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9

赵大宝宝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产品加工投稿经验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071232003

已采纳
近几年青年返乡创业成为了一种风潮,但大多数献身农业的有志青年都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更多的是凭着对农业产业的一腔热血,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仅仅依靠的是长辈的经验和自行探索。在缺乏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的专业训练下,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往往良莠不齐,无法卖到好价钱,甚至有的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索性打起“苦情牌”。有的迫不得已把卖不出去的蔬菜水果加工成副产品,但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小型作坊加工,其食品安全性及合法性,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在踏进农业产业之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议题!一、 从事农产品加工以前,一定要了解如何种植作物简单的从事农业梦想,你可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产季遇上农业缺工,花钱也找不到人帮忙采收,即使找到了,成本有太高;收购的蔬菜水果大小、品质不一、或是出现病虫害等,提高了加工的成本及食安风险。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民无法提供足够的蔬菜水果进行加工,导致延迟出货的状况。除了规划在不同的产区订立收购合同,让鸡蛋不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之外,必要的时候还得与农民协商,适当调整产期降低灾损风险。想要帮助农民,不单只是收购他们的农作物就能解决问题,协助生产才是实现互惠互利和持续发展的模式。而自产自销的小农业者,更应该随时关心当地政府的各项农业补贴,同时应该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只有你懂得了如何种植农作物,才能彻底了解农作物的习性,从而为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二、认识食品标示及加工登记法规近年来流行各种原始或者古方的美味,除了美味之外,生产作业环境是否经得起食品法规的检验?从事食品加工的从业者,都必须遵守食品标识法规: 包装上必须详细列出产品的原料、成分、添加物质、保存期限、热量及营养标示等。特别是以网络作为主要销售渠道、或者自产自销的小农品牌,更应该注意正确的食品标示,一旦食品发生劣化、产生安全问题时,才能针对商品的制造过程,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自己从事食品生产的农民朋友,当产量达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小作坊食品加工许可证》,有了国家的许可,才是合法的食品加工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许多所谓的古方生产,其安全性只是建立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赖关系上。产品的加工环境、烹饪流程、作坊的清洁度、设备、与包装材料等,是否符合合理的规范,有无食品安全问题?现今在管理与监督上仍然没有落实到实处。(例如从事加工的人员,最好能穿着手套,戴上帽子及口罩,避免食物受到污染)自产自销的小作坊生产,应该积极地建立自主管理规范及系统,如此一来不但能提高农产品品牌信赖度,也能同时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所以了解食品标示法规,才是维持品牌形象最具体有效的策略。三、拒绝煽情文案,透明产销记录才能持续发展许多主打直接和农民购买的鲜果品牌,大多数只以口头约定方式与不同的农民订立收购事项。而在广告商品时,由于没有公开透明的进出货记录,只能用煽情的文案诉诸故事行销,消费者根本无法追踪原料的来源及生产过程。有许多销售者强调绿色无污染种植,却无法提供检验证明。若能提供每一批原料的生产溯源,既能增加与消费者的信赖感,鼓励消费者支持小农生产;同时让产销透明化,还能真正杜绝经销商的恶意压榨行为。四、正确的农业科学观念常常看到许多农创产品标榜有机才是无毒的理念。所谓的无毒蔬菜水果,指的是没有健康问题的农产品。但其实不只是有机耕种的才是安全的,只要是遵守安全农业操作规范生产的蔬菜水果,都是无毒农产品。其实“农药零检出”与有机种植没有绝对的关系。换言之,有机转型期、或是有机田地附近有惯性的种植方式,即使农民使用有机种植,其生产的作物仍然有机会被验出农药残留。农产业的投入门槛固然低,但牵涉层面非常广,从生产、收获、加工后贮藏,到销售及物流都是不一样的高深学问。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建立小农品牌不困难,但如何持续发展和经营,从而真正解决农民的产销问题,这四个问题,你一定要考虑清楚!
244 评论

心赏198808

您好,如果你是要投稿的话,推荐《农业与技术》,影响因子比较高,以下是该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农业与技术》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与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159/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2X,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01028。复合影响因子:240,综合影响因子:122。国内外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

31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