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5

北京青年123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我眼中的拉丁美洲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maodaomao

已采纳
我的环境观 ----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土壤遭到破坏,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欧洲和北美的老工业国。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气污染还打乱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反常变化。 淡水受到威胁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现在,每天有5万名男人和妇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气温的升高也将给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森林面积减少在过去数百年里,温带地区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 生物品种减少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物种绝迹。 化学污染工业发展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了污染。 每年春天,在地球两个极地的上空会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达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在50%以上。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时,既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既要保证今天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结构优化,又要保持资源永久利用和环境优化,从而做到环境与经济的有机协调,实现持续共进、有序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要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有一个限度,全球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出现全球性资源危机的局面,将要影响和迟滞各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环境和技术在强化和支撑经济发展中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社会分配和消费要保持相对的平衡,包括当代和未来,所以今天要为明天负责;要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重视生物的遗传资源保护,生物资源的破坏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21世纪,人类要重新让阳光和水、大地和风、草原和森林像当年受到顶礼膜拜时那样纯净,要让生命充满自然的绿色。 为迈向可持续发展,我们有需要就如何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保育我们的自然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作出知情的选择。我们要考虑到今天的抉择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时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合作,利用各种渠道促进国内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的环境观 文 / green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么?答曰:不是。摇篮外面有一个适于你成长的世界,有空气水和生命,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太空里什么也没有。连生命力最顽强的细菌在那儿都活不下去,更不用说人了。当然,你可以在太空站里呆个一年半载的,不过总得回来吧。真空里是造不出氧气来的。 有人指望人类在彻底毁掉地球之后可以逃到某个X亿光年之外的类地行星上去,姑且不说有没有这种行星,即便有,你是否来得及发展出能够到达那里的技术呢?即便来得及,你是否可能把100亿难民都运过去呢?不可能,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材料,也没有足够的能源。如果够的话也就不用逃难了。怎么办呢?学挪亚方舟,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来作人类的种子。剩下的就听其在地球上自生自灭吧。没有办法,只好法西斯了,只好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了。保全1000人,牺牲100亿,人类文明为自己制造了多么荒谬的悖论。而这正是怂恿100亿人肆无忌惮榨取地球资源的结果。 而在飞船上,先生们,你们也必须作到自我牺牲。要知道我们可能飞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更久,而飞船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乘员也是有限额的。所以,你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生孩子,不能为了私利而威胁飞船的安全(比如为了给自己做把椅子就拧掉飞船上的一个螺丝),不能污染飞船里的环境,不能挥霍浪费,要尽可能地节俭,要服从船长的指挥……即便如此,你们也很可能在航行中途就死绝了。 哈,又是一个悖论。可怜的人们,倘若你们在地球这艘飞船上也遵循同样的准则,还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么? 人类有进军太空的使命么?那是瞎掰。其实你最好把尊重自然,爱护地球,珍惜生命当作你的使命。你不爱眼前的地球,反倒去爱远处那些莫须有的星星,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人属于地球,生于地球,死于地球,这没有什么可抱怨的,相反,应该感谢这个世界竟然给了你一个可以生存的角落。而在别处却没有。地球和生命都是奇迹。而人类目前所做的,恰恰就是要毁掉这个奇迹。 在今天“进步”几乎成了一种迷信。不过清醒的人,不该让自己的脑子被“进步”的咒语催眠。 “可持续发展”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迷信。即便在这个口号提出之前,人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发展可以持续下去。借用哈丁举的例子,在一个假想的银行里存2克黄金,以5%的年息存2000年,结果会变成800亿万个纯金地球。根本没法支付。而且,正如哈丁所说,没有哪笔钱能存2000年,银行会遭抢,会倒闭,会遇到革命和通货膨胀。 2克黄金尚且如此,倘若以我们那庞大无比的国民经济为基数又会怎样呢?以5%的年增长率增长200年,我们能造出多少个黄金地球来呢?“今年钢铁产量、棉花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XXXX”,我倒很想知道它能增长到什么时候。千年的太平盛世从来就没有。限度是明摆着的,可是谁也不想去看它。 实际上,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追求无限制的增长,只会导致枯竭和灭亡。 一个正常人会不停地成长下去么?不会,过了发育阶段他就停止生长了,随后是漫长的成年期,最后是衰亡。这才是自然的常态。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所谓不间断的无休止的进步本身不仅反常,其实也不可能。 只有癌细胞和人类才会表现出一反常态的恶性膨胀,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忽视整体的利益,结局也必然是一样的,就是整体的灭亡。与其说人类是“万物之灵”,不如说是“万物之癌”。谁说癌细胞不强大呢? 地球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技术不是魔法,人类也不是上帝。狂妄自大也得有个限度。面对千疮百孔、濒临毁灭的自然,我们最好对自己说,瞧,这就是我们的杰作。为了什么?为了满足我们的****? 人的****是无限的么?当然不是。我看还没有一个人敢声称自己的****是无限的。“食色性也”,不过人的食欲和****都是有限度的,是自然给他设置的限度,让他不至于撑死或是纵欲身亡。那还有什么****是无限的呢?求知欲?不过那向来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只是在坐享其成。 凡事要适可而止,这是明智的声音。适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是有限的,也是脆弱的,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自己的界限何在,不仅为自己,也为全体。贪得无厌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宇宙是无限的,不过端详一下你那十根短短的手指,别以为它能跟上帝伸得一样远。所谓太空里的无穷资源只不过能给破坏环境者以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倘若你在沙漠里为图痛快喝干了水囊里的水,别指望还能爬到有水的地方。 鱼缸里的鱼发明了打破鱼缸的技术,它能得意多久呢?它以为自己能穿过无数条街道蹦到另一个水池里去,不过清醒的人可不这么想。
176 评论

yangwenmoney

172 评论

奶油花生AAA

《百年孤独》读后感“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作者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现实和幻想、直叙与讽喻、写实和夸张的完美结合,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无异绘出“一幅巨型壁画”,将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一直贯穿着两个重要的主题:孤独和宿命。一方面,以乌苏娜为代表的几个长寿的女人,代表一种神秘力量,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家族的延续;另一方面,布雷地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人都无法摆脱孤独的困扰,同样也无法改变宿命的主宰。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却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以第三代阿卡迪奥为对称,第-四-代的孪生兄弟简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俩的翻版,这象征着一种命运的轮回,一种注定无法改变的轮回。而这种烙自家族徽记和生理本能的内驱力还鲜明地表现在这个家族人之间的乱-伦冲动和论理规范的禁忌之间造成的紧张关系。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奥雷连诺上校,也在数十年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涯里留下十七个私生子;而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更是将这种情欲发泄到及至,并且神秘的引起了牲畜繁殖力的亢奋。到了最后,这种盲目的本能冲动到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娜和第六代小奥雷连诺身上彻底的无阻挡的爆发出来,这种被压抑了几代的乱-伦冲动如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家族的一切。马尔克斯自己在解释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独性时,曾认为“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此外,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男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布恩地亚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原本安定的生活转瞬消失,家族命运急转直下。与此相对应,在拉丁美洲,内战连连,又有欧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时,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落后的写照:家族成员的乱-伦与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对落后和愚昧,布恩地亚家族不是追求变革,而只是面对过去,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这样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导致马贡多的落后,布恩地亚家族的衰败,最后不可避免的被一阵飓风吹光。同样,似乎也在暗示着拉美人民如果不思变革,最后只能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拉丁美洲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印第安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宗教,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明雨季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而正是这种神奇的不可信的现实,让拉丁美洲处于独孤的氛围之中。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小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在摆脱孤独的宿命后,拉丁美洲的未来历程能够继续前进,而不是原地徘徊。

23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