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2

喊我11就很好
首页 > 论文问答 > 闽台文化交流期刊官网查询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蚊防四宝

已采纳
海峡两岸传承的文化,应该是共有文化。比较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南南音等地域民俗等。这点上台湾汉声杂志做得非常不错。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从大陆的乡村民俗中挖掘相通的纽带,大量的乡野数据调查,详尽而且科学。被美时代杂志评为全球行家杂志。海峡对岸的福建这几年也在努力,视频展览等但做得还很不够。比如直属社科联的海峡传统文化研究院、闽都文化研究会等都有在这方面尽责努力
271 评论

yangwenmoney

162 评论

白羊座小叔

2月16日,福州畲族民间艺人在现场展示畲族刺绣技艺。当日,以“深化两岸交流 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2011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展演活动在福州举行。两岸民间艺人及演艺团体通过舞台表演、手工技艺展示等方式集中展现了闽台民间传统文化精粹及两岸文化交流成果,为即将到来的中华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助兴添彩。 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演员在表演激昂的鼓乐《九天战鼓》。 福州民间演艺团体在表演当地传统的肩头戏。 福州民间演艺团体在进行伞技表演。 闽台拳师在同台表演南少林宗鹤拳。

147 评论

沧桑小脸

妈祖文化发祥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传承演绎进程中,妈祖文化逐步传播至我国沿江、沿海和台港澳地区,并随着华侨、华人的脚印逐步传播到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现在,全世界共有5000多个妈祖文化机构,信众近2亿人。●2004年10月31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莆田市隆重成立。选举张克辉为会长,林兆枢、林国良、林金榜、郑铭坤、蔡永常、蔡长奎任副会长,聘请霍英东、马万祺、陈江和、袁锦贵为名誉会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发来贺信。●2005年4月19日至20日,金门300多名信众乘坐“东方之星”从金门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湄洲妈祖祖庙向金门天后宫赠送一尊巨型妈祖石雕像。●2006年2月26日,协会组织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和文峰天后宫组团赴台,参加台湾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活动。●2006年5月25日,协会举办以“妈祖文化交流与两岸海上直航”为主题的第二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2006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以“两岸情缘”为主题赴莆田湄洲岛慰问演出,妈祖文化成为演出活动一大亮点。●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9月5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金榜率湄洲妈祖文化交流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与14家妈祖庙宇开展联谊活动。●2006年9月19日,首届中华妈祖文化知识竞赛总决赛在天津市举行,来自福建、天津、广东、山东、江苏、台湾、新西兰赛区和湄洲妈祖祖庙共8支代表队参赛。●2006年9月25日至28日,台湾50多家妈祖庙宇的信众与在大陆台胞信众组成7000多人的庞大进香团到湄洲谒祖,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盛事。●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协会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第三届闽台文化学术研讨会,“闽台文化与妈祖信仰”成为重要研讨课题。●2006年10月31日,妈祖文化旅游对接与合作意向书在第八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上签订,意向书由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等台湾旅行界六大公会与莆田市旅游协会共同签订。●2007年5月15日,马祖岛500多名信众乘坐“台马”号客轮直航湄洲岛,这是50多年来马祖信众首次组团以直航方式来湄洲谒祖进香,开辟了马祖至湄洲朝圣旅游新通道。●2007年5月27日至31日,协会与台湾妈祖联谊会等联合主办首届“莆台妈祖文化活动周”,内容包括民俗文艺踩街,百队“十音八乐”大汇奏、百场木偶戏大会演等。●2008年4月3日至13日,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率领妈祖文化百人参访团,应邀赴台观摩大甲妈祖绕境活动,访问各妈祖宫庙,并组织湄洲妈祖祖庙参与协办在台中、台南举行的《妈祖之光》大型文艺晚会。●2008年4月4日至5日,协会首次组织湄洲妈祖祖庙入岛与台湾大甲镇澜宫联合举办“台湾妈祖文化论坛”。●2008年4月28日,由协会组织兴建的“海西”传世新景观妈祖阁开阁,该阁总造价3500万元,各界人士捐款2955万元。●2008年5月,协会发动会员单位和妈祖信众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价值2500多万元。随后,台湾妈祖联谊会又为灾区蒙阳镇捐建一座妈祖幼儿园。●2008年9月18日,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在莆田市竣工落成。协会会长张克辉等为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落成剪彩和授牌。●2008年8月19日至9月18日,“西海杯”妈祖文化宣传月在莆田举行,内容包括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作家笔会、《中华妈祖》向台湾扩大发行仪式等13项系列活动。

88 评论

kokomi0827

闽台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文化特点  台湾的汉族移民中,闽南人占全岛汉族人口的83%左右,所以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史也是福建文化移植到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诸如台湾移民大多讲福建方言,闽南话几乎成为台湾通用的方言;台湾移民基本上保留着闽南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建筑风格、婚丧喜庆和岁时节庆风俗;台湾的戏剧歌舞、儿童游戏等文化娱乐和宗教信仰等等也都是从福建传去的。关于闽台文化的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学术界论述颇丰,恕不赘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福建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下有一些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利成为台湾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台湾开发较迟,闽人大规模移民台湾固然是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生活艰难所迫,但又不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才东渡台湾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台湾土地肥沃,一年 “所出之米,足供四五年之用”,自食有余的粮食,均运回内地销售,以获取优厚的利润,所以台湾的农业经济一开始就带上商品经济的性质。《赤嵌笔谈》说: “(台湾)三县皆称沃壤,水土各殊。……然必晚稻丰稔,始称大有之年,千仓万箱,不但本郡足食,并可资赡内地。居民只知逐利,肩贩舟载,不尽不休。”台湾经济的另一支柱蔗糖也大多数销往内地,“全台仰望资生,四方奔走图息,莫此为甚。”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重义”观念受到有力的冲击,重利成为台湾移民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并对近现代闽南和台湾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四海为家的观念取代了安土重迁的传统。 安土重迁是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内陆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宋代以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带有海洋文化的色彩,安土重迁的传统受到一定的冲击。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重利的价值观的强化,安土重迁的传统受到猛烈的冲击。明清时期闽南人大批移民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就是四海为家的观念代替安土重迁的传统的集中体现。当时,移居台湾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险(海上惊涛骇浪、清廷海禁的严刑酷法、客头奸艄的敲榨盘剥等等),但“台湾山高土肥,最利垦辟,利之所在,人所必趋”,吸引着成千上万富有冒险性格的闽南人告别故土,东渡台湾,去建设新家园。这种四海为家的观念对近现代闽南地区和台湾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 闽人移居台湾后,虽然在台湾建家立业,成为台湾人,但他们的根在大陆,在福建,对故土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眷恋,并且代代相传,逐渐沉淀为强烈的寻根意识。这种寻根意识在台湾同胞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体现。如台湾有“泉州厝”、“长泰厝”等等以福建地名命名的村庄,台湾同胞定期回祖籍祭祖扫墓,信仰许多传自福建的神灵,信徒们也定期回福建进香谒诅。假如没有条件去祖庙进香,则隔岸遥拜,最典型的例子是学甲慈济宫自明末以来,除了直接上福建龙海慈济宫祖庙进香外,每年都要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十分隆重,至今从未间断,且规模越来越大。宗教信仰中也深深地渗入了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台湾同胞的强烈寻根意识还外化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抗击外来入侵的光辉灿烂诗篇。  综上所述,闽台之间的文化联系开始于遥远的原始社会,但闽台文化作为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的最后形成是在清代乾嘉年间,与清政府统一台湾,闽人大批入台,台湾成为定居社会,以及闽台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闽台文化固然是中原文化的延伸,但富有区域特色,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32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