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晚点寿司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威武的灰姑娘

已采纳
你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这份论文可以的l
89 评论

热爱每一刻

How to process Health Education about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Key words:Hypertension; Diseas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因此,在社区中开展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高血压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论如何加强的防治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高血压病在我国,尤其是城市流行的特点仍是“三高” 、“三低”,即: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检出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1]。因此,社区防治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社区健康教育首先要从构建防范体系入手,打好健康教育的基础。   1 落实机构, 培训人员,明确责任   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社区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具体人员,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社区要与医院建立双向配合,双向转诊制度。人员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志愿者,人员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骨干,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业务知识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2 加强检测,掌握第一手资料   要制定和落实社区35岁以上人员血压首诊检测制度,通过初步的血压检测,区分出不同的宣教对象,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的要在标准条件下统一规范再次进入测量,发现异常的建卡追踪,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3 健全防治档案,建立科学化管理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居民健康查体的基础上,建好健康档案,并进行计算机存档、分析、处理,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按楼牌号分块管理,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包括患高血压病后并发相关疾病的)人群、高危人群和社区全人群的健康档案,全部资料统一进微机,不断筛检高血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体重指数≥25 kg/m2或超重肥胖者[体重≥1×身高(cm)-105者];摄盐量≥10 g/d者;善饮高度白酒者(每次60°以上白酒≥100 ml,且饮酒>4次/周);血压值偏高:SBP 33 kPa~53 kPa和/或DBP 33 kPa~87 kPa者;吸烟量>20支/d,超过1 a者;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连续口服避孕药物1 a以上者;少运动者。对前6项的高危人群应作重点健康教育对象。  2 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要区分对象、讲求实效,否则是事倍功半,难以持久坚持,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选择都必须有的放矢,不能强求一律。   1 高血压患者的宣教重点   对高血压患者是的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除讲解高血压相关病理知识、危害性外,主要是进行治疗、护理与保健指导,包括以下内容。   1 饮食指导   减少食盐的摄人量,每日食盐摄入量<5 g为宜;保证合理的膳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豆制品,增加钾、钙的摄入,多吃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保持脂肪酸良好的比例,少吃动物脂肪,以植物油烹调为主;饮食易消化且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宜,禁食辛辣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二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有效控制食量,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人的总热量;戒烟,因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限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   2 用药指导   总体原则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不良作用,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同时用药因人而宜,根据病情适时适量调整,具体而言,指导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先使用镇静药提高睡眠质量,解除情绪紧张和烦躁,多可使血压降低。在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一般常用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再根据血压水平适当以减剂量,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中、重度高血压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应指导其选择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适当联合应用利尿剂,并根据血压变化适当增减剂量。若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时,可选用长效制剂,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并教育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对血压较高者,血压应逐步降低,避免药物使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发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做到适当增减药物。   3 运动指导   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2],要积极向患者宣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游泳等,要循序渐进,开始1次/d,5 h/次,以后逐步增加,按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运动时心率一般控制在102次/min~126次/min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4 生活习性指导   心理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因此,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环境压力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要让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稳定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轻易发火,宽以待人,保持良好心态,切忌生气暴怒、焦虑忧郁和悲观恐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要有规律,科学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 高危人群的宣教重点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除遗传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来源于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生活空间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因此,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重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加强教育,采用有效的监督、控制,开展行为干预,如:控烟、限盐、平衡膳食、适度运动等。改变不良生活环境,减少和避免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同时要求他们进一步做好血脂、血清胆固醇、体重指数等方面的筛查和监测。   3 大众化健康教育   对全社区人员的健康教育重在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患于未然;可宣讲一些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及治疗等内容,同时指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的目的。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如前所述,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方式选择上同样要区分对象、讲求实效,要坚持面对面的个体化指导和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相结合,知识普及与防护技能、指导相结合,形式多样化、方式创新化与持久性和连续性相结合。   1 群体教育   将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共同集中在一起,采用讲课和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教育,1次/周,1 h/次。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疗效和预后。   2 个体教育   每例高血压患者均接受1次/月以上的个别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坚持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减量和停药,血压要经常检查,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随机性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应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对老年患者,要指导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的心境[3]。   4 社区宣传画,书面教育   形式要多样化,如在社区内制作宣传栏、黑板报,编写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发放给居民,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讲课接受咨询,相互交流。   5 影像宣传及电话咨询   可在小区广播、影视频道或局域网播放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的影像节目,向重点对象赠送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VCD,以增强宣传的形象化,此外,可开设高血压防治咨询电话,及时解答疑虑,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和正确指导。

9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