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3

Charleswpf
首页 > 论文问答 > 经济学动态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燃情咖啡

已采纳
你运气不错,我也是选这门课程的,而且刚好有备份存在QQ里面因为懒而一直没删除,现在正好能帮上你,呵呵而且我刚好在线,呵呵已经发过去了,请验收吧既然9了你,那么可以加分吗?呵呵希望采纳
244 评论

陌陌上阡

下面的虽然是BAIDU给你找的,但是很不错,我就是金融毕业的。这里面很多都是我们平时学的,多了也没用 入门级别:1、《经济学原理》 曼昆2、《经济学》萨缪尔森3、《经济学》斯特格利茨基础级别:《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 / 鲁宾费尔德 (Pindyck / Rubinfeld )《微观经济学》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哈尔R范里安(Hal R Varian)《宏观经济学》 曼昆(Mankiw,NG)《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国际经济学》 萨尔瓦多(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 (Alpha C Chiang)《金融学》博迪/莫顿 (Zvi Bodie / Robert CMerton )《财政学》罗森(Harvey SRosen)《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Frederic SMishkin)《数学分析原理》Walter Rudin《概率论基础教程》Ross《线性代数》Jain《概率统计》Stone《数理金融初步》Ross提高级别: 计量经济学板块:1、中文名:《计量经济学》 林文夫 (理论计量经济学经典教材) 英文名: Econometrics by Fumio Hayashi2、中文名:《计量经济学分析》 格林 (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教材) 英文名: Econometric Analysis by Greene3、中文名:《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伍德里奇 (上面两本的补充) 英文名: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 by Wooldridge微观经济学板块:4、中文名:《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杰里/瑞尼 (高微入门教材) 英文名: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by Geoffrey A Jehle / Philip J Reny5、中文名:《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范里安 (高微基础教材) 英文名:Microeconomics Analysis by Hal R Varian6、中文名:《微观经济学》 安德鲁马斯-科莱尔 等 (哈佛教材,高微最顶尖教材) 英文名:Microeconomic Theory by Andreu Mas-Colell Michael D Whinston Jerry RGreen (MWG) 宏观经济学板块: 7、中文名:《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 (高宏入门教材) 英文名:Advanced Macroeconomics by David Romer8、中文名:《动态宏观经济理论》 萨金特 (高宏基础教材) 英文名: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by Lars Ljungqvist Thomas I Sargent9、中文名:《经济动态的递归方法》卢卡斯 (高宏最顶尖教材) 英文名:recursive method in economics dynamics by Robert E Lucas 博弈论板块: 10、中文名:《博弈论教程》马丁J奥斯本 阿里尔·鲁宾斯坦 (博弈论入门) 英文名: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 by Martin JOsborne Ariel Rubinstein11、中文名:《博弈论基础》吉本斯 (博弈论基础) 英文名:A Primer in Game Theory by Roerbt Gibbons12、中文名:《博弈论》 朱·弗登博格 让·梯若尔 (博弈论最顶尖教材) 英文名:Game Theory by Drew Fudenberg Jean Tirole补充级别:1、《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Akira Takayama2、《货币理论与政策》Carl E Walsh3、《时间序列分析》汉密尔顿4、《高等微积分》Lynn HLoomis / Shlomo Stermberg (哈佛教材)5、《分析学》Elliott H Lieb / Michael Loss6、《拓扑学》James RMunkres7、《金融数学》Stampfli8、《复分析》Ahlfors9、《泛函分析》Rudin10、《实分析与复分析》Rudin11、《时间序列的小波方法》Percival12、《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Rice13、《随机过程导论》Kao14、《应用回归分析和其他多元方法》Kleinbaum15、《预测与时间序列》Bowerman16、《多元数据分析》Lattin17、《微分方程与边界值问题》Zill18、《数学建模》Giordano19、《离散数学及其应用》Rosen20、《组合数学教程》Van Lint21、《逼近论教程》Cheney22、《概率论及其在投资、保险、工程中的应用》Bean。

290 评论

木木停留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2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虽然我国迄今还未曾在发生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多么健全,而更多地可归结为我国先前所处的封闭状态。事实上,国外近年来关于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论调几乎就不曾停止过。比如尼古拉斯•拉迪就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唯一缺乏的是引发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吴传俯,2003)。更有《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发表文章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走向毁灭”。虽然这些观点各有其出发点,但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势的当前,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防范金融危机并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理论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 ,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的可能性,结果导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而只要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马克思是将货币金融危机分为两种类型: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伴随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以市场竞争、资本积累以及信用发展等因素为现实条件,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则是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同时马克思特别强调了银行信用在缓和和加剧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是以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为条件,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但是其本质上是货币危机。 (二)西方的金融危机理论 早期比较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理论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Fisher认为,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的增加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这会引起货币增加,从而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有利于债务人,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大,直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流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的债务,结果引起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往往是以广泛的破产而结束。在Fisher的理论基础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稳定”理论,Tobin(1980)提出“银行体系关键”理论,Kindleberger(1978)提出“过度交易”理论, MHWolfson(1996)年提出“资产价格下降”理论,各自从不同方面发展了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7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常常以独立于实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而产生。在此基础上,金融危机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化。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PKrugman(1979)提出的,并由RFlood和PGarber加以完善和发展,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第二阶段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M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主要引入预期因素,对政府与私人之间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质以及经济基础变量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至第三阶段。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其中有代表性的如Krugman(1998)提出的道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在导致过度风险投资既而形成资产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流动性危机模型(JSachs,1998),侧重于从金融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来解释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孪生危机”( Kaminsky & Reinhart, 1998 ) ,从实证方面研究银行业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固有的联系。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从历史上看,早期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共同因素,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一)90年代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根据时间顺序如下: 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0年代初,两德合并。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75%。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危机出现在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也有所区别。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李建军、田光宁,1998)。

84 评论

相关问答