年以来,在《消费经济》、《中国软科 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产业经济学案例》、《低碳城市》等著作5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杭州五县(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江 干区丁桥镇人口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横向研究项目近10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各类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2008年被评委杭州市优秀教 师,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现为杭州市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立企业2家,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特等奖等 奖项10余项。9、赵奉军赵奉军:男,1974年--,经济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中国土地科学》、《改革》、《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 管理》、《经济管理》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等多项。10、张恒义张恒义:讲师,1982年12月出生,河南叶县人。2005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中心)攻读研究生,并于2011年6月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规划,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地方委托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多功能保护价值评价与效益核算》。2011 年7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本科教学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不动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并承担研究生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和《土地经济理论进展》等。主要研究兴趣为土地经济与政 策、城镇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一 级学术期刊论文4篇。

147 评论

菲歐娜小盆友

论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化的主旋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公众科学素养与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 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后现代课程观和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全球教育展望,02, STS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科学,2003, 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 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全球教育展望,2005, 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2006, 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2006,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7, 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滥觞与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07, 理解科学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及认识,全球教育展望,2007(8) 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多维观照,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科学哲学观的改变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全球教育展望,2008(2)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 物理教学丛论,科学出版社,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2),科学教育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3-3),科学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浙江教育出版社, 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科学课程与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新编科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FFB011147 0 教育部,2003 12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3 13 浙江省名师成才之路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1 14 中学《科学》课程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综合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部DAB030309 自筹0 2000-2006 15 在基础教育中系统开设技术教育课程的研究 教育部FHB060316 自筹 2006-2008 2 1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12 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教学内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 独立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论研究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 14 高师科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 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12月) 独立5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8月) 2/56 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12 已毕业各类研究生数量:12在读研究生数:11人优秀研究生2人考取博士生3人

341 评论

小小亦儿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经济地理,2006(5):511-515。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旅游学刊,2006,21(12):52-57。赵连泽、吴小根、杨修群等,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9-514。吴小根、王爱军,人类活动对苏北潮滩发育的影响,地理科学,2005,25(5):614-620。吴小根、丁蕾、丁洁等,江苏区域旅游发展现状评价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44-51。朱晓东、李扬帆、吴小根等编著,海洋资源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吴小根、王爱军、张建新,射阳县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经济地理,2004,24(2):268-271。吴小根、顾江卉、林辰等,南京市八卦洲旅游发展条件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4):64-67。吴小根、丁洁,南京明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刍议,《旅游学研究》第一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36。武艺、吴小根,中小学生教育型旅游产品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旅游学刊,2004,19(2):41-44。武艺、吴小根,试论LAC理论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544-548。顾江卉、吴小根,金华地域文化特色及其旅游开发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91-194。林辰、吴小根、丁登山,峡谷旅游开发研究初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67-70。朱晓强、吴小根、王爱军等,江苏省射阳县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规划,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2):60-63。张兆干、吴小根、林辰等著,城市旅游,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尤坤元、陈才俊、吴小根等,我国苏北建川潮汐盐沼有孔虫垂直分带的发现和特征,海洋学报,2002,24(1):59-64。吴小根、李海宇、顾江卉,海南岛沿岸近期海平面变化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5):5-8。林承坤、吴小根,2200多年来都江堰的效能为何历久不衰,自然杂志,2001,23(4):193-198。林承坤、吴小根,长江径流量特征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自然杂志,1999,21(4):200-205。金波、吴小根,中国旅游城市体系研究,城市研究,1999,(5):31-34。吴小根、金波、卫建飞、朱大奎,三亚港近期淤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海洋通报,1998,17(5):51-57。黄巧华、吴小根,海南岛的海岸侵蚀,海洋科学,1997,(6):50-52。吴小根,近40年来海南岛南岸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海洋科学,1997,(1)56-60。王颖、吴小根,海平面上升与海滩侵蚀,地理学报,1995,50(2):118-127。吴小根,太湖的泥沙与演变,湖泊科学,1992,4(3):54-60。吴小根,三亚港泻湖纳潮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理专辑),1992,13:51-59。王颖、吴小根,浙闽港湾潮滩与沉积的组合特征,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理专辑),1991,12:1-9。

30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