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57

妖精狮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不一致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per阿狸

已采纳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175 评论

yangwenmoney

244 评论

VivianYan~

这个不一定吧。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指标,跟具体文章没有关系。论文影响力的指标应该是引用次数。所以”论文的影响因子“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至于学校评职称或者研究生毕业,那就要看所在学校的说法了,我当时的学校就是按照每年更新的算,跟发表年没关系。

324 评论

paradisevita

某期刊的某年的影响因子是由它前两年发表的文献的引用率来计算的。所以跟某篇文献的影响因子是没有关系的。

94 评论

好运大鸟

sci影响因子每年都变。一般一个期刊仅在一个数据库中。

135 评论

甜心小葡萄499

影响因子的计算 在科学界,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般被分成二类,其一是在发表前需经同行评议的所谓“可引用”(citable)文章,它包括原始研究报告和专题评述等;其二是“不可引用”(non-citable)文章,它包括新闻、读者反应和科幻小品等,如我国物理杂志“前沿和动态”(News from the front line)栏目中的短文。遗憾的是,ISI统计程序不能区分“可引用”和“不可引用”,结果在计算期刊IF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让我们举例说明:计算物理杂志1998年度的IF,它等于被引用总频次与刊载论文总篇数的比。不妨假定,比例的分子(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在1998年被全国1286种统计源刊引用的总频次)等于78,分母(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总篇数)等于312。于是我们得到IF=25。问题在于,如果在上述分子中,不正确地计入了对“不可引用”文章(如“前沿和动态”栏目中的短文)的引用,则会导致IF值的膨胀。一项莱顿大学针对ISI统计数据(注:它的统计源刊来自世界各国,总计约5700种)的研究表明,对于NATURE和SCIENCE这类包含有许多“不可引用”文章的期刊来说,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其IF值虚增,最高达40%。

321 评论

goodluck6699

论文没有影响因子,只有杂志才有。评价论文质量的因素是下载量、引用率

249 评论

追梦的风筝123

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的。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扩展资料:IF作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指标之一并非是汤森路透创造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美国科技情报所(ISI),1992年并入了汤森路透。自1975年以来,ISI每年定期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IF。一般来说,一本期刊的IF越高,证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ISI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期刊。后来,IF的数值逐渐变成为反映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26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