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7

大大大华哥呢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切尔西爱吃鱼

已采纳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的,各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暴雪、飓风、洪水、干旱……全球气候变暖还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变暖大灾难到来之前,我们唯有节能减排,放弃化石燃料,改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保护森林,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极广,其中涉及了国防、人体健康、国际金融等领域。 据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亚洲大部分地区包括中亚、南亚和东亚、东南亚,淡水供应趋于紧张,这种紧张状况在一些大河流域会特别明显;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密集地区,洪涝风险将显著增加;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亚洲地区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此外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可能表现为由洪涝、干旱引发的腹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明显增加。 就中国而言,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例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平均海拔仅4米,因此很容易受到海潮的侵袭。按货物吨位计算,上海属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2006年,海平面上升、暴风雨和咸水入侵,曾导致上海附近的农田、房屋和湿地受到破坏。WWF报告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上升30--50厘米,将导致上海地区大约4万平方公里(超过该地区一半面积)被淹。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和胡志明市,这些城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同样面临很大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到21世纪后半期,小麦、水稻、玉米几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将可能下降37%%,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218 评论

yangwenmoney

83 评论

大大的好友

河南省气候条件(1)气候概况河南省地跨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区。据河南省气象局1961~1990年30年的观测资料,年均总辐射量为4500~5200 MJ/m2,北高南低;年均日照为2000~2500小时,日照率为45%~55%,亦为北高南低;年均气温12~15℃(1月份均温-7~3℃,7月份均温24~28℃),气温分布特点为东、南高,西、北(山区)低;稳定通过10℃累积温度3700~4960℃,通过日数为196~230日,初日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终日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年均降水量为560~1300 mm,自南向北递减,干燥度 K值为7~5,属湿润—亚湿润区。(2)气候区划带划分选择热量与水分两大类指标进行区划。热量指标选取对作物积极生长有重要意义的日均温稳定通过10℃的累积温度和通过日数;水分指标选取较好反映水分收支的干燥度 K和年降雨量。依河南省1961~1990年气象资料,将我省气候区划指标选定如表1。气候区划依据上述指标与划分标准,将河南省区划分为2个气候带,10个气候区,24个气候小区(表3)。河南省气象灾害(1)热岛与冻害我省城市普遍存在“热岛”现象。如郑州市热岛强度平均9℃,冬春可达4℃;晴日夜间城、郊温差可达5~5℃,影响高度可达1200 m。工业与火电设施发达区可形成大范围的“热岛”,如在鹤壁、焦作、洛阳(巩义)、汝州、平顶山一带,与同纬度邻区相比,极端最高气温可高出1~2℃,元月份均温高出5~2℃,7月份均温高出2~5℃,≥10℃积温高出100~200℃,稳定通过10℃日数多2~7日。“热岛”效应对其他环境因子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上述大型热岛区年均降水量比邻区偏少约30 mm。表1 河南省气候分区标准全省极端最低气温在-14~-24℃之间,多出现于元月份强寒潮期。对照元月份均温与年霜冷日数,我省极端低气温出现于林县太行山区、濮阳市—南乐、商丘—永城和伏牛山西段。这些地区年霜冻日超过80 d,元月份均温小于-1℃,或极端最低气温达-20~-24℃。(2)干旱灾害旱、涝是河南省最常发的自然灾害。依据我省气候特点确定的旱、涝指标计算(表2),近30年省内季节性干旱频率达80%~90%。黄河以南初夏旱与秋旱较重,黄河以北春旱与初夏旱较重。全省伏旱危害最重,初夏旱次之。豫北干旱最重,全年累计干旱频率大于70%;豫东平原与豫西浅山丘次之,干旱频率为60%~70%;伏牛山主脉属轻旱区,干旱频率<50%。表2 河南省旱、涝灾害标准表干旱给农业带来重大损失,并引起人畜饮水困难,1986、1988、1991年干旱成灾面积均超过400×104hm2,1997年秋旱67×104hm2以上的小麦未种上或未出苗。(3)洪涝灾害河南雨涝分春、初夏、夏和秋四期,全年雨涝率达50%~70%,以夏涝为主,初夏涝、春涝、秋涝频率以次降低。东部平原、南阳盆地以夏涝为主;淮南以春涝为主。1949~1990年间全省年均涝灾80万hm2,1980、1984、1989、1991、1992、1998年的涝灾面积均超133万hm2。1950~1999年间共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29次。河南的洪涝灾害按综合降水量、降水变率、暴雨日数和历史记录,有以下几个暴雨中心:豫北太行山东麓林县一带,年均降水量700~1000mm,较豫北平原多100~400 mm,平均年暴雨(≥50mm/d)多于2日,是太行山暴雨洪水形成的源地;表3 河南省气候分区表南召、鲁山一带,年均降雨量800~860 mm,降水变率大于邻区2%~4%,年均暴雨日多于3 d,是唐白河与沙河水系洪水源和伏牛山中段地质灾害的诱因;上蔡、驻马店一带,年均降水量900~1000 mm,较同纬度邻区多50~100 mm,年均暴雨日3~4 d,著名的洪汝河“8”暴雨洪水即发生于此区;永城一隅,年均降水大于800 mm,多于邻区100~200 mm,年暴雨日大于3 d;大别山北麓商城、新县一带,年降水1200~1500 mm,年暴雨日大于4 d。(4)雹灾豫西北、豫西山地为多雹区,年发生频率5~1次。个别地点如辉县沙窑沟,一年雹灾可达6~7次。(5)大风与沙尘暴大风指瞬时风速≥0 m/s(≥8级)的大风。全省平均大风日为5~15 d。鹤壁、郑州、平顶山一带(豫中)为多风区,年均大风日15~34 d,多于邻区7~27 d,极值出于鹤壁(34 d)。另渑池和永城一带年大风日也多于15 d。沙尘暴日是指强风扬尘造成空气污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m的日数。省内沙尘暴集中发生于黄河冲积平原,尤以黄河故道多沙地区最多,年均沙尘暴日可大于3 d,开封、兰考一线和内黄、南乐一带可达4~7 d。我省每年沙尘暴造成减产达6×104~50×104 hm2。2000年4~5月份,大风尘暴日达12 d,严重影响我省黄河流域的城乡环境质量。(6)干热风干热风多发于5月中下旬,我省北、东部发生几率较大,南、西部发生几率较小,豫东北平原每10年可达2~8次,淮南与豫西山区每10年可出现1~2次。

29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